第92章 血印(三)
等到影院开始营业的时间后,卓闰来到了家附近的电影院,询问《吃人邮筒》,却被告知,这部电影每天就夜里十一点排了一场。 卓闰只能买了票先回家,到晚上再来。 趁这个时间,他调查了一下《吃人邮筒》的情况,发现网络上的消息也不多,只能查到剧组从导演到演员,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人,从电影海报展现的内容看,也是个小成本剧组。 关于电影的评价不多,总共也没几条,却几乎是一致差评:拍摄稀烂、制作粗糙、剧情薄弱愚蠢,演员演技烂透。 没有一句说好话的。 不过卓闰倒是见到电影海报上,确实出现了血印信封,所以今天这电影,再烂还是要看。 ..... 到了夜里十点多,卓闰再次前往电影院,发现可能是因为购票系统里已经能看到电影的评分评价,所以整个场次竟然只有他一个人。 也幸好他并不怕什么恐怖电影。 十一点,电影准时开始。 从开头亮出来的几乎没经过美工设计的“吃人邮筒”四个字,就透露出这部电影的劣质感。 至于接下来的剧情,只能说哪怕卓闰已经有了心理防备,但仍然是一场煎熬。 故事讲的是,一座小镇子里出现了吃人邮筒的故事,和小王说的差不多,不过具体的,还需要卓闰认真看。 开始就介绍了背景,镇子里有个老邮局,过去很多人通过这个邮局寄信,只用将信投进门前的绿色邮筒里,邮局的邮递员便会将信送出。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寄信的人越来越少,这邮筒也就没什么人用了。 前面这一段的背景介绍后,就讲到了故事的一个主要人物,邮局的老陈,他负责每天检查邮筒,看有没有人要寄信。不过也基本就是走个形式,今年以来,他还没有在这个邮筒里搜出来一封信。 然而这一天就在老陈打开邮筒,准备例行公事的时候,却发现,邮筒里面竟然躺着一个信封。 他有些稀奇的拿出来一看,发现是寄到附近村子的。 通过老陈的自言自语得知,镇子离那里哪怕走路,脚快点的,可能也就半个多小时就能到,不知道这寄信人为什么要多此一举。 不过这和他没什么关系,他的工作只是收信。 第二天,老陈再来查看邮筒,这次却把他吓得够呛,因为邮筒里全是带着血印的信封。 缓过来之后,他拿起一封,发现这些信封上没有注明其他信息,就只有一个血印。 老陈不敢怠慢,连忙上报给了邮局上级,邮局又联系了警方,将二十几封带血印的信原封不动转交给了警局。 可是等警方打开信封,发现里面都是一张张白纸,他们也搞不清是什么状况了。 随后警方也检测出信封上的血印是不同人印出来的,但血液都属于同一个人。 卓闰看到这里挑了挑眉,这情况,确实和他碰到的一模一样,难道真有人模仿电影里的情节? 他继续看下去,想知道电影里是如何发展的。 而且卓闰注意到一点,网上对于这部电影的点评,拍摄稀烂和演员演技烂透这两点,不如说摄影师可能手不太稳,导致镜头经常性的抖动和摇晃,演员则是身体僵硬,不管哭笑都表情紧绷,完全不在演戏的状态。 卓闰总算理解到小王说的看着想吐了,他都不清楚拍成这样为什么导演能让过,就算经费不足,请不到专业演员,起码镜头不能这么抖啊。 剧情继续,警方毫无头绪,只能期待找出血迹的主人,但是在这个小镇子里难度有点高,所以没什么进展。 直到又过了几天,老陈在检查邮筒的时候,再次发现了几十封血印信封,比上次还要多。 警方拿到这些信封,检查后发现还是和上次一样,同一个人的血,不同人的印。 但两次血液的主人不一样,通过对比手印,也确定,两次印记的主人也不一样。 如果一次投递这种信还能理解为某个人的恶作剧的话,现在出现了两次,事情就严重了,很可能涉及命案。 就在警方一筹莫展的时候,他们收到了另一起报案,附近村子一位姓熊的村民前几天来镇子里取钱,结果就没回去了,家里到处找人不到,只能报警。 警方立即意识到,两件事说不定存在关联。 他们在比对了血迹后,证实了第一次信封上的血迹就是这位熊姓村民的。
这也意味着,第二次的信封很可能和其他失踪人士有关。 这点在当天就得到了证实,镇子里有个姓张的人在第二次信封出现的前一天失踪了。 现在的情况看来这两人很可能已经遇害了,但是警方还是弄不明白,如果信封是凶手寄来的,他的目的是什么?挑衅吗? 以及另一个问题,血的话是两个人的,那么印呢? 按照两次所有五十多封信上,可以确定的分属不同人的身体部位留下的印记,起码在七人以上。 毫无疑问这是个大案件。 警方通过调查两个受害者的情况,没有收获任何有用的信息,这两人都没什么仇家,熊姓村民还能说是图财,张姓受害者当天就是正常的去上了班,结果下班后就失踪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 警方之后尝试将信封上的手印和两人身边的人比对,本来就是死马当活马医,结果没想到一试就有所发现。 其中一个手印是熊姓村民的母亲的。 可要说这位母亲是凶手,杀害或者同谋杀害了自己儿子,还用儿子的血做血印,是万万没人相信的。 这得多丧心病狂。 而且不但熊母哭嚎着表示自己完全不记得做过这些,也有亲人和村民证实,当天熊母一直在家。 一下子案情又陷入了僵局。 接着第三次的血印信封寄来了,这意味着又有新的受害者。 这时候一个电话却从邮局打到了警局,有个老邮递员提供了一个思路:那些信封,既然是放在邮筒里,就意味着寄信人想把它们寄送出去。 至于完全没有收件人的信息,老邮递员认为,那些血印就是信息。 血印和谁的匹配,信就是寄给谁的。 警方之前对比印记用的是复印的文件,听后连忙找来了真的信封,交给了熊母。 结果那一封和她手印匹配的信,在她手里,竟然真的显现了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