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中国古代神鬼志怪小说在线阅读 - 铁杵和甑

铁杵和甑

    唐德宗建中末年,独孤彦在泗水和淮河间客居。

    遇到大风,船无法行驶,停泊在岸边。

    一天夜晚,他跨着皎洁的月光登上岸,来到一座佛寺。

    寺院里的和尚都去赴村民的集会去了,独孤彦漫步于庭院。

    不一会有两个男子走来,一个人身材很长,穿黑衣,自称姓甲名侵讦jié,排行第五。

    一个人身材粗矮,穿绿色衣裳,自称姓曾名曾元。

    两个人同独孤彦互相施礼,交谈起来。

    两个人出语不凡,言谈论述深奥玄妙。

    独孤彦平素善于清谈,多年来经常和一些清高不俗的人物高谈阔论,对于玄学和佛学深有造诣。

    如今遇到了这两个人,心中非常惊奇,感到自己远远不如他们,打算拜他们为老师。

    于是重新施礼说:“我喜好奇奥,有幸遇到两位先生,想要作你们的弟子,可以吗?”

    两个人辞谢说:“不敢。”

    独孤彦又询问他们从何处来。

    黑衣人说:“我的祖先原本姓卢。我年少时,以刚毅强劲而闻名。

    大概任何事物如果滞塞不通畅时,必须要用侵犯刺激的方法使他醒悟,人们都叫我‘侵讦’,所以便以侵讦作为自己的名字。

    后来到郊外,遇到敌人把我击断,就改为姓甲,以逃避祸患。

    我还精于医药知识,曾经当过一个不称职的医官。

    不是不能精通医术,而是升降上下,都要求助于别人。再后来年老体衰,皇上想叫我作一个小官,我坚持辞掉,退居山林。

    我舅舅曾经同在一个官署任职,他的行为品德都很好,然而我却离开了他,我如今还常常思念舅舅。

    只是因为愿做官还是愿归隐,志向不同,所以不能相见。

    今天晚上,您询问我,使我有机会把平生的事都讲出来,感到非常高兴。”

    曾元说:“我的祖先是唐陶氏的后代,担任陶君的官职。

    因为是从姚曾那里接受的姓氏,所以让子孙用曾字为姓,所以就姓曾了。

    我早先跟随莱侯,担任推署,职位显赫重要。

    我平素气量狭小,性情急躁,又好赌气违背上级的意途,由此遭受下流小人乱哄哄的诽谤,因此被免除官职,这都是我正直忠烈的罪过。

    我从此被抛弃放置。处在尘土中间,已经很多年了。

    我甘愿像瓦石一样,哪敢有其他的奢望呢?然而过去我和父亲遭受祸事,我父亲性情坚强正直,即使鼎镬在前也不避危险。

    为解除别人的急难,甘愿赴汤蹈火。人们也因此而器重他。现在他拘守原职,窘困得像监狱里的囚犯一样。

    因为被父亲抛弃的缘故,我不亲近父亲已经有好几年了。

    你询问我,我又怎样敢沉默不语呢!”

    话没说完,寺院里的和尚都回来了。

    那两个人看见他们,似乎很害怕,立即跑着离去,只跑了十几步远就看不见了。

    独孤彦向和尚询问那两个人的来历,一个和尚说:“我居住在这里很多年了,从未见过这俩人,恐怕是妖怪吧。”

    独孤彦赞叹那两个人的学识,也感到有些怪异。

    他思索那两个人的姓名,许久才明白。

    他说:“曾元,难道不是甑吗?‘瓦’字加个‘曾’字是‘甑zèng’字。名叫元,大概是用瓦字中的一划,放到瓦字上面,它的意义就在这儿了。

    甲侵讦,难道不是铁杵吗,午木是‘杵’字,姓甲是取自东方甲乙木,排行第五,也是‘午’字的谐音。

    而金截,‘截’附‘金’字旁,是“铁”字。综合起来分析,不正是甑和铁杵吗!”

    第二天,他叫人寻找那两个人的踪迹,果然在腐朽的倒墙中,找到一个铁杵和一个中间裂开一条缝的甑,都是被人用过废弃的。

    完全符合其推论,使独孤彦大为惊异。

    【原文】建中末,有独孤彦者,尝客于淮泗间。会天大风,舟不得进,因泊于岸。一夕步月登陆,(“陆”字原阙,据明抄本补。)至一佛寺中,寺僧悉赴里民会去,彦步绕于庭。俄有二丈夫来。一人身甚长,衣黑衣,称姓甲,名侵讦,(“讦”原作“许”,据陈校本改,下同。)第五。一人身广而短,衣青衣,称姓曾,名元。与彦揖而语,其吐论玄微,出于人表。彦素耽奇奥,常与方外士议语,且有年矣。至于玄门释氏,靡不穷其指归。乃遇二人,则自以为不能加也,窃奇之,且将师焉。因再拜请曰:“某好奇者,今日幸遇先生,愿为门弟子,其可乎?”二人谢曰:“何敢?”彦因征其所自。黑衣者曰:“吾之先,本卢氏,吾少以刚劲闻。大凡物有滞而不通者,必侵犯以讦悟之。时皆谓我为‘侵讦’,因名之。其后适野,遇仇家击断,遂易姓甲氏,且逃其患。又吾素精药术,尝侍忝医之职。非不能精熟,而升降上下,即假手于人。(“人”原作“吾”,据明抄本改。)后以年老力衰,上(“上”原作“止”,据明抄本改。)欲以我为折腰吏,吾固辞免,退居田间。吾有舅氏,常为同僚。其行止起居,未尝不俱。(俱原作惧。据明抄本改。)然我自摈弃,常思吾舅。直以用舍殊,致分不见矣。今夕君子问我,我得以语平生事,幸何甚哉!”语罢,曾元曰:“吾之先,陶唐氏之后也。唯陶唐之官,受姓于姚曾者,与子孙以字为氏,故为曾氏焉,我其后也。吾早从莱侯,居推署之职,职当要热。素以褊躁,又当负气以凌上,由是遭下流沸腾之谤,因而解去。盖吾忠烈(“烈”原作“州”,据明抄本改。)之罪。我自弃置,处尘土之间,且有年矣。甘同瓦砾。岂敢他望乎?然日昔与吾父遭事。吾父性坚正,虽鼎镬不避其危。赒人之急,要赴汤蹈火,人亦以此重之。今拘于旧职,窘若囚系。余以父弃掷之故,不近于父,迨今亦数岁。足下有问,又安敢默乎?”语未卒,寺僧俱归。二人见之,若有所惧,即驰去,数十步已亡见矣。彦讯僧,僧曰:“吾居此寺且久,未尝见焉,惧为怪耳。”彦奇其才,且异之,因祈其名氏。久而悟曰:“所闻曾元者,岂非‘甑’乎?夫文,以‘瓦”附‘曾’,是‘甑’字也。名元者,盖以‘瓦’中之画,致瓦字之上,其义在矣。甲侵讦者,岂非铁杵乎?且以‘午木’是‘杵’字。姓甲者,东方甲乙木也。第五者,亦假午字也。推是而辩,其杵字乎?名侵讦者,盖反其语为全截。以‘截’附‘全’,是‘铁’字也。总而辩焉,得非甑及铁杵耶!”明日,即命穷其迹,果于朽坏中,得一杵而铁者。又一甑自中分,盖用之余者。彦大异之,尽符其解也。(出《宣室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