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兴办官学
从本质上来讲,奝然和这庄嶂洪才是一类人,所以更容易产生共鸣。 那个奝然,不远万里,从日本跑到中国来,在追逐世俗利益的人看来,纯粹是脑子抽抽。 因为说到底,他追求的东西虚无缥缈,既不能带来金银珠宝的利润,也不能保证名高望重的回报。 这是需要一点偏执狂的精神,换一种说法,就是不计世俗名利的纯粹。 从根本上来说,纯粹并不是什么都不计较,而是计较的方式不一样,或者说,所谓纯粹的人,他们自有一套计较标准。 就像刚才庄嶂洪的表现,只要与自己的理念不符,管他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还是四处揄扬自己的战友,直接怼就是了。 这,简直就是斤斤计较了。 想来,当奝然看见一个在大宋如此清贵的人,居然比龙兴寺里的苦行僧过得还要简单,整日里除了经文要义一无所知,也统统不感兴趣的人,可能觉得真正找到了知音。 再一对比大相国寺赞宁们的迎来送往,孰高孰低,自不待言。 原来真正的修行人在儒学中。 再一交流,发现这个清修者居然如此博学,自然就由佩服到倾慕,完全拜倒于脚下。 崇简暗忖,这几乎是必然的。 进士出身的儒生,岂是庙里沽名钓誉之辈所可比拟。 “好,好,就算你说得对。” 小潘不当算与这庄直讲辩驳,心想,只要你能彻底收服奝然等,怎么都对。 他知道崇简对教化奝然的重视,也能大致想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自然要抓紧眼前这位纯粹得让人难受的直讲。 “不过,目前这种状况,看来你的目标难以完全实现啊。” 果然,说到当日崇简的宏伟规划,小潘变得愁眉苦脸。 这当然是指崇简意图通过国子监培养人才的规划,在崇简的心目中,是要通过这些人才来实施未来的治国方略。 后世东林党就很有意思,只是通过讲学的方式,以东林书院为据点,就纠合了一大帮子志同道合的读书士子,逐渐遍布朝野。 以此为出发点,什么事做不成呢? 当然,东林党确实没做成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那是因为方向错了,在乱世来临之际,应对失措。 加之后来遇到一个不择手段的流氓,这个流氓又通过特殊渠道获得皇帝支持,不一败涂地都难。 但他们聚拢人才的方式非常值得学习。 “遇到什么问题了?”崇简问。 “来国子监求学者太少,而且目的不纯。就说那些官员子弟吧,两天打鱼三天晒网,根本没把监内学习当回事。”小潘沮丧地道。 这个清高的小子只是因为未完成崇简嘱托而懊恼,至于赵宋治下百姓读不读书,他关注得并不多。 “这样啊,什么原因?”崇简思索着问。 “自前朝始,科举渐渐风行,赵宋拾人牙慧,更为了推行什么重文抑武国策,特别重视科举选拔官员。大多数人读书的目的,就是奔着科举去的,至于来不来国子监并无十分重大关系。” 小潘解释道。 听了这话,崇简恍然,同时不由暗骂自己,真是昏了头了,只顾着实现既定目标,差点忘了人性趋利的本质。 三位日、韩国际友人之所以能专心于学问不问前途,关键是科举仕途对他们没多大意义,不然,可能是另一种景象。 自己差点成了王安石,那个稍后的北宋改革家,人称拗相公。 他搞出来很多富国强兵的措施,但落实起来往往差强人意,甚至南辕北撤。 最关键的就是,他没有搞懂人性。 想到这里的崇简,心中一动,与小潘探讨另一种可行性方法。 “有没有可能,用国子监来替换那所谓的科举?”崇简问。 说这话的时候,他想起王安石的“三舍法”,其实就是用太学(由国子监改造)的教育来取代科举考试。 三舍法一度完全取代了科举,太学教育取代了考试选拔制度。 “啊,有可能吗?”小潘一时反应不过来。 在他老爹还在位的后周,一直回溯到隋朝,科举一直伴随着各个朝代,是各种私塾、官学教育的最终目标。
现在真要把科举替换了,那国子监存在的意义又在哪? “有可能,完全有可能,只要朝廷制定成法,要求选派各种官员,必须经过国子监教育培训,并取得相关资质,不然不得在朝中任职,自然会让天下读书人趋之若鹜,与科举一般。” 崇简一边回忆三舍法的做法,一边结合自己的想法解释。 “那样,国子监不是极易被达官贵人子弟所垄断,平民子弟失去进阶之所?这和科举兴盛前的察举制有何区别?” 小潘问,同时心里想,这不是走回头路吗? 这些年,小潘沉在下面,体会了许多民生民情,能够第一时间想到挣扎在下层的大宋子民,实属难得。 “这就要改变现在国子监的入学方式,即便是高官子弟,也不能优先入学。”崇简胸有成竹。 “那怎么录取?” “推选加考试,择优录取,直至取消推选。” 还是要考试啊?小潘觉得又绕回来了。 不过一转念,想明白此考试非彼考试,是为了学习,是取得按特定目标培养的资格,并非直接拼升官发财。 “如果有很多人获得这个资格,国子监可不够大啊,装不下那么多学生。” 小潘这话有些调侃性质,但提出的问题却不容回避。 “你说得对。这其一嘛,考试选拔,有一个比例问题,控制择优录取比例,就可以将规模控制在国子监能承受的范围。” 说到这里,崇简顿了顿,想起后世的大学。 “其二嘛,要兴办官学,扩大国子监的规模,甚至开办多所类似于国子监的官学,同时向下渗透,大力兴办州学、县学。到时候,就怕人装不满哦。” 崇简开始进行远景规划。 “那么多人,虽说朝廷是用人之际,也没有那么多职位安排吧?” 小潘实在是个好听众,每有发问,都问到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