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钱清在线阅读 - 69.清闲

69.清闲

    所有的繁杂回归了平静,日子不知不觉流过,温达之事苏贞百里已告知岳父,结果如何不是他一个小翰林能左右的。此事涉及到帝国高层的权利博弈,危险度极高,苏贞百里也不愿沾染这份因果。婚假结束,便老老实实的回翰林院坐班去了。下了值也没急着回府,做东请客,谢了诸位同年婚礼相助之情。

    此后的日子,苏贞百里便清闲下来,三月里跟着翰林院去做了一次廷讲,依着他的资历,自然只有站在下面听的份儿且站位还靠后,原就是来打酱油的,站的靠后也落的清闲。倒是廷讲结束后,皇帝笑呵呵问了他两句,这种场合下,苏贞百里不敢托大,规规矩矩回了话。康熙瞧他有些拘谨,也不以为意,只叮嘱他要多看多听多学后,便散了。翰林院的差事原本就极度清闲,点过卯,新进的翰林们便是无事可做,原本还有吴英给书册分类的差事,结果苏贞百里给他算了一下时效,吴英也彻底放弃了,连带着王华与周文贤也变得无事可做了。三人每日里到了院里,便找几本感兴趣的书读。王,周二人喜读古籍善本,苏贞百里则更喜欢读各地的地方志,遇着自己感兴趣的,还专门摘抄下来,如此悠闲的过了两月,苏贞百里做的摘抄已有厚厚的六大本了。

    侯府内外诸事有嫂子cao持,生意有辛夷辅助,而今再加上一个大格格,人手充足,且发展也进入了正轨,已不用苏贞百里费心。郡王府那边也是早早订了规则,只需按部就班运转便可,且弘时年纪虽小,心智却不低。苏贞百里将职权逐步交给他,个把月下来,倒也没有出什么纰漏,又见他乐在其中,苏贞百里索性也放手不管了,郡王府嘛,即使出乱子也影响不大,权当给他练手了。

    六月初,南书房出了上御,却是晋了骆成襄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兼任南书房行走,算是半只脚迈进了核心权力圈子,一时间众人纷纷登门给他贺喜。翰林院诸人更是不能落下,专门在休沐日集体登门祝贺,苏贞百里随着大流也去了。他在翰林院里资历浅,开席时被排在了末尾一席。若依着他郡主额驸的身份本该上座,不过翰林院素来清貴,加之苏贞百里低调,倒也没有往前凑趣,在末座也乐的清闲。

    温达那边还是病着,康熙派了太医院的御医去瞧过几次,都说无碍,调养一阵子就好了,明眼人都清楚,温达怕是要被康熙大用了,若非他病体未愈,只怕祝贺的人能排满整个街口。到了六月中,温达府里传来消息,他身体果然痊愈,随后便进宫谢了恩。康熙这边也没多耽搁,前后两日便下了旨意,进了温达为上书房大臣,兼任御前大臣,随后又让他领了内务府大臣兼领侍卫内大臣,算是接了张玉书的位置。紧接着又任了张廷玉为翰林院副掌院,同时由礼部侍郎升任礼部尚书,又加了左都御史衔,正式入值上书房,朝局这才逐渐平静下来。

    苏贞百里已经习惯了翰林院的清闲。每日点卯之后躲在值房里读书,偶尔与几位同年出去喝喝酒,有时也会去勾栏听听曲。秋去春来,转眼便到了康熙五十年,过了年第一日朝会,朝廷便传下来旨意,加了一届恩科。吴英这次得了会试同考官的缺儿,高高兴兴去了礼部报道。看的王华与周文贤眼热不已,少不得有些抱怨。苏贞百里也只能尽量宽慰二人,毕竟资历太浅,这样的美差,怎么也不会轮到几人身上。翰林虽说着清贵,可日子也清苦,平日里来钱的路子不多,做了考官,既能广收门生,又能收谢礼,可谓是名利双收的美差了。翰林人数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两百人总是有的,每年能得差事的不过三五十人,竞争自是激烈。周,王二人出身江南,家境富裕,自是不缺那几两银子,两人更看重官场关系,遇着考官出缺的差事自然眼热些。好在二人也明白自个儿跟脚浅薄,如今还是蛰伏时期,不急于这一十时。前后也不过半日,二人心态便调整了过来,跟着苏贞百里去给吴英到了喜,晚上四人又在广聚楼好生聚会了一番,方才散去。

    隔了一日,三人入了翰林院,彼此见面皆是一笑,经此一事,关系反倒莫名的更进了一步。此后一段时间,翰林院越发的清闲了,因着皇帝年后身体略有不适,日常廷讲也停了,苏贞百里也不用去陪站了,索性便放飞了自我,整日里泡在藏书馆里看书,倒也乐在其中。苏贞百里科举之路看似顺畅,那不过是沾了穿越者的光。真若论起经书奥义来,苏贞百里怕是连国子监普通的讲师都不如,正好借着这段清闲时间给自己充实一下。好在他穿越后记忆里强悍,几乎过目不忘,思维和眼光也高远,格局更非此时代人能比,进步几乎是一日千里。前后四五个月的时间,翰林院藏书馆的藏书几乎被他看了一遍,便是许多古籍孤本也不曾放过,虽只强制记忆了一遍,还未有彻底融汇贯通,不过遇到任何一位大儒倒也不发怵了。

    恩科顾名思义,乃是科举制度中于正科之外,皇帝特恩开科取士,起始于宋,后明清两朝沿用此制度,到了清朝,逢朝廷庆典,基本都会开恩科,考中的举人,进士亦算正途出身,然相对于三年一次的正科,恩科出身的举人,进士还是略微低一点,明显的一点便是恩科的一甲前三名进不了翰林院,且只授予从七品的品级,同时需在六部观政一年并考察合格后才会放出做个知县,比起正科进士来可差的远了。所以恩科在外面很是热闹,翰林院里却是一片风平浪静,吴英了结了同考官的差事,回到翰林院继续当值,许是得了上司的青眼,到了五月竟然又被皇上钦点了福建提督御史,算是在翰林院熬出了头。

    学政,全称“提督学政”,亦称“督学使者”,俗称“学台”。清初沿明制,设提学御史、提学道。雍正四年(1726)易此名。每省1人,由朝廷在侍郎、京堂、翰林、科道、部属等官进士出身者中简派。掌全省学校政雹悄令和岁、科两试。

    按期巡历所属各府、厅、州,察师儒优劣,生员勤惰携宏。凡有兴革,会总督、巡抚行之。位在巡抚与布政使、按察使之间,三年一任,任内各带原品衔。各省学政并无固定品级,若以侍郎而授学政即为从二品,以郎中授学政者即为正五品,唯其必须是两榜进士出身。吴英原是从四品的侍读学士,转恩科会试同考官时提了正四品的侍讲学士,现如今皇上钦点外放提督学政后,又给他提了一级,成了从三品。若无意外三年任满,至少还能提上一级,将来或转一省正三品的布政使,按察使,或调任京城任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驷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等,一个小九卿的职位是跑不了的,这算是把路子彻底走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