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国子祭酒的慌张!
书迷正在阅读:智能修玄系统、无欲青年、亚道纪元、猛骑、开局就当皇帝、特种兵痞在校园、联盟:我真不是绝活哥、赎罪之牌、万古武帝2之诸天万界、天道今天不放假
朱允熥到了国子监后,国子监祭酒龚敩([xiào]、[xué]),已经早早的在等候。 “参见吴王殿下!” 龚敩恭恭敬敬的说道。 他是洪武二十三年由国子司业升为的国子祭酒。 如今是国子监的一把手。 虽然品级不高,但是手底下却管着大明学问最高的一批人。 这些人,日后通过了科举考试,便可成为大明的官员。 “龚先生不必如此。” “今天来了这里,那我就是学生。” 朱允熥走上前,亲自将龚敩搀扶了起来。 无论他心里多么瞧不上如今的已经极度迂腐的儒家。 但是这面子上的功夫还是要过得去。 到时候传出去,他也能落得了友善对待读书人的名声。 以后对他也有很大的好处。 毕竟,治理天下的,归根结底还是这些读书人。 他称呼龚敩为龚先生,也是在表明,他将其当做先生,他今天不是吴王,只是国子监的学生。 龚敩笑着点了点头,他平日里也接触过不少的王公贵族的子嗣。 那些个人,一个个恨不得眼睛放在头顶上,用鼻子看人。 像吴王殿下这般谦虚的,还真不错。 以往听说吴王朱允熥多么多么的不堪,淮郡王朱允炆多么多么的不错。 具体情况龚敩不得而知,可就今天来看,传言不可信。 若吴王殿下真的狼狈不已,他会说出刚才那番话吗?皇爷会让他来国子监吗?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听说的到底都是些传闻,经过别人的加工,当不得真。 只有自己亲眼看到的,才是真的! “吴王殿下请!” 龚敩笑道。 朱允熥可以把自己的姿态放低,可以说一些话,龚敩即便是心里认可,但也不能太过于当真。 礼节,称呼上还是不能有丝毫的纰漏。 “龚先生请!” 朱允熥回了一句。 两人结伴而行,一路上龚敩都在向朱允熥介绍国子监的情况。 看着来来往往的学子,朱允熥不得不感慨一句,天下英雄尽入吾觳(hú)。 即便是知道这里面的读书人,大部分都无法通过科举,大部分都要蹉跎半生,可还是会心生感慨。 “吴王殿下跟我来!” 龚敩带着朱允熥继续往前走。 忽然,朱允熥看到了不远处的凉亭中,有一人正在看着画像哭泣。 “龚先生,此人是谁?为何会哭泣?” 朱允熥有些好奇的问道。 他以往也只是听说过睹物思人。 今天倒还是第一次见到。 “回禀吴王殿下,此人乃是许观,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人士。” “乃是乡试第一,去年以贡生入国子监,参见今年的科举。” “此人刚才哭泣,并不是别的原因,乃是因为他将绘制父母坟墓的图,并携带在身上。” “每每看到图时,都会哭泣!” 龚敩急忙介绍起来,生怕朱允熥因此误会了什么。 龚敩十分的看好许观,他觉得此番科举,许观必然能够大放异彩,金榜题名 要是因此耽搁了许观的大好前途,那无疑是为大明损失一个人才。 朱允熥被龚敩这么一提醒也想起来了。 许观,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黄观,此人还是大明朝第一位三元及第。 曾经在建文朝时期得罪了还是燕王的朱棣。 后来靖难成功后,朱棣的文职jian臣中黄观名列第六,黄观的名字也从登科录上划去,剥去了状元名号。 黄观得知建文帝朱允炆已死去,便投江自杀。 也是一个铮铮铁骨的忠臣! 至于为何从许观改为了黄观,是因为他的父亲入赘于邑城许氏,洪武二十九年恢复黄姓。 “倒是個孝顺的人!” “龚先生也不必这般紧张。” “爷爷最喜欢的就是孝顺的人。” “许观这般又孝顺,又有才能的人。” “日后科举金榜题名,定然会被重用!” 朱允熥淡淡的说道。 他这般评价也不是空口白话。 自从朱元璋规定了八股文的种种制度后,读书人的科举就变得格外难。 黄观能够一路获得三元及第,这个自科举一来便没有多少人摘取的头衔,就足以成名他的优秀。 有能力,再加上他对皇帝忠诚,这样的人必然会被重用。 龚敩松了一口气,说道:“吴王殿下可要见一见这许观?”
他刚说完这话,立马就意识到不对。 吴王是皇爷亲点的参与春闱的官员之一。 或许吴王殿下知道春闱科举中会考取的题目。 他这般说,不就相当于是在变相的想让吴王私底下传授给许观一些东西。 要知道,科举舞弊在历朝历代都是大问题,是要杀头的罪过。 龚敩心里瞬间变得十分慌张。 他眼神不安的看着朱允熥,生怕吴王殿下误会。 “不必了!” “稍后本王自会向他们说话。” “龚先生也不必紧张。” “本王知道你并没有其余的用意。” “只是一时爱才心切,想要给本王引荐。” “不急于这一时,等许观科举之后,有机会本王自然会见到他。” “你放心,本王也会在爷爷那边说明,不会让你受到牵连!” 朱允熥笑着安抚了一下害怕紧张的龚敩。 换做是别人,听到龚敩的这番话,就算是知道他没有别有用心。 但只要稍稍的调油加醋,就会让龚敩人头落地。 科举考试前,主考官都会尽可能的避免和考生见面。 明朝最出名的科举案件,除了南北榜外,不就是唐伯虎他们那一次科举,不就是因为和主考官见了面,最后被人举报,说他们舞弊,最后被剥夺了功名,还被禁止参加科举。 自此,唐伯虎才开始流连于山水,寄情于山水。 真以为古代的那些文人,喜欢山水? 放屁! 还不是因为没办法当官。 或者是,没办法一展抱负。 亦或者在官场上经受了挫折,这才以此来宣泄一下心中的种种情绪。 李白、杜甫,苏轼等等皆是如此。 只要他们不开心,就会写诗,写词。 就是苦了后面的读书人,不仅需要背,还需要理解他们写诗词时候的感受,不然就没办法得分。 真真是大冤种! “多谢吴王殿下!” 龚敩拱手作揖,郑重其事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