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中医在民间在线阅读 - 长篇的引子(1)

长篇的引子(1)

    二十世纪中叶,华北某地。在平原与丘陵交界处,有两座东西比邻的小山包。远远望去,东山低矮形如灶台,人称灶台山。西山陡峭,一柱擎天,如同烟囱连着灶台,故名烟囱山。

    灶台山顶平,方圆百丈,好似一张巨大的盆景,怪石磷峋,石头缝里灌木丛生,到处都是酸枣棵子,青松,翠柏,山槐,山柳,山杨,野山杏,桃树等杂木点缀其间。这里鸟语花香,没有毒蛇猛兽,连狐狸黄鼠狼都罕见,更像一家大财主的后花园,抬头可见枝头跳跃的松鼠山雀,拨草潜行,无意就惊扰了山鸡野兔。

    传说亘古时期,有一条黑龙触犯天规,陨命于斯。龙胆坠落于灶台山的东北脚儿,穿透地下水脉。顷刻间,山边涌出一汪斗大的泉眼,清泉水沿山脚蜿蜒南下,冲刷出一条五里多长的细流,积淀于南坡前的洼地,形成一道东西狭长的水泊,人称龙落湾。

    后来,人们旁着山泉居住,建立了龙泉村。灶台山前水湾南岸一马平川,落户了更多人家,依水得名龙落湾。日久天长,这里人口稠密,百姓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手工业作坊林立,四通八达,官府在此设置龙落湾镇,管辖周边二十几个村庄。

    龙泉村北是深山老林,山梁起伏,纵深百里,春天绿草茵茵,夏季里青山叠翠,鸟语花香,秋季一片金黄,大雪封山时有野狼出没,袭扰山边村庄。

    龙泉村是山前规模最大的村庄,东行三里处甜井庄,五里远岗上村,六里远黄土坎村。龙泉村西北三里的山坳里,一群以狩猎打柴采药谋生的山民,居住点叫黄沙窝。龙泉村正西三里外,灶台山后坡下有一坨沙丘,名野鸡坨,附近有五六十户人家落脚。

    从龙泉村东北进山,翻过两道梁,绕过之字形山环,群山深处屹立着一座尖顶圆锥状塔山。东西北三面断崖,南坡陡峭,半山腰有一天然石窟,名青龙洞,入口偏东南。明清两朝,这里曾经是道士修行之地,民国初年被一伙绿林好汉占据,成了聚义分赃的土匪窝。

    山洞如耳,地漏似肠。

    龙落湾水面呈酒葫芦形状,源头像一条葫芦秧细长的藤蔓,从龙泉村蔓延到龙落湾镇后方,结了一只修长的水葫芦,头大肚圆腰细。水洼最窄处北岸有一截石壁高出水面,石壁中间竟然横向裂开一道扁担长板凳宽的石缝,似一张未开口鲶鱼嘴。冬季枯水期,石缝距地面大约成人的身高。只有盛夏汛期,雨水过后水位暴涨,水位才能与石缝齐平。人们发现,多余的水统统灌入石缝里去了。

    龙落湾镇山秀水美,地灵人杰。镇东关入口有明代状元及弟,及清朝进士及第的石牌坊各一座,镇西关内大街北侧有一处文昌阁,旧时代这里是读书人舞文弄墨的园地。西关外附近有一座城隍庙,是决定死者亡灵去向的裁判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灶台山南坡被桃林覆盖,桃林深处隐匿着一窟窑洞,名红莲香堂,供奉观世音菩萨,是比丘尼修行净地。洞府西侧谷地有一片积水潭,呈半月状,因春天桃花缤纷落满潭水,故名桃花潭。

    龙落湾西岸呈圆弧装,无风的水面像镜子倒映着高高耸立的烟囱山。当地另一处佛门胜地开觉寺,三层建筑镶嵌在东西两座先山包之间。山门外的烟囱山一侧石壁下有一口水井,四周由石栏围挡。每日清晨井口上方白雾升腾,弥漫过山门。直至日上三竿,太阳光芒普照大地,笼雾才烟消雾散。

    传说井底深处藏匿着被斩黑龙之首,清晨从井口冉冉升起的白雾,便是龙头修炼时吞吐的瑞气。因为有了神龙庇护,亘古至今龙落湾镇方圆百里从未出现过旱情。

    烟囱山直且高,一柱擎天,四壁刀削斧劈一般陡立,半壁悬松挂柏,人力无处立足攀岩,只能由飞鸟光顾山顶。山根下桑枝丛生,艾草遍地。

    烟囱山西南,在一片苍松翠柏掩映着一座宋朝建筑的药王庙。院子不大,前后两层殿,院内左右厢房。前殿神台上供奉的药王并非唐朝药王孙思邈孙真人,而是一位衣衫褴褛的年轻乞丐。

    据庙中碑文记载,宋室皇家的一位小公主,伤食后数日汤水未进,太医们不敢造次。于是,皇家张榜招贤救治。很快,一位年轻乞丐无意撕下皇榜擦手时,被卫士拿下送入皇宫。年轻乞丐急中生智,悄然搓下身上的污泥当作药丸呈上。

    太医首领闻到一股酸臭刺鼻的气味差点吐了,刚要动怒时恍然大悟,于是摘下随身的玉佩,放走了年轻乞丐。

    小公主吞下秽物做的药丸,即可发作,连连作呕,顷刻间吐尽宿食。小公主吐罢大汗淋漓,精疲力竭,很快闭上两眼沉沉睡去。傍晚,小公主醒来饥肠噜噜,喝下一碗热糜粥精神恢复大半。

    万岁爷龙颜大悦,下旨要封赏献药之人。大量士兵上街找人,年轻乞丐大惊失色,自以为惹下杀身大祸,撒腿逃出皇城。三天三夜后,年轻乞丐逃至烟囱山下,回头发现烟尘滚滚,追兵将至,他绝望地一声长叹,吊死在烟囱山前的一棵小树上。

    宋王得报,嘘嘘不已,还以为是上天派神医下凡,挽救了小公主的性命。于是金口加封年轻乞丐为药王,责令当地官府立庙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