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严打(二)
北京郊外飞艇起降场,李明和周比利等人正站在一艘飞艇的旁边,准备离开北京南下。★为了加强此次严打的工作力度,公司专门成立了严打工作组。 李明担任组长,周比利、钱兵、丁兴浩和周卫凡担任副组长。其中钱兵、丁兴浩和周卫凡分别坐镇北京、西安和徐州,负责各个地区严打的具体工作。而李明和周比利则是乘坐飞艇在中原各地巡视,对各个地区随时进行支援。 高建国和王和两人也赶来为李明送行,李明和两人分别握手,然后笑着道:“好了,我们该走了,我会及时的向董事局通报严打行动的进展。” 听了李明的话,高建国沉声道:“李明,放心大胆的干吧,别有什么顾虑。其实我对公司目前的工作思路还是持保留意见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力度太软了。我们目前有实力,也有决心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中原的各种问题,何必搞那个什么温水煮青蛙的政策。 但毕竟这是董事局委员会绝大多数常委和委员的意见,我也要服从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的决议。这次严打工作既然由你来亲自主持,那我就建议狠狠的搞一下,对那些黑恶势力、土豪劣绅绝对不能手软。而且我认为这样的严打行动要多搞几次,将中原的各种魑魅魍魉彻底清扫一空。你们将会得到军委会驻中原各个部队大力支持。” 王和笑了下,在公司进入中原以后的政策上面,他和高建国的意见还是存在一定分歧的,高建国为的一部分人,属于激进派,主张实行铁血政策,对各个地区实行军管,短时间内解决中原各地的各种问题。而王和为代表的大部分委员,则是温和派,主张以温水煮青蛙的政策。 在公司历次董事局常委会上,双方也激辩过几次,最后董事局委员会表决到时候,温和派获得了多数常委和委员的支持。 而李明的想法,则是介于两派之间,但是更倾向于温和派,在最后表决的时候,以李明为代表的中间派,投了温和派一票。所以在这次组建严打工作组的时候,选择了李明做为工作组的组长,也是有这方面考虑的。 王和想了下,然后笑着说道:“李明,我同意老高的意见,对那些情节严重、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一定要严惩,但是不要波及太广,免得在各个地区造成一定的混乱。至于各地的那些黑恶势力,以及为他们充当保护伞的各地官府的胥吏衙役,工作的力度不妨打一些,宁杀错也不要放过。” 听了两人的话,李明心里苦笑。这两个老家伙在这个问题上,确实分歧比较大,说得挺好听,但是两人话里面,都有着各自的倾向。 但是李明却不能受他们的影响,当然还是要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太过激进或是太过温和,都不是李明希望看到的局面。 “你们放心吧,我一定会严格的按照董事局委员会的决议来办。我这马上就要登艇了,公司的工作也挺忙,你们还是回去吧。” 李明和周比利乘坐飞艇刚刚飞离北京不久,就接到了山东过来的电报,李明和周比利看完了电报,全都摇头苦笑。这严打行动还没有正是开始呢,就已经有基层单位行动了。 “老周,这件事你怎么看?” 周比利听了下了下道:“反正后天中原各地就要动严打行动,也不差这一两天。而且这个叫刘仁恭的家伙的情节确实有些恶劣。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居然就敢逼死两条人命,更不用说他这些年祸害的那些幼女,就算千刀万剐都便宜他了。” 李明点了点头道:“那你给地方的员工回电报吧,就让他们先拿这个刘仁恭打开局面。这样吧,那我们俩第一站就去那里吧。” 正在中队部审讯刘管家的李海,做梦也没想到,今天他带领中队执行任务,也算是打响了远东公司严打行动的第一枪,而且还引起了李明和周比利的注意。 刘管家被押到中队部的时候,已经被吓得尿了裤子,他算是彻底的崩溃了。只要一想起刚才那帮青皮地痞摊在地上哀嚎惨叫的情景,他的身体就控制不住的颤抖。
回到中队部以后,情报部的几个员工马上将情况向上级部门进行了汇报。然后就接到了周比利亲自来的电报,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刘家的案子处理好。 得到了上级的命令,他们第一时间刘管家进行了突审。这样的货色对于情报部的人来说,想要击溃刘管家的心理防线,根本没有什么难度。 甚至情报部的几个人还没有动什么手段,刘管家就一股脑的把他知道的所有东西都交代了。他是刘仁恭的绝对心腹,刘仁恭这些年干得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全在他心里装着呢。他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情报部这几天没有掌握的情况。 为了彻底解决掉刘家,情报部几个员工马上联系了大队部,让他们派出人员对刘仁恭的违反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进一步掌握人证物证。 剩下的那些青皮流氓直接关了起来,受伤的给予了简单的救治,重伤的几个人直接放弃了,都没有熬到天黑就相继死了。 消息传到刘家大院以后,刘仁恭顿时坐不住了。他一狠心来到了中队部,直接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刘管家的身上,反正这些事都是刘管家瞒着他干的,他是一点都不知道,并对自己的失察之罪痛心疾。 然后他带着家人拉着粮食,挨家挨户的送了回去,还都多给了很多。而且还免除了所有村民今年的地租和以前积欠的粮食,对两户自杀的农户,拿出了大量的银子和粮食对死者的家属进行抚恤。 虽然他做出了及时的补救,但现在做这些已经晚了,公司情报部的几个员工,已经掌握了他这些年犯下的那些伤天害理的事,而且人证物证聚在,可谓铁证如山。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