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宇宙通鉴在线阅读 - 吴承恩的设定很科学

吴承恩的设定很科学

    《西游记》写于明朝,但我要先提一下元朝。

    元朝横跨亚欧大陆,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商人(准确的讲是各国商人)非常活跃,因为大家似乎都成了一个国家的人,几乎都享有免税政策,这是忽必烈时期出台的利国惠民的好政策!

    商人们顺着丝绸之路,把东方的商品和文化带到西方,把西方的商品和文化带到了东方,当然也包括各国的史料和神话传说,有印度的、希腊的、北欧的、罗马的、埃及、阿拉伯的。

    吴承恩是元朝之后的明朝人,他博览群书,接触过很多西方的神话传说,甚至还有非洲(以东非为主)的,东南亚的史料和神话传说,因为这时候已经是郑和下西洋几十年以后了,郑和也带回来很多东西。

    吴承恩看了很多书,悟出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就像我写《宇宙通鉴》一样,想写一本传世之作给后人,留下记录和线索。但是因为前期当官忙,所以只写了一点儿就不写了,后来实在看不过官场的黑暗,于是他辞职了。这时他已经可以不为生计发愁,所以有时间和精力去写《西游记》。

    吴承恩在《西游记》的世界中,直接套用了传说中的一个距离概念,十万八千里。说唐僧从南赡部洲的东土大唐到西牛贺洲佛祖所在的西天是十万八千里。

    真实世界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玄奘法师从长安到印度,一共走了三千多公里。两三年就到了“西天”了,然后学了十来年佛法,回来也用了两三年,一共是十七年。北京到新德里是3800公里,从西安出发更近,是远远不到十万八千里的。

    吴承恩为什么仍然要在《西游记》中设定距离为十万八千里?因为他尊重上古资料,而且经过严格计算。在《西游记》中,设定为唐僧去了西天是飞回来的,所以十七年的时间全用在了去西天的路上和休息上,还有被妖怪捉住耽搁上。

    古代资料中讲,古时三百步为一里。我们现代呢,有一种小玩竟儿叫“计步器”,经常有人用来测量每天走了多少步。有人在晚饭后散步一两个小时,大概可以走三千步左右。为了健康的话,一般流行每天走一万步。所以唐僧每天白天除了吃饭休息,走一万步而且步子迈得大点,达到里数中的要求,是完全没问题的,因为他主要就是赶路。所以算下来唐僧一天可以走33里。33里相当于现在的8公里左右,一天走8公里并不多。

    有人说我算错了,33里是16.5公里。错!因为古代资料中讲,古时三百步为一里。对于我们来讲,古代的古时,就是上古时代。上古时代的一里大概为三百步,差不多是250米左右,当时的一里仅为现代一公里的四分之一。那么33里就是8公里。

    每天白天走8公里!真实世界的唐僧,500天就可以走完4000公里。所以用两三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西游记》中的唐僧,用九年就可以走完十万八千里(约为两万七千公里左右),还有八年是在路上的各种耽搁。吴承恩设定得还是很靠谱的!

    两万七千公里远远大于3800公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西游记》中的印度不在现在的地方吗?吴承恩是要向读者透露一个什么秘密?

    原来,上古时代,地球上只有一个盘古大陆,这是最后一个整体的巨型陆地,大概呈方形。之前数十亿年的时间里,由于板块构造,陆地不断分裂、漂移、组合,如此循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很多次形状各不相同的整体陆地。

    外星人(人类把外星人叫神)为了方便管理,把盘古大陆按东、南、西、北的方向分为四大部洲,每个大部洲由两个小州组成,算上中心小州,盘古大陆共由九个小州组成,所以当时的人类按照外星人的规划把全世界称为九州。其实地球上本来有十州,因为盘古大陆旁边还有一巨岛(大西洲,又名亚特兰蒂斯)也算一州,但在三皇五帝的时代之前就沉没了。

    大致来看,现代的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少部分及太平洋上的诸小岛属于东胜神洲,亚洲欧洲属南赡部洲,南极洲的大部分、印度、澳大利亚连同大西洲(后沉没)属于西牛贺洲,南美洲的大部分、南极洲的少部分和非洲南部属北俱卢洲。

    上古时代,从南赡部洲大唐国都的位置到西牛贺洲印度的位置,要绕盘古大陆大半圈,这曲折的路程就是“十万八千里(约为两万七千公里左右)”。因为地球是弧形的表面,遇到山水还要绕很多路程。

    看完上面的,大家就知道了,吴承恩为什么要坚持写“十万八千里”,而且反复提出、强化!就怕引不起大家注意,所以给孙悟空设计的筋斗云也是十万八千里!他是在给有心的后人提示啊!

    另外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没有,《西游记》中,讲北俱卢洲讲得最少,东胜神洲一般,南赡部洲和西牛贺洲讲得最多。这是因为吴承恩收集到的资料大部分来自亚洲(包括东南亚)、欧洲和北非,而世界的其他地方他不了解啊。

    同样的道理,古书中讲昆仑山和中原的嵩山相距五万里,实际为一万两千五百公里左右,《宇宙通鉴》里就是这么讲的。

    中原人把东非肯尼亚及其周边地区(Kenland)音译为“昆仑”,把乞力马扎罗山(Kilimanjaro)简称为“昆仑山”,把“天柱”毁坏后的昆仑山顶称作“昆仑之墟”。

    《禹本纪》中记载“昆仑距嵩高五万里也,地之中也。”明确说昆仑山离嵩山有五万里远,是盘古大陆中心最高的山。中岳嵩山是中原地区最高的山,中原另外还有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事实上,乞力马扎罗山和嵩山的直线距离约是9191千米,但从陆地上走,得过很多山、很多河,绕来绕去,差不多就是一万两千五百公里左右。

    昆仑南渊就是后来命名为“维多利亚湖”的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虽然面积大,但水深很浅,平均只有40米,最大水深82米。湖“深三百仞”是指湖面的海拔是1134米,昆仑南渊又叫弱水之渊(源),“弱水”是“尼罗河”的音译,指出维多利亚湖是尼罗河的源头。

    后来唐朝人干脆把昆仑从肯尼亚及其周边地区引申到非洲全境,把非洲都统称为昆仑,把非洲黑人统称昆仑人,把黑奴统称为昆仑奴。当时流行的一种说法叫“昆仑奴,新罗婢”。昆仑奴的好名声是来自非洲拨拔力国(东非的马赛人族群)的可以勇斗虎狮的黑人创造的,新罗婢的好名声则是新罗(朝鲜和韩国的统称)女人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