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梦三国之乱世争雄在线阅读 - 第一百零二章 孙权掌权

第一百零二章 孙权掌权

    在孙策“死后”,孙策的meimei孙尚香想到大哥的种种,对死的定义还不是很明确,毕竟她年纪还小。她只知道自己很想很想大哥,突然她很想去打猎,去孙策常带去的西山打猎。她穿着孙策送给她的弥花装,拿着孙策送的弥花弓,去西山。到城门囗时,守城的兵将却道:“主公有令,郡主近日不得出城。”

    孙尚香道:“胡说,大哥从来不会不让我到城外去。”

    守城的兵将道:“主公有令,末将只是奉命行事,望郡主海涵。”

    孙尚香这才想到他们的“主公”,是二哥孙权,而不是大哥孙策了。若是孙策在,他根本不会约束自己,也没人敢约束自己。突然孙尚香明白死,就是这个让自己骄纵的人永远也不会再出现了,想到这孙尚香立马失声痛哭。

    孙策的夫人大乔,江东著名的美女,在孙策“死后”,就再也不是美女了。她成了一具雕像,从头到脚,再没有一丝光彩。孙策“死后”她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到孙策坟前为孙策弹琴,因为孙策生前最喜欢听她弹琴虽然她弹的没有周瑜和灵音好,只要孙策喜欢,弹的好不好对她来说

    已经不重要了!大乔就这样弹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谁劝都没用。

    孙策最喜欢的弟弟孙权,为孙策戴孝几天后,就一直忙着处理江东事务,不知是因为忙还是因为为人深沉,亦或是因为他现在是江东首领了,让人看不出什么他有思念自己的大哥。

    孙策的母亲吴凤熙悲伤过后,把心思都放在孙权身上,她觉得逝者已逝,应该珍惜眼前人。也许孙权是在她身边长大的,是最像她的儿子,也是她最喜欢的儿子。而孙策小时候与周瑜一起,懂事与孙坚一直在外行军,她与孙策并不是很亲。

    诸将中太史慈与孙策最相投,他与孙策亦君亦友,孙策“死后”每次出征前后都会来孙策坟前敬酒。周泰木纳没表示什么,他依旧是他主公的贴身护卫将领,只是他从孙策的护卫变成孙权的护卫了。程普,黄盖,韩当经历了三代主公,早已习与为常。至于甘宁,张昭,顾雍等人与孙策交情只不过是主公与臣子,也仅仅是主公与臣子而已,他们不会怀念孙策,只会效忠新主。

    这一切周瑜都看在眼里,叹道:“真正会怀念自己的人,永远都是与自己亲近且与自己性格相投的人,并不一定最亲近的人和自己的亲人。”

    孙策死后没过几日,没人敢再提孙策了,毕竟他们得讨好新君。而孙权招周瑜来第一句就是:“愿公谨无忘先兄遗命。”

    周瑜暗付这孙权果然聪明,精通帝王御臣之道,整个现在江东唯一有能力推翻他自立为主的人就是周瑜。

    放眼整个江东,军队中除了孙策外基本都是周瑜的亲信,内政也是周瑜和张昭一起管理的,而且周瑜跟孙策最久,很多事情孙策都没周瑜清楚。在孙权上位前,江东只知道有周瑜,不知道有孙权。周瑜他若要反,孙权还真耐他莫何。所以第一句就用孙策的来压周瑜,意思是你的一切都我孙家的大哥给的,所以你要听我大哥的话,继续效忠我孙家。

    周瑜顿首跪拜道:“愿以肝脑涂地,报知己之恩。”

    对周瑜,孙权也是又爱又恨,爱是现在自己只能倚仗他,恨是他的权力太大,每一个撑权者都担心属下会功高盖主。孙权道:“现在我继承承父兄之业,我应当如何?”

    周瑜道:“自古得人才则昌,失人才则亡。为今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辅助,然后江东便可安定。”

    孙权道:“先兄遗言:内事托子布,外事全赖公瑾。”

    一个国家想要安定,最忌君臣猜忌。为了打消孙权的忧疑。周瑜道:“子布贤达之士,足当大任。周瑜不才,恐有负倚托之重,愿荐一人以辅将军。”

    孙权问是何人。周瑜道:“姓鲁,名肃,字子敬。此人胸怀韬略,腹隐机谋。鲁肃出生游神族鲁商世家,生来家财万贯,任何他想做的事情,只需用钱便可做到。黄巾之乱后,民不聊生,鲁肃施舍钱财,周济穷困,结交贤者,深受乡民们的拥戴。主公可速去召来。”

    孙权大喜,即命周瑜请来。鲁肃来了之后,又荐一人,此人名叫诸葛瑾,字子瑜,是诸葛亮的大哥。孙权将此二人收为心覆,周瑜也有意分权与二人,让孙权培养自己的亲信。之后又在周瑜暗中的促使下,让孙权进行一系列的撑权计划。先是让孙权娶了冰城城主步鹜之女冰封圣女步婉为妻,加深与冰城的关系,随后封影舞神皇传人吕蒙为虎威将军,让孙权在军中有自己的实力,最后让孙权征东夷地区,增加威信。

    经过周瑜一系列的cao作,孙权很快就撑握了实权,稳固了地位,并且在江东神界,深得民心。威名大增。后来孙权知道这一切都是周瑜暗中帮助下完成时,孙权非常的敬佩周瑜的为人,从此也更加的倚重周瑜。

    黑暗霸主曹cao听得孙策已死,欲起兵下江东。黑袍巫师张纮谏道:“乘人之危,绝非义举;如若不能胜,这就是弃好成仇:不如以善遇之,结为外援。”

    曹cao听从张纮所说,于是奏封孙权为将军,兼领会稽太守;即令张纮为会稽都尉,赍印往江东。孙权大喜,又得张纮回吴,即命与张昭同理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