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唐朝好地主在线阅读 - 第808章 赵国公领左右护军营

第808章 赵国公领左右护军营

    把刺客挖眼扔去野外喂狼,镇胡堡里的将校们都面有怒色。

    连日来大雪不断,镇胡堡被白雪笼盖,但几千骑兵却依然每天辛苦cao练,李超甚至一如继往,每天晚上都要抽出些时间来给那些军官们讲讲课。

    发生了刺杀的事情,负责李超护卫的四个年轻弟子,都十分自责,虽然刺客没能得逞,但却也惊出人一身冷汗,居然让人潜入了堡中。若不是柯庆的暗卫发现及时,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样严重的后果。

    王玄策四个跪在李超的面前,自请惩处。

    “你们的表现很尽职尽守,并没有过错,没错自然不用惩罚,都起来吧。”李超对于四个年轻门人向来欣赏,这次的事情也不迁罪于他们。

    一众将校排成两列,听候李超的决定。

    和约刚达成,突厥人却就来了这么一下,这是挑衅。

    但李超却直接把人杀了,而不是把人留下来,更没有去与突厥人对质的念头。突厥人并不会承认,而且这个事情闹大了意义何在?好不容易休兵,还要因此再打一场?

    “可这事情不能就这样算了!”一身红色戎装的李秀宁一脸寒霜。

    “当然不能就这样算了。”李超坐在那里,十指交叉,“把刺客的人头送去郁射设。”

    “然后呢?”李秀宁问。

    李超摇摇头。

    柯庆出声,“要不我走一趟,去找一下郁射设,来而不往非礼也。”

    “暂时没有这个必要,杀了一个郁射设,还有一个欲谷设,就算我们能把他们都杀了,那也还有拓设等其它突厥人。”

    “可这也太便宜他们了。”

    “时机未到,就先让他们暂时嚣张得意一会。”

    李超倒也想杀掉郁射设,来个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可和约刚订,这个时候杀了郁射设,事情真可能就要前功尽弃。为了大局,他得忍一下。

    他眉头紧皱,郁射设派人来暗杀他,这是个意料不到的事情。郁射设既然敢派人来行刺,那么说明这个人真的没有把和约放在眼里,是想搞事的。有这样的一个人在漠南,以后跟他做邻居,那赵国公领的安全形势可就不太乐观了。

    原本李超还以为,不管怎么说,三年内,总应当是相安无事,有三年时间,赵国公领的三座受降城应当已经建起来了。

    “安排下,准备启程回朝。”

    襄阳。

    临近年末,襄阳又热闹起来。

    邓州的汉京还没有营建完成,唐突虽然缔结了和约,但皇帝并没有返回长安的打算,因此襄阳这个行在,今年比去年更加的热闹。

    大批地方官云集襄阳朝集。

    每日里,各部寺衙门,都门庭若市。尤其是吏部和兵部、户部几大衙门,要对朝集使们进行政绩考核,还要对地方财务进行审批等。

    襄阳城里的有一条街上,全是各道、州的进奏院。各道州在京的朝集使在京期间住宿之地,皆称为邸,也称为进奏院。平时设有进奏官,负责联络朝廷和本州县地方事务。在朝集使入京期间,则是他们住宿之地。

    这条街到了此时,最是热闹。

    今年比往年还要热闹,前来朝集的这些地方朝集使,不仅仅是来朝集的地方官员,他们还多是大唐的开国功臣,是勋戚贵族。在朝廷已经诏告要推行分封领地酬谢功臣的诏令下,这些人个个都兴奋异常。

    分封功臣,赏赐领地,他们正是那批最有资格的人。

    谁都想知道自己能不能实封领地,能封多少里地,会分封到哪里。

    这段时间,关于分封的各种小道消息乱传,每一个消息出来,都能引来大家的热议。

    朝集使们每日里到各衙报道,然后就是相互之间拜访交流,大家一起谈笑风声,喜庆之情溢于言表。

    在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冬里,却是另一道美妙风景。

    李超的赵国公府,每日门前车水马龙,宾客盈门,前面正厅根本就无立足之地,连正厅前的走廊里,都全摆满了案席,甚至前面的庭院里,也都搭起了草棚,下面摆起了桌席。

    客人们不是勋贵就是官员,他们摩肩接踵,挤挤挨挨的相互寒喧,一面说着瑞雪兆丰年,灾情终于过去,战事终于结束等场面话,时不时的又都带着兴奋之色说着分封之事。

    到现在为止,朝廷已经宣诏要分封功臣领地。

    但实打实已经拿到领地的却只有相国李超,其它的宰相们大将军们都不曾拿到封地,连皇帝的兄弟、儿子们,都一样还没有拿到封地。

    而李相不但早就有三百里封地,最近还又刚刚加了二百里封地。

    大家来赵国公府拜访,都明知李超不在家,但却依然前来,就是想要打探打探,看能不能知道些分封的细节消息。

    “李相一人就封了五百里,让人羡慕啊。”有人端着茶杯道。

    “李相之功,可非你我能比的啊。”

    后院。

    李管家走进厅里向老爹禀报,老爹正靠在炕上,逗弄着年幼的儿子,听完管家禀报,他那只有一只独眼的脸上依然平静,“管家,你出面招待下他们,从明日起,闭门谢客。”

    管家点头。

    “知道了,老令公。”

    令公是一个尊称,北魏高宗拜高允为中书令,不呼其名,称为令公。李超是当朝宰相,官拜检校中书令,时人称为相国、相公,也称李超为令公,因此称呼李超父亲一般为老将军、郡公,上洛公,或者尊称一声老令公。

    不过老爹依然低调,外面宾客盈门,满厅勋贵,但他却并没有出去见一见的意思。不是他高傲,而是他不想给儿子李超弄的太高调。

    鱼梁洲。

    紫薇宫中,皇帝的御书房里,关于分封的事情,皇帝和宰相以及几个侍郎尚书等重臣,依然还在商议之中。

    对于分封之事,虽然基调已经定下,皇帝拍板决定实施李超的分封建议,但如何个封法,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却是不敢有半点疏忽大意。

    之前已经决定,诸侯们有领地三分之一的税收收益,朝廷派驻官员管理领地内的民政、税收、律法诉讼,还有朝廷驻军诸侯领地,负责军事防御等。

    但还有一个敏感的问题,一直没能达成决定。

    那就是究竟要不要给诸侯们武力,如果给,给多少合适。

    长孙无忌坚决认为不能让诸侯插手领地内的军事,只能给他们极其有限的护卫。护卫的数量,要严格限制,如李超这样拥有三百里封地的诸侯,也最多只给一百个护卫,而且他的护卫只能装备普通的刀枪,不能装备重弩火药等武器。

    但也有人认为这太过了。

    就算是普通的高官,也还有亲事府、帐内府,还有防阁、庶仆等等护卫随从,数量并不少。

    如果给诸侯们适当的护卫,既能增加他们的安全,也能协助朝廷加强对边疆领地的控制。如果全部要由朝廷来负责驻军防卫,那会需要很多兵力,也是一个很大的开销。

    李世民以前做秦王时,就有左右护军府,左右亲事府,左右帐内府。

    “臣以为,过犹不及。封臣护卫,必须得有。其规模不如以封地一里给两护军,给一防阁一庶仆。”房玄龄提议。

    按之前君臣们商议的分封办法,分封领地是很严格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封,只能在那些功勋着著的勋贵之中分封少部份人,而且封地也限制很大。

    李超这样一人分封三百里的,绝对是凤毛麟角。

    普通功臣,也许只能封个十里、三十里,能封五十里、八十里都算功大的,封百里,都极少。

    因此,如果一里封地给两个护卫,那么一般三五十里的封地,也才六十一百个侍卫而已。

    在这里,房玄龄提出的是一里给两个护军,和防阁庶仆各一人。以前,朝中京官,五品以上给防阁,六品以下给庶仆。

    防阁和庶仆都是护卫随从人员。

    但现在房玄龄提出,护军,就是朝廷给诸侯们许可的护卫军队,能够在封地内驻防。而防阁,只能是跟随的护卫,至于庶仆,只能是随从。

    庶仆不能装备刀枪,更不能装备铠甲等。防阁可以装备刀枪,但不能装备重型军械,如铠甲、重弩、火药等武器。

    这样的划分法,其实就是把诸侯们的侍卫随从分的更清楚些。

    护军,就是诸侯们的军队,但这些人的驻防调动,并不完全听从于诸侯,还得有朝廷当地命官的兵符,才能调动。

    平时,诸侯们只能用他的防阁,防阁却没有铠甲弩炮等,武力有限。至于庶仆,只是纯粹是家丁随从了,连刀枪都不能装备的。

    这样一来,诸侯们平时要花钱养一支护军,但朝廷却还掌握着调动权。

    长孙无忌心里计算了一下。

    如果按这个方案,那李超有三百里地,就能有六百个护军,可以分为左右护军营,一营三百人。李超若有钱,完全可以弄出来两个精锐的骑兵营。

    李超还能有三百个防阁,三百个庶仆。

    至于私人家丁奴仆,这些更是没有限制。

    “陛下,臣以为每里两个护军还是多了些,应当减为一个。”长孙无忌挥刀,直接要腰斩一半。

    “陛下,臣以为每里两个差不多了。两个只是上限,护军养军花费,全由诸侯出钱,但军官任命,得由朝廷。因此,我以为,这个数量其实刚好。”

    诸侯出钱为朝廷养一支边兵,武官由朝廷任命,诸侯要调动这支兵马,还得朝廷批准,领地内朝廷命官同意,因此这支兵其实是可靠的。

    况且,三百里封地六百个护军,满朝也只有李超一人,其它人封地最高不过百里,也就二百个护军而已,并不用太过担心。区区一二百人,能翻起多大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