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4章 自裁谢罪
“你有没有感觉最近陛下是昏招迭出?这不是陛下的作风啊。”马周感叹着道。利益于暗影的强大情报能力,如今中原发生的事情,迅速的传中广州。 马周看到中原朝廷的种种举措,都有些不能相信。 李世民可曾是一个十分英明的皇帝,朝中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也都是很厉害的宰相。可现在,朝廷下达的许多政令,却总跟昏君乱政一样。 “禁止使用铜钱,收缴百姓家中铜钱,票证限购,还有两税不收钞改收钱和实物,这怎么看都是在倒退啊。” 李超摇摇头道,“这是因为他们从没有面对过这样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几千年来,都不曾面对过这种问题。过去,都是古典农业经济,管理起来也容易,相对简单。而如今,却是一个放开的商品经济,其体量是相当巨大的,特别是这些年流通纸钞。” 经济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已经自成体系,他有自己的市场规律,不再是朝廷想怎么控制就怎么控制的了。如果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强行去控制,那么结局就会如眼下这般。 现在中原其实正在发行金融危机,其本质就是李超把大量的金银和铜钱给藏起来了。这导致了宝钞信用的破产,进而让所有的纸钞跟着信用破产。 市场上货币严重不足,先是通缩。然后朝廷开始做出了错误的应对之策,他们开始收缴铜钱,强行让市场使用纸币,大量印发金券,却又不肯收金券为税钱。结果,通货膨胀又开始了。 物价上涨,金券却不断贬值。 百姓手里的钱一夜之间几乎成了废纸,民间财富大量蒸发。 在商品经济的时代,这种情况,可以说是致命的。引发的是连锁反应,百姓没钱,买不起东西,商人卖不出东西,紧跟着生产加工制造的工坊,也没订阅,然后减产或停工,许多工人也便没了工作。 这些年大唐百姓的日子好过,有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一来朝廷对外扩张,疆域大增,百姓们都得了红利,分了许多土地,成了自耕农。但光有田,其实只是相对的稳,是很难富的。正是这些年工商大兴,百姓们也参与进来,年轻子弟进入工厂做工,或者闲时做工,还有大家生活变好了,养殖的农副产品也好卖了。 而现在,完全不同了。 瘟疫一样的蔓延着,经济大萧条。 工坊里的工人开始返乡,农民的副产品也卖不出去。特别是城镇里的居民,过去靠的是在工坊做工,或者经营店铺生活,如今,日子一落千丈。 说到底,为何会发生这一切。 那些财富又去哪了? 其实财富就是在李超埋藏的各个地宫里,那些真金白银和大量的铜钱,本来是属于商人百姓们的,现在却等于成了李超私人的。 这样的攻击手段,这样的破坏力,朝廷有几个人能懂。 朝廷用着各种方法想要弥补,想要调整,结果却等于跟一只发怒的公牛角力,却是蛮上,结果被顶的越惨。 历史上,纸钞在宋代就开始出现,可宋元明三朝的纸钞,最后都出现了问题,后来贬值严重,甚至一千贯到后来都值不了一贯。 问题,就是这些朝廷,对于经济的管理,实在是缺乏足够的认知,也没有那个技术。宋元明的纸钞出现问题,多是因为发行准备金不足,超发滥发导致的。 而现在大唐面临的,却等于是李超把准备金给吞了,导致的也是没有了准备金后的没信用纸钞。 这是一个无解的现状,除非朝廷能拿出大量的现钱来救市,印钞肯定不行,只能铸币。但大唐本就铜产量不足,铸造出足够流通的铜钱很难。 而钱帛兼行,也是目前看来唯一的办法了。 “百姓苦了。”马周叹道。 “这算是产前的阵痛。” ······· 汉京。 局面依然在恶化之中,哪怕皇帝决定铸造以一当十的小铁钱,可一时间也没法铸出大量铁钱。 一面是不断贬值,无人愿用的宝钞,一面是严重缺钱,交易只能以绵、粮、布。 “苏定方反了!” “程咬金也反了!” “连秦琼都反了!” “罗士信、单雄信、牛进达、张铁枪、程处默、尉迟宝琳统统反了!” “还有三成的贵族,找借口不入京。” 李世民表情狰狞。 当年太上皇复辟之乱,大批的贵族士族跟着作乱。想不到如今,又有这么多勋贵作乱。 “陛下,可派人前往安抚。”房玄龄道。“眼下,只要他们不进攻中原,可暂时不要去征讨,只派兵严守边关即可。” “你让朕不要去讨伐叛逆?”李世民大怒。 “陛下,一步步来,只要能先平定了岭南,其余诸地自然也就不是问题了。” 程咬金等虽然举旗表示支持太子,也集结了领地兵马,还在招兵买马之中,可毕竟还只是在大唐的边疆,并还没有出兵进军中原。 “草诏,削夺秦琼、程咬金、苏定方、罗士信、单雄信、牛进达、张铁枪等封爵,夺回领地,没收诸逆所有财产!” “陛下,三思啊。”房玄龄劝说。 本来他们还只是表态支持太子,皇帝这一弄,岂不是要逼他们出兵? “朕早就应当想到的,这些人早就结为一党,他们肯定会站在张超那边的。” ······· “张超的家眷还没有找到吗?” 王承恩一头汗水,低声道,“还未查到,我们估计张超的家眷根本没有走远,甚至还在汉京城内。只是隐匿的太深,一时无法找到。” “废物!”李世民大骂,最近皇帝的脾气已经越来越坏。 “李记钱庄上千家钱庄金库里价格数亿贯的金银和铜离奇消失,至今没有查到下落。而张超的妻妾儿女,数十口大活人,就在京城在禁军眼皮底子下消失,也到现在都没有查到半点踪迹,王承恩,你们的六扇们有什么用?” “张超暗中谋划多年,甚至在南洋都有了那么多的兵马,你们也一样没有半点消息。王承恩,你让朕很失望。” “臣万死!”王承恩伏在地上,不敢起身。 “给你十天时间,若是再查不出半点消息来,你自裁以谢恩吧!”
“臣领旨!” ······· 洞庭湖南,湘江边上。 潭州,长沙。 城外是连绵的营地,一路路兵马正陆续赶来。 从汉京出发时,李绩带了三万禁军,其余七万兵马,则从湖北湖南江西淮南汉中等各道抽调。 洞庭湖水师也被抽调过来。 十万大军南征,需要的粮草器械也多,为此李绩又从各道征召民夫转运粮草器械,征召商船民船,征召的民夫也多达十万人。 皇帝一天一道旨意催促他进军。 可兵马到现在也还只集结了六万余,还有三万多人没赶来。 征召的民夫,也只到了三分之一,军中需要的粮草等,也大都还在路上。 “大帅,不能再等了。” 监军李大恩催促着道,他是皇帝派来的观军容使,名叫李大恩,也是皇帝身边的老人。不同于一般宦官,这位以前也是跟着李世民打过仗的。 但现在皇帝的旨意在那,李绩再不出兵,他也难办了。 “兵马未齐,粮草未足,民夫也都还没到。”李绩沉声道。 “可陛下定的出兵日期已经过了,再等,陛下震怒,你我可都吃不消的。你看这都四月中了,再拖可就五月了。到时不但天热起来,可能这湘江水涨,也难以行军运粮啊。趁着现在天气还凉快,湘江水缓,正宜进军啊。” 李绩很想再等等。 可现在了没法坚持下去了。 “也罢,明日发兵吧,还在路上的兵马,就做为后军,让他们加紧赶来。” ······· 桂州。 五岭之一的越城岭就在桂州北,越城岭为分水岭,北面就是湖南道,南面是广西道。 桂州临源城,湘江就是发源于此,秦军当年兵分五路,其中一路由此过越城岭南征桂林。为了转运军需,特在临源南开挖了一段运渠叫灵渠。这段灵渠北起临源,南至秦城。 在秦城,接上了越城岭南麓发源的桂江。 临源城,张仲坚站在依然在加固的城头上,看着下面热火朝天的修工事场面,很满意。 临源扼守湘桂道,是桂州的屏障。 要攻桂州,就得先攻下临源。而临源虽不大,却位置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看着城头上架起的一门门火炮,看着城外那一条条的壕沟和短土墙,张仲坚自信,就算是兵神李绩率十万大军来攻,他也能够顶的住。 他可是有五万人马,又凭险而守,李绩讨不到好去。 城下,桂州的百姓很卖力的在挖壕沟垒土墙,大家对现在的生活挺满意,都知道如今中原的水深火热。 “大家再加把劲,壕沟再挖深点,墙再垒高点,北军到时就攻不进来了,咱们的日子就能保住了!” 一名桂州议员,正带着人给民夫们发放慰问品,什么rou干饭团。一边发放东西,一边在工地上大声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