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未雨绸缪
明军在东南沿海与倭寇作战时,就采用了类似水雷的水中爆炸物。 1558年,明朝人唐顺之编纂的一中,详细记载了一种“水底雷”的构造和布设方法。它用大木箱作壳,内装火药,击发引火装置挂在一条长绳上,拉到岸边,用铁锚将“水底雷”系留在水中。敌船接近水雷时,岸上守候的士兵用长绳击发引火装置,引爆水雷炸毁倭寇的船。但明朝后期,并没有对水雷有更深的研究造诣,我们对水雷更多的认识,是在二战的影视作品里。 水雷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破坏力大,水雷体内装的炸药多,爆炸威力大。 在后世,一枚大型水雷即可炸沉一艘中型军舰,或重创一艘大型战舰。 二是隐蔽性好。 特别是沉底雷布设在海底,难于发现和探测到,而且,水雷可构成对敌较长时间的威胁,有的甚至达几十年。目前,科技司研发的水雷,就是借鉴沉底雷,研发的悬浮在海水中的悬浮水雷。这比沉底雷更先进了,因为沉底雷只能布设在岸边海水较浅的地方,如果布设在海水很深的地方,就没有威力了。 三是布设简便。 可用海军的水面舰艇来布放水雷,在战时,甚至,可以征用商船、渔船来布放水雷。此外,水雷造价低廉,被称为“穷国的武器”,正适合于救**目前的状况。 当然,水雷也有缺点。 一是动作被动性,如非触发水雷,需要敌舰航行至水雷引信的作用范围内;触发水雷,需要敌舰直接碰撞水雷才能引爆。二是受海区水文条件影响大。 水雷用以引爆的有:接触、压力、声响、磁性、数目、遥控等方式,目前,由于救**技术的局限,只能采用触发或者拉索的引爆方式,而布设在岸边较远的水雷,只能采用被动触发引爆方式。 早在返回鲨鱼岛的途中,江海洋就布置了水雷的研究课题。其实,科技司的水雷研究早已经完成,但由于其悬浮在海水中,所以,密封技术非常重要,否则,内部的点火装置和火药就失效了。当时,科技司研制出的第一二代防水剂,质量还不过关,水雷项目只能暂时搁置。最近,科技司的第三代防水剂终于研制成功,并在水雷上进行测试,防水效果很好,所以,才请江海洋来视察水雷的试验。 在试验场,江海洋看见了水雷实物。 这是个直径两米左右的黑色圆球体,在球体的上半部,从表面的孔洞里,向四周伸出数根一米长的铁质触手,远看就像海胆一样,因此,研发人员就给其命名为“海胆水雷”。江海洋设计的这个水雷原理,就是借鉴于在后世的一战中,英国使用的“伊利亚”水雷。 这些铁质触手就是触发杆,只要船体撞上它们就会引爆水雷。 海胆水雷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内部由弹药舱和悬浮舱两部分组成。弹药舱里可装50~200斤火药;悬浮舱里面是密封的空气,使水雷可以漂浮在水中。这样,使水雷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威慑性,即使敌船向海水里炮击,也不能有效引爆水雷。 布设水雷时,根据水雷设定的水深位置,确定水雷下面铁索的长度,在铁索末端拴上一块大于水雷浮力的石头,沉在海底即可。 在水中布设水雷,就和将气球系一根绳拴在地上,气球就会漂浮在空中,是一个道理。 海胆水雷使用的也是燧石点火的引爆方式。 在水雷上半部密布的所有触发杆,都连接着水雷内部的燧石点火装置,只要船体撞上任何一根触发杆,都会触发燧石打火装置,引爆火药。为了防止在平时接触或者运输过程中,引爆水雷导致误伤,设计时,在燧石点火装置上设计了一个保险,用铁丝拴着,连接到水雷顶部的一个螺栓上。在布设水雷时,只要拧开螺栓抽出铁丝,即可撤掉保险,此时,如果触动触发杆达到一定力度,就会引爆水雷。 海胆水雷的雷体是由两个半球体合并而成。 在后世,像汽车、轮船等大型物体都不是一次成型的,每个部分,甚至钢板之间都是通过焊接来连接。在焊接技术出现之前,人们是靠螺丝,将两个物体连接在一起。 螺丝,也有人叫它“螺丝钉”、“螺丝杆”,螺丝是通称,而螺丝钉、螺丝杆是有区别的。螺丝钉一般叫木螺丝,是前端有尖头的那种,螺距较大,一般用于紧固木制件、塑料件。螺丝杆是机械螺丝,前端是平头的,螺距较小且均匀,一般用于紧固金属、机器部件。 之前,江海洋已经搞出了这些东西,并应用在海洋铳等地方。 在这个时代,这绝对是个伟大的发明,原本,他也想做这些东西的生意,来赚银子,但因为其涉及到军事秘密,他就没有这样做。 现在,救**还没解决电的问题,所以无法使用焊接技术。海胆水雷的两个半球体,只能用螺丝杆与螺母紧固在一起,但即使两个半球体紧固得再紧,甚至在中间夹上东西,也会漏水。科技司研发的防水剂,就是用来涂在水雷有缝隙的地方,防止海水侵入。 水雷上触发杆的孔洞缝隙里,也涂上防水剂。 当触发杆被触动时,虽然会向水雷内运动,使防水剂失效,但海水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细小的孔洞缝隙,快速、大量地进入水雷内部,而触发杆在被触动后的短短两三秒钟里,已经引爆水雷了,所以,海水根本来不及浸湿水雷内部的火药,或者阻止燧石打火装置。在水雷的火药仓外,还设有一层保护层,起阻止海水的作用。万一海水进入水雷内部,也会被隔绝在保护层外面,不会马上进入里面的火药仓。 海胆水雷的试验很成功。 海胆水雷的威力巨大,虽然爆炸时隔着一米的海水,但一枚内装100斤火药的海胆水雷,足以将木质风帆战舰炸出一两米大的窟窿来。欧洲舰船都没有水密隔舱,这样大的窟窿,即使是英国“海上主权号”那样的巨舰,也无法补救;如果是一枚内装200斤火药的海胆水雷,足以让“海上主权号”在短时间内沉没。 在如今的风帆时代,海胆水雷绝对是木质风帆战舰的天敌。 在一个港口里,如果布设上一定数量的海胆水雷,敌人没有水雷布设图纸,根本无法进入港口。如果在岛屿四周都布设上海胆水雷,敌船连岛屿也无法靠近。 救**的第一代海胆水雷,不知要落下明朝的水底雷几条街。 江海洋对这些新武器比较满意,又提了些改进意见。 这些新武器中,只有炸弹船属于进攻和防御二者兼备的武器,而震地雷和海胆水雷,则属于防御性武器了。显而易见,他设计制造这些武器的目的,就是要守住奄美岛,因此,他指示科技司和兵工厂,批量生产这些武器,然后,在奄美岛布设,并进行储备。
他还命令参谋部,制定一份详细的防守计划。 他要求如下: 首先,奄美岛各港口要严格划分军用和民用区域,军事禁区要逐步布设水雷,布设图纸要严格保密。民用区域只留一定面积的海面作为进出口,一旦发生战事,救**可以有效控制进出口,防止敌人冲进港口,甚至,可以在进出口现布设水雷。 其次,由于海胆水雷的制造工艺比较繁琐,产量较低,所以江海洋主张,先在奄美岛的几个重要港口布设,待产量上来后,再在奄美岛所有港口和沿海布设,然后,再布设其他岛屿。在此之前,在奄美岛沿岸无人区埋设震地雷,并将这些地区划为军事禁区,以防止误伤岛民,或者被间谍和破坏分子所乘。有人区也要进行有效管理,确保战时敌人无法从这些地方登陆。 同样,雷区图纸要严格保密。 这样,可以起到防守和预警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知情的敌人才会踩中震地雷,从而给救**预警,并提供足够的应对时间。 第三,在每个港口都要至少要配备三十条以上的炸弹船,像奄美港和灭日港这样的重要港口,更是要配备五十条以上。这样,可以摆脱被动的防御,并有效地打击敌人。 自17世纪郑和下西洋后,明朝的航海事业日渐走向没落,再加上明朝政府实行的禁海政策,明朝已经没有大型战船了。即便是料罗湾海战,也是以数量取胜。目前,可以对救**造成威胁的,只有西班牙人、荷兰人、郑芝龙集团,其中以后者为最。郑芝龙集团虽然人多、船多,但真正的战船极少,绝大多数都是民用船只和商船,配备上火炮当做战船用,所以,江海洋认为这样的防守力量足够了。 如果能实现他的意图,可保奄美岛安全无虞。 届时,救**就不怕任何强敌来袭了,敌人别说想登上奄美岛了,就是连奄美岛的近海都攻不破。江海洋就是想制造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自由空间,只要给他一段时间发展,他就可以凭借先进的知识技术,逐渐变得强大。到时候,就不是他怕敌人打上门来了,而是他要打到敌人的门上去。 他向来赏罚分明,于是对科技司的表现给予了表扬,并给他们记功和发奖金。 在古代,骑兵是唯一的快速反应部队。 江海洋自然也希望拥有骑兵部队,为此,救**一直在从大陆等地购进马匹,虽然数量不多,但胜在细水长流。在大陆金陵附近的聚宝山战役中,救**不仅消灭了600名清军,而且,还缴获了大量武器物资和1500余匹战马。现在,救**已经拥有近3000匹战马,并按照他的计划成立了飞骑团,他还将之前招聘的骑术高手,都分配到飞骑团做教练。最近,飞骑团已经完成建制,并开始了训练。 他又到刚成立的飞骑团视察了一番。 他对飞骑团的训练等事项,给予了指导和鼓励,他希望,飞骑团可以尽快成为一支,拥有强大战斗力的快速反应部队,并在以后的战斗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就到了二月末。 就在江海洋开足马力,处理奄美岛一应事物的时候,忽然传来一个令他非常震惊的消息。 艾莲娜来信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