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热闹的新年
,孺子帝 一名宗室子弟主动申请出使西方,这是一件大事,韩孺子没法立刻做出决定,让韩息先回去,今后以散骑常侍的身份来侯府报到。 至于韩息的出现对皇帝来说是有所得,还是一场小小的闹剧,韩孺子很难确定。 中司监刘介只希望皇帝尽快回宫,好给慈宁太后一个交待。 倦侯府里终究无事可做,韩孺子只得起驾回宫,连马都不能骑,一切仪仗都要按规矩来。 即便是皇帝,也要为不辞而行付出代价。 慈宁太后率领全体后妃,包括怀孕的佟青娥,一块跪在泰安宫的庭院里,声泪俱下地质问皇帝为何如此轻贱自身,“陛下不在乎母亲、不在乎后妃,难道连尚未降生的皇子也不在乎吗?” 慈宁太后说得多些,皇后等人以劝慰为主,同时也要表现出同仇敌忾,谁也不敢在这时站在皇帝一边。 韩孺子急忙上前,亲自搀扶母亲,母亲不起,他也跪下,慈宁太后这才起身,到了屋子里,仍不停数落,韩孺子只好保证今后再不会不辞而别,并将今天的行为全归咎于喝酒。 慈宁太后渐渐平静下来,淑妃邓芸胆子大些,讲了几个笑话,气氛才算恢复正常。 待众人离开,慈宁太后收起笑容,看着皇帝,摇摇头,叹息一声。 韩孺子恭谨地站在母亲面前,还跟小时候一样,那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他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惹母亲伤心,每当母亲生气或是落泪,他都不知所措。 “还记得吗?五岁的时候你曾经偷跑过一次。” 韩孺子想了一会,摇摇头,五岁该是记事的年纪,他却没有任何印象。 “那是一个下午,我在屋子里打个盹儿,丫环一眼照顾不到,你就跑出院子,那时咱们还住在王府里,我真是吓坏了,怕你被人看到,怕你不小心惹怒什么人。我与丫环四处寻找,但是不能走得太远,那一个时辰,是我一生中最恐惧的时刻。” “朕年幼无知,让太后cao心。” “你那时还是孩子,哪懂这些?一个时辰之后,你自己回来了,浑身泥巴,高高兴兴向我讲述外面的花花草草,我本想严厉地惩罚你,却不下得手,唉,大概就因为如此,你才记不得往事。” 韩孺子脸色微红,向前一步,说:“母亲,外面真有广大的世界,只是坐在皇宫里,朕永远也无法成为真正的天下之主。” “难道这世上只有你一个皇帝?历朝历代的皇帝是怎么做的?” “历代皇帝大都在太子时期开拓眼界、培养亲信大臣,而且少有大楚今日之危机,母亲,就算宫里也能感受到外面的变化吧?” 慈宁太后沉默不语,儿子终归不是小孩子了,她越来越难以在言辞上争得上风。 “大楚的官员也都希望朕留在皇宫里,将天下交给他们治理,母亲,就凭这一点,朕也得走出去,韩稠并非唯一的贪官,他们是大楚一切问题的根源。” “陛下要走多远?”慈宁太后问。 换成皇帝沉默了,他要走遍天下,不想现在就吓到母亲。 “朕要与大臣们商议之后再做决定。”韩孺子最后回道。 慈宁太后再次长叹一声,“好吧,我不为难陛下,让外人以为我是那种不讲理的太后。” “母亲!”韩孺子又惊又喜。 “但我有条件。”慈宁太后马上道。 “母亲请说。” “至少五位皇子。” 韩孺子一愣,随即明白过来,颇觉尴尬,“母亲……” “五位皇子,早立太子,朝廷安心,我也安心,到时候随陛下疯去吧。” 慈宁太后是认真的,韩孺子思忖片刻,“两位皇子,视情况立不立太子。” 慈宁太后也一愣,儿子居然跟自己讨价还价,既好气又好笑,“陛下有十几名后妃,虽不算多,但也不少了。” “或是生儿,或是生女,或是不生,都很难说。” “好吧,三位皇子,不能再少了,养儿不易,三个我都嫌太少,至于立不立太子,到时候再说吧。” 慈宁太后也累了,叫来宫女,回自己的寝宫休息,她暂时获得胜利,至少十个月内皇帝没法随意出宫,待到皇子陆续出生,皇帝或许就会担起父亲的职责,不再想着四处乱跑了。 韩孺子明白母亲的用意,但他不能再惹怒母亲,必须后退一步,而且皇子的确很重要,在赵若素提出的两条难题里,这是其中一条。 其次还得有一位守成可信的宰相。 佟青娥已经怀孕,是男是女尚不能肯定,三位皇子要什么时候才能凑齐?韩孺子终于明白,为什么皇帝的私事总是会变成公事、大事。 将十几名后妃想了一遍,韩孺子还是去秋信宫见皇后。 崔小君正焦急地等待皇帝,此前与太后站在一起并非权宜之计,她确实以为皇帝不该如此随意。 “第一次没事,可是等陛下养成时不时外出的习惯,别人就会知道,并从中寻找机会,那名刺客在崔府潜藏了几个月,他们有耐心。”想起当时的事情,崔小君不寒而栗。 韩孺子执住皇后的双手,“我也有耐心,如果几名刺客就能将我打败,皇帝还有什么意义呢?我现在最着急的事情是皇后尽快生个太子。” 前半句还很严肃,后半句突然变化,崔小君一时没适应,随即脸红,“陛下……今天这是怎么了?做事没点正经。” “这是正经事,事关大楚江山稳泰的正经事。”韩孺子严肃地说。 崔小君脸更红了,满腹的埋怨再也没法说出口。 韩孺子遵守诺言,没再随意出宫,接下来两天难得地放松一下,奏章、韩息、大臣、天下都可以等,他在宫里举办真正的家宴,只有太后、皇后与嫔妃们能够参加,上官太后仍然置身事外,远离一切热闹。 除夕到了,皇家的习惯与普通人家没什么区别,只是排场更大一些、更隆重一些,祭祖就用了一个时辰,大批官员赶到太庙,与皇帝一同参拜历代祖先。 到了下午,大部分官员都可以回家了,连休三天,衙门里只留少数人轮值,皇宫当然不能松懈,但是从城外调来一部分北军与南军,与宿卫八营共同轮值,以便让将士们都能休息一下。
这是一个热闹的除夕,韩孺子尽可能将热闹引到母亲那里,众人也明白皇帝的心意,轮番前往慈宁宫贺喜,到了正月初一,拜贺达到了高峰,宫人排成长队,宫外的大臣、勋贵也都送来自家命妇,给太后拜年。 这是慈宁太后的新年,苦熬多年以后,她终于等来此刻,即便如此,她仍未得意忘形,一大早就先去慈顺宫拜贺,下午又带领大批命妇再次前往拜贺。 皇家也要互赠礼物,全由少府承担,乔万夫送来细表,韩孺子看过之后吓了一跳,仅仅除夕和正月头三天,他要送出去的金银布帛就足够北军的一年军饷。 好在还能收回来一些礼物,算来算去,大概价值送出去的不到一半。 “怪不得大家都喜欢给皇帝送礼,原来是有利可图。”韩孺子对礼单很满意,未做调整。 “大家都以为皇帝富有天下,却不知皇帝也有手紧的时候。”乔万夫笑道,这个年他过得很开心,商人的欠条都已毁掉,少府省下一大批钱,足以应付接下来一段时间里的支出。 宫里也要互赠礼物,皇帝送给宫人的主要是衣物与金银,太监和宫女则凑份子,送一些特别的小物件,皇帝送给后妃的是珠定首饰,后妃还赠的则是笔墨纸砚等物,只有淑妃邓芸与众不同,送给皇帝一口宝刀。 “燕赵之地多壮士,自然也多利器,这口刀可不普通,最早属于前赵王庄垂,在他手中杀人无数,后来辗转多人之手,染血更多,我们家在代国的时候搜寻到此刀,珍藏多年,今天献给陛下。” 韩孺子不是很相信邓芸的故事,但是承认那真是一口好刀,入手沉甸甸的,刀刃上有几个小缺口,但是依然锋利,吹发立断。 慈宁太后不喜欢这件礼物,以为是凶器,立刻让人带走,妥善收藏。 韩孺子与皇后共同送给两位太后一个小戏班,这是崔家早就采办好的,培养了多半年,戏子都是十来岁的孩子,以为宫中解闷。 慈宁太后送给皇帝的是一身手缝长袍,送给皇后与崔家的则是金银布帛,没有特异之物。慈顺太后的还礼都由女官负责,她本人什么都不管。 一连几天,宫里宫外新年气氛浓郁,大梦又有了几分太平气象,韩孺子与母亲也终于感受到真正的宫中生活。 初五起大祭,由太祖开始,每天一位皇帝的牌位巡行全城,最后再送回太庙,按惯例,勋贵世家以及各衙门的府前都要搭彩棚,争奇斗艳,吸引大批百姓围观,堪比正月十五的灯会。 韩孺子觉得自己没做什么,却忙个不停,直到正月十六之后,终于闲下来,又能正常批阅奏章了。 奏章积累得不算太多,只有一份值得注意。 西域的官员上报,从极西方来了一队使节,自称代表神鬼大单于,要来拜见大楚皇帝,官员按惯例护送至楚界,由楚地官员接管。 韩孺子大致算了一下,这队使节两天前应该到京城了,他却没得到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