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七十五章mdash;mdash;德意志帝国的建立(5)

第一百七十五章mdash;mdash;德意志帝国的建立(5)

    奥匈帝国的建立,不仅标志着奥地利帝国资产阶级改革运动的完成,而且也标志着德意志历史的终结。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俾斯麦统一德国后的历史,称作德国史。

    现在,普鲁士已经击败了德意志地区内的竞争对手奥地利,而且已经将北德意志纳入到了自己的管辖范围,现在要做的,就死如何将南德意志的各邦也纳入自己的麾下。如果想要达成这一点话,就不得不和法国一较高下了。

    因为当时统治法国的是皇帝拿破仑三世,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战神拿破仑的侄子。这个法国皇帝坚持认为,南德意志地区是法国的利益范围,他甚至还因为普鲁士在普奥战争中获胜而对柏林提出了“补偿要求”,要求取得莱茵河左岸直到美因茨的广大地区;或者让法国兼并卢森堡大公国和比利时。在1868年时,他还这么说过:只有俾斯麦尊重现状,我才能保证和平,如果他把南德意志诸邦拉进了北德意志联邦,那我们的(即法国)大炮就会自动发射。虽然拿破仑三世这话说得很硬,但是法国实际上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与之相反的是,于法国的战争是俾斯麦心中主要考虑的问题。俾斯麦认定,德意志的统一事业,现在只是实现了一部分,南德诸邦依旧游离于联邦之外,它们之所以游离,就是受到了法国的阻碍。在1867年时,俾斯麦曾经这么说过:与法国的战争肯定会到来,法国皇帝显然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鉴于法国的态度,我认为我们的民族荣誉感迫使我们进行战争。为了争取南德意志诸邦的民族情感认同,俾斯麦故意将拿破仑三世的意图通知了南德意志诸邦,从而让南德意志诸邦有一种对法国发自内心的恐惧,并且激发他们的民族情感。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打一场漂亮的普法战争,就可以顺水推舟,推动南德意志诸邦加入被德意志联邦。

    法国的拿破仑三世和俾斯麦同样在准备战争,但是俾斯麦的场景要比拿破仑三世有利得多。首先,德意志诸邦的民族运动蓬勃发展,这些民族主义者肯定是向着俾斯麦的。其次,在1868年,俾斯麦和同俄国签订了一项互助条约,规定了两国中的任何一国在战争中受到两个强敌的威胁,互助立即生效。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普鲁士的后顾之忧,而且保证了普鲁士的对手将只会有一个强敌——法国。对于战争准备更为充分的俾斯麦来说,他现在欠缺的就是一个与法国决裂的最适宜的借口,最好这个借口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发动侵略战争的不是普鲁士,而是法国。

    时间没让俾斯麦等多久,很快就送过来了一个借口,那就是普鲁士的霍亨索伦亲王利奥波德亲王竞争西班牙王位一事。在1868年,西班牙女王被推翻,可是推翻之后人们还是需要另外一个国王,在挑选王位继承人的时候,候选人中有一位是属于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并且受到家族族长、当时普鲁士国王的威廉的管辖。其实,是俾斯麦有意将利奥波德亲王推上候选人的宝座,就是为了能够挑起法国同北德意志联邦的冲突。

    当法国知道这件事之后,那是非常生气啊,合着俾斯麦你是想给我来一个前后夹击是吧?是可忍孰不可忍?!法国表示如果普鲁士不能放弃这种想法的话,那么两国很可能就要到战场上见见真章了。普鲁士国王最终妥协了。在1870年7月13日,法国大使带着法国政府的新指令,来到普鲁士国王的疗养地,科布伦茨东郊的埃姆斯温泉,希望求见威廉,转达拿破仑三世的密函“希望陛下能保证,将来不要求这种已放弃了的候选人资格”。但这种无礼的态度,令威廉一世感到惊愕。之后威廉就把和法国大使交谈的内容,从埃姆斯向柏林发出一份急电给俾斯麦。

    在接到国王急电之前的俾斯麦是非常失落的,因为国王的会谈的过程使俾斯麦的感情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因为他的全部计谋和计划已经全部破产了。但是,他正在家里喝闷酒,陪着她喝的是同为德意志统一三杰的老毛奇和罗恩,他已经向他的老伙计们说道他已经准备辞职了。就在这个时候,国王的急电过来了,那是非常开心,因为终于有开战的借口了,他在向参谋总长毛奇是否有对法国战争的全胜把握并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接下来,俾斯麦就将国王威廉的电文给公布了,只不过在公布的时候,稍稍做了点修改,他删去电文中"还可在柏林从长计议"一句,在结尾部分加上了这样的刺激法国的话:“国王陛下以后拒绝接见法国大使,并命令值日副官转告法国大使,陛下再也没有什么好谈的了。”

    俾斯麦在公布电文之后,还觉得不过瘾,又通告了所有的驻普鲁士的使团,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埃姆斯密电,被人们称为“德国历史上最富有戏剧性和最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之一”。当埃姆斯密电传到法国巴黎之后,舆论一片哗然,拿破仑三世怒不可遏,在1870年7月19日,向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

    俾斯麦成功了,他成功造成了他所期望的卫国战争。拿破仑三世吹嘘说:这只是到柏林的一次“军事散步”,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所哦面对的并不只是一个普鲁士,而是一个德意志民族,南德意志诸邦也加入到了这次对法战争,所有的德意志诸邦都为民族的统一事业而团结起来。

    虽然拿破仑三世非常有自信,但是他的自信很显然是毫无根据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普鲁士军队是休兵力最强大的军队。北德意志联邦军队(包括德国南部诸邦军队)的兵力战时可达100万以上(其中作战军队69万余人)。而且,早在1868—1869年之交的冬季,普军参谋总长老毛奇将军就已拟定战争计划,毛奇预料,法军会首先发起进攻,而且进攻方向一定选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

    虽然普鲁士有着兵力优势,但是并不能说法军就没有战胜的可能,法军在当时实行常备兵制度,部队久经战阵,各级的指挥官经验都非常丰富,并且基本上把法国周边能打的都给打了一个遍,打遍了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在1870年7月19日,法国宣战,但是在之前的几天,法国就已经开始了战争动员,很多热衷于战争的法国人都支持这场战争。法军中,以当兵打仗为饭碗的职业军人和经验丰富的退役军人占到了相当高的比例,当时一致认为法军是无人能敌,不可战胜的。

    但是,由于法国介入了太多的殖民战争,导致军队很多都牵制在了殖民地,结果等到7月底的时候,法军才在边境集结了大约22万人。

    虽然法军人数较少,但是拿破仑三世还是给自己的部队制定了一个进攻计划,计划集中兵力先发制人,迅速穿过边界,向德意志名城法兰克福突进,进而切断南北德意志的联系,以武力迫使南德意志诸邦保持中立,进而全力击败普鲁士。

    与此同时,普军也在进行自己的战争动员,普军的计划与之前制定的计划差不多,仍是集中优势兵力,将攻击矛头放在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力图将法军主力消灭在普法边境或者退一步将其赶到法国北方,继而为攻占巴黎扫清障碍。普军动员计划非常周密,在铁路强有力的运输下,同样是到了7月底,普军已经在边境集结了47万人,大炮1584门。

    双方经过十多天的战争动员,在基本完成之后,战争就开始变得残酷起来。在1870年8月2日,三个师的法军开始发起进攻,但是均被普军击退。在8月4日,普军转入了反攻,跨过了法国边境。当天,普军的人海让法军知道了什么叫做人海战术,腓特烈王子率领的第三军团以10倍之众,向当面的法军发动了进攻,法军惨败,损失了五分之一的部队。在8月6日,普法两军在沃尔特再战,虽然法军重骑兵勇猛冲锋,但是依然敌不住普军的人数有数,当时普军有13万人,而法军只有4万人。就在同一天,惨烈的大战也在别处展开,属于法军巴赞军团的第二军被普军第一军团以压倒性的人数优势给击退,敞开了进入洛林的大门。

    在此之后,双方有一个短暂的间歇期,普军主力并没有完全展开,从而并没有趁胜追击,而法军的主力也没有遭受到不能承受的惨重打击,仍有一战之力。但是,面对人数优势的普军,如果法军在坚持进攻的想法,就未免有些太过于幻想了,现在应该做的,是有计划地向战区纵深撤退,补充兵员,调整部署,待机与普军决战。

    但是,法军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和普军硬磕,这既有着法国国情的影响,也有着指挥官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