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打道回府
几天之后,秦红岚将事情安排妥当,便来到商行向李承报道。而李承也是利用这段时间,将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细细的跟李安重新嘱咐了一遍。处于对李安的安全考虑,李承将崇祯帝调拨过来的二十几名侍卫的装备全部更换了,并留下了足够多的火枪和弹药,令他们担负起保护李安和商行的责任。 眼瞅着十一月就要结束,京城里才飘起了雪花,下了崇祯元年的第一场雪,只不过比以前晚了将近一个月。京城外城东城门广渠门外,一辆辆马车连成了一条线,人和马儿冒着严寒风雪站在门外等待着启程回家的讯号。不远处,两名身披毛领大氅的年青人正在车队不远处的凉亭中叙话。 “为兄没想到,李兄弟除了会赚钱,竟然也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将才。”崇祯看着远处如一棵棵松树一般站立在风雪中,任由刺骨的寒风吹打,却纹丝不动的浮山所将士,不由得一阵感慨,“这般军纪,我看就是戚继光和俞大猷也练不出来,好啊,有李兄之才,我大明中兴有望矣!” “黄大哥,兄弟此次离去,咱们不知何时才能在见面,京城一切事情兄弟我已经交给李安处理,如果有什么事情,您直接派人联系李安即可。另外,这是兄弟献给大哥的一份小礼物,还望大哥回家之后浏览一番。”李承从怀中掏出一个油纸包,递给了崇祯。虽然这份礼物从外表上看,朴素无比,但是李承此人平时行事并不是吝啬之人,想来也差不到哪去。崇祯接过这个油纸包,只感觉里边沉甸甸的,像是一本书籍。 “少爷,时候不早了,今日风雪甚是猛烈,道路泥泞难行,再晚点恐怕李公子就到不了天津了。”崇祯还未与李承说够,王承恩便催促两人尽快分别。铜钱大的雪花吹的人眼睛睁不开。 崇祯帝微微一叹,说道:“保重!” “保重” ………… 风雪淹没了车队,掩盖住了车辙脚印。直到李承一行消失在了风雪中,崇祯皇帝这才拍了拍身上的积雪,钻进了燃着暖炉的马车,叮叮当当回到了深宫中。 坐在暖心殿里,偎依在暖炉旁边,崇祯一边喝着王承恩递过来的热茶,一边打开了李承临行前送给他的礼物。 油纸里里外外包裹了三层,崇祯耐着性子一一打开,一本名为“大明内外战略形势简析”的书籍跃入眼中。崇祯皇帝对于军事多少知晓,看到书名便明白了一二分,也知道此书是出于李承的手笔。双眼盯着书籍,脑海中却不断的想象着李承秉烛书写的情形,心中不由得一阵感动。带着复杂的心情,崇祯皇帝缓缓地打开了这本“简析”。 第一页,只有几个醒目的大字占据了整页白纸。“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崇祯在嘴里小声的读了出来。细细的思考了一番,崇祯又翻开第二页,文章的开头写着“国家的根本——农民”,文章的内容也是将大明的农民生活现状,以及他们心中的需求详细的分析了一番,并对崇祯皇帝提出了施政建议。 整本书全部采用白话文写成,全文通读起来畅快淋漓,没有文言文的呜呼哀哉,缺少华丽的修饰,李承这么做可是对了崇祯的脾气。将整本书大致通读了一番,崇祯皇帝被书中的内容震惊了。曾经,自己单纯的以为,自己做的一切决定都是正确的。对待农民,他觉得自己所加税赋并不多,但是他却没想到,自己的政令从出了皇宫便开始变质,自己要求加税一成,到了地方之后恐怕已经加到了五成,而自己实际收取到国库的税赋还是一成。 自己的臣子合伙欺负君主,崇祯心中充满了羞辱感,若不是李承在书中苦苦规劝自己不能对臣子大开杀戒,恐怕崇祯此时已将朝堂上下杀得血流成河了。这本“简析”李承从农民到士绅,从施政到边防,给了崇祯一个全新的认识。虽然不至于令其在一瞬间改变崇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潜移默化,足够形成一场从上而下的变革。这就是李承的根本目的。与其让农民揭竿起义实现变革之目的,随后又陷入无限的循环中,不如让国家从上到下施行变革,从根本上改变统治者们的思想,打造一个长盛不衰的庞大帝国。 ………… 从京城一路向东,直到快到天津,大雪也未见减弱。 庞大的车队在官道上走走停停,走一会便停下来,让赶车的车夫进入车厢中取暖驱寒,然后在赶路。本来众人对李承的这个决定是有异议的,他们觉得天气不好,道路难走,只有不间歇的赶路才能尽快的到达天津,从港口出海。而李承却对众人解释令他们哑口无言,也让随性的秦红岚刮目相看,他说道:“如果他们生活富裕,能吃饱穿暖无忧无虑,谁又会在这种天气出来讨生活?他们的今天正是我们的昨天,而他们的明天也将是我们的今天。我们尝到了甜头之后,便要努力的带领更广大的百姓一起分享我们的果实,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觉得他们低贱、穷苦而看不起他们。人心都是rou长的,都是父母的心头,妻、子的顶梁柱,谁也不比谁低一头。”李承一番话将他们说的耳红面赤,纷纷低头不语,而那些车夫则是感激不已。这么多年凭着力气谋生活,也算是看尽了人间冷暖,不成想这次却碰到一位有着菩萨心肠的大善人。 一段小插曲并没有影响众人的行程,一行人紧赶慢赶,终于是赶在渤海海面封冻结冰之前从天津码头登上了商船,出海驶往浮山。 ****************************************** 一路无事,几日之后,船队借助肆虐的北风快速南下抵达了浮山码头外海。 李承拉开在京城宝来居购买的千里镜,放在眼前,观察着码头上不断聚集的人群。 此时码头上已经扯起许多横幅,许多颜色不同的纸张上写上斗大的字,然后粘在横幅上,李承粗略的看了一下,大都是一些“欢迎回家”之类的话语。而人群也是十分的混乱,李承也看不清都有哪些认识的人来接自己。 过了小半个时辰,船只渐渐的靠近码头栈桥,最终缓慢的停靠在栈桥旁边。船员将踏板放下,李承从船上走下来,看到李固国和一些老熟人都站在不远处等待着自己。快步上前,李承双手紧紧地握着李固国的手,不停地抖着。李承实在是太激动了,浮山所就像是他的家,离开这个大家庭一个多月,心中别提有多么想念这些人们。纵然京城繁华无比,李承也只想回到家中,与他们坐在一起,喝一口热茶,聊一聊平常琐事。 从热情洋溢的人群中走出来,李承等人并没有坐马车,而是打算顺着笔直的水泥道路走回城中。 看着周围密集的建筑工地,李承问道:“怎么都盖到这里来了?最近人口增加很多?” “今年下半年咱们山东西边大旱,逃荒过来不少人,还有不少陕西那边过来的,听他们说那边打仗了?”李固国问道。 “嗯……几个农民反了朝廷,几日之内数千百姓纷纷响应,连破数城,估计现在已经聚集了数万之众。陕西恐怕没有安宁之日了。朝廷能打的军队全都压在了宣大一线,普通的团练军地方军又对付不了他们。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李承唏嘘一番。 “自古以来,无论什么事情,遭殃的只有百姓。对了,有件事情还没跟你说……”走在前面的李承停下了脚步,李固国继续说道:“咱们的工业基地还是小了些,我之前又让人扩建了。我觉得扩建后要有之前的五倍规模,每种工厂多建几座,多雇工人,这样同时开工,就能保证军队的需要,市场的需要。” 李承想了想,忧心忡忡的说:“咱们的安乐日子就快要到头了。我出去一个多月,这次回来要抓紧时间,好多事情还没做。第一件事情就是扩大军队。咱们的军队还是少了,虽然武器犀利,但是人数不足也是一个致命伤。走吧,咱们也别散心了,赶紧回去商量商量这些事情。” ………… 千户府。 “李先生,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京城来的秦红岚,秦姑娘也是咱们釜山保安团的四团团长。”李承将秦红岚和李固国互相介绍认识。“秦姑娘,这位是李固国李先生,是我们浮山所的大管家。” “李先生,小女子有礼了。”秦红岚双拳一抱,行了一个江湖礼。 “哈哈,秦团长不必多礼,李某可受不起。”李固国也是笑呵呵的打量了秦红岚一番。 李承说道:“秦团长,你是女儿身,不方便住在军营,不如就住在……这样吧,你跟仲孙凝住在一起吧,我一会派一名士兵带你去她的住所,我这边有点事情要处理,实在挤不出时间陪你,希望你不要怪罪。” “有劳李大人费心了。”秦红岚也没有拒绝李承,直接应了下来。 待秦红岚出去之后,李承屏退左右,跟李固国在房内聊了起来。 “出去这一个多月,也算没白跑……”李承端起茶碗,吹了吹白沫子笑着说道:“跟皇帝打交道,真的很累。但是总体来说,还不错。陛下看来真的是穷怕了。” “哈哈,天下税监无数,这些死太监捞足了自己,只给皇帝留下一口吃的,太不地道了。”李固国哈哈一笑,放下了手中的茶碗,说道。 “不错,贪婪之人充斥整个大明,想要短时间内改变这种现象,恐怕很难,不过我也有个想法,只是现在还不够成熟……” “哦?说来听听?” “哈哈,无非就是让他们出去祸害别人罢了……”李承笑了笑。
“怎讲?” “我的想法是,现阶段咱们先尽快发展自己的实力。我估计等咱们参与到北方战事之后,这场连续几十年的战争也就快结束了。而到那时,咱们就有时间转过头来收拾这些内部的蛀虫。凭借我们强大的军事能力,拓展海外领土……此事说起来就长了,咱们现阶段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继续增强我们的实力。” “嗯……海外土地无数,当年三宝太监远航便是个例子。对了,刚才那个秦红岚你从哪划拉过来的?我看此人不简单,无论是气势还是行事说话,都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李固国突然问道。 “别提了……我被人绑架了……”李承叹了一口气,在李固国的震惊中将整个事情缓缓道来。 “什么!白莲教!”李固国坐不住了,大叫着跳了起来。 “别这么大声……耳朵都快震聋了……”李承掏着耳朵,不满的嘟囔着。 “这些人可都是些祸害啊,咱们又不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不但一个坛主在咱们老巢里,将来还要不断的让她的手下来我们军营训练……这……这一旦出事,那可就麻烦大了!”李固国的担心并不是空xue来风。 这白莲教的起源复杂,所信仰的宗教也是广泛,佛、道、明教等都是白莲教的信仰。元朝顺宗时,栾城的韩山童父子,诡言白莲花开,弥勒降世,正式创设白莲会,依托佛教,造作经卷符箓,传布民间,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率信民作乱,未久就被俘获,并被处死。而韩山童的儿子便是大名鼎鼎的小明王韩林儿,他利用其父留下来的实力,聚集大批信徒,揭开了元末“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大幕,明太祖朱元璋同样借助白莲教起家,不过在其夺得天下后,因为恐惧这些教派的威力,下令严打,从此白莲教便上了明朝的黑名单,转入了地下活动。 “这就是我要扩军的根本原因。眼下每团三千人根本不够用,咱们不能将眼光放在防御浮山城上面,而要看到来势汹汹的鞑子。现在浮山城登记在册的居民有多少人?” “二十五万人左右。” “这样,从今往后,军队的比例与以后咱们的控制区内居住人口的比例保持十比一,也就是说,十个人里面就要有一个当兵的。如果将来咱们不只有一个浮山城,还有其他的城市的话,就按照总人口征兵。以后要打硬仗了,咱们不仅要征兵练兵,还得做好抚恤工作。至于那秦红岚,你也不必太过担心,她手下的人全都是搞情报工作的。只要她召集麾下在咱们军营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打仗的时候就是几千个训练良好的夜不收。哪怕是伪装潜入敌人城池搞偷袭破坏都不成问题。现在咱们一个团才三千人,要扩编到一万人才能保证制住她。况且,咱们不能只用她的人,还得让她帮助我们训练探子。再说了,这可是我用每年几百万两白银换回来的,要是我不这样做,恐怕这次我就回不来了……”李承细细的解释了一下,打消了李固国的顾虑。 “也只好这么办了。一万人我觉得还是少点,直接每团两万人吧,增设两名副团长,协助他们管理军队。”李固国想了一下,说道。 “行,现在咱们财力充足,养几万人的军队不成问题。还有,明天开始,敞开城门,尽力接受难民,派遣人手向周边城镇出发,我不管他们是用强还是用骗,或者是哄,我只要他们来浮山城居住,成为我们的常驻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