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回到明朝当土豪在线阅读 - 第八十一章 皇帝的请求(三)

第八十一章 皇帝的请求(三)

    “这次陕西民变,想必你也已经知道了,前几天早朝时我让手底下那帮大臣想个解决的办法,没想到他们三扯五扯,最后又扯出当年东林一党与那阉人之间一些不可见人的交易,真是让人头疼!”崇祯坐在正厅中堂下,铺着一层柔软的毛皮的宽背大椅子上揉着眉心,无奈的苦笑道。

    李承自然知道这阉人指的就是魏忠贤,只不过看这些文官能从陕西民变扯到陈年往事上,可见其扯皮的功力都是十分雄厚的,却缺少实干的能力。

    “黄兄不必苦恼,陕西民变起因很简单,从天启年间开始,陕北诸县连遭天灾,颗粒无收,乡间甚至都出现了易子而食的现象,但是因为当时诸多原因没有引起朝廷的注意,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场酝酿已久的叛乱。”李承宽慰道。

    “这些我都知道,可是这几年我也连番给陕西减税,有些受灾严重的地方我甚至一口气免了他们三年赋税,可为什么他们还要造反!该杀的东西!”崇祯说最后一句话的的时候面目甚至已经有一些狰狞。他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我都如此善待这里的百姓,甚至拿出国库不多的钱粮来赈灾,可是你们还如此的拖我后腿?

    李承听见这话,没有出声,连坐在旁边的周延儒和袁崇焕等人都低下了头。这可谓是全天人都知道,唯独皇帝被蒙在鼓里。他们这些官宦就是欺负崇祯登基不久,而且年幼,并且久居深宫内,不谙世故。

    “到底要不要跟他说明实情呢……”李承此时心里也是十分挣扎,他看着崇祯年幼的面孔,实在无法现象当他知道这一切都是骗局时,会是什么样。

    最后,李承决定,长痛不如短痛,现在说虽然会让崇祯难过一阵,但总好过十几年后吊死煤山,临死时还诅咒了天下文官祖宗十八代要好。

    “黄兄,其实这件事,估计全天下也就你自己不知道了……”

    “什么意思?”

    “黄兄可知,比如你下令加税三厘,等到了地方,实际收取百姓的税,都有可能到了九厘吗?你可知下令要求减税赈灾,等真到了地方,又有几个肯开仓放粮的?就连朝廷拨发的赈灾款,到了地方经过层层贪墨,还不知能有几个大钱能实际发到百姓手里?!”

    “这……这……这是真的?!”这一句,崇祯声音尖锐,瞪着大眼,不可思议的问道周延儒等人。

    “臣万死……”厅内所有的官员宦官都跪在了地上,就连花甲之年的赵率教都不例外。

    这些人为官已久,全都是属于那种知内情的,但是却为了种种原因,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的朝廷已经不是立国之初那么单纯了,代表各方利益的派系错综复杂,一个玩不好就可能被弹劾,被杀头,谁都不想当这个出头鸟。

    “袁督师……我且问你,年前我从内帑拨发的那笔三百万两银子的十一月的补饷,实际发到士兵手里有多少!”崇祯已经有点咬牙切齿的意思了。

    “回禀陛下,全部足额下发,我组织了一些学过算术的士兵杂役,专门成立了一支派饷的队伍,按照您的要求,全军造花名册,实名发响,发一个人就让他签字画押,错不了。”袁崇焕在这点上还是不含糊的,这个按册发饷,然后签字画押的办法也是李承交给崇祯的。不谈袁崇焕领兵打仗,从这些侧面来看这人还是很不错的,别说他不爱财,就算是贪财,也肯定不是那种喝兵血的混账主帅。

    “还算没让我失望。现在咱们大明内焦外困,千万不能再对士兵的军饷进行克扣了!要不然以后谁还来为朝廷作战?”

    “陛下圣明!”

    李承没有从崇祯的表情中看出有什么太夸张的变化,反而在他说完那些政令不出京,钱款层层刮的事情后,崇祯变得有点冷静的不像话。他可不知道,崇祯虽然脸面上没有表现出来,内心可已经恨透了那些贪财卖国坑自己的文官,他已经在心里下定决心,回京后开始进行一次大清洗……

    李承没想到,崇祯朝第一次政治大洗牌,竟然会因为自己的几句话拉开了重重序幕。在这场大清洗中,原本已经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甚至快被人遗忘的这个曾经恐怖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又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在以后的日子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崇祯缓过劲来之后,又继续追问李承的镇压策略。

    历史上,明末在围剿国内的这些农民起义军时,还留有几分余地的,提出的策略就是剿抚并用,并不是直接赶尽杀绝。因为这些叛军中有大量的追随者是被裹挟来的农民,而且这些叛军他们毕竟也是汉人,是同袍,怎么忍心下的去手?

    但是叛军主帅可不管这些,他们可不是单纯的为了能吃饱穿暖过好日子,他们觊觎的是皇帝宝座。什么打土豪分田地,那只是个口号,为了能拢络大量百姓追随他们为他们卖命而已。

    所以当明军招抚了一批叛军后,却又没有能力去给他们粮食种子让他们生产劳动,当叛军卷土重来后,这些人又加入了叛军,周而复始,直到最后真的把大明连根拔起。

    但是他们最后也没能落得好下场,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因为一个女人,最终引来了整个华夏民族的覆灭。鞑子入关后,这些百姓过的还不如大明时候,最起码明朝拿他们当人看,鞑子却把他们当牛做马,当畜生。房舍土地想占就占,妻儿子女想怎么虐待就怎么虐待。到百姓家里就像回自己家一样,看好什么拿什么,简直不是人!

    现在因为李承的缘故,整个历史都发生了偏差,只要李承别出什么大失误,以前的历史结局再也不会出现。而现在大明朝廷也因为崇祯找对了合伙人,有了些钱,虽然不多,但是却足够弥补大明的窟窿。也有了安抚这些流民的能力,毕竟李承那里还缺很多的劳动人口,一边追击高迎祥等人的叛军剿杀,一边动用各种手段来安抚那些受到蛊惑或者是裹挟的流民,随后将他们运到山东来,用做工的方式赚取工钱,稳定他们的生活生产,既解决了李承的工人问题,也解决了山陕等地的天灾人祸。

    想到这些,李承就开口答道:“我觉得剿抚并用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怎么说?”

    “流民追随叛军主要的原因就是能吃饱。但是叛军的粮食从何而来?还不是进了城之后开粮仓抢大户所得来的?其实这些地主豪绅就是看不透,纵有万贯家财又有何用?咱们让他们开开粮仓赈济一下灾民,又不会对他们伤筋动骨。但是义军到了却不一样了,打家劫舍,他可不管你愿不愿意,直接杀光抢光。唉!一群守财奴!”说着说着,李承叹了口气,不禁又想起了这些守财奴,最后家财守不住,还把性命丢了。

    就连当年李自成围困北京城时,崇祯拉下了天子颜面,求城内那些豪绅出钱出粮,给守城的士兵出饷让他们拼命守城。但是结果呢?最后被李自成全城搜抄白银超七千万两,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一些普通居民百姓的财产。但是纵观崇祯一朝,自始至终的加税派饷,也不过收上白银两千万两。

    李承后世时每每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总是长吁短叹,实在是搞不懂这些人怎么想的,闯王李自成虽然不好色不贪财,但是他的几个兄弟的臭名声早就传了十几年,满京城几乎是无人不知,其中以刘宗敏为最,入城抢杀yin掠的每次都少不了他和部下打头阵。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城破意味着什么吗?

    “现在他们是不是守财奴已经不重要了,现在叛军四处强杀抢掠的名声已经传遍了,我觉得后面的那些人再傻也不会傻到什么也不做,干等着叛军到了之后家破人亡吧?”

    “黄兄说的对,这些叛军中六成以上都是被裹挟的百姓,比如这次席卷山陕两地的高迎祥等人,率军号称二十万,出去水分和普通百姓,能上阵作战的士兵充其量在十万人左右。我认为,咱们可以三面夹击叛军。”李承顿了顿,看了一眼崇祯,继续说道:“上路军从大同出,沿朔州忻州一线兵分三路,向河曲、神木两地进军,下路军可以调集驻守潼关的部队沿黄河北上,一直清扫到韩城、黄龙、洛川一线。中路军为主力,从太原出军,直插陕西中央,统筹三路大军,清剿山西西部,陕西全境的叛军。”

    李承说完后,崇祯因为对军事不是很懂,所以没有说话。过了一会,袁崇焕和赵率教交换了一下眼神,袁崇焕开口道:“不知李大人此处有没有地图可供我等参详一下?”

    李承就知道袁崇焕会这么问,很痛快的说道:“有,在我参谋处办公的地方就有,咱们一块过去吧,离这里不是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