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回到明朝当土豪在线阅读 - 第九十章 步步为营

第九十章 步步为营

    莽古尔泰和阿敏下定决定出兵汉城后,以朝鲜人为开路先锋,迅速贴近汉城周边地区后立即分兵四路企图围城逼迫李倧降服。

    但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以前用的十分顺手的伎俩这次竟然不好使了,四路士兵刚形成阵形,还没走出丘陵地带的时候,就遭到了大炮的火力覆盖,一时间炸的大军人仰马翻,许多冲在前头的朝鲜兵炸的胳膊腿都凑不全。

    鞑子甚至还没发起冲锋就后撤了四五里地,逃出了大炮射程。在军营中,莽古尔泰和阿敏大眼瞪小眼,他们实在搞不明白这朝鲜怎么会有如此厉害的大炮?除了射程远之外,还发发打的开花弹,这一颗炮弹造价十几二十两银子,他们虽远在关外,但是也道听途说了这种炮弹高昂的炮弹。刚刚这一瞬间仅大炮齐射的震天轰隆声就有不下十几声,难道李倧真是骨气硬到如此地步,举全国之力来守卫都城?纵然是想了半天,俩人愣是没往蹲在山东闷不作声的李承身上考虑。开玩笑,这可是隔着大海呢,再说了李承也没理由派兵到朝鲜呀!

    两人带着不解和疑惑在军营中默不作声,而负责清点战损的小头目走进来说道,这第一次进攻就受到了沉重打击,朝鲜士兵损失将近两成,而鞑子的两旗亲军也损失了一千余人,幸亏当时让朝鲜人冲在前头,否则这两成的伤亡死的就是鞑子了。

    一时间攻守双方都陷入了寂静中,虽然大军按兵不动,但是探子和夜不收却是打得火热,双方不断的派出了大量精锐的夜不收进行小规模的比试。而尚泽谦这边为了不暴露自己,令夜不收全部换成了朝鲜军服,为了行动方便减轻负担,更是直接将外面覆盖的铁盔甲全部拆卸掉,所有人员仅穿着厚棉衣出城作战。

    这场战争立马陷入了胶着状态,鞑子是还没想出破解火炮攻击的方法,所以不敢轻易地送自己亲兵上阵送死,而尚泽谦一方则是本着稳扎稳打的思维,步步为营,一个萝卜一个坑,企图以这里为中心点,将鞑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朝鲜来,拖延时间帮助在山西陕西平叛的军队完成任务。

    朝鲜那边打的火热,成功的将鞑子一只脚拖进了泥潭,动弹不得。而在看由洪承畴率领的十万平叛大军,也是在山陕等地捷报频传。

    原本一个在陕西小的无人只晓的芝麻小官,也不知走了哪来的狗屎运,一夜之间竟然变成了两省督师,接管山西陕西军政大权,一应事宜皆可先行处置而后报备。而李承给洪承畴争取了这么大的权利也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毕竟自从自己穿越来了之后,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时间地点人物几乎都对不上,已经产生了偏差。如果洪承畴变得不是后世那样有领兵剿匪的能力,那可真是玩砸了。

    而且,从虎贲军抵达太原由洪承畴接管后,五万大军立即被他一分为三,分别派往了潼关和大同。起初不知道其意图的崇祯和李承都被吓了一跳,就算是不懂军事的崇祯皇帝都知道临阵分兵是大忌,更不用说李承了。

    两人一个用八百里加急派人到太原府当面质问,一个则利用内部情报网络暗中打听。最后得到的回复只是淡淡的一句,“既然由我领兵剿匪,还请陛下与李大人相信洪某。”两人也没办法,既然都已经让洪承畴领兵了,现在要是临阵换将还不如让其分兵三路呢。

    不过很快,这洪承畴的办法就见效了。前往潼关和大同的两路士兵在与边军汇合之后,按照洪承畴指定的计划,将边军直接打乱编制掺杂在原本的虎贲军编制内重新整合,而原边军军官的官职自动降一级,全部听从虎贲军的军官指挥。

    如此一来,在作战时基本每个边军士兵身边都会有一个虎贲军士兵带领,发挥其最大的作战能力。这洪承畴早已看透虎贲军严格的军纪以及作战效率,而边军就算经过了裁撤整编与强化训练,也只是比以前稍强那么一点,一旦遇到大的挫折或者溃败,恐怕还是会失去战斗力。所以他才会冒着风险想出这么一个办法,用虎贲军来以强带弱,完全控制住边军的行动与作战。

    在一片质疑声中,洪承畴亲领一路剿匪大军杀向太原西侧与陕西交界,被流寇盘踞的石州、汾州诸地,并与流寇一支主力部队发生了交锋。此役洪承畴指挥得当,士兵拼命作战,最终大败流寇,斩杀叛军七千余人,俘虏了王自用以及王嘉胤这两个最大的领导者,洪承畴在数次招抚不降后,直接命人斩下首级传首九边。而这次大胜后,洪承畴却没有乘胜追击,反而下令军队展开善后工作,不仅将受到裹挟的近三万流民安排妥当后运回李承的大本营,并且还拿出部分军粮分给了受灾严重地区的百姓。除此之外还拿着皇帝钦赐的天子剑挨家挨户的拜访各地的地主豪绅以及县衙府衙,让他们开仓放粮,并沿着官路设粥棚施救。

    洪承畴大破流寇并放粮救济的消息一时间传遍山西各地,一些没饭吃的流民乞丐叫花子全都往汾州府凑,为了缓解压力,洪承畴在请示了崇祯皇帝后,又拨了二十万两银子从江南等地购买粮食,用来给灾民发放。

    此举不仅替朝廷笼络了部分散失的民心,更是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极大欢迎,一些还算健壮的汉子跪在督师辕帐外要参军,也不知他们从哪得知这些军队的军饷不是一般的高,害怕洪承畴不要他们,纷纷嚷嚷道:俺们不要军饷,只求能吃饱饭。借此机会,洪承畴也顺手编练了一支地方军队用来保护地方上的治安。

    崇祯皇帝直到接到了从山西送来的塘报后,才将心中的那颗大石落下,之前带着质疑与不解,令他好些日子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毕竟这次剿匪倾注了他极大的心血。只要西北一日不宁,他就没有心思去搞什么革新,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大明迟早就得毁在他的手里。自己心怀大志一心想要中兴大明,最后可不能成为一代亡国之君啊。

    “大伴,拟旨。”

    “是”

    一直陪着崇祯在御书房中的王承恩见皇帝发话,赶紧上前研磨,而崇祯则站起身子,将双手背在身后,在书房中踱步思量着该如何封赏这位立功的文官。

    “洪承畴剿匪得力治军有功,敕封南安伯,赐银千两金百两,帛百匹,以示皇恩,望其不骄不躁早日替朕平定叛乱。”崇祯思量再三,心想,按照大明现在腐烂到根的情况,不下猛药是治不好的。从塘报上来看,洪承畴破敌三万余人,斩杀七千余级,而自损竟然不足千人,足以证明洪承畴这个儒生带兵治军有一手了。自己今日封他南安伯,恐怕圣旨一下能让天下为之侧目,也为之眼热。不为钱财只为这个虚有的名号,也得为我卖命了。

    虽然崇祯这么想,但是在那里润色文字撰写升值的王承恩在听到敕封南安伯的一瞬间,吓得手一哆嗦,差点弄污了纸面。他抬起头看着正背手站在床边,尚且稚嫩的皇帝,心想,恐怕这大明还真是有几分要朽木回春的意思了。

    但是意外的是,这道旨意送到内阁后,竟然被退了回来,内阁大臣在票拟中写道:“太祖立下的规矩,非开疆拓土军功卓著者不得封爵,洪承畴仅大败一股拿着锄头镰刀的农民就要封伯爵,让其他人怎么想?这道旨意恕难从命,还请陛下收回这道圣旨,遵守礼制与祖训,不要在做一些不明智的决定。”

    看到这帮迂腐的老头子在这里阻碍自己的事情,崇祯气的不轻,马上派人把在内阁值守的内阁首辅大臣周延儒叫到御书房狠狠地骂了一通,最后没好气的把这道圣旨扔给周延儒,留下一句:“你自己看着办吧!”转身就走了,而目瞪口呆的周延儒看着王承恩冲他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后也紧随崇祯而去,整个书房就剩自己傻呼呼的跪在地上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这帮死老头子!气死朕了!”崇祯一边快步疾走,一边愤愤的骂道。

    “陛下等等老奴……”王承恩年纪大了,跟不上年轻的崇祯的步伐,等他追上崇祯后,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这些大人们也是为了咱大明好,陛下莫要生气,待一会儿老奴去敲打敲打他们!”

    “哼,敲打有用的话,我大明何至走到今天这步?!个个张嘴礼制闭嘴祖训,也不瞧瞧自己是个什么东西!就说那温体仁,他借用一个远方亲戚的名义,在家乡购田置地,那房子盖得比朕的御花园都要好!他从哪里来的钱?还不是用任礼部尚书的时候往死里捞的那些银子购置的?这些事情朕早已查的一清二楚,只不过现在朕手里无人可用,才把他们的人头借寄在他们的脖子上而已!一个个的还觉得自己多么清高,狗屁!”崇祯皇帝着实被气的不轻,让他们讲礼数将儒家经典,一个个倒是能够倒背如流,真要让他们讲讲怎么治理国家怎么让百姓的日子过好,却变成了哑巴。以前老听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现在自己算是明白了。拖后腿是一把好手,干实事的时候就放不出屁来了。

    “这……”王承恩听着崇祯连粗俗话都蹦出来了,也不知该怎么回答是好,一肚子的话都堵在嗓子眼,怎么也说不出来。

    “你一会再去一趟文渊阁,让这帮老混蛋明白朕的意思,别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告诉他们,如果自己有本事,就出去带兵打仗,打赢了,朕也给他们封爵!”

    “是,老奴这就去……”

    PS:各位书友,实在不好意思,前几日我因为血压有点高去住院了,血压最高的时候一度飙到160/110,天天恶心难受的不行,实在扛不住去医院打了几天点滴,现在已经稳定了。后面恢复正常更新,顺便要减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