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民民小说大学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七章国民素质教育(1)

第四十七章国民素质教育(1)

    第四十七章国民素质教育(1)

    5—63正青智者问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子曰:“有教无类。”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步石答:对于庶民们,怎么办?有商义和仁义两种原则。西方按商义,即扫地出门,自生自灭,所以后来形成强盗文化,呵呵。而在东方的商朝也是如此,但它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周朝的文王回归仁义的正统,实行“亲亲、仁人、富民”之治。孔子说的其实并不是他自己的东西,而是继承而陈述了仁的信仰这个正统和文王之治,而进一步地提出了“教之”。教之——“修文德”。他自己亲历亲为的学校教育是“修文德”内容之一。这应该就是德治的源头?修文德”一说在“季氏将伐颛臾”一章提及。由于其章太长而未摘录到这里,你可以自己去查看。

    这个修文德,应该就是今天我们强调的:

    (1)生产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2)生活方式、文化的移风易俗、政府引导。

    (3)用制度进行治理。

    反正,孔子绝对没有主张搞什么宗教,也没有主张搞道德教化和封建礼教,根据论语记载他自己开办的学校就是教授语文、数学、音乐等七艺,cao行和忠信品德,就这些,在类别上和现代学校很相似!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

    正青智者:“富之”与“教之”的先后弄颠倒了吧?步石:没有,第一。教育的提升需要经济作为基础。49年新中国成立,经济逐步恢复,在我们这里到60年出生的孩子,男女都可以上学了。而且孩子想上学,他人不得阻拦。第二、经济的发展可以在低级的文明状态比如低级生产技术下获得。欧洲的近代经济发展如果说是因为资产阶级和工业化,而俄国近代的经济发展听说是在农奴制的基础上进行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新,但受到外部技术封锁等封锁。所以起初提倡“土法上马”,同时在当时的经济基础上尽早地普及师范教育,(所以陶行知的名声更响亮了)。紧接着大力普及中小学教育,教育内容不再是四书五经的纯粹的道德说教,而是以自然科学技术为主。为改革开放储备了大量的有一些知识基础的工人——农民工。改革开放之初,费笑通提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乡镇工业,既使产业在原来基础上升了一级,又与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基本保持一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技术学院、大学迅速发展了,紧接着国家提出了产业升级战略,实际属于与国民受教育程度相适应的“再度升级”产业。

    当然了,有人解释产业升级是适应国际竞争,属于国际视角,石这里是属于教育视角。“富之”即经济,“教之”即教育,以技术(语文与算术是学校最基本教学内容,都属于技术)为主要的教育。经济与教育相适应,经济先行,经济与教育相互利用相互促进!讲经济先行可能会被误会的,其实生产不等人,不管怎么样,先要干起来,但往往是低级的产业。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就不知谁先行了。成年人主要负责干,青少年主要负责学。

    我们知道,论语中根本没有道德这个概念。论语所记载的并非是孔老师的教学内容,而主要是与人的讨论、思想交流。孔子在他所办的学校所教授给学生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属于语文、管理理论与技术。当时叫“七艺”,还包括算术的。

    有人整天呼号,孜孜不倦道德说教,空洞啊!要伤害经济的!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石又把论语中的这两章搬出来,石的用意不同于前面了,这一回,石是用来说明孔子思想理论中“善”与“教”的概念的,你肯定明白了,孔子的善人并不是善良的人啊!而是与老子的善人概念相同,即能人,即有一技之长的人,在这里好比于军事教官!孔子也是在“教”对吧?但他所教的是文章!而与这两章汇合起来再明白不过地说明孔子口中“教”的概念了,说明它的内涵与外延了,——凡是传授各种技术技能特长的活动都可以称为“教”!与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概念相似。综合论语,知孔子有如下封建仁义价值观:

    富强,

    君主。

    文明,

    和为贵,

    自由,

    等级,

    上礼下忠,

    约之以礼,

    刑罚,

    敬业,

    诚信,

    仁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在这里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与现代社会价值观,作一比较,以看看继承地发展的情况。至于石总结的孔子的价值观的对与错并不重要。其中,最本质的是君主改革为民主,而自由的含义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发生了本质的提高!文明的含义同样如此。石的目的在于说明社会价值观会发生变化,即道德观念会发生变化,所以你在讲传统文化时请注意莫要把陈腐的东西搬出来传播了。

    亲、孝观念不属于社会级而属于家庭级、生活级和“技术”级。亲情、爱情是组织家庭的核心价值观,亲情就是共同生活的愿望,为此愿意按传统文化实施生活资源共享。全人类好象不约而同地自然地按血统论而生共同生活的愿望,论语则已经开辟宗亲伦理,即你愿意以宗而养我,我则愿意认你为宗亲。所以传统中有血亲和认亲。

    血亲和认亲都归一于宗亲。按传统习惯互相对待,互相给予和享受亲人待遇。

    亲情中父母对于子女的亲情被称为慈,慈的先天性自然性比较强;子女对于父母的亲情被称为孝,孝的后天性人为性比较强,所以我们的教育侧重于孝道的宣传。但这不能改变孝属于亲情的属性。按传统伦理理解,爱情属于一种特殊的亲情,它发生在成年男女之间,带有性的特征。所以当性的特征消失,自然成为一般意义的亲情。——少年夫妻,老来伴啊!所以,父母的慈爱可能是自然的流淌,而孝顺多为觉悟的体现。即不孝顺失去起码的觉悟,起码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