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被长矛刺穿三百次的痛苦
书迷正在阅读:真实之界、纵横都市之我本善良、辉烬纪年、甃中天、赛尔号之使命F、倾风、千金重生攻略、重生之极品亲戚别惹我、男神求扑倒:老婆别逃婚、特种军刀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弟子们,世间的人或众生要在世间持续的生存下去,或者未来世继续的投生在这个世间,就需要不断的吃四种食物。他们需要吃哪四种食物呢?第一种是或粗、或细能够填饱肚子的物质食物。第二种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接触外界的事物事情产生了认知和感受,比如眼睛看见事物,耳朵听到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味道,身体触摸事物后的触觉,内心接触外界事物后的念想,对这些接触到的外界事物事情产生了认知和感受,这就叫做触食。第三种食物是内心生起的思想,期待达成的愿望等等精神方面的思想,叫做意思食。第四种食物是感知外界事物事情存在与否、不同形象性质的认识、判断、分别能力,这种能力叫做识食。” 弟子们,世间的人或众生吃这四种食物,就会让他们在世间长久的生存下去,或者让他们在未来世继续的投生在这个世间。 弟子们,应该如何看待物质食物呢?弟子们,就如同有一对夫妇,他们带着自己幼小的孩子,来到荒芜人烟的沙漠,他们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们的食物吃光了,已经很多天都没有吃到东西了,弟子们,那个时候,这对夫妇心里想:「我们现在已经没有食物吃了,并且我们已经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我们如果想要活命,想要从沙漠中走出去的话,就只有杀了我们心爱的孩子,把他做成rou干,吃他的rou来填饱肚子,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有机会走出沙漠,不然我们三个人都会死在沙漠里面。」 那对夫妇为了生存下去,就杀死了他们心爱的孩子,他们将孩子做成rou干,吃着孩子的rou,走出了沙漠。他们吃着自己孩子rou的时候,就会痛心疾首的锤着胸膛、悲痛欲绝、泪流满面的哀嚎:「这个是我孩子的rou呀!是我可爱孩子的rou呀!我可怜的孩子,我对不起你呀,你在哪里呀?你在哪里呀?我真不该杀了你,我现在内心好痛苦。杀你,还不如杀我自己呀。我不该这样做,我真是该死呀」。 弟子们,你们现在是如何想的?这对夫妇难道是为了享受快乐而吃rou的吗?是为了满足欲望而吃rou的吗?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身材美貌而吃rou的吗?是为了鲜美多汁、美味可口而吃rou的吗?是为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庄重而吃rou的吗?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肯定不是这样的,吃自己心爱孩子的rou,那是迫不得已的。” 佛陀说:“弟子们,他们是为了走出沙漠,是为了生存下去出于无奈才杀死自己心爱的孩子,吃孩子rou的。”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确实是这样的,世间那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父母杀死自己的孩子,还吃他的rou,那肯定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事情。” 佛陀说:“弟子们,同样的道理,你们要这样的看待你们吃的物质食物,你们是为了生存下去才迫不得已的去吃世间的物质食物的。你们吃物质食物的时候要观想那对为了生存下去,为了走出沙漠而吃自己孩子rou的夫妇,你们吃物质食物也和他们一样,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吃这些物质食物的。 弟子们,当物质食物被完全的理解后,那么就完全理解了对五种欲望的贪爱,是对哪五种欲望的贪爱呢?也就是当眼睛看见事物,耳朵听见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味道,身体触摸到触觉之后对事物、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生起了贪爱。就是对事物、声音、气味、味道、触觉产生了贪爱。弟子们,你们要知道一旦对五欲生起了贪爱那么就如同那对夫妇为了生存下去,为了走出沙漠杀害自己的孩子,吃自己孩子的rou一样,最终会让自己产生出无数的痛苦和烦恼。弟子们不挂念和执着对五种欲望的贪爱,那么就从对五种欲望的贪爱中解脱了出来,这样就不会被世间一切的事物束缚捆绑,就从一切的烦恼和痛苦中解脱了出来。就不会再投生在这个世间,就不会再生死轮回了,就从这个世间永远的解脱出来。 弟子们,应该如何看待触食呢?就如同一头被剥了皮的牛,如果这头牛它靠着墙壁站立,那么在墙壁上生活的各种动物就会啃食牛的身体,如果这头牛靠着一棵树站立,那么在这颗树上生活的动物就会啃食牛的身体,如果这头牛潜入水中,那么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就会啃食牛的身体,如果这头牛站在开阔空旷的地方,那么在这些开阔空旷地方生活的动物就会前来啃食牛的身体。弟子们,不论这头被剥了皮的牛站在什么地方,都会有生物会去啃食它的身体。弟子们,同样的道理,你们应该这样的去观想触食,一旦与外界的事物事情接触产生认知和感受,就会陷入烦恼和痛苦之中,就如同被剥去皮的牛被其他的生物啃食一样。 弟子们,当触食被完全理解后,当痛苦、快乐、不苦不乐的感受被完全理解后,那么就会明白以「触」为前提条件就会产生出各种不同的感受,当「触」被灭尽、除灭了,各种感受就被灭尽、除灭了。当「触」完全的被灭尽后,痛苦、快乐、不苦不乐的各种感受就全部被灭除、灭尽了。所以弟子们,你们不要挂念和执着一切的「触」,这样你们就从痛苦、快乐、不苦不乐的各种感受中解脱了出来。就从世间一切的烦恼和痛苦中解脱了出来。 弟子们,应该如何的看待意思食呢?就如同有个深不见底的火坑,火坑里面流淌着炙热的岩浆,有个想活命,不想死的男子,他喜欢享受快乐,讨厌各种痛苦。当他路过这个火坑的时候,有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抓住了这个男子的两只手臂,他们将这个男子强行的拉到火坑旁边,准备要将他推进火坑。弟子们,这个时候,那个被武士抓住双臂的男子,肯定是想远离火坑的,肯定是想逃出武士的押解的。那个男子一定会这样的想:「我如果被他们推进这个火坑里面,肯定会非常痛苦的,我肯定会被火坑里面的岩浆烧死、烫死的,我肯定会尸骨无存的。我不想死,我不想这样被活活的烧死、烫死,太痛苦了!救命呀!谁来救救我」。弟子们,同样的道理,当内心生起了各种念想、思想的时候,生起了各种期待达成的愿望等等念想、思想的时候就会如同这个将要被武士推进火坑被烧死、烫死的男子一样,内心的念想、思想一旦生起,烦恼和痛苦就会随之而来,也就是一旦吃进意思食,那么烦恼和痛苦就会伴随在自己的左右,无法的解脱出来。 弟子们,当意思食完全被理解后,就会明白三种爱,是哪三种爱呢?第一种是欲爱,对五欲的贪爱,也就是眼睛看见事物,耳朵听见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味道,身体触摸到事物生起触觉之后,对事物、声音、气味、味道、触觉产生了贪爱。第二种是有爱,对生存的贪爱,对生命的贪爱。第三种是无有爱,对从世间解脱出来的贪爱,对解脱生死轮回的贪爱,对涅槃的贪爱,对不生不灭的贪爱。弟子们,当心中生起念想、思想的时候,就会陷入欲爱、有爱、无有爱这三种爱的陷阱中,就如同那个将要被武士推进火坑,被烧死、烫死的男子一样,一旦生起念想、思想就会被各种念想、思想束缚捆绑,就会陷入其中不得解脱。所以弟子们,你们不要挂念和执着一切的念想、思想,这样你们就从欲爱、有爱、无有爱这三种爱的陷阱中解脱了出来。就从世间一切的烦恼和痛苦中解脱了出来。 弟子们,应该如何看待识食呢?就如同有个人抓捕到了一个强盗、罪犯后,他将这个强盗、罪犯交给了国王,并对国王说:“陛下,我将这个作恶多端的强盗抓住了,请您用国家的法律来处决这个罪犯吧。” 国王立刻对这个人说:“勇士,感谢您抓住了这个强盗,这个强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早已向全国发布了通缉令,派出了无数的官兵都没有抓住他,我将会在明天早上命令士兵用长矛在这个罪犯的身体上穿刺百次,以此来解除百姓对他的愤怒之心。”
于是,第二天清晨,士兵们就遵照国王的命令,用长矛在这个罪犯的身体上刺杀了百次。 中午的时候,国王询问执行刑罚的士兵:“这个罪犯,怎么样了?死了吗?” 士兵回答:“陛下,他生命力还很强,被我们刺杀了百次,居然还活着。” 国王对士兵说:“他居然还没有死,他最大恶极,必须处死,你们现在立刻再去用长矛刺杀他百次。” 傍晚的时候,国王又问士兵:“怎么样?那个罪犯死了吗?” 士兵回答:“陛下,这个罪犯中午被我们刺杀了百次,还是没有死。” 国王有点发怒的说到:“你们在干什么?早上没有刺死他,中午还是没有刺死他,你们想违抗军令吗?” 士兵回答:“陛下,不是这样的,围观行刑的百姓们都高呼:「让这个罪犯就这样被刺死了,太便宜他了」,因为很多百姓的家人都被这个罪犯杀死了,百姓们要求我们:「让这个罪犯多受点痛苦,不要那么快将他刺死,让他被长矛刺中几百次不死,让他体会被杀之前痛苦的感受,这样做才最让他们解气。」” 国王说:“原来是这样,你们现在再用长矛去刺他百次,这次将他刺死,他虽然最大恶极,但是法律的尊严不容践踏,我的命令不可儿戏!这次看在百姓的面上,我赦免你们的罪,下一次,你们必须遵照我的命令来执行刑法,否则我就会惩罚你们的过失!你们现在再去刺这个罪犯百次,这次一定要刺死他。” 士兵于是就再次来到刑场,将这个罪犯刺死。 弟子们,你们想想看,这个强盗一日之内被士兵的长矛刺杀了三百次,他的身体被长矛刺穿的时候,他痛苦吗?”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被长矛穿刺一次就会痛苦不堪,更何况一天之内连续的被长矛穿刺三百次呢?哪种痛苦的感受真的是无法想象的。” 弟子们,同样的道理,你们就应该这样的看待识食。当感知到外界事物事情的存在与否、不同形象性质后,产生了认识、判断、分别,就如同这个一日之内被长矛刺杀三百次的罪犯。一旦认识、判断、分别生起,就会被束缚捆绑。 弟子们,当识食被完全理解后,名色就会被完全理解,也就是说当认识、判断、分别生起来的时候,物质事物,精神思想、念想就会被了知,也就是以「识」为前提条件就会产生出「名色」,当「识」被灭尽、除灭了,「名色」就会被灭尽、除灭。所以弟子们,你们不要挂念和执着一切的「识」,这样你们就从物质事物,精神念想、思想中解脱了出来。就从世间一切的烦恼和痛苦中解脱了出来。弟子们这就是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