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明末做皇帝在线阅读 - 第三十四章 袁崇焕入京 下

第三十四章 袁崇焕入京 下

    实际上,朱由检在大朝会上便就说过,把两个有威望有能力的人放到一起,绝不是好事,甚至弄巧成拙,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朱由检听到袁崇焕这般说话,心中便有些不高兴,真是个刺头,哪个当官的不想入京,可这袁崇焕偏偏不想入京,深究下来,还是放心不下聊辽东局势。

    “你难不成是觉得孙承宗不堪大任,当不了这辽东经略吗?”

    “臣不敢有此意。”

    “你回辽东之事休要在提,朕有一份差事等着你,你袁崇焕接了便好,不接朕决不轻饶。”朱由检也不想在跟袁崇焕客气了,若袁崇焕真的不知好歹,魏忠贤垮台后,朱由检不介意给袁崇焕也安上个私通阉党的罪名,反正为魏忠贤建立生祠的人中有袁崇焕。

    这时候,袁崇焕气的闭口不语。

    站在一旁的曹文诏有些心急,这可是在乾清宫,袁崇焕惹怒皇上会有好果子吃,再怎么说他们也都算是辽东一系,故曹文诏也不想袁崇焕在京中受到惩处,忙开口劝慰道:“袁大人,皇上召你入京,是看重你的才能,你怎能拒绝皇上的好意呢,下官知道袁大人放心不下辽东的局势,可辽东有孙大人,你就安安心心留在京中为皇上办差吧。”曹文诏不愧是明末数得着的名将,他粗中有细,这些话说着一方面是在劝慰袁崇焕,而另一方面却是对皇帝说,袁崇焕不想进京的原因不是想在辽东当土皇帝,而是心系边疆安危。

    大殿之中的人心思各异,有人高兴有人忧。忧虑的人便是魏忠贤,曹文诏,田尔耕,而高兴的人便是黄立极,洪承畴与施凤来。

    魏忠贤,田尔耕二人忧愁的原因当然不在袁崇焕身上,他们都是在忧愁着自己的明日,只有曹文诏一人才是真正担心袁崇焕冒犯了圣颜,黄立极,洪承畴与施凤来高兴的原因实际上也很简单,他们三人都知道袁崇焕入京就任的便是崔呈秀遗留下来的兵部尚书职位,兵部尚书,位高权重,当为六部之首,黄立极想要洪承畴担任,这样子自己便完成了培养接班人的政治意图,施凤来与洪承畴二人却都是有染指兵部尚书的想法,皇帝说要让袁崇焕担任的时候,两个人都十分失望,此时看到袁崇焕顶撞皇帝,哪有不开心之理。

    “王承恩,宣读圣旨,我倒要看一看这袁崇焕敢不敢抗旨不尊。”朱由检语气冰冷的说道,登上帝位后,人人对他恭敬不敢忤逆,此时袁崇焕不买自己的账,让朱由检十分生气。

    站在一旁的王承恩吓了一跳,后赶忙到龙案之上拿起了圣旨,当众诵道:“奉天承运,皇帝召曰,宁远大捷,袁崇焕首败后金,振奋士气,使得辽东局势豁然开朗,朕十分欣慰,今兵部尚书崔呈秀大逆不道,意图谋反,革其职位,由辽东巡抚袁崇焕任大明兵部尚书,即日起,就任。钦此。”王承恩念完后,看向了袁崇焕。

    这摆明是升官,可袁崇焕还是迟疑了一阵,朱由检脸色越来越黑,正想发怒之时,袁崇焕开口说道:“皇上,臣愿意领旨,不过皇上必要答应臣一个条件。”

    “哈哈哈,袁崇焕,你把朕的乾清宫当成了你家的后花园了吧,也罢,朕看你有功,便听一听你的条件。”听完袁崇焕的话,朱由检本想一拍龙案,拿下了事,可却忍住了,他不能学上个时空的崇祯皇帝,也要控制一下自己的脾气,不然就会变成一个十足的暴君,导致大明朝亡国后,也不会有人说崇祯亡国实为可怜,倒是会有人说崇祯乃是大明朝有名的暴君,一言不合被便要杀人,导致好好的大明朝走向覆亡。

    “臣愿意留任兵部,不过若是辽东有失,臣应立即奔赴辽东。”袁崇焕坚定的说道。

    听完这话朱由检心中一暖,他清楚袁崇焕真的是担心着辽东的局势,不管历史到底如何,此时的袁崇焕对待大明还是有一颗献身报国之心。

    朱由检轻声说道:“朕准了,不过若是辽东有变,你也无需回辽东了,朕的京师便托付给你了。”朱由检这些话说的是真的,土木堡之变后,英宗皇帝被俘,幸兵部尚书于谦运筹帷幄,拒绝迁都,力争死守京师,留下了赫赫忠名,而此时的朱由检便对袁崇焕抱有这个希望,他想袁崇焕成为崇祯年间的于谦。

    朱由检这话一说,曹文诏心中一喜,而黄立极三人却有些失望。

    把京师交付于你之类的话表明了朱由检对袁崇焕的看重,袁崇焕又哪里不知,跪下身去,恭恭敬敬的说道:“微臣领旨。”

    朱由检开心的笑出声来,道:“袁崇焕,你可知道,朕刚刚差点下旨把你拖出去,不过此时朕却把你当成朕的左膀右臂那般看待,朕望你能够为国尽忠,为朕尽忠。”

    “微臣万死不辞。”看样子袁崇焕又恢复了正常。

    朱由检看向洪承畴道:“洪承畴,朕送你一份大礼。”

    洪承畴心中奇怪,什么大礼?

    “微臣不知皇上何意?”

    “袁崇焕率领的一万军马就地编入三大营,不过,三个月后,你要五倍奉还,你要交出五万人马赴辽,两年一轮换,朕的三大营不能不经历沙场,让他们看看辽东边军是如何作战,也让他们看看我们的敌人又是如何骁勇。”朱由检提出了一个酝酿许久的想法。

    不过话语一落,黄立极便站了出来说道:“皇上万万不可,辽兵内迁,为安士卒之心,并要迁其家眷入关,这一万兵马少说也有七八万家眷,一路奔波,安置,对于朝廷来说是极大的负担,再说让三大营出关练兵,更为不妥,三大营久违沙场,去了辽东,若是镇守不利,导致辽东防线有了缺口,后金兵马长驱直入,到了京师之下,那便有亡国之险。”

    朱由检冷哼一声说道:“朕便是防患于未然,三大营士卒若是不经沙场,日后若是大明到了生死关头之际,三大营养了十几万酒囊饭袋,怎能力挽狂澜,到时候才真的有亡国之险。袁崇焕,你说若是把这五万京兵分别安插在各个城池,会让辽东出现混乱,甚至让后金攻入关内的风险吗?“

    袁崇焕理了一下思绪,已经进入了兵部尚书的角色。

    ”皇上,一万边军入京,能与京兵相护演练,必能提高三大营的水准,而调五万京兵出关,更是神来之笔,两年后,京兵经历了沙场,回到京师,在调走五万,周而复始,不出几年,三大营绝对会变成一股精兵。”

    “袁大人说的轻松,这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一万边军入关,迁徙家眷,安置,这少说也要二十多万两白银,大军一动,便又是一笔开销,五万大军出关,每两年一次,朝廷便会为此付出将近三十万两白银,实乃劳民伤财,望皇上三思而行。”施凤来开口说道。

    就朱由检提出的这个建议,大殿之中的人谁说的都没错,袁崇焕与朱由检的本意是强军,光是纸面上说,永远造就不了强大的军队,唯有血与泪才能铸造强军,而黄立极与施凤来也是为大局着想,朝廷本来就很穷了,在加上这两项付出,只怕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万一日后有了天灾造反之类的事情,朝廷拿什么赈灾,又拿什么戡乱,只能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