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辽东变 2
陕西长安府。 李烁来到陕西已有一年,虽然整治了卫所,催要了军田,又帮助朝廷推行了新政,但这些功绩就因为一件事情给全部掩盖,天灾。 灾荒的到来,李烁并没有慌神,很镇定,因为之前就打好了很多深井,但让李烁意外的事情却是灾荒闹得时间太长,这一年,陕西几乎都是在灾荒中度过。 在陕西困难之际,朝廷不留余力的赈灾,让身为陕西巡抚的李烁倍受感动,但身为国家重臣的李烁头脑却非常清晰,他曾在京为官,深知明王朝的底子,各地军费,都已经让国库不堪重担,还要皇家内库分担,此时陕西遭灾,他知道皇上与朝廷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一些。 大灾之后,无大乱,此时的李烁也只能做这些事情,来为国尽忠了。 以至晨时,李烁才从巡抚衙门走出,登上了马车,回转府邸。 刚到府邸还未睡下,就收到一封来自京师的信函,这封信乃是骆养性所书。 信中告知李烁,辽东有变,近期恐有战事,信的最后,又叮嘱李烁多加注意身体,不可太过cao劳。 李烁看完信后,叹口气“多事之秋,多事之秋啊。” 站在一旁的李夫人看着自家老爷看完信后一脸惆怅,忙开口问道“可是京城有事?” “就怕不到崇祯二年,辽东便会战事皱起,若在平时,打上一打也无伤大雅,可此时,朝廷背上了陕西这个大包袱,若在起战事,只怕更加艰难。”李烁像是对李夫人说,又像是对自己说话一般。 “神宗年间,辽东便就不太平,夫君也不必太过忧心,皇上与朝廷当有对策。”李夫人宽慰道。 ”此事又有何对策,后金之心,昭然若揭,战事一起,必是旷日持久,花费众多,到时候朝廷又如何专心赈灾,同理,现在朝廷也无法集中精力备战,这一战,胜负太难说了。“ ”夫君慎言。“ 对于李烁来说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当然对于很多忠于大明的臣子来说,都是个不眠之夜,因为不出意外,明日朝廷就会发官文,皇上也会发圣旨了。 关于辽东之事,圣旨已经备好,由司礼监保管,明日大朝会宣读,便发往辽东孙承宗处。 大朝会有些怪异,臣子的脸上大都有些担忧,而各位中枢辅臣,心中也大多藏着心事,面色也有些不好。 ”皇上驾到。“王承恩的一句话,让众位大臣都收回了心事,三呼万岁。 朱由检坐于龙椅之上,轻呼平身。 众臣起身。 后金借围猎之事,集结兵力,大臣们大都清楚,俗话又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明王朝怕打仗吗?不怕,怕的是没钱的时候还要打仗,可后金却不给你讲那么多,人家便是要在你最虚弱的时候,给你一刀,而明王朝也不能闪躲,只能迎面撞上。 ”想必众位爱卿,大都有所耳闻,后金借围猎之由,集结了兵力,此时尚不知矛头指向何处,但大明与蒙古,朝鲜皆有盟约,无论,后金想要打谁,咱们辽东都会有一场战事,众位爱卿,说一说,你们的想法。“朱由检说话的语速很慢,显得着实沉稳。 皇帝放话,惯例,首辅便要发表意见,李国普率先出列道”皇上,后金狼子野心,辽东必有一战,此时辽东驻守二十余万士卒,又有孙经略坐镇,当万无一失,但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微臣认为,此时皇上应给予孙大人权宜之权,不必事事禀告朝堂,恐贻误战机,内阁也给出章程,凑够棉衣十一万件,粮十万担,并且微臣与郭大人商议许久,愿从国库抽出白银三十万两,犒军之用,以激发军心,奋勇杀敌报国。“ 李国普说完后,大臣们无不吸了一口冷气,好家伙,这一小半的国库税收就没有了,若是这一仗打个一两年,就怕皇上的内库也要被掏空。 每逢战事,便要做足准备,朱由检对于李国普的态度很是满意,当下点了点头,又道”李阁老言之有理,朕准了,棉衣粮食与白银,尽早发往辽东,前线将士用命去杀敌,朕不能寒了将士的心,” 朱由检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平日里面,官员们拆了东墙补西墙,朕就不说什么?但此次,即便是西墙塌了,这东墙一块砖石也不能少,若是谁敢把手伸到内阁与户部准备的军资上面,朕绝不轻饶。“
朝廷的财政一直很紧张,朱由检所说拆西补东之事经常发生,此时他出言提醒,也是为了以防万一。 袁崇焕出列道”皇上,此次大战一触即发,微臣认为皇上应昭告天下,让天下官员知晓,挟制各地安保。“ 朱由检一听便知道袁崇焕何意? 下这道圣旨,从明面上说,很正常,边关打仗,各地管好治安,不要给朝廷添堵,但这次袁崇焕的侧重点却是陕西的李烁,与陕西的灾民,告知百官,不如说提醒李烁。朝中众多官员也大都清楚袁崇焕的意思,可此时陕西正逢天灾,即便是有些官员与李烁亲近,此时也不会多说什么,譬如骆养性,刘权等人。 官员们可以不表态,但作为帝王的朱由检却免不了要说上一二。 “袁辅臣之心,朕知晓,朕也早有考虑,陕西之灾害,如鲠在喉,朕每日想起,总会心痛一番,众位爱卿大多数从天启年间便已辅佐先帝,当然也都清楚,在灾荒,近些年来频发而至,外有边患,内有灾荒,我等定是要上下一心,共扶大明,走过这遭。” 听完朱由检话后,众位臣子在拜“臣等定尽心尽力,匡扶大明。” 朱由检又道了声平身,众位臣子才再度起身。 若说之前朝廷对辽东的事情遮遮掩掩,此时却以开诚布公的告知众臣,当然这也是做所谓的战事动员。 “朕以告知李烁,辽东若爆发战事,陕西当以维稳,此乃大事,陕西官员皆要恪守己身,万万不能懈怠朝廷赈灾大计。” “吾皇圣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