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凨在线阅读 - 第十一章 三国精锐部队面观

第十一章 三国精锐部队面观

    1、白马义从

    “瓚每与虏战,常乘白马,追不虚发,数获戎捷,虏相告云:“当避白马。”因虏所忌,简其白马数千匹,选骑射之士,号为“白马义从”。”(1)

    “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乃画作瓒形,驰骑射之,中者咸称万岁。”(2)

    “白马将军”的“白马义从”是“善射之士”骑乘优良白马组成的,所以它的机动力和射程是毋庸质疑的。换句话,这就是一支精锐轻骑部队,也就是所谓的“控弦”。

    公孙瓒久在幽并,所以有机会组建这支“控弦”部队。“控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辉煌的篇章。从战国就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汉代匈奴能与汉朝对抗几百年,靠的就是剽悍的“控弦”,其最辉煌时期还是号称“世界最强”的成吉思汗的蒙古“控弦”。

    公孙瓒的骑兵部队在后汉三国时期是首屈一指的。极辉煌时期达“万余”骑。袁绍也曾想和他求和,可见公孙瓒是一度占上风的。另外在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和镇压黄巾军的战斗中,也都有公孙瓒骑兵的战绩(3)。

    白马义从——三国精锐轻骑部队。

    2、先登死士

    “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於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4)

    界桥之战,这八百“先登”在袁绍大将麹义(不要看不起被演义忽视的他,他在前期的表现比所谓的“河间四将”还抢眼,后来因为居功自傲,被袁绍杀死)率领下竟然击败公孙瓒的“万余”骑,其中还包括精锐的“白马义从”!

    “瓚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陷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5),史书中写很明白,这八百人“晓习羌斗”,也就是熟悉“骑斗”,在公孙瓒骑兵冲来时他们躲在“楯下”,“未至数十步”时一起冲出,用千张“强弩”射垮了公孙瓒纵横北地的“控弦”。

    汉武帝时,李广之孙李陵率部卒五千,“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深入匈奴腹地,与相当于自己十六倍的匈奴主力骑兵相遇,结果他们硬生生坚持了十天,转战千里,杀敌数万!但最后李陵箭尽被擒,被俘前他曾说:给我的士兵每人三支箭,我们就可以坚持到汉朝边境。可惜他们一只箭也没有了!据说他们一共射出五十万支箭!!!!!从中可见“强弩”对缺少重甲的“控弦”的杀伤力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附带说一下曾经被袁绍寄予厚望的“大戟士”面对被麹义击败的2千骑兵时,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最后还是麹义来救了袁绍(6)

    麹义先登——轻骑兵的客星。

    3、白耳兵

    “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上等部队。”(9)

    “先帝帐下的精锐”指的就是白耳兵。他们的统帅是陈到,与赵云并称于蜀汉的大将(又一个被演义忽视的将军),刘备命他率“白耳”与李严一起镇守永安,据说刘备夷陵败后,几百名白耳就挡住了追来的吴军。

    汉朝禁军原为“建章营”,后改为“羽林军”,开始只有“北军”建制,汉武时增设“南军”,南北呼应。蜀汉继承汉朝军制,有“虎步中军”印(7)为禁军统帅。“左、右羽林郎和虎步营、****营,长官称部督或监。其他中军统帅不固定,有监军、都护、护军等称。”(8)

    史书对“白耳兵”的记述不多,估计是后来归入禁军编制,南北二营中或许可以找到“白耳兵”的影子。

    白耳兵——先主近卫军。

    4、陷阵营

    “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10)

    高顺(又是一个被演义忽视的大将_!!)其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11)可以说是典型的刚正不阿。他麾下的“陷阵营”也是吕布军中一只王牌部队。《三国志》从简,作者惜墨如金,即使是蜀汉诸大将,东吴诸都督,诸曹诸夏侯,也都没有单独立传。但对描述不多的高顺,却把他的“陷阵营”也写了进去,而且是“每所攻击,无不破者”(虽为引用,但陈寿舍得花笔墨来写,看来还是可信的),可见其地位之高,战斗力之强。

    后汉时期马铠没有普及,所以曹cao在《军策令》中说:“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当时骑兵主要以轻骑为主。“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这指的是重装部兵。

    “陷阵营”曾经击败过拥有关张的刘备军,可见一斑。狐疑的吕布唯一信任的大将是高顺,他唯一放心的部队就是“陷阵营”。

    想到“陷阵营”我总想到叶挺独立团(_!时间差得好远)

    陷阵营——飞将的“高顺独立团”。

    5、西凉铁骑

    “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12)

    为什么马超的可以以一州之地对抗曹魏全国?这就是“西凉铁骑”的威力。“超军中多高鼻深目者”,其实马超的部队中是有罗马西来的军人,大量吸取了罗马军阵的优点。“马超军队和董卓军队的区别,在于董卓军队受到匈奴等游牧民族军队的影响较大,注重骑兵和机动”。

    标枪,希腊密集军阵,重装盾牌,以及军队编制和战法上,都和古罗马十分接近。葭萌之战,连见多识广的刘备也对这种战术十分欣赏。后期蜀汉军队战斗力强的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吸取“西凉铁骑”的训练和严格纪律性。

    其实他们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重装骑兵,所以它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对付不了“强弩”,曹cao打败西凉兵主要是计谋,但和其战术也有关系,那就是筑城后,用强弩远射西凉兵,由于“西凉铁骑”只装备标枪,射程有限,所以十分被动。再有一个缺点就是机动力的不足,在和曹cao精锐“****”较量中处于下风,这和它的重型装备是分不开的。

    西凉铁骑——西方技术装备的精锐骑兵。

    6、无当飞军

    “诸葛亮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於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即为无当飞军。王平任无当监。”(13)

    简单说“无当飞军”就是蜀汉于“南中”组织的一支精锐雇佣兵部队。他们的统帅是阴沉,严厉的王平。“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14)

    这支精锐部队擅长山地,丛林作战,号为“飞军”,名副其实。

    在蜀汉的一系列行动中,尤其对曹魏的战斗中,这支部队居功至伟。“五月辛巳,乃使张合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三千无当死士对抗拥有精锐骑兵(骑兵对步兵的杀伤力极大)的曹魏主力。重要街亭之战王平的无当飞军就已经参战。

    最后在姜维时期,他们的末任司令官张嶷为保护姜维大军撤退,“军前与魏将徐质交锋,嶷临阵陨身,然其所杀伤亦过倍。”(15)所有“无当飞军”也在这一战中全军覆没。但他们“所杀伤亦过倍”。

    后来蜀汉虽然还是有“无当飞军”的番号,但已经是没落之师。

    无当飞军——蜀汉精锐雇佣兵。

    7、丹杨兵(一做“丹阳”)。

    “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16)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17)

    为什么何进,曹cao没兵了就跑到“丹杨”去募兵?因为“丹杨山险,民多果劲”(18)《三国志》从简,作者惜墨如金,即使是蜀汉诸大将,吴国诸都督,诸曹诸夏侯也都没有单独立传。而丹杨兵作为一支军事力量出现的频率可以说是相当高的。

    “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19)四千丹杨兵可以让刘备“去(田)楷归谦”。

    “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20)丹杨兵的叛乱可以导致徐州的易主。

    丹杨兵影响最大的还是东吴。“时吴景尚在丹杨,策从兄贲又为丹扬都尉”(21)孙策平江东靠的就是那几千“庐江上甲”,即“丹杨兵”。孙氏一族对“丹杨太守”一职也十分慎重,大多都是孙氏亲族担当。

    后来诸葛恪专政,其中一大资本就是他身为丹杨太守,手中拥有丹杨兵。“权拜恪抚赵将军,领丹杨太守,授棨戟武骑三百。”(22)

    丹扬之地既是东吴的兵源,也是一大毒瘤。“俗好武习战,高尚

    气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猨狖之腾木也。时观间隙,出为寇盗,每致兵征伐,寻其窟藏。其战则蜂至,败则鸟窜,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23)可见丹扬之民是屡有反叛的。

    后期丹杨兵在晋兵灭吴时也有表现,但是“三冲晋旅,不动”(24)。说明他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打硬仗的能力值得怀疑。

    丹杨兵——三国精锐部队的代名词。

    8、虎豹骑

    “仁弟纯,初以仪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从围南皮。”(25)

    “曹休字文烈,.常从征伐,使领虎豹骑宿卫。”(26)

    “曹真字子丹.太祖壮其鸷勇,使将虎豹骑。”(27)

    屡次出现“虎豹骑”,而且可以是曹cao的“宿卫”,其统帅也都是曹氏宗族的杰出人物。那麽这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

    “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28)好可怕,“百人将”做虎豹骑的小卒>_三国军制(9)《诸葛集》(10)汉末英雄记(11)汉末英雄记(12)三国志(13)《华阳国志》(14)《汉晋春秋》(15)三国志(16)~(23)三国志(24)晋纪(25)~(27)三国志(28)《魏书》(29)~(34)三国志(35)《魏书》(36)《魏书》(37)~(43)三国志

    陶谦能长期称霸一方,并图谋天下,靠的是手中一支精锐的军事力量——丹杨兵。……三国中除了北方骑兵,战斗力最强的就是丹杨兵,孙策下江南,袁术据淮南,曹cao起家,都是靠它。陶谦丹杨人,以丹杨出身的曹豹,许耽两中郎将为统帅的丹杨兵是徐州武装的中坚力量,也算是天下精锐。——《群雄杂谈系列陶谦》

    丹杨郡部分地区山道险峻、民风果劲[一]。丹杨民众虽为南士,然而其彪悍不下北人。丹杨悍民在三国时期扮演的角色不是割据势力的精锐部队,就是威慑政府的暴动势力。

    建宁二年九月,丹杨悍民第一次登上三国的历史舞台。丹杨山越造反,围攻太守陈夤。陈夤击破山越,并以镇压暴乱出名。事后会籍郡发生暴乱,陈夤奉旨引丹杨兵剿匪,大获全胜[二]。后来黄巾起义,大将军何进知道丹杨地带出精兵,便委派毋丘毅和刘备去丹杨征兵,以抵抗黄巾[三]。当时徐州的黄巾军最为猖獗,朝廷便委任丹杨人陶谦为徐州刺史并讨伐黄巾。陶谦以精锐的丹杨兵击败黄巾、安定徐州,成为雄霸一方的势力[四]。黄巾之乱后,十常侍杀何进,董卓借机独揽朝政、玩弄天子。关东诸侯为了勤王,联合起来讨董。讨董失败后,关东群豪一哄而散。曹cao在被徐荣大败后需要恢复元气,便派遣夏侯惇、曹洪从扬州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那里征得两千“庐江上甲”和两千余丹杨兵。夏侯、曹引四千新兵与曹cao屯于龙亢;不料军营中士卒叛变。曹cao率众杀散叛军,事后收复了仅仅一千人[五]。这一千人就是曹cao起家的部队。后来曹cao占据了兖州,并与陶谦发生了冲突,便出兵攻徐州。曹cao战必胜、攻必取,打得陶谦在徐州都坐不住了、并满怀心思想回丹杨[六]。(笔者认为陶谦回丹杨的目的并不是避难,而是召集人马,再北上争霸。)此时,公孙瓒部下田楷、刘备营救陶谦。陶谦一眼就看中了刘备的能力;为了成功地收买他,陶谦以四千丹杨精兵这样的贵重礼物送给刘备。空怀大志却无实力的刘备兴高采烈地收下了这四千丹杨兵,且马上投在陶谦的麾下[七]。陶谦死后,刘备领徐州刺史;然而陶谦的丹杨旧部却不服刘备,阴谋造反。不久后刘备收留了无依无靠的吕布。趁刘备远征袁术之机,丹杨人许耽带着丹杨兵向留守徐州的张飞倒戈,并拥吕布为主。至此,徐州易主[八]。此后,随着吕布的败亡和刘备的东奔西跑,丹杨兵退出了北方战场上,并在南方掀起了高潮。

    孙坚阵亡后,袁术接管了其部曲。没有军队的孙策投奔出任丹杨太守的舅舅吴景,并招募丹杨兵数百人;随即他又回到袁术麾下[九]。不久后,孙策看出了袁术的无能和野心,便生自立之心。于是他以为袁术平定江东为由要回了孙坚的旧部,并南下长江,从此正式脱离袁术。当时周瑜的从父周尚为丹杨太守,周瑜便以丹杨精兵、粮草资助孙策[十]。孙策引兵攻打刘繇及笮融。刘、笮兵败,退守豫章。笮融再战,死于军中,其部下被孙策收为己用——笮融也是丹杨人,早期曾效力于陶谦;其部下多为丹杨兵[十一]。随后孙策攻下吴郡,直逼会籍。会籍太守王朗依借原丹杨太守周昕的军事力量与孙策周旋。周昕出任丹杨太守时曾以一万余丹杨兵资助曹cao起义,其部下也多为丹杨精兵[十二]。孙策以丹杨兵与周昕针锋而对,斩杀周昕。周昕败后,王朗失去军事依靠,遂投降。事后,孙策独自帅军取吴会、平山越,而遣周瑜镇守丹杨。其目的是让周瑜占领这块宝地并征召丹杨兵以为军用[十三]。袁术察觉孙策有自立之心后,便派遣袁胤进军丹杨。由此可见丹杨郡乃兵家必争之地。孙策令表兄弟徐琨为丹杨太守、并讨伐袁胤。徐琨在丹杨宽仁得众,招募了不少丹杨精锐。孙策对徐琨起了疑心,便令徐琨撤出丹杨,派舅舅吴景治理丹杨[十四]。可见孙策极为重视丹杨郡,只派亲近心腹管理,生怕外人借机壮大军事实力。灭刘繇、降王朗、败袁胤后,孙策称霸江东。不难看出,在孙策发迹的过程中,丹阳兵起着关键的作用。(孙和的姬何氏乃丹杨人。其父何遂乃骑士。此佐证丹杨人亦善骑兵。《孙和何姬传》)

    虽然孙氏势力依靠丹杨兵建立起其霸业,它同时也随时经受着丹杨民匪的打击。丹杨部分地区深陷山地,一些丹杨豪霸(山越势力)利用险要地势占山为王,与孙氏抗衡。早在孙策转战江东时,袁术便阴遣丹杨宗帅祖郎激动山越势力反对孙策[十五]。孙策死后,孙权非常重视丹杨、吴、会籍地区,更屡派名将镇压暴动、尽力安定山越造成的内忧。建安十三年冬,孙权遣贺齐讨伐丹杨陈仆、祖山[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孙权向陆逊请教军国大事。陆逊当时便提出先剿灭山越、收用其精锐的战略。不久后,曹cao准备利用山越牵制孙权的发展,便鼓动丹杨贼帅费栈造反。孙权先后派出陆逊、贺奇讨伐费栈[十七]。黄初七年,丹阳、吴、会籍贼众又起,孙权将三郡的险要地带划分为东安郡,并任全琮为太守、讨伐暴民。全琮讨贼成功,孙权则罢除安东郡[十八]。先后征讨丹杨山越的将领还有朱然和朱桓[十九]。至此,孙权剿灭山越的行动才告一段落。东吴在镇压丹阳山越的同时也不忘招募其精锐部队。贺奇讨伐费栈时所得精兵八千人,而陆逊则得数万精兵。全琮在东安郡讨伐丹杨贼众,数年间得数万人[二十]。作为江东后期的支柱,陆逊和全琮都是利用丹杨兵而发展壮大。

    平定山越后,东吴将帅们更加全面地利用丹杨出产的精兵。东吴后期名将诸葛恪不顾危险,曾多次请求出任丹杨太守,准备以丹杨为基地发展他的军队。其父诸葛瑾和许多朝臣认为不宜在丹杨为官,因为丹杨民风彪悍、暴民屡次攻杀官吏。然而诸葛恪一意孤行,就任丹杨太守。为政期间,诸葛恪除了讨伐叛逆,也尽力安抚山越人民,深得民心,在短短三年内募得精兵四万,并配以铁甲。这支部队后来成为诸葛恪独霸朝野的最主要的政治资本[二十一]。此后,丹杨兵成为了江东从中央到个人部队的主力。太康元年,晋将王浑率大军伐吴。孙皓派遣丞相张悌督、丹杨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帅众三万渡江逆战。其时沈莹率领的五千丹杨精兵是一支号称“丹杨青巾”并与“无难”、“解烦”齐名的部队。沈莹率此部队突击陷阵、三冲晋旅、大败北军[二十二]。这是丹杨兵在三国历史中的最后一次亮相。

    作为东吴部队的主力成分,丹杨兵无疑是三国时期最精锐、强悍的部队之一。

    [一]:《诸葛恪传》

    [二]:《资治通鉴五十六卷》

    [三]:《先主传》

    [四]:《陶谦传》

    [五]:《武帝纪》《曹****》

    [六]:《陶谦传》

    [七]:《先主传》

    [八]:《吕布传》

    [九]:《孙策传》

    [十]:《周瑜传》

    [十一]:《孙策传》《笮融传》

    [十二]:《孙静传》注引《会籍典录》

    [十三]:《周瑜传》注引《江表传》

    [十四]:《吴主权徐夫人传》注引《江表传》

    [十五]:《孙辅传》注引《江表传》

    [十六]:《资治通鉴六十五卷》

    [十七]:《陆逊传》《贺奇传》

    [十八]:《全琮传》《资治通鉴七十卷》

    [十九]:《朱然传》《朱桓传》

    [二十]:《贺奇传》《陆逊传》《全琮传》

    [二十一]:《诸葛恪传》

    [二十二]:《孙皓传》注引《晋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