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看塔
283看塔 “哎呀,这一来我们兰草姑娘可不成了那仁义堂的眼中钉了?怪不得要下黑手。”杨大娘忧虑地望着兰草。 “是啊,肯定是仁义堂,普通老百姓不可能干这勾当,而且,我老汉担心这不至于一回,一回不得手,会不会又来第二回呢,那些人官商勾结,什么活儿做不出来呢?” 屋子里气氛沉重起来。 “大娘——”兰草挣扎坐起来,“我还是去别处租住吧,在这里万一给你惹来麻烦呢,那些人丧心病狂万一再来——” “姑娘你胡说什么呀——”杨大娘仅仅攥住了兰草手,“你就踏实住这里哪也不许去,我一个孤寡老婆子的我怕的什么?再说你做的都是为大伙儿好的事情,大家都会保护你的。” 果然,地下好多人顿时应声,纷纷表示不会不管兰草。 一个中年大叔红着脸告诉兰草,他这就为她再做一个小木箱子出来,保证做得轻便灵巧,方便她当药箱子用。 兰草瞅着这一张张沧桑的面孔,心里感动,果然小奶奶说的不错,身在底层,和底层融为一体,自己就会安全,他们会保护自己。 “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你们出去也要替我宣传宣传,那神仙救命药真的没用,就是哄你们白花钱,女人生孩子本来就是瓜熟蒂落的事,只要正确接生,一般都会平安无事的。让更多的人不要再上当受骗了。” 很快,梁燕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知道兰草姑娘大名了,来找兰草做登记的妇女也日见增多,兰草每日忙忙碌碌,幸亏有杨大娘照顾生活才不至于累垮了身子。 每次她外出接生,杨大娘都手里拎根棍子紧紧跟随其后,看得兰草苦笑,这大娘啊,要是那帮人再来下黑手,岂是她一个老婆子能阻拦抵抗的,不过杨大娘执意如此,兰草也就任她陪着自己了,一来二去,这杨大娘见惯了,也能帮助兰草做点简单的接生了。 ****** 阳光金灿灿照在塔上,那青砖高塔全身顿时披满阳光,远观竟然有一种恢弘的大气势。 起风了,挂在檐角的风铃在风里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张知州派来的几个便衣护卫真是顶事,不等吩咐就已经动手把院子里的杂草铲除得干干净净,再用新鲜黄土把地面细细铺了一层,又把院子围墙上的豁口修补得整整齐齐,又出资买了一副大红油漆门按上去,又置办了一些生活必需品,这一来这寂寞的郊外大院还真是有了几分生活气息和人间烟火的味道。 哑姑伴着张紫蓝,两人慢慢走出门,在院子里走动,张紫蓝身子沉重,本来不愿出来,哑姑再三鼓励,她才愿意出来,却用一件宽大的衣衫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那些护卫乖觉,老早望见小姐过来,便一个个低头,绝不肯抬头偷窥一眼。 哑姑知道他们终有一天还会回到梁州府去,所以这小姐怀孕的事儿还是隐瞒起来妥当,就故意带着浅儿每日出去到附近的小山下采药,尽管好些药材她不认识,却装作很在行,一样一样采回来吩咐浅儿晾晒,然后配方,又故作吩咐浅儿去集市上买几味稀缺药回来入方。 忘世塔的院子里整日逸散着浓郁的草药味。 一碗一碗的苦药汤熬出来端进张紫蓝的屋子,接着一堆一堆的药渣倒在院子里晒着。 远远看到小姐和哑姑出来,护卫们又一次低下头,却悄悄咬耳朵,“小姐的身子还是那臃肿啊,说明病情一点都没有好转?” “是啊,看样子倒是越来越吃力了呢——我们这么耗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 “别唠叨了,在这荒僻野外谁的日子都不好过,慢慢等吧,但愿这忘世塔能起作用,保佑小姐早点好起来。” “哑姑meimei——”张紫蓝胆怯地捂着肚子,有些不敢抬步。 “怕什么?”哑姑攥住她一只手,使劲往台阶上拉,“我见过好多孕妇,尤其农村来的,临产了还在田地里干活儿呢,忽然就流血了,等人送到医院,两脚都是泥,直接就送产床上了——但是生起来很利索,要比那些娇生惯养缺乏活动的女人容易得多,也没有那么疼痛。”
张紫蓝眼里闪出迷惑的光,“什么是医院,什么又是产床?” 哑姑一怔,打个哈哈,“哎哎,口误,口误,我说错了,我是说我们村里那些穷佃户的女人,临生了还扛活儿呢,所以你要多活动,比如这楼梯嘛,每日爬一爬很能活动筋骨呢——” 说着拉张紫蓝迈上了木质台阶。 塔里有楼梯,呈圆环状盘旋上升,一直升到高处去了。 张紫蓝走了两层实在走不动了,哑姑放她和秧儿原地休息,她自己继续爬上去。 等趴倒第七层,哑姑愣住了,眼前的路断了,没路了,木头楼梯到尽头了。 为什么不继续修驾呢? 她往下望,根据目测距离,从楼梯尽头到楼底下,高度明显不够,尤其这塔一层和另一层的间距很低,估计两层才能勉强抵得上那个世界的一层住宅楼高吧。 这样的高度,就算自己跳下去,万一摔不死,不能灵魂出窍,不能穿回去,那岂不是糟糕透了? 她沮丧地爬下来,赶紧派浅儿去找当地人来问情况。 很快请来了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原来他就是古塔修建的发起人这一。 “本来要一直修到楼顶的,可是我们没钱啊,只能修到中途停止。”书生一筹莫展。 “大概需要多少银子?” 哑姑目光灼灼瞅着那读书人问。 “根据我们的建修经验,没有壹万零是修不起来的。”书生叹息,“我们几个读书人已经耗尽了家财,就连山茅子的百姓都家家出资,可惜我们这一带太过贫穷,实在是无力继续剩下的工程。这忘世塔要是真正的全部修建完毕,几百年后一定游人如织前来瞻仰,此处肯定成为一大名胜古迹,这修塔之事之人必将也会载入地方史册,流传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