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悍秦赘婿在线阅读 - 第三百章 臣有苦衷

第三百章 臣有苦衷

    热门推荐:

    “免礼,平身。W”

    赵由校神色复杂的看着眼前这个貌似恭顺的年轻人,矛盾的心情一直在心中徘徊。

    “臣秦暮奉旨返京述职,请陛下恩准。”秦暮请求道。

    “秦爱卿,你长途跋涉几千里,不如先回去休息两天再说吧。”眼见秦暮一脸风尘仆仆的模样,赵由校犹豫了一下说道。

    “谢陛下关心,不过微臣想国事重大,还是先述职完毕后再作休息。”秦暮再一躬身。

    “好吧,朕和诸位大臣们也都想听一听这两年来西北郡的情况以及爱卿此次出兵楼兰的情况,那你就说说吧。”

    说实话,赵由校也想了解一下这几年来在秦暮管理下原本荒僻偏远而又贫瘠不堪的西北究竟发展得怎样,虽然自己派出去了解的官吏们都说变化很大,但本来就对西北所知甚少的他还是想听一听这个具体管理的一方重臣的汇报。

    殿下的大臣们也都悄悄交头接耳,一边仔细打量站在殿中央的这个青年,实在难以想象几年前这个家伙还不过是一个没有功名的赘婿,怎么就会在几年里一跃成为帝国炙手可热的一方诸侯≠≮。许多大臣对秦暮都还不是很熟悉,不少人只是一面之交,甚至还有不少从未见过秦暮本人。

    得到赵由校的同意后,秦暮便将自己担任西北郡军政节度使以来的几年间整个西北地区的政务和军务两方面的工作详细的作了一个汇报。

    从农业工商业发展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西北周边态势到境内治安状况,从军备整顿到完善防务,从巩固政权到缓解民族间矛盾,从平叛剿匪到对卑匈人战争,秦暮将几年来的事务分成五个方面作了一个全面的汇报。这是梁启明等人在西北就为秦暮准备好的材料,苏秦又在文字上加以润色修饰,再经秦暮巧舌如簧般的演讲,听得赵由校和众大臣一干人等都深感西北今日之局面来之不易。

    虽然秦暮说得唇干舌燥,但见皇帝陛下以及一干大臣们都听得甚是专心,心中也暗暗欣喜。若是能获得皇帝陛下和大臣们的好感,自己的做所为也许还更好开脱一些。

    “唔,秦爱卿能在短短两三年里将这荒瘠的西北治理得如此这般,也算是劳苦功高了,不过既是西北经济尚需大力发展,防务也还需加强,为何秦爱卿尚有余力去管那境外楼兰之事呢?”听完秦暮的汇报,赵由校嘴角带笑慢吞吞的问道。

    秦暮心中一震,面前这个老者虽是话带笑意。但其问话却含义颇深,自己回答稍有不对,说不定就有可能被扣上藐视帝国擅兴战事的天大罪名,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他定了定神,整理了一下思绪,这才不慌不忙的回答道:“启禀陛下,微臣之所以未经陛下同意边自作主张出兵楼兰。实有不得已之苦衷和原因。”

    “哦?苦衷?原因?那倒是仔细道来,朕和各位大臣都很关心这楼兰之事呢。”赵由校语意深刻的点头道。

    “陛下。这楼兰本是中大陆中部之三大强国之一,实力与科米尼及帕沙两国相差无几,其西北领土与帝国西北郡庆阳府领地接壤,早在卑匈人控制西北时期,这楼兰便窥伺西北,派遣有大批间谍人员出没于西北。只是当时卑匈势力尚强,其无力与卑匈人争锋罢了。”

    “而北楼兰几百年来便是多民族杂居之地,民族成分复杂多样,除安第斯族为最大民族外,我们大秦族在此地生活繁衍亦有上百年历史。况且还有其他一些民族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假如这诸多民族能和睦相处也是一件好事,但自从微臣管理西北之日起,这北楼兰的安第斯人仗恃当地政府撑腰屡屡欺侮压迫包括大秦族在内的其他少数民族的消息便不断传入微臣耳中,北楼兰之大秦族百姓更是多次要求微臣予以帮助,但臣考虑两国关系只是致函与当地政府,要求其对各族居民一视同仁,不得欺压少数民族,但当地政府依然置若罔闻。”

    秦暮有理有据的分析使地大殿内一些并不十分了解情况的大臣们听得频频点头,不过绝大多数大臣依然不动声色。

    “两月前,微臣得知帕沙与科米尼两国联合起来对楼兰进行突袭,由于没有防备,楼兰人一触即溃,亡国在即,而帕沙王国与科米尼公国两国人种均已安第斯人为主,尤其科米尼人更是排外,北楼兰本地的安第斯人也在一些帕沙和科米尼的间谍的指使下发动sao乱,大肆抢掠sao扰当地其他民族包括大秦族在内的百姓,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北楼兰之大秦族居民一天三报要求微臣保护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已有不少大秦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难民逃入庆阳境内,臣处于当时,如要获得朝中授权,的确时间上已来不及,更何况臣想那楼兰既要亡国,其领土迟早也会被帕沙和科米尼人瓜分,与其这样,不如由帝国接管这北楼兰地区,也好使得这土地上的大秦族百姓有个归属。”

    秦暮故作姿态,在最后才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他也知道朝中大臣包括皇帝陛下在内其实也并非对北楼兰这块土地不感兴趣,只是自己擅自出兵有违朝廷制度,若无一个合适理由,始终无法解释得过去。

    秦暮的一番话真真假假,有虚有实,听得赵由校和众臣们都深以为然,试想处于当时那种情况,如果要获得帝国朝廷的意见在作决定,那明显不现实,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这句格言也就是这件事的真实写照。更何况秦暮最后那句话才说到了在场众人的心里,与其让别国占领,不如便宜自己,这才是真理之谈。

    赵由校与众臣其实关心的目前这北楼兰的情况,那里距离帝国朝廷远隔千山万水,在这次楼兰事件之前,甚至有不少大臣连楼兰的具体方位都不清楚。西北郡已经够偏远的了,这楼兰还在西北郡的西边,的确难以了解其现实情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