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是,boss!
站在袁世凯的面前,段祺瑞和其他一些人静静的等待着袁世凯的命令。<#中文山炮野炮做攻城锤,也不可能拿手里的金钩步枪什么的做烧火棍… 至于组织起补给队伍,给前线的部队运送补给? 别忘了,北京距离三省交界处的距离可不近。暂且不提把补给送过去需要多少时间。单是组织这么多的人手所需的时间就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所以,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袁世凯就只能选择撤退。 除非他想把这七八万人全都扔在河南。 只是就算严绍已经知道了袁世凯会这么做决定,在见到袁世凯这么果断后,还是不得不佩服一声,毕竟这样的决定可不是那么容易下的。 “果断的确是果断,不过他这么快就撤下来的话…”见严绍还在那里佩服着袁世凯,卡特琳娜在一旁轻声道。 “放心把。他撤不回来…”微微一笑,严绍看向卡特琳娜。“给付修明发个电报。告诉他骑兵可以动用了…” 听到严绍这么说,卡特琳娜点了点头。 从双方开战以来,骑兵的作用就一直很少,有些时候甚至容易让人忘记他们的存在。 理由很简单,因为在现代战争中骑兵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在堑壕铁丝网和机枪什么的出现后,更是如此… 比如说在欧洲极为有名的胸甲骑兵,胸甲骑兵是装备了胸甲马刀和火器的骑兵,最早出现在15世纪后期的欧洲。这一兵种继承了中世纪重骑兵在战场上的地位,主要活跃在16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欧洲战场上。 最初的胸甲骑兵与中世纪后期全副武装的重骑兵非常相像。他们佩戴全罩头盔以保护整个头部,穿着重型铠甲保护整个颈部和上半身腿部和膝盖的前侧。 1809年法国胸甲骑兵胸甲骑兵穿着的盔甲随着时代的演变逐渐减少,到18世纪末叶,胸甲骑兵的装甲已经仅限于一顶头盔,只有法国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的胸甲骑兵仍然穿着胸甲。在近代燧发枪面前,胸甲已经很难为骑兵提供有效的防护作用。 进入19世纪以后,步兵成为了战场上的主导力量。骑兵则主要担负侦察和袭扰的任务,轻骑兵因而逐渐成为了主流。花费昂贵缺乏灵活性的胸甲骑兵不再受到重视,在大多数国家都逐渐演变为卫队性质的部队,只有法国和普鲁士依然将胸甲骑兵运用于实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法国共拥有12个胸甲骑兵团,德国10个(其中2个为卫队性质),俄国3个(均为皇家卫队)。德国和俄国胸甲骑兵从19世纪末开始已经仅把胸甲作为和平时期的阅兵服装。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之后也给三个王室骑兵卫队装备了胸甲。但只有法国在一战开始后还将穿着胸甲的胸甲骑兵部队投入实战中。由于过于醒目且碍事,大部分法国骑兵团在战争爆发几个星期后就不再穿戴胸甲作战了 法国胸甲骑兵在一战结束后被裁减,只有六个在战争中功勋最卓著的团得以保留。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其中的五个团是在放弃了骑马,以步兵形式参与堑壕战而获得战功的。 由此可见,骑兵已经不再适合现代战争的需要。 自然,作为有着四条腿的兵种,骑兵还是有着机动性上的优势的,但这主要是在对手火力不强的情况下。如果对手那边有个百八十挺机枪,哪怕没有堑壕的话对骑兵来说也会是一场屠杀。 所以尽管国社军内也有骑兵的编制,但事实上并不受到什么重视,甚至就算是在步兵编制进行改动的情况下,骑兵的编制依旧维持原样。
这固然是因为骑兵的花费太大,也是因为在战争当中这些骑兵没太大作用。 如果是在对付一般军阀的战斗当中,让这些骑兵出击还是可以的,但是北洋那边也有相当数量的机枪,让他们上… 组建这些骑兵部队,严绍可是花了不少钱的… 自然,还是可以让他们sao扰一下后方的,不过冯国璋的补给主要是通过铁路,普通铁路还没什么,关键的如桥梁等地都是有重兵把守的,少量骑兵根本攻不下,数量多了的话,就需要担心北洋的骑兵了。 至于让骑兵在河南学白狼那些流寇一样烧杀抢掠?与白狼合作,放任他们这样已经是严绍的底线了,严绍又怎么可能会命令自己的部队在自己的国土上这么做? 对严绍来说,在国外这么做的话虽然有些过分,但也情有可原,毕竟越战的教训已经告诉了许多人,在国外哪怕只是一个看上去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也有可能会从稻田里掏出一把ak来在你的背后开枪,可是,这毕竟是在国内啊… 所以国社军的骑兵一直都在后方,北洋的也是如此。 不过现在吗,让他们出动的时机算是有了… “告诉付修明,让他派骑兵沿途袭扰,务必要减慢冯国璋回山东的速度…” “还有电报给白狼,告诉他,如果冯国璋回了山东和河北,他这次可就白闹了,另外……”迟疑了一下,但严绍还是继续道。“给我们已经在里面收买的人,让他们也出出力气…” 听完严绍的话,卡特琳娜歪着脑袋有些调皮的朝严绍敬礼道。“是,boss!”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