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欢喜冤家朦胧情在线阅读 - 六十六 雍熙皇帝的苦恼

六十六 雍熙皇帝的苦恼

    天气晴朗,碧空万里无云。成绩优秀的举子们全都收到雍熙皇帝的请帖。他们三五一群地搂抱着、拉扯着走向皇宫御膳房,还有几位兄台还兴致怡然地哼唱着《女驸马》的戏曲。真是令人羡慕啊!

    这些人全都忽略了独自走在一边的年轻人,双手拧在一起、眉头紧皱地只顾走路。瞧他那副神情,彷佛上辈子谁欠他银两没还似的。

    这个年轻人不是别人,就是李云龙。其实,也只有怀揣着和王金花举行婚庆喜帖的他,心知肚明:今儿个,享受完皇宫“御膳房”的美味佳肴、经典糕点之后,自己向圣上递交了这封喜气洋洋的请帖。肯定是“九死一生”啊!

    御膳房,属内务府。掌宫内备办饮食及典礼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务。所属机构有膳房、茶房、rou房及乾rou房,膳房、茶房各有银器库,设总理事务大臣,无定员,所属有尚膳正、尚膳副、尚茶正、尚茶副、尚膳、尚茶及主事、笔贴式等。

    宫廷“御膳房”是金碧辉煌的皇都城内的组成部分,几百年来,它不知搜罗了多少民间的美味佳肴,供帝王们享受。风云变幻,世事沧桑,又不知有多少宫廷风味流传到民间,成为大众化菜点呢?

    皇都城内到底有多少膳房,尚无准确统计的数字。但是,在分布于这座皇城内大大小小的宫院里,都有各自的膳房。仅后妃们差不多就有八个等级,她们的常例饭费,从五十两到十来两不等。份例越低,膳房越小,菜点越少,所用餐具也从金、银到锡、瓷不同哦!

    在这众多的膳房中,最大的是为皇帝服务的“御膳房”。故宫内的御膳房有两处:一处是在景运门外(现在的珍宝馆南面),叫“外御膳房”,又叫“御菜膳房”。

    “御菜膳房”不但制作大宴群臣的“满汉全席”,而且有时还为值班大臣备膳。另一处在“养心殿”侧,叫“内御膳房”,又称“养心殿御膳房”,无数珍馐异馔都出于这里。

    此外,在“圆明园”、“颐和园”等御园内,也设有御膳房,称“园庭膳房”;在热河、滦河、张三营等行宫的御膳房,称“行在御膳房”。皇帝每次出行时,都带有一个御膳班子,以供其吃喝。究竟有多少人为帝王的吃喝服务呢?没有人能拿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不过,据史料记载,仅仅“养心殿”一个御膳房,就有几百人之多。“养心殿御膳房”设有:庖长2人,副庖长2人,庖人27人,领班拜唐阿2人,拜唐阿20人,承应长20人,承应人44人,催长2人,领催6人,三旗厨役57人,招募厨役10人,夫役30人,这部分人为“承应膳差人”。

    还有众多“司膳太监”,其名目和数额也十分可观;七品执守侍总管太监100人,抬水差使太监10人,专司上用膳馐,各官馔品及各处供献、节令宴席、随侍、坐更等事。

    此外,还有“额外招募厨役”多人,如某王府、某大臣或饭庄所制菜点,一旦为帝后所赏识,即招其厨入宫。如一个卖芸豆卷的小贩,因其所做芸豆卷得到华玉玲皇后的赏识,便被招进宫来,专为她制作此品。

    这种厨役,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而实际上,有的人每年仅做一二次菜点,有的甚至从未传制一菜一点。

    除了众多的厨役、司膳太监之外,还有一些专门为皇帝研究吃喝的御医。他们为了迎合帝王的口味,千方百计搜寻食物奇谱。如太医官忽思慧,仅在《饮膳正要》一书中,就向皇帝呈献“聚珍异馔”和“诸般汤煎”的食谱150个,“神仙服饵”23种,“食疗诸病”61种。

    天上神仙府,世上帝王家。皇帝的食用绝非常人可比,这连饮用之水也要大力选择。大凡建都北京的帝王们饮用水,就是专门饮用京西玉泉山之水。

    玉泉山几乎成了御用之水,每天从玉泉山到皇都城,驮水的马车沿路不绝。

    帝后们所食用的大米分黄、白、红数种,有的是远力的贡米,有的是京西稻、南苑稻,还有的取自皇帝的“试验田”——中南海丰泽园试种之名稻。

    皇宫内务府下设“庆丰司”,专门为皇帝养殖牛羊,供应牛乳、牛羊rou等食品。数不清的山珍海味,罕见的干鲜果品,从四面八方向皇帝进贡。

    像东北的“飞龙”、江苏的“糟油”、镇江的“鲥鱼”、河南的“油菜”、浙江的蜜枣、令同的“银耳”等,都曾经是飞马传送的贡品。

    皇帝吃饭分传膳、进膳、用膳三段进行。每次传膳前,先呈膳单,膳单上注明用膳的时间、地点、菜点的名目,哪品菜点用什么食具盛放,用什么桌子等。

    皇帝等人用膳,多在“乾清宫”、“养心殿”、“洪德殿”等处,每逢忌日,则在斋宫吃斋。

    “天子”最怕死。所用的御厨、太监,虽经再三挑选,还是信之不过。为了防备在食物中下毒,皇帝经常采取“赏膳”、“尝膳”等办法,即在皇帝未吃之前,先赏给后妃一部分,或者让贴身太监先尝尝,然后再吃,吃时,也要用银盘子,象牙筷子检验一下是否有毒,方敢入口。

    帝王一餐谱,百人数年粮。皇帝平日的饮食标准,最普通的一顿饭也要上20左右品菜。据载,早膳时,就上了“冰糖炖燕窝”、“挂炉鸭子”、“肥鸭”、“挂炉rou”、“野意热锅”等菜19品种和“鸭子粥”1品。

    晚膳上了“燕窝清蒸鸭”、“盐煎rou”、“东坡rou”、“rou丝山菜”及赏给后妃的菜点共37品。仅两顿就上了76品菜点,若再加上两顿小吃就更多了。

    每天,厨师为皇族家庭成员积极搜罗:天底下的山珍海味,飞潜动植,精心烹制,花样无穷。每顿正膳所用菜肴至少要摆满三张拼起来的膳桌,菜点常常在百种以上,冷盘、热馐、炉食、小菜应有尽有。此外,还设有“寿药房”,备有各种名贵补药,供他们享用。

    皇宫内最盛大的宴席是“满汉全席”。那时,每逢皇帝的大婚、千秋、冬至、春节等重大的节日,常常是御宴大开,隆重异常,少则宴桌摆满丹台,王公重臣盛装赴宴;多则宴桌遍布太和殿前的大院内,满汉臣子普浴皇恩,公子王孙遍尝御宴。

    御宴备有山珍、海味、珍禽、异兽、鲜蔬、名果诸类馔馐。据说,有时要上134道热菜,48道冷盘,还有各式点心。菜肴最多达200余款。开宴时,仪仗排列,鼓乐齐鸣,十分隆重。

    宴会的最后一幕,往往是群臣抢宴,御品入囊,一扫拘谨,又是一番情景。

    就在这时,李云龙从怀里掏出和王金花举行婚庆的请帖,毅然站起身对着雍熙皇帝双手抱拳深施一礼说:圣上,值此大好时光。小生有一个好消息,必须与您和皇后、在场的文武大臣们,以及咱的好友们一起分享。还望圣上恩准啊!

    雍熙皇帝宴请成绩优秀的举子们,并着令所有在京为官的文武大臣们作陪。只是为了向这些文武大臣们宣扬:他是一个惜才、护才的明君。完完全全值得他们继续齐心拥戴啊!

    因此,李云龙的话音刚落地,雍熙皇帝就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李云龙,你就别再卖弄关子了。有什么值得庆幸的好消息,你就赶紧说出来吧!

    闻听此言,李云龙就声音洪亮地说:圣上,各位文武官爷、各位兄台,府中长辈们在咱小的时候替咱定下一门“娃娃亲”。下个月初八,本人就与未婚妻进行婚礼。届时热烈欢迎圣上万岁和皇后娘娘大驾光临哦!

    说着话,李云龙就离开座位走到雍熙皇帝的面前,“砰、砰、呯”磕了三个头,就将请帖高高举过了头顶高呼一声:小生恳请圣上、皇后千万要赏脸啊!

    其实,李云龙心里想的是:皇后娘娘,你和皇上去不去苏北参加我的婚礼。我无所谓啊!咱之所以这么说,只是为了逼迫你们当着这些官员和举子的面儿,迫于无奈出言祝福我和王金花的婚姻和和美美。就算你俩心里百分之百不愿意,也必须按照我的思路来做哦!

    雍熙皇帝一听,脸上倒也尽显平静的意味。立即转向身边的华玉玲皇后,一个劲地递眼色示意她,不要在此当着众人的面儿为难李云龙。

    可是,雍熙皇帝却失望地看见:坐在他身边的女人的脸色,就像晴天突然电闪雷鸣了。立时就阴暗下来啦!

    接下来,华玉玲皇后就站起身指着李云龙气愤至极地说:你这个混蛋,竟然做出如此不合时宜的事儿。真是“岂有此理”啊!

    说着话儿,这位皇后娘娘就离开座位,一拂袖转身就走向御膳房的大门。紧随其后,就有两位宫女走上前搀扶着她,走出:这间让她大为不快的房间。

    雍熙皇帝烦闷至极地看着: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华玉玲皇后,独自离开这间“遇御膳房”。抛下他独自面对群臣和举子们,他的眉毛不由得紧锁啦!

    立时,就有许多知道事情真相的文武大臣们和举子们,转向李云龙挤眉弄眼地说:小李子,你也是知识渊源的人了。怎么还不知道“胳膊肘拗不过大腿”呢?赶紧向皇上俯首称罪吧!

    看见皇后娘娘愤然拂袖离去,雍熙皇帝的眉毛随后紧锁了。吓得梁尚书和于丞相赶紧站起身离开座位,双双俯身下拜异口同声地高呼:老臣恳请圣上,念在小李子一片赤子之心的份上。就开开恩吧!

    昨晚,李云龙对他俩说出这条“主动坦白”的计策时,他俩就知道这是一步“险中求胜”的计策。可是,他俩更知道:圣上碍于华玉玲皇后的颜面,和皇族威严、子嗣的尊严。绝对不会下旨“赐婚”,主动促成李云龙和王金花的美满姻缘啊!

    介于以上原因,于丞相和梁尚书就答应了:李云龙说出的这条“主动坦白”的计策。

    眼下,华玉玲皇后听到他的请求。就站起身愤然指责,然后一拂袖转身离开。圣上望着她的背影,眉毛紧锁了。他俩心知肚明:到了必须为李云龙说几句公道话的时候啦!

    眼瞅着头上依然裹着医用纱布的梁尚书,雍熙皇帝也心知肚明:如果,他再“助纣为虐”的话。眼前的尚书大人和于丞相为了爱徒,一定会“以死相谏”。后果不堪设想啊!

    想到这里,雍熙皇帝就冲着于丞相、梁尚书挥手说:两位爱卿,朕不是一个糊涂之人。你俩就回转座位吧!

    说着话,雍熙皇帝就转向立在御膳房门边的太监总管李公公,递了一个眼色。

    那个阉臣就心领神会地跑到李云龙的身边,拿过他举到头顶的大红金边请帖,再跑到雍熙皇帝的面前小心翼翼地递给他。然后,又悄然退到原先站立的地方。眼睛就像聚焦似的紧张兮兮地望着:当朝的主宰者。一颗心儿暗自为这位新科举子庆幸哦!

    随后,李公公就听见自己的主子愉悦地说:李云龙,朕念你是当朝未来的新科状元郎。今儿个,就饶恕你藐视皇族威严的罪过。你大喜之日,朕定当前往苏北李府厚礼道贺。朕希望你大喜之后千万莫要沉迷于女色,而误了读书延误了明年的“春闱”。否则,朕定当多罪齐罚哦!

    说着话,雍熙皇帝就疲惫至极地说:各位爱卿、各位未来的国之栋梁们,最近发生的事儿委实太多了,朕有些累了。今日的宴会,就到此结束吧!

    闻听此言,太监总管李公公就转向外面高呼一声:轿夫们注意了,圣上要摆驾“养心殿”啰!

    雍熙皇帝一听,一边离开座位走向御膳房大门,一边严肃地说:李公公,改宣御书房。任何人都不得打扰吧!

    看着雍熙皇帝走出御膳房,在场的所有文武大臣、举子们全都转向李云龙,双手抱拳说:李云龙,刚才看到皇后娘娘拂袖而去。我们全都替你捏着一把汗呀!现在,总算“雨过天晴”了。恭喜啦!

    于丞相、梁尚书,也禁不住搂着李云龙转悠一圈说:李云龙,事情能够发展到如此地步。委实不易,以后一旦功名在身。一定要记住精忠报国啊!

    闻听此言,李云龙对着他俩俯身就拜。感动至极地说:两位大人,待咱“恩同再造”。这辈子,就是咱努力学习的榜样啦!

    接着,一行人嘻嘻哈哈地走出御膳房,走出皇宫大门望向远方异口同声地呐喊:为了国家能够稳固、兴旺,让咱们共同加油吧!

    说着话,大家默默地分开了。相继离开皇宫大门,走向远方。然而,任谁都不会想到:皇宫御书房里,却是闹哄哄的一片。雍熙皇帝真是好累好累啊!

    朋友们看到这里,一定会万分不解地说:作者朋友,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肯定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他怎么可能好累好累呢?

    哎,普天之下芸芸众生里,也不光是平民百姓的家里烦心事儿多。要不然,这个世上也不会流传那句“一家不知一家苦”的俗语啦!皇帝也有满腹的心酸事儿,咱们还是“眼见为实”吧!

    此刻的御书房内,雍熙皇帝手里捧着一张大红带金边的请帖。时而拉着脸儿苦笑着、时而摇头叹气着。暗自琢磨着:李云龙呀李云龙,你还没等到明年“春闱”过后,就敢于向朕递交婚庆喜帖。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雍熙皇帝的身边,华玉玲皇后正在指手画脚地大发雷霆。他俩的右边,坐着两位长乐宫公主。

    二公主和平的脸上,写满了愤怒至极的神色。拉着长公主乐平的手咬牙切齿地说:皇姐,那个李云龙看不上你。是他“有眼无珠”啦!等到父皇下旨,定他个“诛灭九族”的罪。他就会爬到你的脚下,向你摇尾乞怜啦!

    闻听此言,长公主乐平的心里,却犹如巨浪冲击悬崖一样,激烈地翻腾着:李云龙呀,面对身为皇族子嗣的我。咱真的想不到,你竟然一点也不考虑自己的前程。却依然深爱着你“娃娃亲”的女主,委实让我羡慕这位未曾见面的她啊!

    乐平公主心里装着最多的,还是无尽的遗憾:如此说来,这个李云龙娶妻之后,一定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模范丈夫。哎,只可惜咱这辈子与他无缘啊!

    华玉玲皇后愤怒地和雍熙皇帝争论着,致使这间御书房内的氛围显得极其肃静。

    因为刚才没有挡得住皇后娘娘冲进来,才导致雍熙皇帝“旧愁添新愁”。太监总管李公公吓得耷拉着脑袋站在旁边,时而偷眼望向雍熙皇帝、时而瞅着皇后娘娘。眼里流露的全是紧张兮兮的神色哦!

    大凡进过学堂的朋友们,绝对都知道:北齐的诗人杜弼,在《檄梁文》里写了:“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更何况,古往今来谁不知道“伴君如伴虎”呢?哎,太监总管李公公此刻夹在雍熙皇帝和华玉玲皇后的之间。又怎么会开心呢?

    然而,李公公接下来听到的,却依然是皇后娘娘气呼呼的声音:皇上,那个李云龙真是一个不识抬举的东西。你在皇宫摆下盛宴款待成绩优秀的新科举子们,他竟然敢借着宴席之后君臣品茶、聊天的机会。向你递交婚庆喜帖,邀请你、我前往参加他和王金花的喜宴。真是可恶至极、该杀啊!

    紧随其后,二公主和平就接上话茬:父皇,李云龙这是仗着您是一位“怜惜人才”的明君。才敢“明目张胆”地看不起皇族子嗣,您赶快下旨责令八位“御前带刀侍卫”前往苏北,抓捕他阖家老小----

    雍熙皇帝听到这里,“啪”的一声放下李云龙的喜帖猛喝:皇儿,俗语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失天下”。你乃是一介女流之辈,又怎会知道治理天下的难处呀?你不说话,没人会当你是哑巴。朕希望你别再开口说话啦!

    刚才,华玉玲皇后破口大骂李云龙的时候。雍熙皇帝只是碍于她长相俊美,且擅长利用妩媚之术震撼他的心灵。心里就不忍对她发怒啦!

    现在,挑起事端的小女和平。竟然又嚷嚷着要他下旨,责令八位“御前带刀侍卫”前往苏北李府抓人。判他个“诛灭九族”的罪,

    身为一国之君的雍熙皇帝,想到身为东宫二公主的小女和平,竟然一点都不知道身为父皇的辛苦。他心里的苦恼感就不由得加深加浓了,怎么能够不觉得:很累很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