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章 调虎离山 全军覆没
“大王!我军连破大歧界,小歧界,收获颇丰。如今盛夏炎热,不利作战。为何不先收兵回去,享受一段时日。待到秋天到来,气候凉爽之时,再兴兵前来?”一员将官站出来,大声说道。“哦?将军收获多少?可算丰收?不妨说来让本王听听!”范雄冷声问道。 那将官一愣,思索一下答道:“大王,末将抓捕奴隶三百七十名,抢到金银三千余两。末将所捕获,在军中微不足道。”“鼠目寸光之辈,留你何用?来人,拖出去砍了。”两旁卫士过来将那将官抓住,不由分说拖到外边。一声惨叫传来,众将无不心惊。 马力克知晓范雄心意,出列说道:“大王,那交州郡远比大歧界小歧界富庶许多。我等已在宝山门前,焉能空手而回。请大王下令,末将愿出征交州郡。”范雄点头,环视众将一遭,再次问道:“诸位将军,还有欲还家者,本王不介意送他一程。马力克所言不差,宝山门前若是错过,岂不后悔一生?我等财富皆是掳掠而来,若不征战,莫非在家坐吃山空不成?”众将齐声喊道:“我等追随大王,绝无二心。” 有前车之鉴,谁敢违逆范雄之言?见众将表态,范雄心中大悦。当初岭南王在时,他便对岭南财富虎视眈眈。如今岭南王死,晋国地大物博,若是从国内调兵到交州,少说也要两三月之久。待晋国援军到来,他早已班师回朝,留给晋国一片焦土。交州距他王城,尚有两千余里,晋国未见得劳师远征。即便晋国远道而来,在他国土之上,纵横迂回,握有地利,百万晋军也是徒劳。故而他有恃无恐,一心要攻下交州,大肆劫掠。 十日之后,野人岭下。晋军大营之中。天气湿热,军士穿不得铁甲,多半赤膊。大帐外,骄阳似火,大地生烟。孙谦汗如雨下,异常烦躁。“禀报将军,小股敌军前来袭扰,我军可要出战?”校尉前来禀报,孙谦暴跳如雷,连声咒骂:“这敌军着实可恶,似泥鳅一般滑溜。终日袭扰,却不敢堂堂正正交战。不必理会,若其靠近营寨,以箭射之。”寨墙之外,有三百余林邑国战士,皆是赤身,手持刀枪木盾,迅捷如猿猴。林邑国战士大呼小叫,朝晋军大营慢慢靠近。晋军立于寨墙之内,严阵以待,并不出击。待其进入一箭之地,校尉一声令下,一轮箭雨射出。 林邑国战士倒下十余人,其余之人迅退出弓箭射程,在那里挑衅晋军。待到夜晚,便有三五拨林邑国战士手持火把而来,依旧挑衅不止。一连十余日,闹得晋军鸡犬不宁,疲惫不堪。大帐之中,孙谦口舌生疮,心浮气躁。他派出多路探马,意图寻找范雄踪迹决战,可惜探马多半有去无回。侥幸回来之人,也未寻到范雄踪迹。 副将罗杰进帐禀报:“大将军,刺史大人派来运粮队被敌军洗劫,八百军卒只剩四十余人逃回来,粮草都被敌军运走。”孙谦暴怒,追问道:“在何处被劫?”“距此向北四十里处。”罗杰答道。“点起三万军兵,追击。敌军运送粮车,行进缓慢。”孙谦怒气难以泄,他命罗杰守住营寨,亲自带起三万军兵出营追击。 将近两个时辰,孙谦追上粮车。粮车熊熊燃烧,敌军踪影皆无。孙谦上前仔细查看,敌军并未运走粮草,而是都在此处焚烧。孙谦猛然醒悟过来,这是调虎离山。想起大营,孙谦焦急万分。命令手下军卒折返,急回营。待到夕阳西下之时,孙谦率军赶回营地。营地惨不忍睹,营地已然化为焦土,副将罗杰人头悬挂在木杆之上。五万军卒,大半死于营地之中,尸体烧成焦炭。孙谦下马,仰天长叹。 八万军兵一天便折损五万,仅剩三万军卒,无力回天。当务之急,便是先返回交州城,再作打算。孙谦想到此处,连忙上马,命令军卒朝交州进。一夜未停,待到黎明时分,军卒人困马乏,无法行进。孙谦无奈,只好下令就地歇息。一点粮草无有,军卒只好用身上干粮充饥。 呼哨声起,密林中涌出无数敌军,为正是范雄。孙谦虎吼一声,上马迎战。范雄之军不下十五万余众,孙谦三万疲兵怎是对手?不过一个时辰,三万军卒约有四千余人逃走,一万余人战死,一万多人被俘。孙谦亦是力尽被俘,五花大绑被推到范雄面前。范雄哈哈大笑,十分得意。不待孙谦开口,上前一刀将孙谦人头砍下,高举手中,众将士一同欢呼。于范雄而言,交州城眼下便是口边之rou,予取予求。
五日后,范雄二十万战士兵临胶州城下。然到城下,让他大吃一惊。他本以为胶州是做空城,只要到此,进城易如反掌。谁知城上守军严阵以待,城墙下遍布铁蒺藜,想要攻城,怕是大费周章。 十日后,交州八百里加急文书送到兵部。兵部尚书吴启恒一见,连忙坐轿前往皇宫。坤极宫中,皇帝看过文书,命人将陈日飞,尉迟涛请来。待二人看过文书,皇帝问道:“征虏卫将军孙谦战死,损兵八万。如今交州仅有四万守军,城外二十万敌军围困。两位卿家以为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尉迟涛开口言道:“陛下,林邑国这等小国竟敢兴兵犯境,焉能轻饶?臣以为可命右武卫大将军李云飞为行军总管,以郭逍客代臣左卫将军之职,率领左卫十五万军兵辅助。可叮嘱李大将军,此番出行,无需慈悲。需屠尽林邑国,以立威南疆。” 陈日飞闻言连忙说道:“尉迟大人,无需为这等小国动怒。冥顽不灵者务必杀之。精壮男女大可押送入境,作为奴隶售卖,补充国库银两方是上策。交州有港口,可令伏波将军路博德派遣战船运送补给前往交州,以解燃眉之急。”“就依两位卿家之言,朕即刻下诏,命两军三日内出征,军情紧急,刻不容缓。”皇帝做出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