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群雄召唤在线阅读 - 第156章 对射碾压

第156章 对射碾压

    所以说,中国的作战就不靠硬顶着弓箭手齐射冲过去的模式,但是换了其他模式,真要冲过去损失也不小,虽然说汉军的装备已经不错了,披甲率也算挺高的,但这种打法也就是真的到了决战的时候才用。这次明显是佯攻,没必要承受这样的损失去冲锋。

    所以说,薛帅先知先觉,直接拉了弓箭手过去对射。

    这么一来,汉军无疑就是有着不小的优势了。

    相较于刀枪棍棒之类的玩意,弓弩这个东西的管制历来都是比较严格的。

    虽然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冷兵器时代,官府所拥有的武器,其技术含量并不很高,容易被民间获得,因此对武器的控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以秦朝为例,如贾谊在里说的那样:“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在秦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官府对民间持有武器的限制反而十分宽松,中孟尝君的门客冯驩弹其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一个落魄的人,身配长剑浪迹天涯,在当时是个常态。秦朝加强了对民间武器的管制,但陈胜、吴广等一帮子戍卒,照样能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倾覆了秦朝。

    事实上,由于中国历代王朝疆域广阔,又加之交通、通信不便,官府对整个社会的控制,往往力不从心。武器管制的种种律令,多数时候是大打折扣的,官府顶多能在城镇里执行这类禁令。武侠小说里那些大侠扛着大刀走在通衢大街之上,多半不可信。但在帝国有效控制的城池之外,民间尚有相当大的持有武器自由,至少官府并不能及时有效地限制民间人士拥有甚至铸造武器。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基本的制造技术自然是到处流传的,甚至可以说某些高深的技术也都掌握在那些民间匠人手里。但是,想要大规模的进行生产制造,就不是民间的工坊能够做到的了。

    古代射箭用的器械。起源于原始社会,初将树枝弩曲用绳索绷紧即成,以后各代在制作技术上都有发展,选材、配料、制作程序都有严格的规定。原始的制弓材料为单一材料,由竹木制成,后发展为复合材料,一般由兽角、筋、竹木材、丝、漆、胶等复合而成。弓的种类繁多,如春秋战国时分王弓、弧弓、夹弓、庚弓、唐弓和大弓六种。王弓,弧弓用于守城和车战;夹弓、废弓用于打猎和飞射飞鸟。汉代分虎贾弓、雕弓、角端弓、路弓、疆弓。唐代分长弓、角弓、稍弓和格弓四种,长弓步兵用,角弓骑兵用,稍弓、格弓皇朝禁卫军用。

    相对来说。鲍鸿之前经常听人家说的就是关于槊这个玩意,号称非富豪家族玩不起,所以张老三能玩丈八长矛就证明了他们家还是很有些底蕴的。

    虽然说制式的弓箭不像马槊,耗费个十来年的鞣制,但也技术的优劣好坏造成的影响反而会更大。

    射程、精度的差距对军队来说绝对是非常致命的问题。

    射程方面,自然依靠弓本身的力度和韧度。而在精准等方面,就不单单是取决于弓身,对箭矢的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

    箭分多种,长约90厘米,头固然是铁的,箭杆比较粗,必须要直,才能平稳飞行。用山杨木、白杨木、接骨木、白桦木、柳木等较轻材质制作的叫飞箭,射程较远;用白蜡木、角木等重材制作的叫重箭,虽然因自重较大而射程较近,但近距离的穿透力更强,与穿甲弹好有一比。羽毛粘在箭尾7—9英寸的地方,不仅用胶水固定,还要绑扎牢固,以免快速飞行中脱落。

    可以说,制弓的技艺民间耗费心力还能够整出来一些靠谱的玩意的话,那箭矢这玩意就没太多办法了。

    首先第一点,箭头的金属、冶炼就是难以跨过的门槛。这个上面的差距,就是影响到箭矢的杀伤力。

    不过,你杀伤力再大,如果不能够准确命中,那就是浮云了。

    为了较准确地命中目标,必须把握住箭在飞行中的方向,于是人们在箭杆的尾部装上羽毛,使箭的形制趋于完善。

    箭的飞行速度和准确性与尾羽的关系密切。箭羽太多,飞行速度慢;太少,稳定性差。为了使之有恰当的比例,在中载有将箭浮沉部分的长短,以求出装尾羽之比例的方法。箭羽以雕翎为最上,角鹰羽次之,鸱枭羽又次之。装雁鹅羽的箭遇风易斜窜,质量就更差了。

    这个问题就是民间更加难以搞定的问题了。

    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事情,还是一个科技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前面说盔甲的时候就曾经说过,各种的盔甲都在快速发展阶段,防御力的提升,自然会导致攻击力的突破。

    为增大箭的杀伤效力,后汉时耿恭发明了“毒箭”。三国时,关羽攻打樊城,遭到曹仁500名弓弩手的乱箭阻击,右臂中一弩箭,箭头有毒,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遂请华伦医治。神医华伦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乌头是一种药用植物,中草药名叫“附子”,其茎、叶、根均有毒。那时少数民族习用的弓弩箭头多带剧毒,中箭者,皮rou烂,烂到五脏而死。可见毒箭的致残、致死率是很高的。

    随着金铠铁甲的出现,要求箭更具穿透力。晋代多用钢铁箭镞。唐代箭分为竹箭、木箭、兵箭、弩箭四种,前两种用于狩猎,后两种用于战斗。用于战斗的箭镞用钢制成,刃部较长,能穿透坚甲。除了毒箭以外,还有在箭杆上缚有纵火物的火箭,在战争中广泛应用。

    那么问题就回来了,这些发展是属于战争情况下促进的发展,在民间的话,除非是有异心,否则的话,民间只是用来应付打猎、流寇之类的事情,哪会遇到什么普通箭矢搞不定的事情?

    目光回到战局上,有宝物在手的薛仁贵、斛律光、王伯当、谢映登等超远射程的压制,再加上汉军士兵本身装备上的优势,打的黄巾军只能依仗掩体逃避,根本没有什么还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