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心思
柳如月将怀中小包子放下,亲昵的摸摸她的小脑瓜子。 “沐沐可要想清楚了,父皇和皇奶奶不可能离开皇宫。皇宫就是他们的家,而我们的家在徐州林府,出门在外久了,也是时候该回家了。” 熟不知小包子重重点点头:“虽然离开后沐沐会非常舍不得父皇和皇奶奶,不过他们和娘亲比提鞋都不够。” “……” 柳如月大概明白小包子想表达些什么,但是真心不要用这么萌的表情说如此粗鲁的话,重点是还接连不上!她深深的在为小包子的教育而感到忧心,偏偏小包子贼精,总会想方设法的避开她偷看些故事小话本。 两岁!一个才两岁的小孩纸能读书认字,即便是皇室的孩子早慧,那也是呵呵哒。 抚平下心情,柳如月挤出个笑容:“乖,以后别乱拿话本看知道了么。那些个知识对沐沐而言,接触还尚早。瞧你说出这番话,若是给父皇、皇奶奶听了他们会不开心的哦。” “嘻嘻,沐沐只会在娘亲面前说道。木木觉得父皇和皇奶奶和娘亲、绿姨不一样。虽然他们对沐沐很好,但是,沐沐觉得娘亲更好。至于绿姨,还有四姨等等,我也不知道,总之那感觉就像是父皇和皇奶奶不一样。” 柳如月若有所思,沐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估计是空间故意给予的感知能力,与她的好感度是差不多。 “对了,娘亲。” “嗯,怎么了。” 小包子眨巴大眼睛:“你姓柳,沐沐的外公外婆应该是柳氏夫妇才对。为什么会是姓林。” “这个嘛。”柳如月心情很是不错的给小包子倒了杯水:“是秘密哟。沐沐想知道些什么待回到徐州林府后就什么都晓得。” …… 养心殿内,绛珠将在央月殿内听到的话语转述给千以陌。 “皇上,月婕妤提及的林氏夫妇,似乎不一般。” “林氏。朕知晓了,你下去吧。近日紧盯月婕妤,任何风吹草动立即前来汇报。” 千以陌遣退了绛珠后,唤来贵公公。屋外贵公公一进殿,就听见皇上询问关于柳如月的事,贵公公也是倍感疑惑。 难道近日来月婕妤又生了什么事惹得皇上不快?亦或是小公主。 “小贵子,朕知道你与月婕妤甚是相熟,正好有些事想问问你。” 贵公公见皇上暗含深意的询问,顿时汗如雨下:“回皇上,奴才只是因为小公主的事有幸常去央月殿,奴才与月婕妤谈不上是熟络。” “别慌,不过是些普通的事宜。你可从月婕妤那听闻到关于‘林氏夫妇’的事。” 贵公公屈身行礼,脑子快速运转,仔细想了想确定并没有相关信息后,咬咬牙:“回皇上,奴才不曾听过。月婕妤姓柳,与林之姓氏相差甚远。听闻月婕妤并非柳府之女,会不会那林氏夫妇正是月婕妤的亲生父母。” “这倒是有可能。”千以陌暗暗皱眉,柳如月与武界的人深有联系,许是‘林氏夫妇’正是那武界中人带回的消息。如此这般,怕是要坏事。 “小桌子,朕记得你与央月殿内的公公,叫什么小桌子的关系不错。回头你在他那打听打听关于林氏夫妇的消息。” “得,奴才知晓。” 与此同时,远在的瑶华宫内。 淑妃看着知桃亲手将一包花瓣干沫冲沏成茶,心中很不是滋味。这是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心情不好时叫唤下方多送些鲜花入殿摧残。 知桃轻轻用勺子搅拌了会热腾腾的花茶,递到淑妃面前。 “娘娘,您真要这般做。如今小公主尚小,大公主身子趋渐好转,您又何必如此着急下手。” 淑妃接过如琥珀色般清澈纯净的花茶,只是左右倾倒,并不饮用。 “本宫等不得。萱儿的身子又怎么可能会真正的好转。知桃,你也莫要配合着太医瞒着本宫。” 知桃眼神闪烁,施施然低头:“怎么会呢,娘娘。大公主近年来病痛减了不少,身子大为好转。”
“大公主即便表现的越发健康,但她内在的本质还是没什么改善。月婕妤的花茶倒是有几分意思,能过配合着药物稳定大公主的病情。但这一切充其量都是在透支着生命,大公主根本就活不过成年,你说本宫说的对吗。” “娘……娘娘。” 淑妃幽幽叹气:“都多少年了,本宫一直舍不得放下大公主。小时候也便罢,但如今看着大公主渐渐长大,随之等待而来的不是美好的未来,而是迎接入怀的地狱。人心都是rou长的,本宫每当一想到此,心就忍不住的锥心伤痛。” 知桃知道自己无法反驳。正如淑妃所言,即便有了柳如月的花茶,也不过是减轻了小公主着病时的痛苦。小公主本就挨不过成年,如若没有花茶,许不定再等几年就死翘翘了。 “娘娘,总会有转机不是。日子还得一天天过,追知道往后的时日。若是出现个什么神医,大公主也就有救了。” 淑妃见知桃还在劝说着自己,淑妃心中也杂乱至极。想着自己将要弄死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孩子,这得下多大的勇气! “日后?”淑妃嗤笑一声:“月婕妤近来是恃着有小公主,到处随意妄为。上次教唆小公主破坏本宫珍贵的花园花种,本宫还得忍气吞声。到了日后,即便是有神医在,怕是皇上也忘了宫中有这么个大公主。” “娘娘,花种没了可以再栽培。大公主没了,所有的一切可真就没了,您可要三思。” “知桃,你也莫劝了,本宫主意已定。如今皇上把小公主宠的无法无边,又何曾会想起本宫的大公主。还有太后这老虔婆,不就是月婕妤生下的孩子比本宫的要健康、机灵着些,用得着每次一去永寿宫就出言踩低我的萱儿。左右是个死,萱儿也权当是报答我这么多年对她的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