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大洗牌 一
这一天,天空之上,到处都是阴沉沉的一片,不时之间小雨霏霏而下。 江国公府邸。 这个昔日大吴朝第一贵胄豪门,今日已经变成了一片焚烧之后的废墟。 “她这又是何必呢!” 孙权一袭龙纹锦袍,头戴玉冠,站在雨中,感受这雨水的点点滴滴落下,目光幽幽,看着一片废墟,长叹一声,声音萧瑟:“朕从没有想过赶尽杀绝。” 孙伯符是必须要死。 因为大吴朝只能有一个皇帝,只有他死了,这一次大吴朝建立以来爆发最凶猛破坏力最大的内乱才算真正的结束。 但是他没想过要灭了江国公满门。 孙权的灵魂来自二十一世纪,他的本能思想是很反感灭门的,从他登基以来,不,应该是说从大吴朝建立至今,就从没有发生过灭门之事。 而且大吴律法之中所有灭门的罪名都已经在当初修建吴律法的时候剔除出去了。 只是平日之中婉约温柔的大乔所表现出来的刚烈超出了他的预料之外,这么一把火把江国公府邸所有人都送上的一条黄泉路。 “陛下,这是大乔的选择,他毕竟是孙伯符的妻子,在某一种程度来说,也算是当过母仪天下的皇后,她不能让孙伯符的子孙背负叛逆的罪名而苟延残喘的活下来!” 周瑜也在淋着雨水,站在孙权身边,看着那一片废墟,眸子深处划过一丝的悲愤,但是他的神色之中却淡然冷漠,他轻声的说道。 这一战之中,他谁都救不了。 孙策他救不了。 大乔他就不了。 江国公府邸上上下下几百块人他一个都救不了。 当孙策战死的时候,他就连夜拟好奏书,愿意以己一切,保住江国公府邸,但是这一份奏书还没有送出去,就已经传来了江国公被焚烧一尽的消息。 “孙伯符是霸王,他的妻儿也不亚于虞姬的勇气,是朕小看他们了,传我命令,江国公府中之所有人厚葬,孙伯符和大乔,还有他们几个孩子,葬入皇陵!” 孙权沉默的很久,才悠然开口,沉声说道。 “陛下,孙伯符登基为帝,毕竟是属于谋逆之罪,虽然不说诛灭九族,可也会被革除族谱之外,不如皇族之列,入葬皇陵,是否有些不妥!” 诸葛瑾闻言,咬咬牙,反驳的说道。 这并不只是葬在哪里的关系。 而是一个态度。 一旦葬入皇陵,那么孙策所谓的谋反罪名最后就会被全称推翻。 “葬!” 孙权平静漠然的面容之上浮现一抹冷厉,冷冷的吐出一个字。 “诺!” 周瑜目光之中有一抹感激,拱手领命。 “子瑜,在传旨天下!” 孙权继续说道:“朕要改元,今年改元龙策!” “改元龙策?” “不可!” 几人心腹亲信听闻,连忙出列,对着孙权拱手劝告。 “此事朕已决议,诸位爱卿不必再劝!”孙权回头,眸光一扫而过,冷然如斯,决心坚如磐石,不为任何事情而改变。 改元,也就是改年号。 如果单单只是修改年号,意义不大。 但是改元龙策,意思就大了去了。 孙策登基,年号龙策。 如果孙权改元龙策,依旧是今年还是龙策元年,但是这个龙策元年的皇帝依旧是孙权,他在告诉整个天下,大吴皇朝只有一个皇帝,就是说这一场叛乱从来没有出现过。 时间的流逝之下,历史最后会给后人记录下来,这个世界上天权帝和龙策帝是一个人,而不是两个人,天权年间和龙策年间,没有第二个皇帝。 孙权以这种方式抹去了孙伯符留下历史上最不堪的一笔。 这恐怕也是他如今唯一能做的事情。 …… 七天之后,在金陵城逐渐归于平静的时候,孙策的葬礼在低调的有些寂灭无声之中完成了。 孙绍以儿子的身份送葬,把孙策和大乔还有江国公府的几个世子郡主葬入了孙氏皇陵之中。 这一场葬礼是宗人府宗正孙静主持的。 “伯符是我孙氏英杰,奈何命运如此!” 孙静有些悲哀而感叹。 他才主持了孙策的登基仪式不久,然后就主持他的丧礼,这让他感触很深。 作为宗人府宗正,他算是孙氏宗族的族长了。 他和孙权站立的位置不一样。 孙权是帝王,永远都要站在天下的角度来想问题。 他是孙氏族长,他只要站在孙氏的角度来看问题就行,所以当初孙权传回死讯之后,他虽然没有直接支持孙伯符登基,但是也不曾丝毫反对。 “宗正大人节哀!” 这一个葬礼虽然很低调,甚至不让天下人知道,但是很多孙氏族人都参与了,一个个连忙安慰孙静。 皇陵之前,孙权和孙绍并肩而立。 “盛元,你恨朕吗?”孙权看着皇陵入口落下的千斤石门,突然开口。 “有点!” 孙绍不否认,如果孙权不曾设下这么一个局,他的父亲不会走向这么一条绝路。 “你当初为什么不支持他登基?”孙权苦涩的笑了笑,再问。 “皇叔父,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可是你教育过我,这个世界上,只有遵守规则,游戏才能玩下去,哪怕这个规则是我们自己定下来的,也不能打破!” 孙绍对孙权很崇敬,他从小就是跟在孙权的身边长大:“我既然是太子,他就不能登基!” 孙权目光审视了他一眼,没有说什么。 半响之后,他才开口,问:“以后有什么打算!” “皇叔父,我打算辞去东宫太子之位!” “为什么?” “风口浪尖之上,我暂时不合适站在这个位置上面,这对皇叔父抚平天下民心是一种障碍,因为无论我做了什么,我始终是孙伯符的儿子,这是改变不了的!” 孙绍有些事情看的很通透,这个位置他想坐,但是他很清楚已经坐不下去了,有时候退一步未必不是好事,所以他选择退一步:“父亲登基,如同谋逆,我就是余孽!” “朕从来没有把你和孙伯符混为一谈,你是朕看着长大了,你是你,孙伯符是孙伯符,他做的一切,与你无关,你是朕看来的储君之一,如果你愿意,这个位置仍然是你的,只要你不曾做错过,谁也夺取不了你的位置!” “皇叔父好意,绍心中明白!” 孙绍毕恭毕敬的鞠躬,然后才道:“但是绍更加清楚,绍今之身份,哪怕皇叔父强行庇护,依旧不得民心,何意继承天下,激流勇退未必不是一个好办法!” “既然你已经决议,朕就没有什么好说的!” 孙权淡然的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不过朕还是想要劝告你,机会还有,不要绝望!” “侄儿明白,侄儿一定不会让皇叔父失望的!” 孙绍从来就没有想过放弃。 他是孙策的儿子,孙策如今可是谋逆失败,他所在的处境太尴尬了,形势逼的他太紧了,一个不小心,他可能就会被打落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毕竟盯着他的位置的人多不胜数。 与其让他们强行退落下来,不如以退为进,这对他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毕竟孙权还没老去,他也年轻,年轻就是本钱,只要孙权一条没有传位下去,他就还有能力卷土从来。 …… 八月下旬。 距离金陵城的战争过去已经有十天时间了,金陵城的百姓已经逐渐的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生活,这时候太子孙绍突然上奏,辞去东宫太子储君之位,从此入住皇陵,为父母守孝三载。 孙权驳回了他的奏书。 时间进入九月。 初秋的时节,天气不在闷热,反而变得开始有一丝丝阴凉起来了。 孙绍二次上奏,辞去东宫太子的头衔。 孙权二次驳回。 进入九月中旬,孙绍第三次上奏,奏书走的是朝廷议会的路子,但是最后还是落在了孙权手中,孙权黯然失望之中,同意暂时接触他东宫太子的储君头衔。 但是孙权同时也给出了一个承诺,三年之内,不甄选东宫太子。 ****************************************** 金秋十月。 炎热的天气开始彻底变得的清凉起来了,不时之间还有一阵阵的和风划过,秋日的凉爽绽放在这一刻。 随着孙伯符在孙氏族人的主持之下悄无声息的下葬,大吴朝的动乱已经是彻底的结束了,但是这朝廷之上的局势却开始变得有些诡异起来了。 孙权这次没有急着去秋后算账。 已经遭遇内斗大动乱的大吴朝如今经不起第二次折腾。 所以哪怕这一次他准备大动干戈,时间上他也要把握好。 内阁,军机处,御史台。 大吴朝的三驾马车并没有齐头并进的意思,而是完全处在了停滞的状态之中。 军机首尊吕布已经战死罗马。 内阁首辅张昭自从孙策战死石头城之后,不再出现在内阁,一家人自缚府中,不出府邸半步,在安然的等待这孙权对他的处决。 御史台老大张纮在这一次之中坚决支持孙策登基,也算是也站错了队,他所要面对的的压力比任何人都大,已经到了交代后事的地步了。 三大部门都处在这种群龙无首之下,不管是京城之中,还是地方上的一个个朝廷官吏顿时有些畏惧和彷徨起来。 而且孙策谋逆这件事情让这京城大部分的官吏都已经是牵涉进来了,他们如今谁都害怕重新夺回大权的孙权会秋后算账,大开杀戒,试问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如何能出人出力的稳住朝纲。 “陛下,张昭该如何处理?” 御书房之中,荀彧开口询问。 他是即将要入住内阁的人。 对于内阁的了解,随着这几天时间他联系上的钟繇,心底之上已经是有了一个轮廓,但是对他来说还有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情。 那就是张昭依旧是内阁首辅。 他主事自然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你认为朕该如何去处置他?”孙权闻言,微微抬头,目光深邃如渊,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反问的说道。 荀彧毕竟是曾经的曹魏丞相,管治一国的经验十足,所以他对内阁事务入手的很快,这一点并不在孙权的意料之外,毕竟王佐之才可不是叫出来的。 用他来取缔张昭,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但是张昭…… “陛下,张子布把握朝政已经很多年了,如果强行取缔他的职位,恐怕刚刚安逸下来的朝廷很快就会陷入一阵阵的风暴之中的!” 荀彧面容有些凝重:“这个内阁首辅不能随意罢免!” 张昭可是从孙坚时代走过来的江东老臣,他一直管治天下政务,入驻内阁多年,在内阁之中早已经形成的独树一格的影响力。 “可是我们之间已经有了隔阂,很难做到君臣之间互相信任,所以朕绝不会让他继续掌控内阁!”孙权沉声的说道。 “也不是没有办法!” 荀彧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说!” 荀彧眸光闪烁一抹冷芒:“陛下,但时间之内,不可避免,按照大吴法规,想要罢免一个内阁首辅,那就必须要经过朝廷议会的商讨,如今情况,朝廷议会短时间不会召开,所以他依旧是首辅,但是我们可以想办法架空他在内阁之中的影响力,然后慢慢的从他手上接替内阁事务!” “他会同意吗?” “陛下,张子布这一次虽然对不起陛下,但是以我对他行事作风的方式来了解,他并非出自私心,恐怕更多的是为了朝廷的平稳!” 荀彧道。 “那此事就交与你去办!”孙权沉声的道。 “诺!” 荀彧点点头。 “迁都事宜,准备的如何?”孙权再问。 “已经在筹备之中了,一年之内,我们可以迁都向北,进入长安城!” “很好!” 孙权嘴角露出了一抹笑容。 …… 翌日,朝廷的一则圣旨下来,西部五州巡阅使调入内阁,以内阁大臣的名义,担任内阁次辅一职。 圣旨一出,这些时日维持了平静开始被打破。 …… “陛下要动手了!” “这一次陛下看来是先动内阁!” “陛下要动内阁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内阁这一次可是倾力相助孙伯符谋反,如此大罪名决不可能就这么简单的就算了!” “只是不知道陛下这一次的决心有多大!” “这个恐怕很难说,毕竟陛下的心思,不是我们随便能猜得到的,不过内阁要大换血是在所难免!” “恐怕就连内阁首辅张昭大人都留不下啊!” “内阁大臣之中参与了这一次叛乱的,可有不少人!” 内阁上下,人心煌煌。 …… 很快第二道圣旨下达。 周瑜接替孙策兵部尚书的位置。 这一道圣旨让很多人看不透。 周瑜是第二战区的代理总司令,半步之遥就能转正,职位上未必比得上朝廷八部之一的兵部尚书的位置,但是在实权之上,可比兵部尚书要实在很多。 毕竟一个战区的总司令,统帅兵马几十万。 这一道圣旨也不知道是升职了,还是明升暗降。 但是圣旨已下,谁也不能违抗。 周瑜走马上任已经是必然的事情。 …… 不管是荀彧入驻内阁,还是周瑜接替兵部尚书的位置,这对于朝廷来说,都只是一个开始,朝廷议会,内阁,军机处,御史台,一场大洗牌的运动正在进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