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竞技小说 -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在线阅读 -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初稿592-1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初稿592-1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初稿592-1

    按土地用途与特种权利主体划分的义务关系

    供役地权利人义务关系的主要种类,包括按义务性质划分的、按组织形式划分的、按土地用途划分的和按特种权利主体划分的供役地权利人义务关系。此处探讨后两种义务关系。

    一、按土地用途划分的供役地权利人义务关系

    不同的土地用途会成就不同的地役权与供役地义务关系。因为义务关系参差不齐,物权法难以作出统一的规定。这种问题甚至于在老牌法制化国家持续几千年也没有解决。进行法理解析,也只能提供参考依据。

    按土地用途划分的供役地权利人义务关系可以从其义务关系的客体上寻找出对应的规律,可以看出哪些发生的概率大哪些概率小。与其义务的大小、形式、内容有很大的关系。

    1.农用地地役权对应的义务关系

    农用地地役权,西方国家称之为田园地役权,是最古老的地役权之一。几千年来的小农经济,难以摆脱农村经济的落后状况。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农业基础设施越差,农用地地役权对应的义务关系就越紧张。

    按照常规,土地所有权是最伟大的的物权,其优先权、排他权、物权请求权等权利高居其他各种权利人之首。农用地地役权一反常态,可以合理利用他人的土地,而且明文规定土地所有权人应当给予地役权人以相应的便利。这为保护弱势者的权益,提供了很好的物权保障机制。

    2.建设用地地役权对应的义务关系

    建设用地实质上已经分为四大种类。城市的建设用地,分为国家出让型、国家划拨型建设用地;农村的建设用地,分为工商业型、私人住宅型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地役权对应的义务关系,走向于公共化、公益化、集约化。但以上四大类建设用地地役权对应的义务关系还是有些区别。

    (1)城市建设用地地役权对应的义务关系

    第一,国家出让型建设用地地役权对应的义务关系

    国家出让型建设用地,是土地使用权人付出了代价甚至于很大的的代价取得的。按照物权法权利与义务对应调整原则,可以推导出此类供役地权利人的义务,于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小于其他类型建设用地供役地权利人的义务。

    一般而论,将供役地权利人的部分义务转嫁给当地政府。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由当地政府来投资,供役地权利人提供供役地。因为地方政府出让建设用地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减轻建设用地供役地权利人的义务负担是合理的,但还不能一概而论是“必须的”。

    至于毗邻小区之间建设用地供役地权利人的义务,应当由地役权人与供役地权利人双方协商解决。因为利用的是空闲土地,除了地上附着物损毁的需要补偿以外,其他的如地下利用权,相信物权法是倾向于无偿使用的法定义务。

    第二,国家划拨型建设用地地役权对应的义务关系

    国家划拨型建设用地,相当于使用权人无偿取得的建设用地,不如国家有偿出让型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自主权。地役权人于此土地上设立地役权、供役地人为他人提供供役地义务,最好是经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部门批准,并经过登记机构审核登记地役权设立获得证书,这种义务关系的效力才有保障。

    此项地役权对应的义务关系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供役地人独立自主的权力不如上面一种能力。因为相当于使用权人无偿取得的建设用地,义务人向地役权人讨价还价的余地不大。如果地役权一旦设立,意味着其供役地义务更加趋向于“无条件提供”的一面。

    第三,工商企业供役地权利人获利行为和义务关系的辨别

    工商企业供役地权利人是经济实体组织,均承受着不同的生产经营压力。某些大型工商企业耗电、耗水的需求量大,道路通行也不如城市主干线通达。对于此类供役地权利人的义务关系,不能套用城市居民区的义务关系执行。

    一般而论在工商企业范围内,强制性地让供役地权利人提供供役地,可行性是比较差的。一般是在该企业大院外围接驳铺设供水、供电等线路,尽量避免这种地役权的设立。如果在工商企业范围内设立地役权,供役地权利人的义务也许会成为一种加价收费的权利—不是指加收土地使用费的权利,而是指加收供水、供电费用的借口。

    供役地权利人的义务变成财产权,这种先例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和中远郊区大量存在。法律对此并无禁止性规定。姑且称之为“义务性权利”。理论上国家划拨型建设用地的应当小于国家出让型建设用地的“义务性权利”。

    (2)农村建设用地地役权对应的义务关系

    第一,农村工商业型建设用地地役权对应的义务关系

    农村工商业型建设用地,分为新旧体制两种类型的工商业型建设用地。旧体制下的农村工商业型建设用地,是未经过统一规划农村集体自己作主建设的,供役地权利人对应的义务关系是“内向”的。新体制下的农村工商业型建设用地,是经过统一规划农村集体自己作主建设的,供役地权利人对应的义务关系是“外向”的。但是,在新形势下,该项地役权与对应的义务关系,应当统一到新的物权政策上来,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农村集体工商业型建设用地得来容易,但集体工商业底子薄,经营非常困难。为了使物权化保障机制向弱势者倾斜,也应当承认供役地权利人的义务变成财产权,变成“义务性权利”。其财产权和“义务性权利”应当大于其他的同类权利。既然农村的土地占有权归集体所有,农村集体工商业作为集体共有权人,应当有自己的自治权与自主权。

    农村集体工商业占用国家投资的公共设施份额不多,很多是自力更生的投资建设。按照物权法权利与义务对称平衡原则,可以适当减轻此类义务人的负担,不能与城市建设用地供役地权利人相提并论。

    第二,农村宅基地型建设用地地役权对应的义务关系

    农村宅基地属于福利性建设用地。其地役权对应的义务关系,有集体土地共有权支配,有友好相邻关系的民风民俗支撑,有扶贫帮困的义务支持。可以看出,虽然同属农村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型建设用地供役地权利人无偿使用其土地是非常明显的。

    除了集体建设新农村以外,农村私人建造住宅,发生地役权争议较多的,是排水、屋檐滴水、基地地界和管线铺设上的争议。村民的弱点之一,是法律知识浅薄,有宗派主义倾向。对于此类地役权对应的义务关系建立法制模型,是相当困难的。

    依据本条款的规定,寄希望义务关系人的地役权合同。但农村的口头合同依然比较盛行。不能要求农村人的觉悟有城市人的觉悟那么高,也不一定要以书面合同为准,如果口头合同是公平合理的,行政机构和司法部门应当予以确认。

    二、按特种权利主体划分的供役地权利人义务关系

    特种权利主体划分的供役地权利人义务关系,就是指地方政府之间发生的地役权人主体与供役地权利人义务主体的关系,亦称超大型地役权主体与供役地权利人义务主体的关系。这种地役权义务关系是由行政法规和政策法规规范与调整的。然而最严重和最复杂的地役权义务关系,就是地方政府之间地役权义务关系。

    前苏联过度的中央集权制最后导致国家解体,历史教训极其深刻的。

    此处省略掉一般的地役权权利与义务主体,专门讨论一下特种权利主体划分的供役地权利人义务关系。这方面是空白点,有必要作个研究探讨。

    首先,地方政府之间到底是否发生地役权人主体与供役地权利人义务主体的关系?

    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基本上实行财权上移、事权下移和“分灶吃饭”的政策了。强势的政府越是强势,弱势的政府越是弱势。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县级以下政府管辖有大量土地却财政上只有少量的资金,县级以上政府管辖有少量土地财政上却有大量的资金,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如果将修筑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看作是超大型地役权,那么,上级政府是超大型地役权人,下级政府是超大型供役地权利人。

    按照“地役权人和供役地权利人权利均衡”的原则,强势政府的权益应当向弱势政府的权益倾斜。

    其次,为什么要做到“强势政府的权益应当向弱势政府的权益倾斜”?

    上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相信大部分是由该级政府投资收益取得的。并不排除有一部分是从下级政府平调取得的。上级政府借支下级政府的钱进行返还是天经地义的。这是第一层意思。

    上级政府投资公路、桥梁、港口、机场超大型地役权项目获利甚丰,而下级政府被上级政府占用大量土地,意味着下级政府的土地资产在缩水,又无投资收益。并且为征收征用土地和房屋拆迁等支付了大量补偿费用,加重了下级政府的负担。上级政府对于下级政府进行价值补偿也是应当的。这是第二层意思。

    近三十年来地区差别愈来愈大。上级政府财力过于集中,容易产生建设上的大量铺张浪费现象。上级政府不能眼睁睁地让同胞政府这样无止境地贫穷落后,不应当过度建设铺摊子,应当尽量地伸出手来支援落后地区的发展。这是第三层意思。

    物权法倡导了“各种权利主体一同保护”的基本原则,也就是“物权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法则。上级政府作为领导机关更应当模范遵守物权法,为下级政府办实事,办好事,千方百计地减轻下级政府的供役地权利人义务。这是第四层意思。

    其三,为什么说政府之间也有利益取向?

    名义上政府之间的投资者、物权人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实际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上下级地方政府之间都有不同的利益取向。分税制和分灶吃饭制度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其四,为什么不将中央政府列为本命题讨论范围之内?

    中央政府是一个很特殊的物权人主体,负有特殊的使命,如国防建设、教育扶持、央企投资、扶贫救济等等全局性支出由中央财政支出。

    法理上中央政府也是应当如省级以下政府一样对待的。不过在土地财政收入方面,中央政府已经作出了巨大的的让利,如土地出让金一项财政收入,中央与地方的分成比例是3:7,这是前所未有的大放权、大让利。

    再者,中央政府投资公路、桥梁、港口、机场超大型地役权项目,基本上是全资、为地方建设服务的。在这种情况下再向中央政府施压似乎不妥。故暂时不作为“特种权利主体”来研究对待。

    相关法律:物权法第159条

    相关名词:

    〖供役地权利人义务〗〖明确供役地权利人义务关系的办法〗

    字数:3888字

    全面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财产权是分分钟的要务

    一切从现在开始hold住物权法精髓

    当代物权法的开山作

    宏观物权法的奠基石

    物权法的饕餮盛宴

    品茶品酒不如品宏观物权法

    全世界物权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1000万字的尚方宝剑

    从博士后到到中小学文化者的贴身保镖

    世界上内容最完整意境最深邃文字最工整的物权法巨著

    中国品牌

    中国正能量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

    《解析物权法》

    好书齐欣赏

    润物细无声

    启动防火墙

    遁入物权门

    请浏览创世中文网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电子信箱:QQ437116637或62759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