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博弈初唐在线阅读 - 6、雁门救驾

6、雁门救驾

    长期以来,李渊如蜗牛一般龟缩在并州,虽然不时耳闻目睹四方群豪风起云涌举旗起兵,内心有时也难免蠢蠢欲动。不过,想想附近四周那一支支强大的军队,却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强行压抑内心的冲动,谨慎地镇守着治下那一亩三分地。可以说,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一贯以来的最大心愿是自我保护,满门老幼平安度日,就算烧了高香,或者说祖坟里冒了青烟。

    围绕那一伟大目标,一贯以来,李渊不惜挖空心思,事事处处小心谨慎,能装糊涂的时候尽量装糊涂,该表现的时候表现得滴水不漏。那会儿,他得知杨广被突厥大军围困,事在急迫,怎敢儿戏?加之立功心切,企望在杨广面前尽情地表达一份忠心,他在对敌我双方过于悬殊的兵力来不及认真加以衡量的情况下,迅速点齐全城两万人马,当即启程,不分昼夜,往雁门关赶去。

    大军一路行进,看看离突厥大营已不足三十里。

    李渊起头一心想着救驾,想着自我表现,匆匆发兵,来到这里,眼看大战在即,考虑到具体作战方案时,才猛然醒悟——这回出兵,还真是鲁莽得难以形容,以至于不自觉地冒出了一身冷汗——突厥铁骑历来以彪悍著称,哪怕是以一对一,获胜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如今以区区两万人马,想击败对方十多万虎狼之师,一味死拼硬斗,没有出奇制胜的妙计,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到时候,只怕杨广一面还没有见着,自己倒有可能先他一步向阎王爷报到了!

    天哪,这可怎么是好!假如连命都没保住,忠心固然表现得十分充分,立功得好处的事却再也指望不上啦!理清了这层道理,李渊心里可说是要多后悔有多后悔。

    李渊啊李渊,你好歹也到了知天命的年龄,遇事怎么还是如此冲动?一点也不考虑后果?假如刚刚接到圣旨的时候,你不是一心想着讨好皇上,而是静下心来认真估量估量事情可能出现的悲惨后果,会落到眼下这般处境吗?其实,你当时尽可找出许多借口,例如整顿兵马、调集粮草什么的需要时间之类,先拖他个三五日,如雁门关守军坚守得住,再按军情发展变化,决定是否发兵不迟嘛!

    可惜,一切都醒悟得太迟了,大军既然来了,已是骑虎难下,前方就算是龙潭虎xue,也没有临阵退缩的理由了!不然,杨广一旦侥幸逃过此劫,肯定会将事实真相查出来,到时候不落个满门抄斩的可悲下场才怪!

    退一万步说,即使杨广命丧雁门,事情也同样不会因此完结,那些留在朝中的文武百官,包括各地总管郡守,谁不会显出一副忠君爱国的正义面孔,借机发难,以通敌罪或临阵叛逃罪,众口一词大加挞伐,将你置之死地而后快!到时候,那些讨伐者哪怕全是一伙心怀不轨的野心家,阴谋家,他们的理由却比你冠冕堂皇多了!人家造反称王是主持正义,你呢,即使被剁成rou酱,也是命中注定得落个不光彩的可悲下场,值吗?也罢,既然好歹难逃一死,拼命决下此战,至少还能落个忠臣的美名,让子孙后代多少沾点光,那不是比后者强出许多!

    完了!我李渊多年苦心积累的这点儿小家当,包括这条老命,算是全完了!

    俗话说,好死不如孬活着,真想到一个“死”字,李渊又难免充满了对“生”的无限眷恋,忍不住暗自痛骂:你这笨蛋,一生几十年都是怎么混过来的?这一仗既然非打不可,总不能傻乎乎地白白送死吧!你就不能多动点脑子,力争来个死中求活……

    死中求活?对,那也并非全无可能!自古以来,以弱克强,以少胜多的战例数不胜数,未必真想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妙计来?想到这,李渊决定全军暂时停止行进,就地待命,以干粮充饥,严禁烟火,更不得走露风声,违令者军法从事。

    崔元贤在一侧静观一切,暗自摇头不止,待众军领令去后,才满腹狐疑地向李渊请教说,唐公莫非也想在夜里偷袭突厥大营?

    敌强我弱,除此以外,还有什么更加可取的妙计吗?李渊说着一声长叹。

    可是,下官前天用的正是这条计,才顺利地从雁门关破围而出!突厥人怎么会愚昧到如此地步,不严加防范唐公再使此招!崔元贤不无忧虑地质疑。

    事急从权,死马权作活马医!敌我兵力悬殊,白天死拼硬斗,无异于自寻死路!夜晚不同,或者还能寻找机会侥幸起死回生!李渊表情怪异地一笑,含含糊糊回答。

    崔元贤反复一想,虽然对李渊所说的那些充满疑问,但自问也拿不出更加可行的妙计来,只好闭上嘴不再出声。

    李渊两万大军偃旗息鼓,在三十里以外悄然扎营下寨,尽管行踪诡秘,到底离突厥大营不远,无法逃脱突厥侦骑的耳目。始毕可汗得知李渊前来,第一感觉就是认定他会选择夜晚前来劫营,而这,正是一举全歼该军的最佳时机。于是,他下令左右通报各营,切实做好准备,专等对方自投罗网。

    中秋时节的夜晚,明月朗照,繁星闪耀,蓝天白云两色分明,远远近近清晰可辨。大军一路推进,哪怕动作再谨慎,想顺利蒙混过关,瞒过敌军,也难免有些自欺欺人。这一点,李渊心知肚明,但事在急迫,虽是一着险棋,却容不得耽搁,只能舍命一试了!

    好在突厥人因曾经饱受外族欺压,内心充满仇恨,从而凶残成性,凡是在阵上不幸落入他们手中的异族人,尤其是汉人,绝不会有好下场。出于这一原因,一旦上阵,李渊就不必担心部下有人会在对方的强大压力下临阵倒戈——同样是死,甚至会死得更惨,还有谁会心甘情愿当狗熊、当孬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志一去兮不复回!这会儿,李渊内心深处那份悲壮感可想而知。但是,钢刀已经架在脖子上,再也没个地方可躲,专等三更时分一到,他毅然依照既定方案,下令大军分三路直袭突厥营寨。

    突厥人仗着兵多将勇的优势,怎么会将李渊区区两万人马放在眼里,且不说事先已防范在先,无论从哪种角度分析,这一战都是稳cao胜券!众军无不满怀自信,专等李渊大军一到,无不争先恐后大开营门,齐声呐喊,分路杀上前去。

    孤注一掷,李渊已自断归路,明知突厥人的兵力比自己强出许多,却不能示弱,他毅然振臂一声高呼,两腿将马肚子一夹,率先突入敌阵。众军紧跟在他身后,争相杀出。两军刚刚接触,阵上局势即异常惨烈。一时间,两边金鼓喧天,四野潮涌蚁聚,人马往来奔腾,呼喝声、喊杀声惊天动地,响彻云霄。

    几经厮杀,李渊倚仗射箭神技,箭无虚发,手下将士也人人舍得拼命,发挥得颇为出色,杀死杀伤了不少敌军。可惜,突厥兵势过于强大,被杀得多,后面不顾一切拥上来的更多,一时间尸飞血舞,双方兵马损失都十分惨重。眼看突厥兵越围越多,喊杀声一阵比一阵猛烈,一味死拼硬耗,迟早落败,甚至全军覆灭的危险也在所难免。

    李渊既已抱定死战决心,危急关头,不但心神未乱,相反不慌不忙,冷然一笑,下令身边将士就地从死人堆里胡乱割下几颗人头,提在手上,分头在阵上各个方向尽力挥舞,同时高声乱叫:始毕可汗已死,他的狗头在此,你等再不投降,还待何时?

    苦战多时,李渊手下众军正感难以支撑,猛然得知杀了始毕可汗,无不心头一喜,欢声雷动,士气顿时高涨,手中的刀枪像突然被人施了魔法-般,变得威力十足起来。

    与此相反,突厥将士则完全变成了另一番模样。本来,他们依仗自己的雄厚实力,尽可有条不紊地将敌军一个个轮番宰割。这会儿,众军突然得知始毕可汗的死讯。月光下,又亲眼看到*提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乱叫,哪怕眼光再尖再锐利,也很难分清真假,以至大多慌了手脚,斗志大打折扣,手脚稍微一慢,立马作了刀下之鬼,剩下的见势头不妙,慌忙勒马逃窜。

    始毕可汗正在阵后督战,猛然听得阵上到处乱叫,未免感觉异常,侧着耳朵仔细一听,才得知真实情形,不由阴沉沉地一声冷笑说,李渊那小子,真他妈会搞鬼弄怪!老子明明活得好好的,什么时候被你杀了?凭你手下那点儿可怜兵马,有这种能耐吗?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到头来谁砍谁的头,恐怕还轮不到你做主呢!可惜,才片刻功夫,他猛然发现手下将士纷纷从四面八方败下阵来,才明白对方此举的威力所在!情急之下,他慌忙令人四下辟谣。可惜,他的手下将士已完全乱套,加之双方人马噪叫声过于嘈杂,无论辟谣者怎么样张大嗓子嘶喊吼骂,众败兵却充耳不闻,只管四散逃命。

    兵力几倍于敌军,事先准备充分,战场局势居然会出现这么奇怪的变化,始毕可汗起初连做梦也未想到,但事实偏偏如此残酷,如此令人哭笑不得。目睹众部下乱窜乱奔而无法弹压,他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无可奈何!眼看大势已去,短时间内再也组织不起兵力反击,他不由一声长叹,气急败坏,一路吼骂,在众亲兵保护下,混入败兵群中狼狈逃去。

    李渊号令大军乘胜追杀,一口气逐出三十多里,看看天已大亮,才下令鸣金收军。

    这一战,突厥铁骑损伤万多,始毕可汗剩下的兵马虽然还很多,算不得致命伤,心理上却是大打折扣,因畏惧李渊又使新的诡计,更担心各地隋军还会陆续杀来,难免陷入四面包围之中,竟不敢回头再攻雁门,而是悄无声息地领军退还了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