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大年三十,按照老礼,今天的早餐要做的非常的丰盛,张扬家讲究老礼,所以这顿饭做的也是格外的费事儿。 食材提前处理好,要泡的提前泡好,要煮的提前煮好,rou要提前熏好,昨天晚上张扬守着灶台,用三只老母鸡配上瘦rou,做了一盆双吊高汤,真的是费劲费大了。 “叔叔早上好。”厨房的门被推开,张扬的爸爸笑呵呵的走了进来,帕尼连忙向长辈问好。 “恩,帕尼早上好。”张扬爸爸点点头,满面笑容:“帕尼起的真够早的。” “习惯了而已。”张扬拿着刀在那里给鱼改刀,转头看了看旁边的帕尼,笑呵呵的回答道。帕尼听不懂,眼睛中带着迷茫,但是脸上的笑容却很是灿烂。 “阳阳,今天中午你大姨家过来,你等会儿去买点儿好酒。”张扬爸爸说到。 “什么?”张扬闻言,脸上满是诧异:“大过年的,他们家来干什么?” 帕尼听不懂张扬和爸爸两个人在说些什么,但是张扬脸上的无奈帕尼还是看在心里的,于是心中打起了问号。 爸爸显然是有点儿说不过张扬,于是手一摆自顾自的离开了,把锅甩给了张扬,自己悠哉的回客厅喝茶去了。 “oppa,怎么了?”帕尼在旁边帮着张扬给胡萝卜削皮,看到叔叔走了,这才开口问道。 “麻烦来了。”张扬叹了一口气。 小时候,张扬对于自己的这些亲戚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印象,都是普通人家,谁也不比谁高一头,之间相处的倒还算是愉快。平时走动不算是频繁,但毕竟是实在亲戚,关系还是挺不错的。 大姨家有一个弟弟,比张扬小一岁,从小就活在张扬的阴影之下,小伙伴叫他出去玩,向mama请示的话绝对会得到这样的答复:“玩玩玩,你就知道玩,你看看你二姨的阳阳哥,人家就不玩儿。什么时候你能跟人家似的?” “都几点了,还在看电视?明天不上学了?作业不做了?课本不复习了?你看你阳阳哥,人家就不看电视。” “买什么雪糕?花那没用的钱干什么?你阳阳哥就不吃雪糕,上次我给他买他都不要。” 张扬的弟弟总感觉自己是抱养的。 张扬早一年上学,早弟弟两年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学,可是把他弟弟给害苦了,大姨整天在已经爆肝在复习的自己儿子面前不断的重复着:“你阳阳哥人家上了北大了,我也不给你压力,也不唬着你上个北大,你给我上个清华也行啊。” 弟弟:“……”妈,您这真是不给我压力。 压力在某些时候是能转化为动力的,大二,张扬在家里琢磨着怎么跟家长解释为什么银行卡里又多了5oo万的时候,张扬爸爸忽然推开了张扬的房门:“今天高考榜,你大姨家的小子全校第一,高考分685。” “685?好事儿啊。”张扬闻言笑道,这么高的高考分,再加上自己姨夫是满族,少数民族再加分,国内的大学想走哪所走哪所啊,好事儿啊这是。 大姨家办谢师宴,给了张扬家口信,让张扬一家子来参加。张扬爸爸mama当时工厂里的工作都还没有辞掉,没有那个美国时间去参加,所以就让张扬代表。张扬也没有多想,带着满满的祝福就去了,然后就把张扬恶心的够呛。 饭店大包间里,弟弟的班主任,任课老师,大姨一家,大舅一家,然后张扬,十几个人一起。 主题是谢师宴,自然是离不开刚刚结束的高考,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的老师们自然是要说点好话了。什么“上课认真听课”,“回答问题积极”,“一眼就看出这孩子踏实肯用功”之类的。老师们都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经多见广的老油条们了,自然懂得捡着好听的说。张扬没有这么多心眼儿,只是在旁边默默的吃着自己身前的菜。 张扬本以为自己这次来就是过来吃东西的,但是没有想到,桌子上的菜没吃两口,就被自己的大姨给提溜了出来。 “阳阳啊,你高考的时候是多少分来着?”大姨的脸上带着笑,但是张扬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对。 “7o4。”张扬放下手中的筷子,呵呵笑道。 “……”大姨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然后转头继续跟老师们聊天。 谢师宴嘛,聊着聊着就说到今年的高考了。
“今年的考题很刁钻,比我们下去的往年高考真题要别扭一点儿。”老师们感叹道。 听到这话,大姨忽的长出一口气,笑着又高声确定了一遍:“老师,今年的考题更难啊。” “可以这么说。” “哦。”大姨朝着张扬看了一眼,没有言语。 高考题越出越多,出题人的思路也是越的刁钻,说难可能是有些有失偏颇,但是解题思路上有差别倒是肯定的。你的解题思路没有转过弯来,自然可以说难。 “老师,我们小的志愿填的是清华北大,685分没有问题吧。”大姨笑着说道。 “小同学不是服从分配了吗?”班主任老师笑着问道:“服从分配的话,那么肯定是手拿把攥。” “那清华和北大还有我们小报不了的专业吗?”大姨闻言非常的惊讶。 “去年北大的王牌专业是最低分是7o4,不过小是理科生,北大的王牌专业多是文科,所以说北大倒是不用顾虑太多。”旁边的张扬笑着说道。张扬说这话本是好意,但是没想大姨却说爱理不理的,没有回应。 这一顿饭,张扬吃的实在是难受至极,大姨这夸一个踩一个的说话方式的确是很倒人的胃口。 回到家,张扬把这事情跟家长一说,家长也的确是有些吃惊,没想到这么多年的亲戚坐下来,张扬好心好意的带着祝福去参加谢师宴,没想到却落到这么一个结果、 …… “所以说才很头疼啊。”张扬叹了一口气。 “关系不是很好吗?那为什么还要过来?”帕尼疑惑道。 “这谁知道?”张扬摇摇头:“尤其是大年三十这一天,除了家里有人去世的人家之外,这个时候基本上是没有人到处串亲戚的。” “也不知道他们来是为了什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