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标铜在线阅读 - 第五十章 灯火遥连乱乾坤(四)

第五十章 灯火遥连乱乾坤(四)

    送儿子与王星平一同去了天津,徐光启这才独自回到后堂休息。

    夫人吴氏忙将消暑的饮子并一些书信文牍拿了上来。

    这饮子是亲家顾昌祚从上海县老家托人送来,据说也是产自南面的澳洲货。亲家在上海经营南货,是县中一等一的大商家,当地坊间有‘顾半城’之称。最近一年多来,从这位亲家那里送来的澳洲货倒是益发见得多了。就说这装在玻璃瓶中的不知名液体,入口甘甜还带着丝丝气泡。夏日里喝了最是解暑,已成了徐光启简适生活中的一味不错调剂。

    作为县中豪商,亲家还在家信中提及了有人在松江大肆收购原棉的事情,联想到最近半年来北直隶市面上出现的大量澳洲棉布,也隐隐让徐光启感到了一些不大寻常,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正要在江南有所动作一般。

    对于亲家阿翁的担心,徐光启倒是不以为意。他家世代务农,当年赶考连个伴当也无还是自己亲自挑着担子上京。如此来说自然比不得亲家这等豪商,对于商业上的纷争自然也觉得不算什么,但澳洲人的出现的确让他有了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些专门针对大明的科普书籍早在半年多前便已经出现在了江南的书坊中,这全是拜胡八荣在松江府的一番运作,一些关乎格物的实用之学,如机械、工程之类,元老们意见尚未完全统一没有放出,但关乎星象、算学等在大明多少有些忌讳的书籍却都已经出现在了市面上。

    得知消息的徐光启前些日子也委托了亲家从南京购了几套,一拿到手便沉醉其中,在分别对书中所言加以验证之后更是对这新近泛起的‘澳学’拜服不已。

    倒是他先前与王星平谈及此事,那小子居然大致都能对答得上,更是让他刮目相看。

    徐妻吴氏的眼光虽然较寻常女子广阔不少,却不懂这些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只一边伺候一边不忙唠叨。

    “二娘的婚事不知老爷心中可有了主意。”

    徐光启笃信天主,但因为只有徐骥这一个独子的缘故,早年为了香火不至断绝也曾动过纳妾的心思,为此耶稣会教士还曾多次开解于他。他依言守着夫妻之道,没成想到了孙子这一辈却是子嗣昌荣的样子,如今徐骥与儿媳顾氏已有了四子三女,眼看又已经有了身孕,再有几个月徐家便又要添丁。

    因是夫妻二人对天主也就更为虔诚,连着孙子孙女也是早早便受了洗,尤其吴夫人比之丈夫则更对泰西的教士们有所好感,对如今的生活心中也透着无限欢喜。

    老人的心情一好,对于孙子辈的婚事也就格外关心起来。

    长孙女福利济大,适的是原任南京通政使艾可久之孙艾庭槐,已于一年前完婚。

    二孙女甘弟大却尚未许配人家,虽说才十四的年纪并不算大,但她长姐十六岁便已经出嫁,是以若是有了合适的人选吴氏也多了几分注意,更遑论在徐光启的孙子这辈中,这个二娘自幼聪慧,又长得乖巧,是以最得夫妇欢喜。

    原本吴氏属意的是老家松江府的望族许家,那许家的少爷许远度如今正在国子监中读书,她是见过的,一表人才的样子。但自从老爷见了那王星平后似乎便动起了那少年的心思,论起来倒也的确是个人才,不光品貌不差,就连学识与作为也比许家少爷又要高出一截,难怪自家老爷也会动心。她倒是从旁打问过知道那王星平并未定亲,但人家对自己这个孙女有没有意思便又是一回事了,毕竟听说贵阳王氏也是当地大族。

    二孙女虽说年纪还不算大,但若是能适得个好人家也是可以早早定下终身大事的,而最近这些日子王星平这个年轻人倒像是上主送到他们这对老夫妇身前一般。既知道了老爷的想法,吴氏也就免不了在丈夫面前又提上一句。

    她大有深意地说道:“天成这孩子的确是不错,不过这回他既然是来国子监读书,以后的时间便还长,好歹老爷寻个时机问问他的意思。”

    “为夫省得。”徐光启淡淡答道。

    就在两位老人于堂中闲话家常的时候,一双小眼睛却在门后滴溜溜乱转。

    十四岁的小姑娘已经懂事,听到祖父祖母私下里谈论自家的婚事,不禁脸上有些红韵飘起。

    那个叫王星平的小子她倒是认得,比她大不了多少的样子。一想到祖父有意将自己许配给此人,不觉有些羞涩,她私下里不止一次见过此人的。她又想到此人似乎并未受洗,这又是一桩让人为难的事情,他可是自幼便受洗,从小便在教堂中玩耍长大,对于宣扬圣教她可是自己的祖父和父亲还要上心的,就不知这位王公子究竟是个什么样人了。

    想及于此,小姑娘的脸颊再次红了起来。

    …………

    咸水沽的军营比起前年王星平离开时扩大了许多,就连澳洲产的挂历和水银镜都进了军官的营房,各营房的设置更是都照他的规划齐齐整整。

    同样齐齐整整的还有周边被收拾服帖的盐户,那位梁星楼梁老爷更是被整治了几次之后老老实实去做他的富家翁再不敢去招惹这些‘丘八’了,至于再有盐丁逃亡投军他也就只得睁只眼闭只眼。

    而如今让军中纪律有所松懈的则正是那些新投的盐丁,其中便有许多并非是受了多少盘剥,而纯粹是因为看了新军待遇优渥,而徐骥与孙元化对于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之类又不甚重视这才让人钻了空子以至如今兵士都惫懒了下来,而这种状况眼下则急需扭转。

    今日正是王星平的意思,全营官兵都到校场列队整训。

    胡大站在队列中全不在意,过去的数月他都是如此过来,营中有吃有喝还有饷拿自然比以往当个苦哈哈的灶户天上地下一般,只是依然改不了自家一个懒字。纵然每日都要出cao,但渐渐也就成了虚应故事,论起偷jian耍滑他比谁都在行。

    他面有嘲色地看着前方不远的少年,比自家最小的弟弟都不如的年纪,连根胡子都没有的一张嘴却在不停地说着。

    “胡大!出列!”

    他正胡想着,一个冷硬的声音却忽然招呼起自家名字来,正是来自那少年,也不知是从何知道的自家名姓。

    冷冽的眼神看来让他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那是鹰隼见了猎物一般的目光。

    他有些怯意地走了出来,想要看看这位众人口中传说的‘少爷’有什么说法。

    “你入营多久了?”

    他忽地一愣,但马上便一本正经答道:“小的入营快一年了。”

    “甚好,如今河北不太平,练臣将奏请兵部,不日即调我部南下剿匪,所有参战士兵都要立下遗书将家中事情交代妥当,入营一年就算老兵了,就由你开始罢,入营半年以上的今日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要写完交与军法官。”

    “这……”胡大根本没想到这一节,俗语总说养军千日用在一时,早知道迟早要有用兵的一日,倒并不担心什么,只是这书立遗书却难住了他,“回总爷,小人不识字。”

    “当真不能识写?”王星平闻言大有深意地打量了他一眼。

    “委实不能。”胡大心道这有什么不好承认的?

    “谁是这一队的队官?”

    “回……回小总爷,是小人。”过了片刻,一个怯生生地声音才答道,随即一个有些干瘦的身影也走了出来,王星平认得这也是先前募的一名灶户。

    “入营先识字,这是我早就定下的规矩,半年时间连遗书都不会写,你们两人先围着这校场跑十圈吧,跑完之后加紧学习,胡大自己能写家书之前你与他的饷银都暂停发放。”

    那队官与胡大听了都同时打了个哆嗦。

    听到这话一旁的徐骥也有些尴尬,照理他和其父对天文地理之学颇为看重,但对待一般兵士却也与那些领兵将领一样也觉得能不能识字并不算多么重要的事情,是以王星平离开这段日子他也并未重视。而同样尴尬的还有在此提点营务军备的孙元化,以见识论这两位自然不会差,但于军心得失上来说倒也都无甚主张的样子,王星平不禁心中暗叹,难怪日后孙火东是那般下场。

    但现在真正的当轴之人回到营中,任谁都能从这番态度中看出问题来了。

    在王星平心中,文化学习是与军队纪律一般无二的重要,只有一支知道为何而战的军队才能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而这一切都要从读书识字开始。

    谁也没能料到整顿军务居然是从这个环节入手,倒让在场的兵士们有些无措起来。

    然而接下来的模拟对抗则更是让总爷的‘家丁’出尽了风头,王星平带来的夜狼营特战队员虽然擅长的是隐蔽作战,但真到了结阵对抗上仍然以出色的训练和靠银子堆出来的身体条件占据了压倒性优势,而加上先前两名灶户的现身说法,半日光景这些消磨了许久的丘八们便又被激起了斗志。

    认知虽然还很模糊,但光是吃粮当兵谁又不想博个封妻荫子的功劳,于是在王星平和手下一众亲信的渲染之下对于即将开始的剿匪之役也就颇为期待起来。丁艺在王星平的指示下趁热打铁,迅速将营中士气鼓动了起来,在未来的一个多月时间将要加强训练强度,还要熟悉当地民情,任务也着实不轻,为此王星平还特地托人回京从户部和刑部去调取当地历年的户籍和刑名情况,可以说这种基于社会情况的分析与战前动员准备连徐骥和孙元化这种以务实自居之辈都觉得新鲜。

    最后王星平又私下打听了一番耶稣会的事情,好在摄于教案的关系,这年许光景虽然教会和奉教官员对新兵营多有资助,但明面上还不敢插手兵士的信仰。加之这些人中还有运河上的纤夫,民间信仰也是驳杂得很,耶稣会便更不敢轻易沾染也是怕生出别的事端再火上浇油,对于这一现状王星平倒是颇为满意的。

    又交代了一番训练的事情,他便将夜郎营留了下来,带着小六独自往天津卫去了。

    【参考文献】

    1、《大明会典》

    2、《明神宗显皇帝实录》

    3、《晚明史》樊树志

    4、《万历野获编》沈德符

    5、《帝京景物略》刘侗、于奕正

    6、《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七》

    7、《国榷》谈迁

    8、《天启宫词》秦兰徵

    9、《罪惟录》查继佐

    10、《神宗起居注》

    11、《三朝要典》

    12、《明史方从哲传》

    13、《明史神宗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