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宣见716涅槃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一章、第二节 郑和西航

第四十一章、第二节 郑和西航

    喇嘛王:“啊,地球原来是这个由头!可中国不是也有航海家吗?他们航海是个什么说法?”

    纪蒲泰:“我知道大王的想法,指的是郑和下西洋。”

    喇嘛王:“我正是这样想,郑和这人我听说过,但不知他下西洋的详细经过?”

    纪蒲泰:“在人类航海史上,曾经有过一个规模空前的的壮举,他的航海行动很了不起,而且早于哥伦布、麦哲伦等人航海探险,就连大航海时代最大的探险规模都不足以与之相比。这支规模庞大的船队,所取得的促进亚非各国之间政治、经济与文化诸方面交流的历是成就与意义,也与西方国家的疯狂掠夺和屠杀迥然不同。这个壮举,就是世界历史中著名的郑和下西洋。”

    喇嘛王:“那郑和七下西洋,搞出了啥名堂?为什么没有大发现?”

    纪蒲泰:“郑和下西洋,第一此出使西洋时,共有200余艘船,光是被称为宝船的大船,就有62艘。这种船长44丈,宽18丈,可谓‘体势巍然,巨无与敌’(明巩珍语)。其余还有专司供送官物的马船,运载粮食补给的粮船。此外,还有护送之用的战船,蔚为壮观。中国那时的造船技术更是达到了顶峰。”

    喇嘛王:“我们中国人真行!郑和也算个大英雄。如果没有殷实的国力财力作后盾,要实现七下西洋的壮举,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纪蒲泰:“在航海史上,如此大规模远航的长途航行是绝无仅有的,因为明朝时期所谓的西洋,并非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大西洋,而是指加里曼丹岛以西至东非沿岸的海域和地区。其中又以马六甲海峡为界而分为大西洋和小西洋。”

    喇嘛王:“那郑和都到过哪些国家呀?”

    纪蒲泰:“明朝所谓的大西洋就是印度洋,小西洋即南海西部。”

    喇嘛众臣:“啊,哥伦布往东,郑和却往西。但他们却不是一个目的。”

    纪蒲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西方大航海时期的目的迥然不同。”

    喇嘛首相:“有何不同?”

    纪蒲泰:“郑和下西洋,是为了促使邻国之间的和平友好,督促其来朝进贡,宣扬国威,威慑海寇。而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各个国家,却是以开辟新航路,以发现、攫取、占有为目的。所以,郑和下西洋却没有大发现。”

    外交大臣:“啊,原来如此!”

    纪蒲泰:“现在,我回答大王的问题。郑和下西洋,经由南海横渡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麦加一带,和赤道以南数百公里的非洲东海岸。前后共经历了30余个国家,包括占城、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山、古里、旧港、满刺加、暹罗、渤尼等国。”

    喇嘛王:“啊,他到过的国家可真多!我看过《明史》,据载:‘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船,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五虎门扬帆……’。”

    偌尔曼:“大王对郑和可谓相当知情,我可是一窍不通,甘拜下风。”

    纪蒲泰:“啊,原来大王对明史一点儿也不陌生。”

    偌尔曼:“大王是在考问我们啊?”

    喇嘛王:“明史吗,也是略通,更没你们队长精通。”

    偌尔曼:“大王是谦虚呀。由此可知,1405年郑和在皇帝朱棣的授命下,与王景弘等人率士卒2。7万多人,出使西洋,并花了许多财力来造大船。这真是前所未有的船队,哥伦布的船队,与此相比,真是望尘莫及啊!它承载着人类历史上最堂皇的壮举远航呀!”

    喇嘛王:“中国向来以****自居,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自给自足。我想,当时的明王朝,没有必要去开辟新航路,以获得经济上的利益。你们往下说吧。”

    纪蒲泰:“大王说的明王朝正是这个意思。当年郑和下西洋,也不是出于经济原因。而欧洲国家在黄金严重外流,香料极度匮乏,海上关税壁垒的阻碍下,各国政府没有办法获得经济来源,所以都积极支持远航事业。”

    偌尔曼:“在当时,这种动因当然是强大而持久的。最后,从地形上看,中国缺乏参与大发现的理想的自然条件。现在我想,在中国以东是全世界最大的太平洋,以当时的航程来看,西欧国家要到达美洲的话,只需要走中国到美洲的航程的三分之一远,就可以了。”

    喇嘛王:“所以说,郑和下西洋的行动也很伟大。二者之间,只不过是目的不同罢啦。不过,下面,还是让蒲泰说说,郑和都干了些啥?”

    纪蒲泰:“郑和在下西洋的途中,曾遇到过许多棘手的事情。他第一此下西洋时,便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当时,他们经占城顺风南下,于永乐四年(1406)到达爪哇(今印度尼西亚)。那里为南洋要冲之地,人口稠密,物产丰富。”

    喇嘛众臣:“那么说爪哇是必经之路?”

    外交大臣:“这一路,究竟出了什么事,让郑和感到棘手,后又怎样妥善解决?”

    纪蒲泰:“当时,由于爪哇国中东、西王产生政治矛盾。郑和的使团人员,在入市之时被西王国人误杀,共有170人。”

    喇嘛首相:“出了这样的事,郑和还能忍?”

    纪蒲泰:“郑和因是出使大臣,他冷静地处理了这件事,强忍悲愤,禀明皇上,不能逞强,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处理了此事件,以德抱怨,使爪哇西王感恩戴德,恭顺朝廷,年年进贡。在第一次下西洋的终点站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郑和建立了一个象征中古人民世代友好的纪念碑,其文曰:‘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皞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后来,郑和每次下西洋,都以那里为中转站,从此,两国关系良好。”

    喇嘛众臣:“你不说,我们还真不知道。”

    偌尔曼:“是啊。我也是知道个皮毛。这真是个强大的明朝,当中国人的庞大舰队,浩浩荡荡地杨帆印度洋的时候,西欧人的船只,还只是在地中海区域打转,没离开家门前。可叹,可叹!”

    喇嘛王:“那就是说,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中,15世纪以前的整个东亚地区,已经拥有空前繁荣的文化、盛产黄金、香料、发达而强盛,而西欧人却一直被称为‘蛮族’,扮演着次要角色。”

    纪蒲泰:“可以这么理解。”

    偌尔曼:“不错,落后使西欧人奋起直追。在15世纪之后,一个历史的发展契机,却使他们一跃而起,走在文明世界的前列。”

    纪蒲泰:“是啊。文明就是在不断进步与落后中产生。对欧洲人来说,这种关系到国家存亡与发展的巨大力量,扭转了世界文明的航向。”

    喇嘛王:“这不能不让人令作它想!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他们漂洋过海如此之大的力量呢?”

    偌尔曼:“那就是:对黄金、香料、丝绸、瓷器等财富诱惑的渴望。这个重要原因在于,西欧国家的对外贸易,在当时长期呈现入超差的局面。”

    喇嘛王:“那你们谈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纪蒲泰:“因为欧洲必须用大量的金银币,来购买欧洲本土并不出产的香料和东方奢侈品。所以,大量金银流入亚洲,本地商业所需的硬通货币却在闹着饥荒。”

    喇嘛王:“那就是欧洲人因此被弄得穷当当?”

    偌尔曼:“正如大王这样想。因此,欧洲陷入了困顿的窘境之中。”

    喇嘛王:“啊,世界史上竟有这种事情!那你再来谈谈欧洲人对香料的渴望,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偌尔曼:“这真是不可想象。香料对欧洲人的重要程度,即便把它形容为大航海时代的第一推动力,也不为过。”

    喇嘛王:“这又怎么说?”

    偌尔曼:“在当时,对中国人看来平平常常的、可以随时享用的香料,却是欧洲人曾经拼了性命要得到的东西。”

    喇嘛王:“当时,这香料都是指那些东西?”

    纪蒲泰:“一般意义上的香料指的是胡椒、丁香、rou桂、豆蔻、甘松香、檀香、龙涎香、樟脑、苦艾、姜和辣椒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四大香料:丁香、胡椒、rou桂、rou豆蔻,主要产自印度和亚洲的南洋诸岛。”

    喇嘛王:‘那郑和下西洋,正好航行到这些地方。看样子,他带回不少香料。”

    纪蒲泰:“这些东西当然少不了。但更重要的是,郑和七下西洋,在政治上、建立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和平局势,树立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在经济上,发展了亚非国家的贸易。在文化上,宣扬了中国的教化作用。同时,也增进了中国人民对亚非国家的认识、了解。”

    喇嘛王:“那就是说,七下西洋的活动在亚、非之间开辟了稳定的海上交通航道。”

    偌尔曼:“这也是西欧人所需要知道的。他所绘制的《郑和航海图》成为沿途航行的重要航海手册。”

    纪蒲泰:“那时,郑和又分别在永乐五年(1407)九月、永乐七年(1409)九月、永乐十一年(1413)十一月、永乐十五(1417)年五月、永乐十九年(1421)春、宣德五年(1430)闰十二月,分别出使西洋各国,向亚、非人民展现了中国的辉煌文明,以及传统科学技术。把中国人民和平友好的愿望,传向了东南亚、非洲地区,也极大地震摄了海寇。”

    喇嘛王:“这证明了郑和不辱使命地完成了航海任务,使明朝皇帝的怀柔政策取得了成效,与许多国家陆续与中国建交,也是他的骄傲!”

    纪蒲泰:“所以,来华使节盛况空前。”

    喇嘛众臣:“他的事迹值得称赞!”

    纪蒲泰:“屈指一算,郑和于34岁时,首次出使,至第七次出使时已经60岁,长年的海上颠簸,使他的体质日益衰弱。终于,在第七次回国途中,积劳成疾,病逝古里,享年62岁。”

    喇嘛王:“他积劳成疾,可歌可泣!值得学习。”

    偌尔曼:“欧洲人最早认识香料,是在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希腊人自埃及获得香料植物的知识后,广泛用于生活中。因此,他们发现这种散发着香气的植物,可以调制美味佳肴,还可以美容,芳香空气。”

    纪蒲泰:“此后,香料的使用迅速传到了欧洲世界。当时,对于食rou为主的欧洲人来说,香料调味是离不了。在中世纪,就算是欧洲的王公贵族,嘴里也都淡而无味。”

    喇嘛首相:“这难道是他们的生活习俗?”

    偌尔曼:“不是的。那时,他们的rou食多用盐煮,或在冬天用盐腌制。所以,味道平淡无奇,而自从有了香料之后,算是彻底颠覆了欧洲人的生活,离了香料他们简直没法活。因为香料可使平淡无味rou食变得可口,因长时间放置的rou食异味也可以消除了。”

    喇嘛王:“那么说,香料使欧洲人神魂颠倒?”

    偌尔曼:“对欧洲人来说,香料真好。从此,香料成为欧洲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整个欧洲需要大量的香料。”

    喇嘛王:“啊,经你们这么一说,我们才知道香料对欧洲人这么重要。”

    喇嘛众臣:“那运输香料的船都经过哪里?”

    纪蒲泰:“在中世纪,香料只能从遥远的东方运来。从欧洲到东方数千公里的漫长途中,充满了艰难危险,而且阿拉伯人占据了必经之路。阿拉伯人乘着独木舟,从东南亚的种植园里收购这些香料,载着香料到达马六甲,向苏丹交过税以后,再从危险的印度洋驶向亚丁。”

    外交大臣:“这就是运送香料的过程?”

    偌尔曼:“不是这么简单的过程。如果那有幸躲过海上的风浪,海盗的袭扰,则可以到达亚丁。从那里有商队接应,穿越炎热的沙漠。几个月后,到达巴士拉、巴格达、大马士革,再经贝鲁特抵达开罗。这其中,各地苏丹所征的高额税款,更是令香料价格一路攀升。当商队幸运到达亚历山大,送到威尼斯商人手中的时候,才稍微安全。”

    喇嘛王:“是啊,商人就是这样赚到的钱!”

    偌尔曼:“事情还未完。威尼斯商人以高价把这些香料,卖给其他各国商人,然后再到分销商手中。当到消费者那里时,香料价格已经贵比白银了。”

    喇嘛王:“是啊,商品一经来回倒,其价格就上去了。商人们都深识其中的奥妙,一个个都发财了。”

    纪蒲泰:“因为阿拉伯人控制了当时唯一的水上和陆地联运通道,形成了贸易垄断,严重地影响了西欧商人的利益。这让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十分眼红。为了摆脱威尼斯商人的垄断,葡、西、英、荷等西欧诸国,非常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新的航线,到达香料群岛。”

    偌尔曼:“总之,对香料、黄金的渴望,以及基督教的传教热情,促成了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到东方去’成为西方冒险家、政治家、航海家的强烈信念,东方象磁石一样吸引着他们。”

    纪蒲泰:“这一时代将连接人类几大文明区域,使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当时之所以,中国与地理大发现失之交臂,有着复杂的内部原因和客观原因。尽管郑和并未发现新大陆,也没有象大航海时代的冒险家那样带回巨大的经济利益,但他还是因其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而被载入了史册。”

    喇嘛王:“这不得不让我再次说明,自他远航结束之后,明朝国库空虚,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海禁政策。而自唐代以来,就以名震海外的中国航海事业,开始由盛而衰,让位于西欧。”

    纪蒲泰:“这也可能是,中国与地理大发现无缘的由头!让发现新大陆的事情让给了欧洲。”

    这一席话,听得在座的都直挠头。他们中间,谁也再说不出更多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