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天下在线阅读 - 第六章 李白荣升

第六章 李白荣升

    杨国忠与李林甫素不相能,此时哪会错过出风头的机会,就要驳斥李林甫,只见李隆基微微点头,大为赞成:“丞相老成谋国,实是难得。”

    一听这话,杨国忠到嘴边的话只得咽了回去。

    “吐蕃之地,华夏历时数千年,终于打下来了,这不是完结,仅仅是开始。”李隆基剖析道:“若是不能治理好,那么,必将生乱,兴许其乱比起吐蕃在时还要大,因而,设立吐蕃都护府治理吐蕃就成当务之急。”

    李林甫虽是千古罕见的歼臣,却有雄才,见事明快,他要求先治理吐蕃,而不是杨国忠说的撤军与大食大战,的确是当得李隆基的赞扬。

    李林甫把杨国忠的举动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心中暗想你一个市井小子,若不是靠着女人的裙带,你能有今天?就凭你那点水准,也想抢我的风头,真是做梦。

    “设立吐蕃都护府这事,朕准了。”李隆基重重点头,冲太子李亨道:“太子,你说说,还有哪些事要做?”

    这是在考较太子,李亨不敢大意,忙道:“臣启父皇,欲要为治,必先得人,当先择人坐镇吐蕃都护府。”

    “国之兴焉,在于得人;国之亡焉,在于失人。太子,你大有长进了,深得治国之要。”李隆基对太子之言大是赞赏,很是欣慰。

    如此盛赞很少见,李亨是兴奋莫铭,要不是时机不对,他真想放声高歌了,忙道:“这都是父皇教诲。”

    李隆基右手轻挥,道:“你以为何人可坐镇吐蕃都护府?”

    “父皇,儿臣以为哥舒翰和李昌国二人皆可,若以儿臣之见,李昌国更善谋划,更适合。”太子李亨微一沉吟。

    李隆基微微点头,道:“哥舒翰是良将之才,若他坐镇吐蕃的话,的确不会有事。李昌国当然更不会有事,他比起哥舒翰更善谋划,若他坐镇的话,朕极为放心。不过,与大食大战就要进行,李昌国熟悉西域,他本来就来自安西都护府嘛,这坐镇吐蕃一事就不用他了。”

    在选择坐镇吐蕃之人,不仅仅要有才干,还要考虑到与大食作战一事。李昌国本就来到自安西都护府,与大食大战少不了他。

    李昌国不坐镇吐蕃,就只剩下哥舒翰了,不必选择,李亨道:“父皇圣明。”

    “哥舒翰虽是精通兵道,是一员难得的良将,可是吐蕃新定,事务太多,他一人的话难以做好,必要有人辅助他。太子,你以为何人能担此任?”李隆基问道。

    太子李亨一愣,明显没有想到,微一沉吟道:“父皇,儿臣以为李白适合。”

    “陛下,李白狂悖之人,不通政务,万万担不得此事。”李林甫对李白很是忌惮,哪会任由李白得势,忙着中伤李白。

    高力士瞄了李林甫一眼,大是满意他的表现。李白被赐金放还,与高力士脱不了干系。

    太子李亨与李林甫不对付,李林甫反对的事,他就要赞成,忙道:“父皇,李白虽有狂悖之行,此番进京,其狂悖之行已经少见,言行举止如同换了个人似的。观其此次随军出征,可圈可点,立下大功,若命他辅助哥舒翰,正合适。”

    李林甫又要驳斥,只听李隆基畅笑道:“呵呵。当初,朕赐金放还李白,就是要让他去历练,去其狂悖之行,如今呐,脑子总算是开窍了,言谈举止跟换了个人似的。再者,其对政务多有独到之解,朕以为,太子所言可取。吐蕃军务交给哥舒翰,政务交给李白。”

    李林甫真有买块豆腐撞死的冲动,李白怎么就得势了呢?还是李家的人好上位啊。

    他却忘了,他也是出自陇西李氏。

    李白和李隆基都是飞将军李广的后人,都属于陇西李氏,按照辈份,李白比李隆基还要高,据说和唐太宗是平辈。因而,李隆基很欣赏他白的才华,却是难以接受他的姓格,这才赐金放还,让其历练,磨其狂悖之行。眼下看来,他的目的达到了,他对李白的改变大为满意,命李白处理吐蕃政务又何足怪?

    当然,李隆基不知道的是,这都是李昌国指点李白的结果。

    “陛下,李白虽有干才,却未做过官,若是出错,后果不堪设想。陛下要知道,吐蕃新定,不容出错。”李林甫仍是不死心。

    “这话倒也有理。李白虽是才情不凡,毕竟没有做过官,没有处理过政务,不得不虑。”李隆基微一沉吟,若是在别处,他可以不用考虑此事,在吐蕃不行,因为吐蕃新定,绝不容出错。一旦出错,就会生乱。

    “父皇,儿臣以为,可让王维辅助李白便可。”太子李亨忙上奏。

    “可!”李隆基重重点头,很是欣赏这一提议,道:“王维在朝中数十年,对政务极为精通,有他辅助李白,这事就不会有问题了。嗯,能够平定吐蕃,王维也出了大力,他的便榻效用不低,若无便榻,将士们难以越过积石山,就以此任赏他之功。”

    事已至此,不能再说,李林甫只能把一腔不满藏在心里,暗中打定主意,以后多给李白小鞋穿,找他的麻烦就是。

    “吐蕃都护府设立,哥舒翰坐镇,主理军务,李白辅之,主理政务,如此极好。”李隆基眉头一挑,又道:“虽然择人,却是不够。吐蕃该当如何治理,此事是眼下第一要务。若此事不定,吐蕃难以治理,你们都说说。”

    吐蕃的情形与唐朝截然不同,若是不能议出个施政纲领来,李白无法着手治理。若是不能治理吐蕃,吐蕃必然生乱,此事是眼下第一要务。

    “陛下,臣以为,可循突厥旧例,把吐蕃之地分成数部,分封属国,大唐只要驻军便可。”杨国忠生怕被别人抢了功劳,抢着出主意。

    唐朝征服突厥后,并没有设立郡县,而是实行的分封。突厥地广,把突厥肢解,分成很多部分,彼此间不能合流,唐朝分而治之。

    这是唐朝使用得最多的办法,群臣齐声附和,大加赞成。

    李林甫眉头一挑,驳斥道:“陛下,臣以为吐蕃之地与突厥不同,不可循旧例,该当推行郡县治。”

    “哦。”李隆基眉头一挑,大感兴奋,问道:“丞相何出此言?”

    “陛下,臣以突厥之所以老是扰乱,就在于治而不力。”李林甫开始剖析道:“大唐虽把突厥分为数部,各部间不能合流,便于大唐分而治之。然而,各部之间有军队,有财货,有口众,大乱没有,小乱却是不断。大唐之所以容忍,就在于大唐需要突厥各部为大唐守边,抵挡北方的边患,用此法尚可。”

    唐朝之所以如此处置突厥,而不是采用郡县制,就在于北方大漠除了突厥还有其他的游牧民族,唐朝不愿直接出兵作战,那样的话,花费太大。分封突厥,让突厥来抵挡,就划算多了。

    “吐蕃之地仅吐蕃而已,并没有别的种族,大唐不需要吐蕃代为守边,此其一。”李林甫接着剖析,道:“吐蕃之地,山高水远,高山密林遍布,华夏历时数千年方才纳入版图,得来之不易由是可见。若是采用分封之治,吐蕃之地要不了多久就会生乱,与其如此,还不如行郡县,废除奴隶,换吐蕃民心,方能长治久安。”

    李林甫有雄才,看得深远,这番剖析入情入理,让人难以反驳。

    杨国忠很想反驳,嘴巴张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籍口。

    “陛下,臣以为丞相之言虽然有理,可是,若行郡县的话,朝廷花费极大。”有大臣已经在计算花费了:“还不如行分封,朝廷不仅不用花钱,还可以收吐蕃之治效。”

    若在吐蕃推行郡县制的话,一切花费都要唐朝来出,这花费着实不小。要知道,吐蕃很穷,而地域又很大,要驻兵,要派官员,这都要花钱,而且花费很大。

    要想省钱的话,还是分封之策好用。

    “陛下,此言极是,还请陛下明察。”杨国忠正愁没有籍口,听了这话,大觉有理,大声赞同。

    “这个……”李隆基沉吟不决。

    “陛下,杨钊之言不确。”李林甫大声反对,道:“吐蕃在时,大唐在河湟之地驻守十余万防守吐蕃,所费何其多?一遇战事,从别处调兵,辎重运输,犒劳将士们,这所费不知凡几。在吐蕃推行郡县,虽然所费不少,比起吐蕃生乱又是何其少?更可得吐蕃安定,没有边患之实,以陛下之明,何不行郡县,废奴隶?”

    李林甫不愧有雄才的歼臣,这番计算让人心服口服。

    在吐蕃推行郡县的话,虽然花费不少,比起吐蕃生乱就小得多。上百年来,唐朝为了防备吐蕃,所费的财力不知道可以堆出多少座金山银山。

    “虽然比起吐蕃生乱是省了不少,可是,仍然很大,哪有行分封少。”杨国忠是万万不能放手的,这是抢风头的唯一机会。

    “丞相之言极为有理。可是,与大食一战所费极大,若能省些的话是最好。”李隆基赞成李林甫,却是为接下来的大战犯愁。

    打仗打的就是钱,唐朝要与大食大战,必须要有庞大的财力。

    “父皇,何不征询李昌国他们的看法,再做决断。”太子李亨提醒一句。

    “太子所言极是,李昌国他们就在吐蕃,对吐蕃的情形比我们熟悉,征询他们的见解,再做决断也不迟。”李隆基大为赞成。

    手机用户可访问观看小说,跟官网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