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朝第一弄臣在线阅读 - 第754章 最后的努力

第754章 最后的努力

    第754章最后的努力

    主角都离开了,围观众却没有散去,承天门外,依然熙熙攘攘的。

    唉,怎么都开始撤场子了擂台是正德为了出风头特意搭建的,打倒塚原后,他也没了兴致,意兴珊珊的归队而去,让那些好热闹的人大为遗憾,尤其是当他们看到,有人正在拆擂台时,这种遗憾的感觉就更为加剧了。

    不然你还想怎么着这里是紫禁城,不是少林寺,还能天天摆着擂台等人来挑战啊承天门虽然宏伟,可后面架了这么一个大擂台,确实也很不着调,要不是京城人都习惯了当今天子随性的作风,还真是无法适应,那些惟恐天下不乱的人,马就遭到了反驳。

    一次打完多好啊你看看,今天来的使者又不止倭国,不是还有朝鲜和西域那些藩国么对了,连鞑子都有来,还有南洋来的蛮子,黑不溜秋的,一看就不是好人先前那人犹自不肯作罢,梗着脖子强辩道。

    他们别傻了,要是换在倭人动手前,也许他们还有点心思,可是西门大侠使出天外飞仙的时候,你难道没看到那些人的脸色吗西域那些人的脸都绿了,和贡品中的西域葡萄差不多,那个鞑子的使者都站不稳,开始打晃了,还有那个南洋蛮子,那当口,他的脸可一点都不黑,煞白煞白的,哈哈

    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可真厉害,应州打仗的时候,近卫军就是用这个,硬生生的把瓦拉人给砍回去了瓦剌来了三万多,冲锋那一阵就死了近半,都是这陌刀之功啊

    是啊,原来听说的时候,我还有些纳闷来着。倒不是怀疑近卫军谎报军情,只是我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到底是什么神兵利器,能有那种威力,今天这一看,我算是明白了,只要这么一刺一挥,就是挡者披靡,这就是陌刀,厉害,太厉害了

    震慑藩国使者,算不多荣耀的事儿,话题很快变成了对陌刀的议论。近卫军班师回朝的时候,陌刀也是亮过相的,不过,对普通人来说,还是的看到实际应用之后,才能有个完整的概念。所以,此时的热烈程度,全然不在初闻捷报那会儿之下。

    这么好的东西,从前怎么就被重复过无数次的问题再次被人提了出来。

    嗨,还不是那些贪官污吏,越厉害的兵器,耗费就越多,耗费越多,那些士大夫们就越舍不得用按照学院那些先生们的说法,技术应该是随着时代进步的,可你们想想,在咱们大明,还真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眼下军中的火炮鸟铳,其实还没永乐年的好用呢,我孙家祖就在京城了,永乐年间的神机营,那是五天一练,十天一cao,平时cao练的是阵法架势,但一个月至少也有一次真枪实弹的演练,可这些年呢别说真格的演练了,就连阵法的cao演都荒废了

    就算神机营的军将想,他们也没办法动真格的。你们可能还不知道,军中的鸟铳不光是没从前的打得远,而且还会炸膛炸膛的比率也很高,十把里面至少有三四把是用几次就会炸的,至少有一把是一用就炸的

    哇,那是什么火器啊,到底是用来杀人的,还是用来自杀的这不是坑人吗工部就不会多把把关么几个知情者的爆料引起了一片哗然。刀剑的质量差,使用者顶多就是改成空手入白刃,可火器质量差,那可要命了,最少也是个重伤,而且伤还是在脸。

    把关切,要说怎么让火铳打得更远,装填更快,威力更强,可能还有些技术含量,需要好好研究,但是,怎么保证质量,不让它炸膛就很简单了,无非是用真材实料呗。永乐年的鸟铳可以当铁锤砸人,这些年的鸟铳顶多也就砸砸兔子,要不是那些士大夫克扣,又怎么会这样

    哼,这些人确实该死,前些日子,听到杨大学士他们自缢,我还觉得有些不忍呢,可现在看来,还真是罪有应得呢。

    对,恶有恶报,他们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大朝会的正戏并不是秘密,大多数人都是事先知情的。除了公告,从京城的时事中分析,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天坛地坛的英灵碑日前已经竣工,而国蠹碑也逐一落成,碑文采用的,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记录方式。之所以说这方式独特,是因为其客观性,碑文没有直接给人定罪,只是如实的记录下了每一个榜者的生平。

    面没有贪腐罪的字样,可只要是思维正常的人,看到某位官员,在任职前后家产的变化,略加思考,就能得出差不多的结论。

    光凭朝廷提供的俸禄,韩文的家产又岂能极具膨胀,乃至于前后有十余倍的差距韩家是世家不假,可在韩文入主户部之前,产业却一直保持在平稳增长的势态,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显然和韩文的权势有关。

    碑文,同样没有写着尸位素餐,可通过其任职前后,所在衙门的变化,同样能看出这位主持者做了什么。

    栽赃陷害,勾结外敌,阴谋作乱诸如此类的罪名,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来的,只说事实而不做定论,却比直接定罪更加让人信服。

    来承天门围观的人当中,有的人看过国蠹碑,有的人没看过,可经过了此番议论之后,人们达成了共识,将心中最后一丝怜悯也抛开了。这些人并不值得怜悯,哪怕其中确实有心怀天下,私心不重的人,可他们做出来的事情,却是与志向截然相反的。

    因此,当另一批人出现在承天门外时,迎接他们的,是无数道冰冷的目光。

    那是北城的张老举人他不是一直都嚷嚷着什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吗怎么居然还没日前自杀的,除了杨廷和许进等朝廷命官之外,还有不少在野的大儒,有的人是为了殉道,以死劝谏天子;有的人则是为了成名;有的人干脆就是绝望了。

    这些人一辈子都以圣人门徒自称,声名荣耀皆由此而来,当他们发现,儒家即将要被人从云端踹下,落入凡尘之时,心中的惊诧和绝望也是可想而知。他们以种种手段表明了观点,他们不接受这个事实,自杀只是其中相对激烈的一种而已。

    放在春秋那会儿,或者还真是那么回事,可自打朱程之后,所谓的儒家早就变了质了,舍生取义哼哼,他们最崇尚的是忽悠别人,让别人去死,他们得名的套路,叫得越响的,就越不会去死,反倒是那些呆子,倒还有几个是真心殉道的

    可不,当官的多半都是畏罪自杀,就凭他们做下的那些事儿,就算自己不了断,终究也是逃不过今天的。

    那他们今天来是做什么示威请愿还是告饶

    可能都有些,我猜啊,他们八成是想让皇手下留情,饶了朝中那些人一命,也算是留个念想,以备日后东山再起。

    想的倒美,最后还不是要碰钉子侯爷虽然仁厚,可对坏人却从来不手软

    人群向两边分开,给这些旧日德高望重的大儒们让出了一条路来。换在从前,这样的行为一定是出于敬重,可现在,就算感受不到身遭冰冷的眼神和氛围,那些冷嘲热讽,也足以让这些儒生们明白自己的处境了。

    总算是没人拦路,顺利到了承天门张举人自己都没想到,看到承天门时,他心里涌现出来的居然是这么一个念头。

    举人的功名在京城的确算不得什么,可如果配合家世以及身份,那就不同了。张家是京城大姓,家中的私塾人才辈出,只是弘治年间,就出过十几个京官,地方官更是不计其数,作为私塾中的教谕,那些官员见到他,都是要称一声老师的,声望,也就是这么来的。

    没有功名,声望再高,也一样不能入朝为官,就算勉强出仕,仕途也不会太顺利,但是却足以通过声望带来的影响力,掌握一定的权势,这个媒介,就是京城士林。

    士林左右着京城的舆论,无论是发起言潮,还是散布消息,士林都是最犀利的武器,张举人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几次针对正德和谢宏的言潮中,他,和他的同伴们的推波助澜;跟候德坊以及路边社的战争中,他们也是冲在最前线的。

    多次的惨败,并没有打消他的斗志,反而让他更加斗志昂扬,可没想到,局势变化的居然这么快,几个跌宕起伏之间,儒林就到了崩溃的边缘。

    尽管宫里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甚至还给儒家士子们留出了另一条出仕之路,可张举人却不甘心。比起从前的风光,那条小路堪称荆棘小径,充满着风险与艰辛,根本就不适合雅量高致的圣人门徒。

    所以,他和那些怀着形同心思的人来了,试图用最后一丝影响力,唤起民间乃至天下的响应,以此来守住最后一条防线。

    结果,当然是让他失望的,完全没人体会到他们的悲愤,在民众眼中,他甚至都找不到怜悯没了圣人的教化,不倡导仁义,果然会国不国,民不民啊

    他一边在心中悲呼着,一边撩起了长袍下摆,面色凝重的望北而跪,然后重重将头磕在了青石板,再抬起头时,额已经青紫一片了,而在他身后,或老或少的一群人,也做出了相同的举动

    咚咚咚四周迅速沉寂下来,依然回荡着的只有额头碰撞击地面的声响。

    有人觉得震撼,有人心生悲悯或同情,也有人觉得不以为然,心情各异,可有一点是肯定的,所有人都意识到了,面对时代的更替,儒林正进行着最后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