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屠刀集在线阅读 - 千古不散鸿门宴3

千古不散鸿门宴3

    3.刘项走向鸿门的过程

    刘邦、项羽,这两个楚国佬要在远离故乡几千里之外的鸿门这个地方PK一下,颇可怪也。难道这两人原本不认识?太认识了。原本关系不好?关系太好了。不仅无冤无仇,关系还不是一般的好,都结拜为异姓兄弟了,刘邦是大哥,项羽是小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怎么此时此地会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闹到要刀兵相见?看来都是奖金惹的祸。更值得称奇的是,他们走到鸿门这个地方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

    刘项两人走到鸿门宴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人们往往会以为刘邦占得了先机,因为他的任务就是攻秦入关。其实刘项二人入关的机会至少是均等的,甚至项羽完全有可能比刘邦先入关。如果不信,我们可以用两人各自的行动排一个时间表。

    秦二世二年后九月或秦二世三年十月(后九月相当于今天所说的闰九月,秦末汉初以十月为岁首,后九月为当年的最后一个月),按楚怀王的战略部署,刘项两人分别踏上了灭秦之路后,至鸿门宴会合碰面,时间最长达十四个月。综合《秦楚之际月表》及相关传记,其具体行动如下:

    秦二世二年后九月或秦二世三年十月,刘邦先期出动,承担了为援赵楚军开辟通道的任务。大约在秦二世三年十月起,就连续在安阳(在今山东曹县东)、成武(即今山东成武)、亳南(今河南商丘东南)克敌。这段时期项羽在干什么,不清楚,应该在刘邦部出动不久,项羽也随宋义踏上了北上援赵之路。可能于此期间便进驻了刘邦部打下的安阳。

    秦二世三年十一月,进驻安阳的宋义停止不前了,一直在安阳逗留了四十六天。其时间应该是从秦三年十月持续到十一月间。项羽杀了宋义,夺了援赵楚军的指挥权,并被部属拥戴为主将。又被楚怀王追封为上将军。同月渡河决战。

    秦二世三年十二月,由项羽率领的援赵军连续击败章邯与王离,破秦军于钜鹿之下。与此同时,刘邦部开始了对昌邑(在今山东金乡西北)、栗(在今河南夏邑)方向的作战。

    秦二世三年二月,项羽在河北破章邯军。与此同时,刘邦部自栗西向出击高阳(在今河南杞县西南)、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陈留),再北上击开封、白马(今河南滑县旧滑县城东)之敌,这一连串的行动即是对河北楚军后方的策应,也是对河北楚军主力与楚都彭城之间地带的廓清。

    秦二世三年三月,刘邦这才开始了专心致志的西征。此时距受怀王之命约半年时间。此后的两个月,刘邦部击开封以西的曲遇(在今河南中牟东),破杨熊军,再南下至长社、宛陵(疑即今河南鄢陵),转向西北攻击洛阳左近的颍阳、平阴等地。

    秦二世三年四月,项羽急攻章邯,章邯感到招架不住了,就使长史欣归秦请兵,受到赵高的责骂。

    秦二世三年五月,长史欣回到章邯处密谋叛秦。

    秦二世三年六月,章邯与楚约降,未定,项羽许而击之。与此同时,沛公攻南阳守齮,破之阳城(今河南登封)郭东。

    秦二世三年七月,项羽与章邯期殷虚,章邯等已降与盟。以邯为雍王。沛公击降南阳。

    秦二世三年八月,张耳从项羽诸侯入关。与此同时,沛公攻武关破之。

    九月,沛公攻下峣及蓝田。与此同时,项羽的动态不详,估计没有抓紧进军。

    汉元年十月,秦王子婴降,沛公完成灭秦。与此同时,项羽的动态不详,估计没有抓紧进军。

    汉元年十一月,沛公出令三章,秦民大悦。派兵守函谷关。项羽诈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人于新安。

    汉元年十二月,也就是鸿门宴发生的这个月了。刘项两方差点刀兵相见。

    以上史实是很可以讨论出一些名堂的。如从《秦楚之际月表》上看不到刘邦在秦二世三年十一月的作为。此时的刘邦应该是继续为开辟援赵楚军的前进通道作战。至于没有记录到月表中,可能是与九月十月的作战衔接紧密、分无可分的关系。秦二世三年四月五月的情况与之类似。至于宋义的被杀,则应该是其畏战的下场。而其之所以畏战,完全是因为能力不足。他是因非常碰巧地说准了项梁之败而得到重用的。但其此前并没有展示军事及领导经验与能力,可能也根本不具备。而行军打仗这种掺不得半点虚假的活计,对一个没有足够能力的人来说,肯定是根本无从下手的事。所以他要与齐联络,以为自己留后路。楚怀王追授项羽接任宋义的职权,为楚上将军,项羽就成了整个楚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官,理论上也是刘邦的上级。当刘邦完成为项羽楚军主力援赵开路的战事后,在南下的途中可能与北上的项羽会过一面。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书上没有的内容?还是根据刘邦项羽双方的动态。项羽杀宋义的安阳距黄河还有一大段距离,而其迅速投入决战,应该在这个期间没有经过战斗消耗,这个消耗包括时间上与兵员上。而做到这一点,应该是有人替他把这一路上的秦军都清理了。而这个人就是刘邦。刘邦北上开辟通道的工作,此时大概也已完成,当其开始南下时,应该与率军北上的项羽,有过一次会面。因为两支规模较大的友军在战略运动过程中,应该有所联络。在这一次会面时,或者进一步明确了一战河南,一战河北的总体战略。表明刘邦在鸿门宴上所说的话,可能是楚怀王的战略部署,至此两人重新确认;也可能是两人根据形势的评估,作出的总体战略规划。进一步来看,如果有过这次会面,很可能还会重申先入关中为王的号令。

    刘邦部的下一个作战目标是昌邑(在今山东金乡西北)、栗(在今河南夏邑),其方向是从成阳下东南转正南。值得一提的是,刘邦部在这个时间段的这个举动,正好填补了项羽部北上的真空,其协同作战的意味十分明显,表明刘邦部另有拱卫彭城的职责。因为楚怀王全力击秦,已将绝大多数兵力调拨给宋义后转项羽,楚都彭城一带应该相当空虚了。而彭城左近还有秦武装存在,楚都的安全堪忧。这就需要有力武装前来护卫。而刘邦是一支常胜军,对秦武装有巨大的威慑力。有刘邦在彭城左近活动,秦武装将不敢轻举妄动。

    秦二世三年端月,即正月,刘项两边都没有活动。这大概是经过大战或长期征战,应该有一个休整期。对项羽而言,除了休整以外,可能还要面对被诸侯立为上将军后的内部形势。因为此时的诸侯军队可能多于楚军,尽管都服了项羽,但毕竟相互之间一点也不熟悉,必要的整合是省不了的。

    秦二世三年二月,刘邦的一系列作战,自栗西向出击高阳、陈留,再北上击开封、白马之敌,这一连串的行动即是对河北楚军后方的策应,也是对河北楚军主力与楚都彭城之间地带的廓清。行至白马后,刘邦西进前的全部使命便宣告终结。此后,这支部队开始了著名的西征。

    项羽也于此月再破秦军,经此一役,秦军的元气应该是给彻底伤了。如果他锐意击秦,其所处的地位及掌握的力量是优于刘邦的。应该看到,从二月起章邯军就招架不住了,且未得到援军,项羽部到六月仍未搞定章邯,是不是存在攻击不力的问题,至少没有抓紧进军。与早期的作战相较,秦强楚弱的情况已彻底改观。早先秦强楚弱,楚还能不停攻击,到了楚强秦弱之时,作战的力度反而下降。这一点项羽应该负责。为什么会是这样?可能项羽此时已有天下之志,他也知道秦决无翻身的可能,灭秦只是早迟的事。他更关心的是灭秦之后怎么办。再加上整合队伍的工作,彻底打垮章邯的时间就被大大推迟了。

    到了秦二世三年七月后,刘项两军的反差就更明显了。此月,沛公克南阳,章邯降项羽,这两者的时间大致相等。但此后刘邦三个月就完成了灭秦,其间经过了无数战斗。而项羽于此期间没有作战,却花了近五个月的时间才入了关,看起来宝贵的时间就莫名其妙地被消耗掉了。项羽的前途即使不是一马平川,至少比刘邦所要面对的不停作战要舒服得多,他实在是极有可能比刘邦早进咸阳的,但项羽还是没有动作。这个没有动作颇值得玩味。一种可能是,项羽的队伍规模大,而规模大的队伍在运动时所花的时间应该长一些。而且,项羽此时已不单纯是一个军事统帅,同时也成为一个政治领袖。他不仅要管理自己直接指挥的楚军,可能还要协调多国联军内部的事,甚至会有很多乱七八糟的矛盾上交到他这里来,要他一一处理。何况与楚以外的头头脑脑打交道,要花时间相互熟悉,来确定各自的喜好,确定对方未来的地位。这些事可能确实很费时间。再说,项羽知道秦已绝对没有翻盘的可能了,不可能有翻船的前景,他完全可以把对秦的胜利进军办成一个盛会,于是,他可能会有意识地放慢行进,甚至停留在一个地方,等待各种诸侯加入他这个盛会。办会嘛,自然要多花时间噢。而在这个期间,他确实是等到了魏王豹、赵将瑕丘申阳、赵将司马卬,可能还要接受关外秦军的投降,如阻击刘邦于开封的秦将赵贲,应该是在这个时期投降项羽的。因此,项羽可能并没有刻意把时间消磨掉,只是在办这些琐事的时候,就耽误了入关的事。另外,项羽还能得到楚怀王筹措的物资与兵员补充,这对于保证其诸侯上将军的地位与权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实力,别人未必服你。所以到了最后,诸侯联军中的楚军人数,可能不比各国军队的总和少。如果说楚怀王有倾斜的话,项羽所部得到的实惠最多,应该是这个倾斜的受益者。但这种放慢行进的做派,也使项羽付出了代价。这个代价就是落在刘邦后面入关。可能他没有想到,刘邦那么一支小部队,怎么居然把秦给打了下来。

    按郦生的说法,刘邦在攻下陈留之前,其部队不满万人。这样规模的军力,是完成不了西进灭秦的使命的。但自打下陈留之后,这个状况得到改善。秦二世三年二月,刘邦攻下陈留,于是他就有足够的粮食来扩军。同时又击白马,将先期渡河援赵的吕泽部迎了回来,加强了军事实力。所以到了攻武关时,刘邦所部有数万人之多,与其刚刚出征时的力量,不可同日而语——不仅能突击,而且能攻坚。这个变化,项羽没有想到。如果要做总结的话,没想到还不能算大错,哪能事事想到呢?项羽的错可能在于没有抓紧时间进军,因为在章邯投降之前,大部分的整合工作应该已经完成。剩下的工作,完全有可能在行进途中一一解决,以项羽之才,并非做不到这一点。但项羽没这样做,就最终落了后手,形成被动的局面。所以后来骑马硬上弓,搞得很难看。

    原先菜九以为,项羽本人要为他自己入关落了后手负责任一事,是个人的独家发现,后在网上看到清人王昙也有类似看法。其《吊项羽》一诗,说的就是这个问题。现全文照录如下,以使古人之高见不致湮没。

    秦人天下楚人弓,枉把头颅赠马童。

    天意何曾袒刘季,大王失意恋江东。

    早摧函谷称西帝,何必鸿门杀沛公?

    徒纵咸阳三月火,让他娄敬说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