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屠刀集在线阅读 - 股评家张良与cao盘手刘邦

股评家张良与cao盘手刘邦

    股评家张良与cao盘手刘邦

    菜九段

    早先菜九写《千古谁识汉张良》这个段子时,基本上没什么人同意菜九的观点。不同意的理由是,人们认为,如果没有张良,刘邦根本不可能成功。但很少有人肯反过来想,如果没有刘邦,张良能干什么。尽管不同意菜九,但有两个事实是驳不倒的。一是张良自己没干出个名堂,这一点他就不如魏豹、瑕丘申阳与司马卬了;还有就是张良与刘邦一起时,在荥阳这个地方吃了两大败仗,差一点当了俘虏。可见张良能决胜千里之外,但不能决胜于眼前。但如果连眼前尚不能决胜,居然能决胜千里之外吗?世上有这个理吗?当然,有人会认同这一点。菜九不认同这一点,可能是菜的关系。菜鸟的看法,看官们无须当真可也。

    菜九自以为读懂张良后认定,张良的地位是铁哥们刘邦捧起来的,只是这个结论与人们心目中的张良形象差距太大,不被认可也很正常。如果换一种形象一点的说法,可能更容易理解两者的关系。刘邦力捧张良的名言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顺着这个话,人们认定刘邦全靠张良才取得的胜利也很正常。其实张良自己对此事也有个很中肯评说:“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因此,评价张良的历史作用时,应该把这两句话综合起来看才好,即在运筹帷幄之后,补上个幸而时中,其作用就恰如其分了,这也表明其主要工作应该是出谋划策。我们现在说运筹帷幄,基本上指的是决策,但出谋划策与决策并不是一回事。张良的作用肯定不是决策,与我们心目中的距离差别还是比较大的。现在的股市比较火爆,我们不妨用股市的原理来类比刘邦与张良的关系。仿之于股市,投资人与股评家的关系与刘张关系很有一比。只要介入过股市的人,对股评家应该都不会陌生,而张良在刘邦阵营所起的历史作用也确实与股评家比较接近。

    天下共同反秦时,相当于一个大牛市刚刚开张,张良自己也整出了一个小盘股,加入进上市的大潮。一开始遍地都是黄金,资金面宽裕得很,但张良的股本就是没有扩张,在股市上没什么赚头。于是就边炒股边搞股评。但股评也不易找到好的听众,直到遇上了刘邦,张良的头号股评家的地位才显现出来。史书上说,张良无论对其他人说什么人家都理解不了,而刘邦一听就很投缘,一点就透。所以张良说“沛公殆天授”。其实不是刘邦耳根子软,而是因为水平高。张良的水平很高,跟没水平的人说,人家当然听不懂,听不懂自然就没兴趣,再再正常不过了。刘邦就不同了,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于是乎,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发生了——张良走不好的股票,刘邦就能走好;张良不敢做的波段,刘邦就敢做;张良看好但不敢持有的股票,刘邦就敢满仓。于是乎,刘邦的股本就急骤扩张,很快就成了股市里的一个强庄。后人以为刘项原来不读书,这其实是误会,这两人只是不以读书见长,并非没什么文化。张良是当时第一流的学问家,如果没文化,两个人也谈不到一起去啊,张良再闲得发慌,也犯不着去开导一个文盲啊?

    大概看到刘邦在股市里赚得盆满钵满,张良心里或者也老大不是滋味。他可能以为自己没能发起来,是因为本钱太少。如果有足够的本钱,也未必发达不了。于是乎,他想到了融资,发行了一支韩国股票,其招股说明书肯定是写得相当的好,证监会主事的项梁与楚怀王很快就批准上市,并提供了一笔开张资金,等于借钱供他炒股。但张良可能只会写招股说明书,而不太会经营股票,刚一上市,他这支新股就开始走熊,连昙花一现都没有过,很快就由绩优股,沦为ST了。这一下张良知道了,股市上挣钱非常困难,原来做股评与炒股还不是一回事。于是金盆洗手,专职股评,坚决不炒股。如果有谁动员他炒股,一律以身体不好为理由坚决推掉。

    灭秦之后,所有的股票都空前利好,新股票不断推出,但张良持有的韩国股票竟然被暂停上市了,搞得张良怪没劲的。怎么办呢?他只好跟股市的另一个强庄项羽搞到一块,图个啥呢?无非是想让他持有的股票从笼子里放出来,因为项羽此时还兼着证监委主席一职。但项羽是天字号第一牛人,不听股评也能霸庄。于是乎,张良的股评一句也没发生作用,甚至张良持有的韩国股票被搞到摘牌,搞得张良连寻常股东也当不成了,怪郁闷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张良一气之下,又跑到哥们刘邦处重cao老本行。而最气人的事就在张良走后发生了。张良前脚走,项羽后脚就把倾注了张良无数心血的韩国股票转给他人重新上市。这不是成心怄张良吗?好在张良已对持股票坐庄没有太大热情了,否则真要给气晕过去。

    张良投奔刘邦不久,刘邦就斥巨资一口气将那个不属于张良的韩国股票打到跌停板上,然后彻底并购。不久又将其资产重组,交给韩王信坐庄重新上市。刘邦是非常清楚张良与韩国股票的渊源的,但他没有将这支股票交给张良这个发起人,可能不是怕张良坐大,而是怕张良炒不好。毕竟知人善任是刘邦的强项嘛,毕竟张良有业绩不佳的前车之鉴嘛。千万不要以为刘邦此举是嫉贤妒能,凭他与张良的交情,让后者持有一支股票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让张良持有,也是为他好。

    到了刘项强强对话,比资金,比凶悍,比手段时,张良的股评似乎没发挥什么作用。刘邦这个股市高手强庄,碰到更高更强的项羽,就一点辙也没有了。刘邦有几次被打到跌停版,清仓离场,血本无归,就是有张良在边上支招也没有用。看来张刘两人的实力与头脑加在一块也不是项羽的对手。但刘邦的特点是愈挫愈奋,每次给铲庄,都能很快就通过各种融资渠道募集巨额资金,重新杀回股市,继续向项羽叫板。而项羽每次胜利过程中消耗的资金得不到补充,最后庄也坐不成了,被刘邦清仓出局了。在这个过程中,看不到张良的作用何在,即使历史存在的若干记载,也都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或者那些决定性的作用因天机不可泄露,所以就一条也没记下来。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张良与刘邦在秦末的股市里吃尽了千辛万苦,受够了行情的起起落落,终于一庄独大,封住涨停,享受暴利。刘邦建立了四百年的王朝,张良得到了第一谋略大师的历史荣耀。语言大师刘邦创造的运筹帷幄这个词真是有不小的魔力,好象这么干的人注定就是个大赢家,而且一赢就轰轰烈烈。菜九说过,刘邦这些话是为了给张良多分红而给人们下了一个套。结果呢?不仅人们上了刘邦套,刘邦自己也上了刘邦的套。好象决策都是张良的,刘邦自己倒只是个跑腿干活的。实际上,运筹帷幄只有与决胜千里联系起来,才能达到这个效果。运筹帷幄本身是个中性词,表示一个人在私下里谋划什么,没什么了不得。比如早先菜九在家里盘算着要买什么股票,憧憬着发财的前景、美好的未来,也属于运筹帷幄,但股市也不是菜九开的,菜九运筹帷幄有个屁用。事实上,菜九一入股市就尽显绝对菜鸟本色,即使天天运筹帷幄,其结果也只能是屡战屡败。所以金盆洗手,只看不练。基于此理,菜九以为,张良先生运筹帷幄的事情肯定会有,但决胜千里,就只能存疑了。比如菜九就倾向于将攻破武关的功劳记在张良名下,但没把握,只得作罢。

    菜九在前面说了,刘邦运筹帷幄评价,要与张良的幸而时中评价联系起来看才好。而运筹帷幄与幸而时中恰好就是时下里股评家的作用所在。只要与股票沾边的人都知道,股评家会一口气推荐好些个股票,其中有说准的,有说不准的(成心诱人上当的不在其列)。但听了股评而发财者的比例并不高。多数情况是,人们从股评的众多股票中选了一支或几支,结果没选中的都涨上去了,而选中的不涨反跌。好象千选万选,特意把那个不涨的给选出来一样,让人哭笑不得。张良给刘邦出主意,肯定也不是一条两条。为了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张良肯定是绞尽脑汁出谋划策,解读业绩报告日以继夜,K线图画个不停,基本面资金面分析个不休,于是乎好股票与坏股票同时存在一点也不稀奇。张良只管出推荐股票,具体cao作的好坏还是刘邦的事。刘邦的高明就在于他能慧眼识珠,一下子就能把一大堆荐股中最有价值的那个挑出来并一路持有。刘邦的伟大也因此而显现出来了。我们听了股评而发财的人多了去了,有几个人感谢股评家呢?这也是人之常情,人性总是看重自己的、看轻别人的。这不,那些听股评而发财的人也就把功劳往自己头上一安,关股评家屁事。伟大的汉高祖就不同了,他只记住了你的推荐的好股票,至于你推荐的烂股票,反正最终成了大赢家,也就在所不计了。于是乎,不仅你的功劳是你的,刘邦自己的功劳也不妨分一点给你,比如张良的功劳本上记其下韩国,就是刘邦率部完成的。这与霸王有质的不同,项羽专门记别人的过失,谁要有个闪失,就揪住不放,搞得在下边干活的人心情很不好。其实这个项羽,实在是我们的同类。比如,我们最喜欢记别人的不是,别人的功劳在我们眼里分文不值;别人的过失罪不容诛,自己的过失理所当然;所以我们都特别讨厌刘邦。但我们恰恰忘记了,没有刘邦,也没有今天张良的崇高地位。

    其实这个段子的正确名字应该是投资分析师张良与庄家刘邦,但不如股评家张良与cao盘手刘邦顺口。就这么着吧。

    其中的相关内容,请参见菜九的千古谁识汉张良。

    为庆祝出版传媒成功发行,菜九也发一支新股(段子)。并在出版传媒上市之前面市,希望众看官能喜欢、持有、拉升、转配。

    今年菜九发行了如下新股(段子)都能在网上搜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