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宋武大帝在线阅读 -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十七章 战争措施(上)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十七章 战争措施(上)

    第三卷汴京篇第十七章战争措施

    李隽带着李庭芝,文天祥,廖胜功,杜大用,陆秀夫,黄永善他们大步而来。他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好象他们人人拥有金山银山似的。当然啦,他们今天见到这么多好事,特别是李隽打算再建立几支突击力量,也就意味着南宋拥有更多的尖刀部队,哪会不高兴。

    “臣沈毕参见皇上。”沈毕向跨进房里的李隽施礼。

    李隽闻言之下很是高兴,一把拉住沈毕,道:“是沈毕啊,你来得真是及时,我有很多事要找你了解情况,你来了就好,省得派人去请你。”

    &nb`猪`猪`岛`小说`;沈毕和黄永善两人是南宋的科技支柱,他们不仅自己是大科学家,还是整个科技事业的掌门人,对于科技方面的情况他们比谁都清楚,李隽回到临安自然是要找他了解情况,这话不是随便说说。

    “臣听闻皇上回来了,特地赶来向皇上请罪。”沈毕很是自责。

    李隽一下子奇了,道:“你遇到什么事了?来来来,都坐下,都下来。”李隽热情地招呼李庭芝他们坐下来。

    李庭芝他们知道李隽不喜俗礼,没有什么架子,道过谢坐了下来。

    “臣没能造出更多的硝化甘油,致使钢炮没法使用,臣罪在不赦,还请皇上处罚。”沈毕一脸的惭愧,愧疚万分。

    李隽笑道:“我以为是什么事,就这事。你们能够造出硝化甘油。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应该给你们记功,哪里有罪。这科学上地事情,谁也不能保证一定成,你就不要放在心里去了。这事不要急,只要你们努力,现在造不了更多。将来一定会造出我们用都用不完的硝化甘油。”

    “谢皇上。”沈毕还是不能释怀,道:“可是。皇上,那些钢炮……”

    李隽打断他的话头,道:“你不用担心,钢炮会重新鸣响起来,北伐之时他们会派上大用场。”正要给沈毕解释原因,段干木进道:“皇上,皇后来了。”

    “她来做什么?要说心里话也要等我回去啊。”李隽在心里很是奇怪地想。念头刚起,只见全皇后带着几个太监走了进来,这些太监都提着食盒。

    全皇后香风阵阵,款款而来,一步一态,美得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向李隽盈盈一福,道:“臣妾参见皇上。”

    “皇后免礼。”李隽笑道:“皇后过来有什么事吗?”

    全皇后微嗔道:“皇上说的。好象臣妾没事就不能来似的。”对太监道:“摆上来。”太监在她的指挥下把食盒里地食物拿出来摆在桌子上,全皇后道:“皇上,你赶路辛苦,肯定也饿了,臣妾给你做了几个小菜,你填填肚子。李大人。文大人,陆大人,廖将军,杜将军,黄大人,沈大人他们有要紧事向皇上禀报,你们君臣就一边吃一边谈。”

    她还真是可人,李隽万万想不到她是为这事来的,现在地全皇后变得越来越体贴了,这和李隽初来这个世界大为不同了。已经不仅仅是“贤内助”三字所能赞美的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什么样的人接近得多了,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有人说你想做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去结交什么样的人,看来很有道理。”李隽在心里大为感叹全皇后的巨大变化,道:“怎敢有劳皇后。”

    全皇后笑盈盈地道:“皇上,看你说地,照顾皇上是臣妾的责任。皇上,这白饭是李毕胡送来的杂交稻米做的,味道不错,很香,皇上你就尝尝鲜。皇上,臣妾告退。各位大人,你们好好陪陪皇上。”盈盈一幅,退了出去。李隽看得很清楚,她退走时眼里的期待神情,其中的意思李隽心知肚明。

    目送全皇后离去,李隽招呼李庭芝他们坐过来,道:“来来来,皇后盛情我们是却之不恭,就不如从命吧。饭局上好办事,我们一边吃一边谈。”

    “谢皇上,谢皇后。”李庭芝他们谢恩后坐了过来。

    李隽扒了一口白饭,赞道:“味道不错,又软又香,你们也尝尝。”

    文天祥尝了一口,道:“着实不错,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白饭了。”

    “那还用说,老袁的技术还能有假?真没想到,老袁在另一时空地发明居然会惠及这个时空的人们,真是功德无量。要是老袁知道了,他肯定又会吹他的牛了。你们要是知道记者吃老袁的稻米饭差点把肚皮撑破的故事,不知道有何想法?”李隽在心里如是想,嘴上道:“好吃,你们就多吃点,不要浪费了。”

    记者吃袁教授稻米饭差点把肚皮撑破是确有其事,据说有几个记者到袁教授的实验室去采访,袁教授请他们吃午饭,白饭就是用杂交稻做地。有一个记者一连吃了五碗,连路都走不动了,记者感叹说那是他吃过最香的白饭。

    李庭芝是响应李隽的号召,吞下一大口白饭,道:“这个李毕胡还真有几下子,他今年晚稻就种了两亩,收了一千多斤,给皇上送了一百斤。”

    陆秀夫一边扒饭,一边发表看法,道:“要是这杂交稻大量推广的话,要不了多久,华夏老百姓就不用饿肚子了,人人都可以吃上白饭,实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陆大人所言极是。老百姓吃得饱了,身体素质也就提高了,军队的素质也会跟着提高,这是一个战略性举措。”廖胜功充分发挥他战略家的头脑,道:“皇上。这事应该要加快进行,尽可能早地推广。”

    李隽点头,道:“要是李毕胡那边取得地成就足够好的话,朝廷自然是要全力推广。但是,科学上地事,谁也没办法,技术不成熟急也急不来。目前提高粮食产量地最好途径还是在深耕细作。大量使用肥份上下功夫。对了,沈毕。你那里硫酸的产量有多少?”

    “回皇上,臣无能,硫酸一个月只能生产万把斤。”沈毕不无自责。

    李隽安慰他道:“这事不能怪你,我们地条件就这样,急也没用。你说下,造成产量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皇上,主要是人手不足。设备不够。”沈毕回答。

    李隽总结道:“一句话:就是投入不够。这好办,我们增大投入就是了,这硫酸地产量一定要上去,有了硫酸,很多事情就好办多。这样吧,硝化甘油先不要生产,把人手集中起来生产硫酸。”

    硝化甘油的威力已经为在座诸人所熟知,大量生产硝化甘油是他们地梦想。没想到李隽居然要停止其生产,李庭芝他们一个个难以置信,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听错了,吃惊地看着李隽。

    对于他们的震惊,李隽很是理解,道:“我们的技术条件不成熟。硝化甘油的产量不高,对于我们目前来说有与没有的区别不大。强行生产的话,反而占用了大量地资源,要是把这些资源用来生产硫酸的话,硫酸的产量就会增加很多。当然啦,硝化甘油的技术还是要研究,只是不生产而已。”

    “皇上,硫酸主要是用来生产硝化甘油,要是不生产硝化甘油,硫酸生产出来就没有用途了。”沈毕委婉地提酸李隽不要停下硝化甘油的生产。

    “硫酸号称‘工业之母’。哪会没有用处。”李隽在心里里感叹沈毕有点知识面不够。笑道:“硫酸的用途不是没有,是很多。你的产量根本就不够。我给你下个目标,你一个月生产一百万斤,做得到吗?”

    “这么多?”沈毕吓得差点把嘴里的一口饭吐出来了。月产一百万斤硫酸对于当时地南宋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沈毕没给吓倒在地上已经很不错了。

    李隽好整以暇地道:“不是多,是太少了。要是硫酸足够的话,我们可以生产出更多的肥料,粮食产量就会大为提高。祥甫,你安排一下,把所有的骨头,猪牛羊马这些牲畜的骨头都收集起来,交给沈毕去处理。”

    “皇上,这有什么用?”猪牛羊马这些牲畜的骨头除了喂狗以外,根本就没有用处,李隽居然要李庭芝安排下去收集起来,任李庭芝足智多谋,万事难以好奇,也不得不好奇,脱口问出来。

    不要说李庭芝好奇,就是廖胜功他们也如他一般表现,写了满脸地好奇。

    “把骨头打打碎,再用硫酸处理出来,把硫酸清洗干净,过滤,晒干就是很好的肥份。”李隽明白李庭芝他们心里的好奇,给他们解释,道:“配合硅肥,农家肥,我们的粮食产量又会有很大的提高,又会有好多老百姓不用饿肚子了。”

    农作物的主要肥份来自于氮磷钾三元素,对于南宋来说,生产氮肥的可能性为零,根本就不可能。钾肥也不好生产,磷肥嘛只要有了硫酸就能造出来了。

    把骨头打碎用硫酸处理,制造出的肥料就是磷肥,这是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在十九世纪用过的办法。对于南宋来说,其他的东西没有,骨头肯定是有地,制造磷肥就不会有问题了。

    这个办法不要说李庭芝他们这些古人,就是现代人知道地也不多,一个个惊奇得不得了,塞满了白饭的嘴巴张得老大,傻冒似地看着李隽。

    过了好一会,齐声欢呼起来。

    质直的陆秀夫点评道:“要是成功的话,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变废为宝了。”

    “对!”李庭芝他们附和。虽只一个字,却表达了他的好心情。

    李庭芝表现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过人才干,道:“皇上。臣以为可以把硫酸生产人手多培养些,再把他们分派到全国各地去生产硫酸。”与其把硫酸生产出来运到全国各地去,还不如派人手去生产硫酸划算,这个道理显而易见。

    文天祥补充道:“还有,可以成立专门地肥料生产厂,由他们把骨头收集起来,用硫酸生产出肥料再卖给农民。”这样一来。朝廷只要组织引导一下,不用掏一两银子就可以达到目的。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

    廖胜功跟着献计道:“皇上,目前朝廷势必无法在全国各处建立这么多的肥料生产厂家,朝廷可以集中主要力量在几个主要的粮食生产区制造肥料。比如江南,岭南,淮河流域,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汉中之地,江汉平原。”这些地方都是富饶之地,也是南宋主要的粮食产地,要是把这些地方的粮食产量提上去,问题就好办多了。这是着眼于大局地战略布局,也只有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才能想得到。

    “你们一人一计,把我要说地都说完了。”李隽做总结性发言。

    沈毕一下子来了精神,道:“皇上请放心。臣马上就大量培训这方面的人手,调派设备。”

    “这事,就辛苦你了。”李隽很是满意沈毕的表现,道:“你有什么困难可以给祥甫说,祥甫自会帮你解决。”

    现代磷肥都是用磷矿经过硫酸处理生产出来的,但是相比之下用磷矿的技术难度要大得多。用骨头作原料的话问题就好办多了。李隽的打算是先易后难,先用骨头做原料,打下一定地技术基础,等条件成熟了再用磷矿生产磷肥,要是实现的话整个南宋的粮食产量将会实现飞跃。

    “皇上请放心,这是攸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臣一定配合沈大人,沈大人要什么,臣就给什么。”李庭芝作为杰出政治家自然明白粮食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责无旁贷地挑起重担。

    李隽放下饭碗。抹抹嘴。道:“这白饭真是香,吃着让人开心。要是以后老百姓都吃上这样的稻米饭,会不会一个个死撑呢?”

    这是一句玩笑话,李庭芝他们哪里想得李隽居然会在此时说出这样的玩笑话,差点把嘴里的饭喷出来。

    然而,李隽地玩笑话却没有完,他接着道:“要真的有这么一天的话,那也只能说白饭撑死人也是福!”

    这句话乍听之下是玩笑话,细品之下才明白其中的含意,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粮食不够,有多少老百姓因为吃不上饭而遭罪,无人说得清,有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吃上几顿白饭,可以说他们一辈子都是在饥饿中度过。要是真有李隽说的那么一天,即使他们是给白饭撑死的话,那也是幸福。

    粮食危机存在于中国数千年历史中,就是为历代史家称颂地“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也存在。这两个以“盛世”著称的时期,粮仓里的粮食一层压一层,都快霉烂了,而老百姓却还在饿肚子,那些史家们却提都不提。

    为了维持生存,老百姓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用野菜拌饭已经是好的了,还能让人接受。有些老百姓就以睡觉来逃避饥饿的折磨,可是越是睡越是穷,越是吃上不饭,因为没时间干活,哪里有收获。另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妇女把粮食省下来,留给家里的男人吃,因为男人要干重活,要是没吃饱就没有力气,而这些妇女只能喝一辈子粥了。

    “皇上!”李庭芝他们感动不已,眼里闪着泪光,无法言语。

    李隽摇摇手,阻止他们说下去,道:“有了粮食好,不仅可以惠及老百姓,就是牲畜也会从中受益。祥甫,挑选上等谷子喂养我们的战马,所有地战马都要以精料来喂养。”

    马吃草,这是人们认为天经地义地事情,然而,战马要是只吃草的话,其战力会大为降低,不能打恶仗硬仗。只有给战马喂以精料,战马才会有长力,也就是说宋军就会有更好地机动能力,可以从一地快速机动到另一地,这也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李庭芝是带惯兵,深通马性的人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道:“臣遵旨。”

    “在用谷子喂养以外,还要喂以鸡蛋,一天一个。”李隽接着道:“这件事有关国运,一定要落实下去。”

    用鸡蛋配上等谷子喂养战马,战马就会膘肥体壮,对于即将到来的中原决战具有难以言喻的重要意义。

    “皇上!”廖胜功和杜大用两位战略家深知此举的意义,激动不已。

    李隽站起来走了两步,道:“大战在即,朝廷要实行新的举措,马政也要随之改便,才能适应北伐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