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宋武大帝在线阅读 -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六十八章 合围汴京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六十八章 合围汴京

    第三卷汴京篇第六十八章合围汴京

    “启奏皇上,南朝的军队正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压过来。以臣推断,合围汴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巴布尔向忽必烈汇报情况。

    此时的忽必烈比起先前,已经明显苍老了许多,以前的忽必烈意气风发,在什么情况下都是意气自若,即使面对赵佥的大军也是冷静从容,活力四射。现在,这种活力与冷静依然还在,但是一连串的败仗对他的打击已经很明显,他的容颜显得有些苍老。

    这也难怪,换作任何一人个,处在他的地位,在遭到一连串沉重的打击之后,都会和他一样的表现,这点已为历史所证明,可小说以举出一打例子。二战时,那位元首在战争一开始的表现让德军将领们倾倒,可是当德**队遭到惨败后,他了变了,不再喜欢倾听将领们的意见,只喜欢独断专行,变得歇斯底里,让德军将领们感到失望。

    忽必烈并没有问战争的情况,而是关切地问道:“巴布尔,你的伤势怎么样?好些了吗?”

    巴布尔也真够倒霉的,也许这是上天对他这种人的惩罚,砀山大火他虽然是逃出来了,可是他也给烧伤多处,他能够死里逃生真的是称得上很侥幸了。对于忽必烈来说,今年是很不利,对巴布尔来说也是流年不利,东线决战时,炮弹好象长了眼睛,一发炮弹正正对着他打来,要不是他的亲兵见机得快,把他倒在地上地话。他肯定给炸成了碎块。

    饶是如此,他的左边身子也是给炸得血rou模糊,左臂齐肩给炸断,不得不送到汴京养伤。忽必烈身边正缺少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助手,巴布尔虽是重伤在身,也不得不打点起精神,当好这一助手角色。

    “回皇上。臣好多了。”巴布尔如实回答。他的伤势在太医的调治下,明显好转。

    忽必烈稍为放心。问道:“有没有忠和的消息?”忽必烈对郭侃这位最得力的谋士是情有独钟,无时无刻不在关心他地下落。

    “到现在还没有收到郭大人的消息。”巴布尔回答,道:“臣已派出探子,一有郭大人地消息,马上报来。”

    对于巴布尔的处置,忽必烈还是满意,问道:“你说。三弟这是怎么了?他明明有机会在东线解围,他为什么会放弃呢?即使他不想解救残军,那么在南线,他也同样有机会救出忠和大军,可他为什么不动手?老是机动。”

    “皇上,伊儿汗的事,臣无话可说。”巴布尔深知“疏不间亲”的道理,他虽得到忽必烈的信任。但他毕竟是外人,不好参与忽必烈兄弟之间的事情。

    忽必烈看了他一眼,道:“三弟能从西方赶来中土,这份情谊比天高,比海深,朕会永远记住。可是。让朕想不通的是,他为什么不尽这最后一功呢?你听到了什么风声?你说。”

    巴布尔不得不佩服忽必烈见机之快,居然猜到了,只得直言道:“皇上,在伊儿汗到达东线之前,他和埃及苏丹拜巴尔打了一仗,臣以为正是这个拜巴尔让他改变了决定。”

    “他这是为了保存实力,免得到时拜巴尔有所异动时,他无法应付。”忽必烈一语道破玄机,叹道:“三弟啊。你坏了朕地大事。有句话得好‘皮之不存。毛将焉付?’要是中原决战失利,你就能完然西返?南朝的军队还不把你团团围住。聚而歼之。三弟啊,你聪明一世,却糊涂一时。”

    人不存私心,往往见事明快,一旦存了私心,再聪明的人都可能变得糊涂,这点在历史上特别明显。

    巴布尔可不敢插话,只好静静呼着。

    忽必烈话锋一转,问道:“东线情况怎么样?”

    “目前还在抵抗,南朝军队到达汴京,还有点时间。不过,臣以为,这只是时间问题,还请皇上早做打算。”巴布尔提醒忽必烈。

    巴布尔这是在暗示忽必烈,应该命令旭烈兀向汴京靠拢,以免他离汴京太远给南宋吃掉。他是聪明人,深知疏不间亲的道理,不明言,以委婉的方式点醒。

    忽必烈哪有不明白的道理,看着巴布尔,道:“你很会说话。不过,朕不喜欢你绕弯子。嗯,是该催催三弟,赶快退到汴京来,我们合兵一处,共同守卫汴京。朕想,这次他应该会尽全力了。”

    >

    “廖将军,就让我们放开手脚打一仗吧,只要我们尽力一搏,鞑子根本就抵挡不住,我们很快就会到达汴京。”部将孙外年很是不满地道:“斩乱麻要快刀,杀鸡你却用钝刀,这能杀得死吗?我们明明有实力,却不准我们用,也太太太……”后面的言词太激烈了,不自然地住嘴不说。

    他的话得到众将地响应,道:“是啊,大人,孙将军说得有道理,让我们好好打一仗吧。”

    廖胜功一向好说话,这次的表现却是一点都不好说话,环视众人一眼,道:“你们什么都不要说,叫你们悠着点打,就悠着点打。谁要是打得太狠了,那可是违背军令,要受重处。”说到后来,语气已经变得非常严厉。

    “哪有这种事,打得好还要受处罚,那打得差不是要受奖了?”众将难以理解这一道奇怪的命令,开始逆向思维。

    赵良淳纠正道:“不是打得好要受处罚,是违背军令要受处罚。”

    “这军令也太不近情理了。”孙外年仍是难以理解,唠叨起来。

    廖胜功笑道:“孙将军。你不用不服气,给你交个底吧。早点打到汴京,我也想。我还恨不得现在就把汴京光复,雪却百年的耻辱,可皇上不许啊。”

    “这是皇上地命令?”众将齐声问道。李隽一向英明,下达的命令总是让将士们心服口服,如此不近情理地命令还没有过。众将乍闻是言还有不惊奇的道理。

    赵良淳点头道:“你们难以置信,这很正常。我也跟你们一样。接到这道命令时,也是想不通。等我想通了,我不得不佩服皇上的奇思妙想,这是皇上的一条妙计。”

    众将本就有些糊涂,听了赵良淳的话就更迷糊了,一个个瞪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赵良淳和廖胜功二人。连话都不知道说了。

    这也难怪,进攻不准用全力,打得太好了还要受到处罚,这种事情只能归于不近情理,不懂兵法,却给赵良淳说成是奇谋妙计,任谁听了都会如众将一般反应。

    “灯不拨不亮,话不说不明。我就给你们明说了吧。”廖胜功在征得赵良淳同意后决定给众将说明白,免得他们整天吵着要狠打猛揍,道:“我相信你们会严守军规,不会泄露出去。即使有人泄露出去也不怕,皇上这一计不怕给忽必烈识破,就算是他识破了。他还得上当,这就是皇上地高明处。皇上之所以要我们缓攻缓围,是因为皇上决定以汴京为饵来钓旭烈兀。汴京的重要性,我不说你们也明白。要是我们现在就把汴京围住了,甚至打下来,旭烈兀就有可能不向汴京靠拢。”

    孙外年马上发表看法道:“大人,就算旭烈兀不向汴京靠拢,中原就这么大,他能去哪里?这是朝廷地天下,还怕他能飞上天去?”

    他这话很有道理。马上就得到众将的一致赞同。

    “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廖胜功笑道:“中原是朝廷的天下,这点没错。现在。朝廷是打了好几个大胜仗,鞑子地军队遭到了重创,损失得差不多了。但是,你们不要给胜利冲昏了头脑,中原现在地局势很乱,主要原因是很多散兵游勇横行,朝廷要集中兵力对旭烈兀和忽必烈,剿灭这些散兵游勇还没有时间。”

    象这样大规模的战争,必然会有很多散兵游勇,四处横行,欺压百姓,制造混乱,这点很正常。众将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点头称是。

    “朝廷目前最紧要地任务就是把忽必烈剩下地军队以及旭烈兀的军队彻底歼灭掉。”廖胜功接着道:“这两件事其实是一件事,两者可以一起完成。汴京还在鞑子手里,旭烈兀就会向汴京靠拢,因为他只有这么做才有机会支持下去。即使支撑不下去,旭烈兀也会想办法侍机渡过黄河北蹿,好似在中原等着被歼灭。”

    部将钟文忠道:“朝廷拥有强大的海军,把黄河封得死死的,他就是想北蹿也没有机会。”

    廖胜功点头,道:“你说得不错。上次,旭烈兀能够渡过黄河,赶到中原,他也太侥幸了。这次,郑将军把海军分成三个部分,部署在黄河的上中下游,即使一段给封了河,另一部分还可以赶去。”

    赵良淳接过话头道:“回到黄河以北,旭烈兀还有一条道路,他可以不通过黄河,而是沿着黄河南河向西逃蹿,再到甘凉之地,辗转回到大都或者是回到中东。”

    “赵将军说得一点不错,要是朝廷现在就把汴京打下来的话,旭烈兀肯定会这么做。你们都是军人,你们也都知道一个理:只要能够保存军队的事情,就应该去做。”廖胜功接着分析道:“所以,汴京现在不能给打下来,免得旭烈兀西蹿,给朝廷的围歼造成麻烦。”

    赵良淳得出结论道:“即使旭烈兀西蹿,他也难以回到大都。但是,那会给朝廷地围歼行动增加很多困难。把他吸引到汴京附近来歼灭掉,就省事多了。”

    话说到这份上,不会有人还不明白,众将齐声赞道:“皇上的计策真高明!”

    孙外年想了一下,道:“戏要演得逼真。朝廷的军队应该出现在汴京城下,给鞑子造成更大地压力,忽必烈就会催促旭烈兀向汴京靠拢,这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孙将军,你这个主意出得好,皇上早有安排。东西南三个方向的军队齐头并进,向汴京开去。只不过是一个幌子,暗中要进行地就是围堵旭烈兀。免得他逃蹿。”廖胜功很是赞许地道:“兵临汴京的事就交给郑将军的海军去做。”

    >

    汴京的黄河上,郑静和站在船头上,静静地望着南岸,虎目中含满了泪水。郑静和具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地可贵品质,冷静沉着,不为感情所左右,然而此时的他也忍不住潸然泪下。沾湿衣衫。

    黄河地汴京段,曾经上演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尤其是宋朝在这段河曲上上演的故事就更多了,更加让人伤悲、悲愤。女真人攻破汴京,逼迫宋室南迁,中原沦陷,虽是百年前的故事,但是宗泽将军地疾呼“渡河!渡河!渡河!”仍是言尤在耳。每一个华夏子民铭记在心。

    郑静和到了这里,他能不激动吗?更何况他率领地南宋海军不计其数,船只把河面都遮住了,换句话说光复汴京的行动正式拉开了幄幕。不要说郑静和将军,就是换作任何人,当此情景。都激动不已。

    “光复汴京!”激动难已地郑静和振臂高呼。

    他身边的将士们跟着他呐喊:“光复汴京!”

    他们的呐喊立即得到其他船上的将士的呼应,齐声呐喊:“光复汴京!”只一会儿功夫,无数声“光复汴京”汇成一首壮歌,直上云霄。

    “宗将军,你听见了吗?朝廷开始光复汴京了。”郑静和喃喃告慰宗泽将军的在天之灵。

    >

    “你有什么事?”忽必烈问急急而入的巴布尔。

    巴布尔行完礼,道:“回皇上,南朝的海军已经到了汴京。他们在河上大呼‘光复汴京’,声浪直冲九霄,良久不绝,以臣判断。他们地人数很多。”

    忽必烈神态淡然。好象这个天大的坏消息根本就没有听见似的,但是敏锐的巴布尔还是发现忽必烈的瞳孔明显地缩小了。

    过了一会儿。忽必烈才道:“该来的终归要来。他们现在在做什么?”

    “正在准备登陆。”巴布尔回答,提醒忽必烈道:“皇上,是不是再催催伊儿汗?”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旭烈兀赶到汴京,兵力合到一处,好处大得多。

    忽必烈点头,道:“是该再催催他了。”

    >

    看了手里地信,旭烈兀微微叹口气,下令道:“命令所有军队,一刻也停地向汴京靠拢。”

    罗思可问道:“可汗,天可汗又来信催了?”

    “明知故问。”旭烈兀冷冷地道。

    罗思可迟疑了一下,道:“可汗,臣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你说吧。”旭烈兀非常干脆地道:“把你心里的话都说出来。”

    罗思可小心地道:“可汗,臣以为我们不一定要向汴京靠拢。中原这么富饶,我们完全可以开创出一片新天地。臣在中东时听人说过,有一个叫迦什么将军的,在意大利十六年,没有得到他国家的一兵一卒的增援。我们有三十万军队,可以比他做得更好。”

    “你说的是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的事。”旭烈兀否决他的提议,道:“那根本就不可能。这里是中原,不是意大利。我们除了向汴京靠拢以外,还能去什么地方?沿着黄河南岸向西撤都比你的主意高明。就是西边的路已经不通了,给南朝封死了。现在,只有北边地路还能通行,要是我们晚了,连这条路都会没有。”

    汉尼拔在意大利一呆十六年,没有得到迦太基一兵一卒地增援,究其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个是汉尼拔这位名将杰出的军政才干,使得当时罗马帝国地第一名将西庇阿也认为要想在意大利境内击败他根本不可能,才极力主张攻击迦太基本土,逼其撤军。经过努力,这一目的达到了。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当时罗马帝国才兴起,征服了罗马境内很多民族,而罗马人还没有把这些民族同化掉,这些民族还没有和罗马人融为一体,使得汉尼拔在这里如鱼得水,要兵有兵,要粮有粮。

    而中原就不同了,华夏的根本重地,清一色的汉人,同一个民族,有着相同的祖先,有着相同的文明,有着相同的文化根底,老百姓根本就不会与旭烈兀合作,罗思可想仿效汉尼拔真的是异想天开。旭烈兀这位灭国数十的蒙古英雄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才否决他的提议。

    >

    “报告,旭烈兀的前队马上就到朱仙镇了。”探子喘着气,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赵良淳。

    赵良淳很是振奋地道:“好,来得好。”拍拍火炮,对朱瑞祥道:“朱将军,看你的了。旭烈兀一到,你不用客气,给他狠点。”

    朱瑞祥很是期待地道:“赵将军放心吧,我的胃口一向不小,有多少吃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