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面 试
舒王府。 “本王真不知道这个裴度能有什么才华,但是能让鲁郡公为其出面,在父皇面前保举他留京任职,想必也不是平庸之辈。关键是还把他放到了东宫那里,”舒王停了一下,对着韦执谊说道,“你要帮我密切留意此人,如果真有才却成了太子的臂膀,对本王终究是不利的,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办法争取过来,如果不能为我所用,至少太子也不能用此人。” 韦执谊如今已经公开是太子的人了。因为前一阵德宗寿诞,太子进奉了一张佛祖的描金画像为父皇祈福祝寿,德宗很高兴,知道韦执谊本身书法就很好,而且又经过颜真卿指点,书法更精进了许多,最关键的是平日观察他不仅忠于自己,金吾卫也没发现他和太子及舒王有什么瓜葛,心中有意把他安排到太子身边,更便于掌握太子的动向,于是当场让韦执谊为佛像题字,韦执谊当场奉旨挥毫泼墨,德宗看后对韦执谊的字称赞有加,对太子说:“你的佛像有了韦学士的题字就更完美了,太子一定要好好谢谢韦学士。”后来,太子以酬谢韦执谊为名,把韦执谊招到了东宫。在这次面谈过程中,韦执谊强烈表达了有心投靠太子的意思,太子听了不置可否,只是神秘的说道:“学士可知道王叔文吗?他可是个大才,今后前途不可限量,你们可以多多亲近。”韦执谊心领神会,辞别太子以后就主动联络王叔文,几次接触,互相之间都觉得对方与自己志同道合,于是成为了密友。 此时听到舒王如此计划,韦执谊答道:“殿下放心,下官一定多加留意,此人如果真有才,下官一定不能让他在东宫立足。” 舒王点头微笑着说:“到那时,裴度怀才不遇,本王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轻松的把他延揽到身边。” …….. 东宫。 太子把王叔文叫到书房,说道:“裴度是太傅亲自举荐的人,并且言其才华出众,身负济世大才,有些话我不好当面问他,你秘密召集韦执谊、王伾等人和他聊聊,看看他到底有什么才华能让太傅如此推崇。” …….. 王叔文接到太子的任务不知为何突然有种不舒服的感觉,说不出心里是嫉妒还是不服。因为王叔文知道自己虽然有才华,但是出身太低,既不是豪门大姓的子弟,也没有进士出身,只是凭借一手好的棋艺才被太子赏识。而这个裴度就的出身比自己可高的太多了,出自河东裴氏,豪门大姓不说,还偏偏是新科进士,单单出身就使自己相形见绌。自己追随太子二十年了,突然见到太傅颜真卿给太子举荐一个号称有大才的人,以颜真卿在太子心中的份量,此人只要不是庸才,日后必然会得到太子的重用,而一旦此人确实有才,哪怕和自己的能力在伯仲之间,恐怕这个裴度也会天然的受到推崇。如果真如推测那样,自己用二十年时间在太子心中建立的地位,岂不是旦夕之间就被裴度取代了吗?眼见当今天子一天比一天显得年老体衰,天有不测风云,说不准哪天太子就能荣登大宝,自己就可以跟着一步登天,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实现的前提,就是自己的地位绝对不能动摇。他把自己的想法婉转的跟王伾说了,没想到王伾和自己的想法竟然不谋而合。 …….. 这次见面是在一个隐蔽的小酒家。 小店本来也没什么生意,再加上王叔文告诉掌柜的,今天不要再接待别的客人,自己的酒钱加倍结算。掌柜的当然乐意,早早的就把店门关了,让这几个客人放心吃喝。 一阵觥斛交错,酒过三巡,转入正题。 “裴兄弟,你对如今朝局如何判断?”王叔文问道。 “不知王兄所说的朝局是指哪方面?各部人事任命?国家政策?藩镇动态还是蛮夷形势?”裴度问道。 王叔文听了有些不爽,因为裴度反问的广度太大了,一个人总不能包罗万象的无所不能吧?于是说道:“我觉得目前朝廷政令不能通行全国,就说说朝廷制定政策如何能够贴近百姓并通行天下吧。” “王兄的题目听起来只是一个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问题,在下却认为包含很多,说说在下的浅见。首先,朝廷制定政策不能闭门造车,任何政策的制定都必须经过详细的调查与论证,然后再制定一个能让下层百姓承受而且不觉得是沉重负担的政策,才能称之为良策。就譬如说间架税这个政策,在朝堂上建议制定此项政策的宰相大人,根本就不知道民间疾苦,完全是为逢迎上意的恶法,普通百姓因为天灾人祸已经家无余粮,仅剩下的房产还要交税,制定这种政策怎能不失民心?再者,如果在执行过程中能够不走样也行。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地方官吏无论出于逢迎上级还是趁机盘剥,本来朝廷说好的是在京城、东都洛阳及江南富庶地区试行,可是最终在执行过程中变成了全面推行,昔日杨炎推行两税法之时,朝廷已经明言除两税以外不再征收任何额外赋税,如此制定和执行政策,百姓怎能不心寒?又如何相信朝廷?况且,两税法和间架税同样是朝廷政策,为何当时的两税法不能迅速得到贯彻呢。在下认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监察御史的失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地方官两税法执行不力,监察御史应该马上弹劾。但是,从上到下,朝廷只在两税法推行初期有所重视,但是具体到各州县就没有继续监督了,执法不严是政策执行不力的根本原因。当然,这里也有各藩镇对朝廷政令迁延观望、阳奉阴违的情况,这又是另外的原因了。” 王伾听了语带讽刺地说道:“原来国家治理这么容易啊?”
“所谓大道至简,其实治理国家本来就是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和责任。”裴度说道:“诸位都是读书人,自然知道主明臣贤,根据不同形势制定适宜的法度和赋税,其后各衙门依法度各司其职,国家用度必然充裕,而钱粮充足又是治军之本,试想,政治清明、法度严明、军备充足,朝廷政令如何不能在全国通行?” 柳宗元问道:“裴兄所说平衡各方利益能否进一步说明?” 裴度听柳宗元的语气很认真,就微笑着说道:“各方利益无非就是‘权’与‘责’,国家只有君、臣、民三者,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为保江山永固就应该任用忠心为皇权出谋划策并忠心为国的大臣;而大臣‘食君之禄’,就必须‘忠君之事’,;而百姓就该奉公守法、交粮纳税。天子的权力就是享受天下臣服,责任就是庇护万民;臣子的权利就是官位俸禄,责任就是‘上不负君恩,下不负黔首’;百姓的权利就是安居乐业,责任就是纳税保国。所谓平衡各方利益就是不能因私利而废大义,各守本分则天下自然能长治久安。” 柳宗元听了点头表示同意,而王叔文则不屑地说道:“裴兄所言空谈而已,当今天下各藩镇如同诸侯割据,你这套言论恐怕只能在纸上画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