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一节 飞渡三载(下)

第二十一节 飞渡三载(下)

    中国传统的铸炮工艺,都用泥模,即用水和泥,制成模具,然后范金(铁水)倾铸,层层笋合。泥模必须烘得干透才行,否则外表虽干,里面湿润,一遇金属熔液,潮气自生,铸成的火炮就有蜂窝,施放时炮筒容易炸裂伤人。烘干泥模往往要一个月之久,如果碰上雨雪阴寒天气,则须两三个月。况且一具泥模只能铸造一尊火炮,随即随弃,不能再用。

    而龚振麟得铁模铸炮法是:以铁为模,铸炮时,先将铁模的每瓣内侧刷上两层浆液。第一层浆液是用细稻壳灰和细沙泥制成的;第二层浆液是用上等极细窑煤调水制成的。然后,两瓣相合,用铁箍箍紧、烘热,节节相续,最后浇铸金属熔液。待浇足熔液,冷却成型以后,即刻按模瓣次序剥去铁模,如剥掉笋壳一样,逐渐露出炮身,再剔除炮心内的泥胚胎,膛内自然学滑。

    这些条件大秋岛当然具备,当一蹲蹲火炮现行后,何亚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仔细打量着每一蹲火炮后这才站起身来,到了梁明身前一鞠拜下道:“其法至简,其用最便,一工收数百工之利,一炮省数十倍之资。且旋铸旋出,不延时日,无瑕无疵,自然光滑,事半功倍,利用无穷,辟众论之导轨,开千古之法门,其有裨于国家武备者,岂浅鲜哉!”

    呵,吊起文袋子来了,不过,咱就得意。梁明心中暗爽,动作却也不慢一把扶起他说道:“大秋岛可不是你那御制监,用不着如此客套。”随手一扫全场道:“今后这里就托付给你了。”看着何亚东激动地神情,梁明再也压不住心中的得意,“哈哈哈,哈哈哈……”

    乾隆三十七年初,大秋岛战船舰炮更换完毕。直至夏天,在大秋岛又一项惊人的“发明”出现了——铸铁脱碳钢,这种生产工艺可以由生铁经热处理直接生产低、中、高碳的各种钢材。在西汉时期已经存在了,不过可惜的是失传了。这种方法梁明也是无意中看到一个帖子才知道的,不过缺点也是很明显强度和硬度均较高,(1)含碳量一般较低。(2)碳分布往往不够均匀。(3)钢中所含夹杂往往较多。

    所以这种方法炼出来的脱碳钢还不是梁明所希望得到的,梁明还有一手,不过这个就不是发明了,因为三十多年前欧洲已经有了。坩埚炼钢法,可谓是鼎鼎大名。像梁明这样要对金属材料了解甚多的手工作业者,自然对其很是了解。

    只要将渗碳铁料切成小块置于封闭的黏土坩埚中,在坩埚外面加热,铁料继续吸收石墨中的碳而熔化成为高碳钢水,浇铸成小锭后锻打成所需的形状。钢在坩埚中熔化时,石墨碳还能起还原剂作用。钢中的氧可以去除,各种夹杂物也能从液态钢中上浮去除,所以坩埚钢的质量优于这个时期的各种金属材料,完全可以用来制作一些“重要的东西”。坩埚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生产液态钢的方法。不过生产量小,成本比较高。

    在得到了坩埚钢后,梁明再次前往京师,和前次不同的是在去之前他已经有了目标。颜世,工部作监中一个很不起眼的人,但是对于火枪很有研究。曾是何亚东的下属,俩人相交还不错。

    康熙、乾隆两朝御制、御用火枪,主要用于赏玩和行围打猎,制作精美,枪筒上有错金图案,枪托多用金银、象牙、玉石、珊瑚、犀角等珍宝镶嵌。

    乾隆年制的镶骨燧发枪是撞击式燧发枪,口径五分(1.7厘米),枪筒长二尺有七(88厘米),全长三尺六分(1.185米)。枪筒镌花纹,枪托用虎皮木制,中后部嵌铜银花,尾嵌兽骨。枪机前竖火镰,扣扳机后,火石与火镰猛烈撞击起火。这种撞击式燧发枪较转轮式结构简单、可靠,造价低廉,已被欧洲各国广泛使用,很快就取代了火绳枪,但在中国却只是皇室仿制了少许,未见装备军队。

    虽然枪管可以直接浇铸,但因为人手不足,大秋岛的火枪生产很慢,但是质量却是世界第一滴,因为有个后世被称作“天启二世”的神人——梁明。当然,梁明要比明朝的天启大帝好上很多,而且二人也不是一个领域的,一个玩火的,一个凿木头的,应该是没有共同语言的。

    大秋岛所出的火枪,其原型是佛格森后膛装弹来福枪,不同的是梁明在火门处加了一个“火帽”。这“火帽”没啥好说的,白话白话就是一个装“药”的筒。这样一来枪手就不用再担心因为潮湿、下雨而无法击发的情况出现,只需要将火帽套在火门上,然后扣动击锤打击就可以点火。

    这里面主要是一个“药”字,这是个前提,它就是****。此物的主要原料是汞,这种棕黄色的晶体在干燥时受轻微摩擦、撞击或加热就会爆燃,是极好的引火之物,制造起来也不麻烦,各种配料用现在的条件制作是不成问题的:…………(省略)

    将汞溶于冷硝酸中,……………………………………………………(不敢在写了)省略。用布过滤器将****滤出,用水洗除酸即可。每一斤汞可制得一斤二两——一斤三两****。

    这玩意很重要,梁明原本是准备过几年安定后在搞的,但大秋岛的制作能力实在是够乌龟的,所以只好以质取胜了。他原本还想弄出线膛的,最后还是放弃了,不是因为办不到,而是因为不敢。若是在南洋要大打出手,他可是没力量来保证技术不外流的。但就算如此,配上“纸弹”后这种火枪的射速已经达到一分钟七——八发了,这个数据不怎么精确,因为梁明手上没有“西洋钟”,所以说这只是一个大概的估摸。而射程也超过了八十丈,这样的结果让梁明放下了半颗心。那另外悬着的半颗是因为大秋岛的生产能力,每月五支的产量实在让人无法安心。

    乾隆三十六年,夏。原天津水师存船,年老失修,拆卸五艘。

    乾隆三十六年,冬。奉天旅顺口,沉船三艘。

    乾隆三十七年,春。京口绿营水师出海遇风浪,沉船五艘。

    乾隆三十七年,秋。登州北汛水师触礁,沉船两艘。

    乾隆三十八年,春。原天津水师存船之所遇火灾,毁船七艘。

    乾隆三十八年,夏。登州东汛水师遇龙出水,没船三艘,外委千总柳风皆一百三十四名丁勇没。

    乾隆三十八年,秋。莱州府所获大盗王权病死,报遗。

    乾隆三十八年,秋。登州府船厂大火,死伤主事张建科以下三十余人,

    乾隆三十九年…………

    ps:纸弹是指以纸张为壳,装有定量火yao和弹丸。用时咬破纸壳,倒入火yao、弹丸,能剩下不少的工夫,且射程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