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草清在线阅读 - 第七百二十七章 妖孽潜伏

第七百二十七章 妖孽潜伏

    第七百二十七章妖孽潜伏

    只解决漕赋问题看似简单,以年中修订预算时新增的三百万江南补贴为本,减免漕赋即可。

    可宋既刚才已经分析得很清楚,表面是漕赋乱人心,背后却是英华资本盘剥江南。即便减免漕赋,农人还要苦于粮价,粮价背后又是缺银,缺银又是因为英华商货倾销,江南出银多入银少。

    管控资本需要官府下乡配合,而让岭南与江南银货对流平衡,又是老大一篇经济文章,由漕赋及上,治本也就是英华融江南为根基的过程,这过程必定很长。包括李肆在内,都等着李方膺说点有用的治标之策。

    却没想他一出口,将迁都问题扯了出来。

    厅堂中沉默许久,宋既抚掌道:“建新京,工商巨户汇于江南,引白银返流江南,如当年建黄埔旧例,虽有些cao之过急,但也算是国政民生两全的良策。”

    李方膺却摇头道:“非为银货故,眼下江南隐患,重在哪里?人心,人心不定!陛下虽在苏州大会江南各民,但江南到底在我英华一国里居于何等位置,这一点还未言明,江南人心中无底。现今岭南工商盘剥江南,岭南人视江南低人一等,江南人都觉前途未卜,看什么都只看到害处!”

    他沉声道:“傍天子而居,沾天子恩霖,只要还都南京,江南人心必为之大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以人心之势解此局,如顺水行舟!”

    刘兴纯皱眉道:“还都?还谁的都?我英华又不是前明,为什么一定要用前明旧都?为什么一定得定都江南?”

    这事看来之前早就有过争论,刘兴纯也朝李肆拜道:“我英华乃华夏重造,开的是寰宇新局!定都之事,就得立稳根底。现在一国以广东为枢,陆上扩及岭南、湖广、江南、四川,海上领有扶南、吕宋、渤泥、马六甲,这是我英华十多年凝练下来的根底,怎能就此北移,只顾江南一地之利?”

    宋既皱眉道:“也不一定是南京,但迁都江南势在必然……”

    刘兴纯很不悦:“你们江南人当然只为江南人着想,我是广东人,自然也要为广东人,为岭南人着想。”

    眼见三人又要吵起来,啪嗒一声,李肆的扇子敲在书案上,止住了争论。

    “迁都之事是另一篇文章,暂时难有定论,此策不可行。诸卿能在江南大定之中看到乱相,未雨绸缪,朕心甚慰。江南既大局未乱,应对也就无须太过用力,且议治标之策,以抑为先……”

    李肆吧啦吧啦念叨了一通套话,会议就此结束。

    “黄埔不过是行在,陛下也曾私下言过,复华夏后,国都当还江南,为何不愿颁诏明言?就只因广东人反对?”

    圣道十年的最后几天,政事堂的官员,翰林院的翰林们也陆陆续续来了龙门。皇帝既然被江南政务拴住了,内阁和顾问机构都得陪绑,新年全要跟皇帝在江南一起过。江南行营从名义上说就是皇帝巡行江南的治政机构,朝廷也暂时“出差”江南,顺理成章。

    内阁首辅汤右曾来了、政事堂参政薛雪、陈万策更不会少,甚至黄埔学院的唐孙镐也来了。见到老朋友,李方膺一肚子抱怨。

    “反对的不止是广东人啊,而且反对之声也很有道理。现在战事刚熄,舆论未起,你看着吧,越年之后,定都之争,一国怕要吵翻了天,雷震子也来了,就是要为这场舌战预作准备的。”

    唐孙镐也面带忧色,但看问题要更广一些:“陛下当然不愿主动引火,而是要看清各方利由,再作定夺。此事关系英华百年国运,比江南本地之事更重,怎能舍本逐末呢?”

    除夕夜话,皇帝龙门赐宴,慰劳朝廷官员和民间要人,宴后皇帝休息了,官员们却还要加班加点。

    “陛下既言以抑为先,抚平乱相,我等就此展开文章,议定细策。”

    汤右曾主持了“江南安定工作会议”,一番套话后,露出了本来面目。

    “你们啊,还有陛下,都是富贵病!”

    前任首辅李朱绶因强力推动财税分制,被国人称呼为“李大斧”,而接任他的汤右曾,因手腕宽柔滑腻,被称为“汤豆腐”。

    汤豆腐抱怨起来,也如豆腐渣一般,零零碎碎,絮絮叨叨,听得与会官员昏昏欲睡。

    “这几年陛下的谋划,两任总管的辛劳都白费了么?江南哪里乱了?有群聚闹事的?有杀官造反的?学子上街鼓噪?那算什么?天坛天天都有!就派些警差盯着,调动过义勇没?没有嘛,江南还属军管地,红衣可曾用在民事上?也没有嘛……”

    “我英华揭走了满清的盖子,大面上却如此安稳,历朝历代,何曾如此平静过?在江南搞官府下乡,族田分户,特别是族田分户,这是破士绅的祖业根子!早年在福建广东湖南等地施行,闹得最凶的时候,还要出动成营卫军镇压,现在江南呢?有士绅揭竿吗?没有吧……”

    “所以啊,你们跟陛下是得了富贵病,容不得尘埃入眼,些许乱相,也要大惊小怪!”

    汤老头气势十足,难得一见,大家都被镇住了,不过这老头也许是埋怨皇帝,大过年的也要这般折腾。

    “居安思危也是必须的,陛下重视,我们臣下也要尽力而为,依老夫看嘛……”

    官腔和闲言相互混杂,原本满清时代言行举止绷得如木偶的汤右曾,现在也放开了心性,显出神叨叨的一面。

    “无非就是人心……昔日儒法一体所行的皮面事,满清所行的皮面事,为什么不能拿来用?江南不是岭南,江南人的人心还习惯满清那一套皮面,就得在这上面多花力气。”

    汤右曾也不知道是埋怨还是赞叹,语气复杂地再道:“陛下习惯了埋头办扎实事,对皮面功夫总有几分顾忌,太爱惜羽毛!现在江南事需要,也由不得陛下忸怩。趁着陛下在江南,就得多用陛下,多让陛下出面。”

    龙门銮驾,李肆感觉后背发寒,打了个哆嗦。

    “你们都跑来了啊……儿子女儿们都不管了?”

    萧拂眉、严三娘、关蒄、安九秀、朱雨悠还有宝音,一帮婆娘们居然都来了龙门。

    “我们都还是第一次来江南呢,可得好好看看,阿肆你呢……”

    严三娘兴奋地道,再咬着李肆的耳朵说起了情话。

    “既然整个朝廷都搬来了,也该跟着我们休休假了。”

    被三娘的呼吸里的热气灼着,李肆身体也开始发热。

    “不必考虑我了……就怕把官家给……”

    四娘安排着李肆的“日程”,看着jiejie们那亮晶晶水盈盈的眼瞳,也下意识地吞了口唾沫,心中暗道:“就怕把官家给用坏了。”

    李肆没能休成假,但也不能冷落了娇妻们,只好公私两面齐cao劳。

    巡行江南八府,这事必不可少。接着主持迎回礼,接下当年因文祸而流遣塞外的士子家眷。再接见本地官员,既是勉励,又是告诫。收拢江南人心之余,也亲自押阵,推动官府下乡。

    加上在江南开恩科制举,以及研究江南的经济转型之路,预计李肆要在江南呆至少三个月。对李肆来说,这将是既苦累又甜蜜的三个月。

    这一摊事务的架子摊开,李肆对抚平江南乱相也就信心十足,但依稀间他又觉得漏掉了什么事。

    可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想,白日被臣下们用,晚上还得被娇妻们用。

    漏掉了什么呢?

    有时候他也有所感应,但接着这心思又被四娘和宝音含羞带怯的娇颜按了下去

    “官家/陛下,给我/奴婢赐下儿女吧……”

    嘉定罗店黄家村,许三家中,许三妻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地道:“儿啊,家里就你一根独苗,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娘也不活了!”

    夯土屋子里,三四岁的小男孩躺在破烂床板上,脸色蜡黄,气息微弱。

    许三脚步沉重地进了屋,面对妻子,无奈而又羞愧地摇头:“杨郎中被叫去城里,说是官府讲训,只能等到明天,我带虎子进城……”

    许三妻子哭道:“明天?还能拖到明天吗?”

    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怯怯地进屋,将装着蚕叶的篮子搁好,再去扶住许三妻子,凄声道:“娘别哭了,弟弟一定没事的。”

    见弟弟被盖散了,小姑娘伸手去扯,她娘一把推开了她:“别碰你弟弟!谁知道你身上带着什么晦气!”

    小姑娘该是习惯了,就噢了一声,乖顺地退开,径直去屋后张罗蚕事了。

    哀戚的沉默很快被打破,是那个让许三心头发慌的脆声:“许大嫂,听说虎子病得重了?”

    一个身影出现在门口,带起淡淡香气,黯淡的屋子也亮堂起来,正是那山东女子米五娘。

    米五娘和她的乡人在黄家村已经呆了一阵子,村里冬田翻耕,正缺短工,而米五娘等人也想等候失散乡人,就以工换粮留了下来。

    许三妻子只是抽泣,许三叹道:“前几日也就是发点热,用了点草药,以为能好了,可今天突然就……”

    米五娘道:“早前俺也说过,也懂一些驱邪治病的法子,让俺看看可好?”

    许三夫妻对视,郎中找不到,张九麻子虽然不怎么可靠,却也是唯一懂画符治病的人,他也跟那郎中一样,去了城里学什么天主教。村里,镇子里没人帮得上忙,他又不能带着儿子走野路,只能明天进城,而明天……谁知道还有没有救呢。

    死马当活马医吧,许三点头:“那就辛苦米姑娘了。”

    米五娘进了屋子,后面又出现一大群人,显然是想看看这米五娘有什么能耐。之前村里人也说过让张九麻子跟米五娘比比谁更有神通,可那也就是随口戏言,大家都觉得,这么年轻这么漂亮的一个大姑娘,不太可能是巫婆。

    点上一柱香,套上缀着铜铃铛的手环,米五娘双手悬在男孩额头上方,先是微微晃动,接着以怪异的节奏剧烈抖动,叮铃铃响声回荡,许三带着妻子退到屋外,跟其他村人一同屏住了呼吸,心中渐渐升起敬畏。

    烟雾缭绕,铃声时断时续,米五娘和虎子的身影都已看不清了,好半天后,米五娘起身道:“村中有妖孽,大概是地藏火鬼,虎子被妖气染了!”

    许三夫妻和村人里大惊失色,什么地藏火鬼不清楚,但火跟发热联系在一起,听起来确实是这么回事。乡间农人视小儿病多为妖鬼作祟,这个结论本就有心理准备。

    “仙姑大慈大悲,救救我儿子吧!”

    许三心切,赶紧满嘴好话求上了,就算这米五娘法力不高,总还能有点指望。

    米五娘道:“许大哥别急,不是什么大妖,只是俺要行法的话,还缺一些引药和法器。”

    她列出的东西不仅有衣物、黄纸、香烛,还有贵重的金粉,东西倒不稀奇,镇上生死店里都有,可许三却犯了难,家徒四壁,哪来这么多银钱?

    见他为难,米五娘咬牙道:“许大哥一心照顾俺们,这恩情不能不报……”

    她掏出了一只银灿灿的手镯,顿时吓住了许三。人家从山东一路逃难过来,都没舍得拿这东西换衣食,肯定是极为珍视之物,他怎么敢承这情分。

    许三一个劲地推辞,米五娘一句“虎子的命要紧”说服了他,流着热泪,许三揣上手镯,急急奔去镇子置办。

    风风火火准备完毕,已是黄昏,米五娘换了一身洁白衣裙,头扎白带,绘着奇奇怪怪的符文,手持木如意,夕阳下真如仙姑一般。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米五娘的咒言如歌咏一般,身姿舞动不停,看得村人们大开眼界。寻常巫婆不过是抽筋般地一顿乱蹦,可这米五娘的施法却这么有章法。

    “肯定是法力高强的仙姑……”

    “虎子看来是有救了。”

    村人们已对米五娘信了大半,可还是有人质疑,真有这般高强法力,为什么还要逃荒呢。

    “老天爷管着米仙姑这种人,不准他们用法术变金银吃食,只能降妖除魔,不然就要遭天谴。”

    米五娘的乡人这么解释,村人都纷纷点头,是这个道理啊,要是高人们随便就能用法术,这天下还不得被他们坐了?

    叮当声骤止,米五娘厉声喝道:“妖孽!竟敢设下生死门!”

    施法中断,米五娘扫视人群,找着什么人。她对惶恐不安的许三道,虎子是被很强大的火鬼看中了,准备吞吃魂魄。还安下了小鬼附身在人群里,盯着虎子的情况。她必须先除掉这个小鬼,才能驱走虎子身上的邪气。

    “谁?会是谁?”

    许三跟村人里一身是汗,互相扫视着,生怕自己被小鬼上了身。

    米五娘扫了一圈,正看到许三妻子带着些憎恶地将女儿推开,眉头舒展开来。

    “妖孽!休逃!”

    米五娘撒出“捆妖索”,也就是浸了各种药乃至黑狗血女人经血的麻绳,将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小姑娘套住。

    “大丫头!?”

    “果然是你!就知道是你!”

    许三是震惊,许三妻子则是恍然,都下意识地退了一步。

    没多久,尖尖的惨呼声在村子空地里响起,小姑娘被五花大绑,剥了上身衣衫,烧得发红的铁线狠狠抽在她白得没有血色的细嫩皮肤上。

    许三和村人们惊恐中还带着疑问,一向都很乖顺的女儿,怎么可能被小鬼附了身呢?

    米五娘扫视神色惊慌哀戚的村人,再冷冷看向小姑娘,丢开铁线,以旁人难以察觉的动作,在小姑娘身上动了一番。

    当小姑娘在地上如鱼儿一般抽搐挣扎,翻着白眼,吐着白沫时,许三和村人再无半分怀疑。

    “还好,小鬼法力不强,我还能保住你女儿的命……”

    米五娘处置完小姑娘,说话的语气也有些不同了,再不是之前那个淳朴的乡下姑娘,可许三和村人们却觉再正常不过,更对这米五娘的菩萨心肠感激不已。

    “按理说,地藏火鬼没这么高的法力,能驱使小鬼附身,除非是另有妖孽在帮它……最近村子里有什么奇怪的事,或者异样的大变化吗?”

    米五娘道出了怀疑,许三等人皱眉苦思,都纷纷摇头。

    奇怪的事倒没见,大变化不少,换了朝廷不就是一桩?

    “那张九麻子,入了什么天主教,听以前大清的官老爷和读书人说,那可是个邪魔之教……”

    有村人提了这么一句,众人都连连点头。

    “想来问题就在这个张九麻子身上了,他人呢?”

    米五娘眼瞳发亮,淡淡地说出似乎已准备了很久的这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