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上书
“换德国人做北洋海军的教官?这李鸿章也是老糊涂了吧?” 德国虽然也有海军,但他强大的是陆军,海军远远比不过英国。 在海军的战略战法上,也比英国海军差。 英国的海军已经称霸两个世纪了,对于海军的经验极为丰富,不是德国能比的。 现在是1890年,马上就到91年了,距离甲午海战也就三年时间。 本来中国的海军技术比落后,现在还把好的老师辞掉,请来一个差的来。 林安松似乎已经看到,三年后的甲午海战,中国的失败。 这些年,日本对然大力发展海军,但毕竟国力有限,即使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有许多都是用来挥霍,但用到军备上的钱,还是要比日本多。 按比例来说,日本投到军备上的钱,可能是财政收入的百分七十,而中国仅仅只有百分之十之一二。 但就这十之一二的钱,也比日本财政百分七十的要多。 但是可惜,投入的百分之十的钱,这当中还会有将近一半落入各个官吏的腰包中。 1888年,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刚开始的时候买了几艘战舰,让北洋海军一跃成为世界第八大海军,而日本的海军在世界排名比北洋海军低了三名,排在第一十一。 这个排名,让许多中国人都误以为,中国已经是一个海上强国。 殊不知,这个排名只不过是按照战舰吨位来算的。 或许1890年,北洋海军真的比日本海军强,但三年过后,日本海军虽然在吨位上还是比不上北洋海军,可他们的战舰却是最新的,他们的速度比北洋海军这种老战舰要快,他们的战舰上安装的火炮数量,也比北洋海军的战舰要多。 中国人已经意识到洋人的强大,但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的技术开始进入快速更新的阶段。 很多人以为在1888年买来几只战舰,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殊不知,对于战舰毫无概念的他们,买来的战舰本就已经属于落后的产品,在过六年,等到甲午的时候,都不知道落后了几个等级。 而中国现在,还没有精通海军的人才,难得请来一个英国教官,又把人给辞退了,换成德国人。 甲午海战的时候,北洋海军除了在战舰吨位上有优势外,不管是海军素质,战略战法,战舰速度,火炮威力,全都比不上日本。 北洋海军,其实就像是一个买回来的花瓶,放在客厅里,只是观赏用的,告诉人们,他们有,我们也有。 亦或者说是门口的一只石狮子,但北洋海军是真的石狮子,只能看,不能动,别人家门口的,却是真狮子,可以扑杀猎物。 林安松思前想后,还是决定给光绪写一封信。 虽然大清玩不玩,对于林安松来说并不重要,甚至他的心中,更希望大清早点灭亡。 但甲午战败,马关条约,两亿多两银子的赔款,还是要从百姓身上出。 既然知道,他就不可能无动于衷。 林安松马上掉头,回到洋楼中,在书房里,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字,希望光绪皇帝能够从新任命英国人作为教官。而不是德国人。 并且将自己的看法全都写在上面,希望能引起光绪的重视。 甲午战争,李鸿章这个作为北洋海军的头头,本来是不愿意打的,但光绪一心要和日本打。 而在开打前,英美等国也是看好中国的。 但谁知道,中国这只睡着的狮子,现在来身边的一只小豺狼都打不过。 这封信,林安松不知道会不会送到光绪手中。 如果送到光绪手中,光绪会不会听取他的建议,他也不知道,但这封信,他是一定要写的。 坐在深宫中的光绪,对于外在一切,都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的,别人说能打得过日本,他就以为能打得过。 日新月异的天下,天子坐在深宫中,已经不足以展望天下大势。 现在洋人的武器装备到底如何,坐在深宫中的皇帝不知道,而他身边的大臣也不知道。 只以为洋人有枪,他们也有枪,洋人有炮,他们也有炮,洋人有船,他们也有船。 好,我们承认我们是打不过洋人,但难道以前一直俯首称臣的小日本都打不过?这对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儒,自尊心怎么受得了。
如同有一天,主子发现,他家的奴才竟然比他这个主子还有钱。他这算什么主子。 林安松吹干墨水,又仔细看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后,就托人送到京都,他现在联系不上光绪,只能让人送到光绪的老师,翁同酥手中。 甲午海战失败后,作为有着漫长海岸线的大国,几十年都没有一支海军。 以至于日本全面侵华的时候,可以随意的从日本国土调集兵马,将百万的日本士兵送到中国战场。 如果当时的中国,有一支海军,日本哪里敢如此忘形。 次日,京都中,翁同酥就已经接到林安松的书信,虽然是写给光绪的,但他直接就拆开了。 看完之后,这位帝师的脸色很是难看。 无怪,在翁同酥眼中,日本只是弹丸之地,如何能与中国争锋? 而林安松的书信中,为了让光绪明白双方的差距,可是极力的抬高日本的实力。 但这在翁同酥看来,林安松就是为敌人扬名,灭自己的威风。 他根本就不信林安松在信中写的那些东西。 看完书信后,翁同酥直接将书信给烧了。 至于北洋海军的教官,这是李鸿章的事情,而他和李鸿章的政治立场可不同,两人势同水火。完全不赞同李鸿章那一套。 相比之下,李鸿章属于革新派,而翁同酥就属于守旧派。并不想学洋人的那一套。 不要说他不相信林安松的话,就算他相信,也不会去告诉李鸿章。 而他也没有打算去告诉光绪。 心中则是对林安松很是不满。出去一年多了,一点消息都不传回来,来封书信,还是妄议朝政,如果林安松还在宫里,他会毫不犹豫的将林安松处死。 而现在,如果林安松在年底没有交出当初约定好的四百万两银子,他也一样好林安松吃不了兜着走,一个欺君的罪名下来,在翁同酥看来,林安松就算有十条命,也不够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