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汉末三国志在线阅读 - 第089章 孙吴历史上的主要人物(下)

第089章 孙吴历史上的主要人物(下)

    【吴范、刘惇、赵达】

    历史上吴范、刘惇、赵达、严武、曹不兴、皇象、宋寿和郑妪合称东吴“八绝”。其中吴范、刘惇、赵达都是擅长术数。

    吴范曾经为孙权做过很多的预言,其中大多都算中了,包括刘表之死、后两次讨伐黄祖、刘备夺取益州、擒抓关羽等等;刘惇在孙权刚刚掌权时也算到了丹杨郡有变故;赵达的预测据说也是很灵验的。

    孙权对于吴范、赵达等人的占卜术非常感兴趣,想要知道其中秘诀,但遭到了拒绝,于是孙权对他们都很忿恨,将吴范的封爵在诏令里削名,不给赵达功名,赵达死后,孙权听说赵达有书,甚至发掘了他的棺木。

    【张布、濮阳兴】

    濮阳兴,字子元,陈留人,三国时期东吴大臣,吴景帝孙休末年至末帝孙皓初年任丞相。孙权时为上虞县令,后升任尚书左曹、五官中郎将、会稽大守。孙休即位,征召为太常卫将军、平军国事,封外黄侯。

    永安三年(260),力主建丹杨湖田,事倍功半,百姓大怨。后升任丞相。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去世,濮阳兴与张布迎立孙皓。担任侍郎,兼任青州牧。同年被万彧谮毁,流放广州,途中孙皓派人被追杀,并夷三族。

    张布,历史上他是孙休的亲信。孙休继位后,张布由长水校尉迁辅义将军,封永康侯。旋为左将军。后来孙休在张布等人的帮助下除去了权臣孙綝,孙休于是加张布为中军督。孙休死后,张布与丞相濮阳兴迎立孙皓。孙皓继位后,诛杀了张布和濮阳兴。

    【万彧、张悌】

    万彧,字文彬,官至右丞相。初为乌程令,后与孙皓相遇,在孙休死后,推荐孙皓继位,因此累迁左典军、散骑中常侍,后来担任右丞相。凤凰三年(273),孙皓出游未归。万彧与留平商议废立之事,不幸事泄。孙皓归后设宴招待万留二人,在酒中下毒。因赐酒的侍者私减赐他的酒量,才得以不死。万彧回家后,在忧郁之中自杀而死。

    张悌,字巨先。襄阳人。吴景帝时为屯骑校尉,曹魏伐蜀时,认为蜀国很可能会被灭亡,被他人所嘲笑。孙皓时累官至丞相。天纪四年(280),西晋伐吴。张悌明知必败,仍与沈莹、诸葛靓率军三万渡江接战,与晋军交战,大败于板桥。诸葛靓率众来迎张悌,张悌不肯逃命,不久遇害。

    【留赞、留略、留平】

    留赞,字正明,会稽长山人人,曾任左护军,。少为会稽郡吏,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后被东吴大将凌统所引用,任屯骑校尉。诸葛恪东征,留赞为前部,会战先陷阵,大败魏师,以功升左将军。吴五凤二年(255)留赞任左护军,随孙峻征淮南,因病撤军,被魏将蒋班围困于道,力战而死,时年七十三岁。

    留略是留赞的长子,受诸葛恪之命,负责守备东兴郡的右城(左城由全端负责守备)。魏将胡遵的大军来攻时,留略率领少数士兵死守右城,直至丁奉的援军到达,击退胡遵,后为东海太守。

    留平是留赞之子,留略的弟弟。元兴元年(264),与陆抗、步协、盛曼袭蜀汉巴东守将罗宪。后与万彧密谋废立之事,不幸事泄,被孙皓差点毒杀。

    【聂友、王蕃、楼玄、贺邵、韦曜、华覈】

    聂友,字文悌,豫章郡人。聂友少为县吏,至京城常与大将军诸葛格等人交往、辩谈,因友时论精辟,声名四溢。赤乌四年(241),孙权准备派兵攻取珠崖(今海南岛),诸葛格推荐聂友为珠崖大守,孙权诏加聂友为将军与校尉陆凯同往,获胜。孙权大悦,拜其为丹阳大守。诸葛恪掌权时,聂友劝其不要轻易北伐,诸葛恪不听,诸葛恪死后遭孙峻忌妒,欲以为郁林大守。友发病卒,年仅三十三。

    王蕃,字永元。庐江西南松滋县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历任吴国尚书郎、散骑中常侍、夏口监军、常侍等职。王蕃依据张衡学说,结合观察天文实践,重制浑天仪,用勾股定理求出圆周率3.1555,提高了测定黄赤交角的精确性。其制造的浑天仪既灵巧又实用,在“浑仪”上标明地球与日月星辰的运行,从而说明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节气,以及何时昼长夜短,何时昼短夜长,何时昼夜相当,并由此制订历法。撰有《浑天图记》、《浑天象说》。所著《考度论》载入《晋书》、《天文志》和《宋书》。《三国志·吴志》称他“博览多闻,兼通术艺”。

    因其性情耿直,不愿对昏君俯首听命,不肯巴结佞臣,甘露二年(266),被吴国暴君孙皓无故杀害,死时年仅三十九岁。

    楼玄,字承先,沛郡蕲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任监农御史。孙皓即位后,历任散骑中常侍、会稽太守、大司农。后来提拔为宫下镇禁中候,负责殿中事物。因多次违背孙皓心意,遭人诬陷流放广州。后又流放交阯,被孙皓逼迫自杀。

    贺邵,字兴伯,会稽山阴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贺齐之孙,贺景之子,历仕三朝,官至太子太傅。后被孙皓所枉杀,其家族被流放到临海郡。

    韦曜,本名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人,吴国四朝重臣。韦曜是中国古代史上从事史书编纂时间最长的史学家,后世《三国志》多取材其《吴书》。少时好学能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令、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太史令、中书郎等职。后孙綝废黜孙亮,立孙休为皇帝,改元永安,昭立五经博士而创设国学,立太学博士制度,韦昭官拜中书郎,出任博士祭酒,掌管国子学。孙皓即位后,韦昭封高陵亭侯,担任中书仆射、侍中,领左国史。后为孙皓所害,时年七十岁。著有《吴书》(合著)、《汉书音义》、《国语注》、《官职训》、《三吴郡国志》等。

    华覈,字永先(一说永光),吴郡武进人。华覈先后担任上虞尉、典农都尉,后因文学而迁任秘府郎,后升任中书丞。孙亮即位后开始与太史令韦昭、薛莹等,编写《吴书》。

    孙皓即位后,封徐陵亭侯。宝鼎二年(267),孙皓营建新宫殿,耗费大量金钱,而且在盛夏起建,妨碍农业,华覈上疏劝孙皓不要劳民伤财;孙皓并不接纳。后来被迁任东观令,领左国史,华覈上书辞让,孙皓回书不许。华覈曾上书过百,内容包括陈说利害,荐举良能,解释罪过等。天册元年(275),华覈因为小事而被免职,三年后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