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血月的指引
张浩多弯折了几下手中的荧光棒,让它发出的光更明亮,高举过头顶,向里面看去。眼前的景象让他顿时大吃一惊。 里面是一个巨大的池子,里面满是鲜血,几乎占了整个空间的五分之四。池子外散落着无数的白骨,有的是动物的,还有的是人形,甚至有些奇怪的巨大骨头,看不出生前是何种生物。 这些到也罢了,更令张浩难以置信的是池子中央还立着五根尖锐的石柱,有两根是空的,其他三根上都插着不知名的生物。鳞片,翅膀,蹄子,爪子和强壮的身躯都说明它们生前的凶恶和强大。而现在,石柱穿透了它们的肚子,鲜血不断的流淌而下,滴落在血池中,荡起几丝波纹。 在张浩的记忆中,这些生物应该只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之中,而不是真实的出现在他的面前。 血腥味的来源,正是面前的血池,包括石柱上的生物。张浩自认为世界上没什么让他好害怕的事情了,不然他也不会热衷于徒手攀岩,还不做任何防护。但面前的这一切,真正的让他感觉到了恐惧。 无数的鲜血,幻想中的怪物,怎么会无端的出现在一个没什么奇特的山顶?这些怪物单看外表就可以想象的出他们的强大,却身死于此,连尸体都不得安宁。此地不可久留,张浩想道,这样的一个空间,带着明显的人工开凿的痕迹,再加上这些怪物和血池,明显是有人可以创造出来的。地上人类的白骨也说明了这个地方的凶险。 如果不趁早离开,张浩可不认为这样的人物会留他一条性命。他又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并没有发现其他的出路,便做了决定——原路返回,并且要将入口回复原状。 作下了决定,张浩便不在迟疑,转身沿着石阶向外跑去。这地方如此诡异,还是不要多待为妙。 离洞口还有七八阶的距离,张浩就已经看到了无云的天空中挂着的一轮圆月。初时洁白,而后有带了点微黄,接着有些发红,几乎他每跨上一个台阶,红色就愈深。 张浩到达出口处的时候,整个月亮已是完全的鲜红。那正是血的颜色。他惊觉有异,却没有任何对策。随后,他突然间就失去了意识。 在张浩记忆的最后瞬间,只有那血红的月亮。 张浩突然间惊醒过来。 环顾了一下四周,张浩发现自己正处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过了好一会,大脑才将紊乱的思绪整理清楚。他记得自己本来是在登山,在山顶发现了一个人工制造的洞xue,里面有诡异的生物和巨大的血池。在离开的时候,月亮不知为何变成了红色,最后就是去了意识。醒过来之后就已经在这个地方了。 张浩检查了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竟然前所未有的好。攀岩之后的劳累,还有长时间没进食的饥饿都感觉不到。 总归不是什么坏事,张浩心想,这才开始观察周围的环境。这是一段某种建筑的走廊,整体都由汉白玉砌成。走廊上方是一个巨大的蝙蝠浮雕,刻画的栩栩如生,尤其是两只眼睛,不知道镶嵌的是什么东西,鲜红发亮,露出嗜血的光芒,仿佛要破壁而出痛饮鲜血一般。走廊的连接着两扇很古老的木门,上面的铁质装饰都已经锈蚀了。走廊之外全都是暗红色的雾气,什么都看不到,奇特的是这些雾气并不进入走廊里。 张浩试着将手向外伸去,却被一种无形的屏障所阻拦。这也许就是雾气进不来的原因。走廊上也没有其它的东西,也许应该去门后面瞧瞧?他想着,来到了门前。 木门紧紧关闭着,上面没有锁孔,看起来并不需要钥匙。 张浩伸手推门。 在张浩接触到门的瞬间,四周的景物全部消失了,只剩下他自己站在虚空之中。他还来不及震惊,就听到一个机械的声音响起。 “编号73681初次进入根源之地,扫描身体资料,进行数字化配比…… 配比完成。根源印记授予完成。场景资料切换。”
“2035年日本,日全食。 漆黑的太阳拉住混沌之暗,呼唤长眠的灵魂.。 血月中的传说城堡,德库拉公爵的封印之地。 黑暗和幻想的交织,鲜血与雷鸣的嘶吼!” “主线任务获得,赶在德库拉的转生体——来须苍真之前,收集至少两个魔力结晶。魔力结晶可由击杀的小头目,头目,BOSS掉落。任务完成奖励,1000通用点,5源能点。任务失败抹杀。当前魔力结晶收集数0/2。” “场景切换完成,进入身份为奉命探查而被卷入的特战队员。身份专属装备获得。” “场景进入。” 随后,周围的一切又恢复到了原状。张浩看到自己的手还放在门上。与此同时他感觉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提示,距离准备时间结束还有九分五十七秒。 刚刚的声音所说的话张浩还清清楚楚的记得。根源之地,身体数据化,根源印记授予。他有种奇怪的感觉,抬起手,在掌心果然看见了一个透明的印记。印记呈圆形,中间是一棵大树,树下是一排数字73681。这个印记仿佛并没有实际存在,而是扭曲了空气悬浮在掌心上。 张浩意念集中在印记上之后,眼前出现了数个选项。人物,场景,储物空间,任务。意念所及之处,面前的信息顿时有了变化: “场景:恶魔城:晓月圆舞曲,难度:容易,痛觉削弱度80%。本场景为新进入者试炼场景,获得专属身份:特战队员,力量,敏捷,体力属性加成100%,获得专属装备,不会有其他来自于根源之地的人物进入,同时场景相关资料可在场景选项中进行查询。注意,只有此次场景可查询相关资料。人物信息数据化配比完成,是否查看?” 没有多加考虑,张浩直接选择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