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改造
谈判很高效,短短一天就结束了,但结束之后,大撤退的所有工作可都还没做呢!要知道根据“太虚”的说法,怪物们第二批力量的投送大概会在未来45天至60天之间发生,到了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少量出现的四级怪物是拥有击毁脱离大气层前的移民船的力量的!所以出于安全考虑,准备工作必须要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完成。 仅仅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做准备实在太仓促了,尤其是对于在战争中元气大伤的共和国来说!在谈判结束后,几乎所有的知"qingren"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担忧。很不幸,他们的担忧很快就变成了现实,当“太虚”遵循协议将整艘飞船详细的功能区域图交出来以后,几乎所有的部门都表示不可能如此之快地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 按照共和国科学家对这份图纸的判断,这艘飞船根本就是一个微型星球,它内部不但包括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社会基础设施,甚至还有完善的内封闭维生系统和能源采集装置!按照这样的配备,从理论上来讲,搭乘这艘飞船的文明甚至可以永远在宇宙中飘荡下去。 只不过这艘飞船的设计越完美,共和国需要完成工作量就越大,因为无论是出于对文明安全负责,还是基于寻找到新的星球后快速恢复建设的考虑,人类都不太可能选择使用自己完全搞不懂原理和cao作方式的机器。换句话说,整个飞船庞大复杂的工业设施除了与宇航有关的外,其余都需要尽可能地换装成人类的机器设备! 对飞船工业改装的作业量已经算是非常庞大了,但这还没完,接下来还需要考虑的是生态循环系统的问题。毕竟远古人是无数年前的文明了,当时的地球无论是气候还是环境都与现在有着巨大的差别,所以飞船维生系统参数要重新测量调试,有关物种基因库的数据也要重新输入,这同样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最后,就算有关太空移民船的工作能够全部按时完成,对国内物资人员的筛选调度也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这艘移民船除去留给远古人的位置,共和国还有97万人的名额,97万人,再加上施工人员和海量的工业机器和物资,要将他们全部调度到罗布泊,还不能引起国外情报部门的关注,这真是谈何容易。 然而,此时事关文明延续的最大希望,就算是再难,也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在高层的死命令之下,整个共和国残存的体系很快开始不计后果地运行了起来,物资不够,那就从正在使用的物资中调度!工业机器不够,那就直接从基地里拆!所有的能派的上用场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全部停下手中的工作,开始分批朝罗布泊转移! 对飞船的改造在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着,与此同时,人员的筛选也没有落下。97万人,听上去很多,但如果要让他们承担起延续整个文明的重任,那这个数字可就显得非常少了。 科学家是文明的开拓者,也是文明重建的有力保障,他们不能缺。军队是文明的保卫者,同时大量的技术兵种也是cao控维修机器的一把好手,他们也不能缺。其余社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他们是文明的基础和骨干,也不能缺,甚至考虑到人口结构的平衡,整个飞船上紧缺的配额中还得匀出一部分给那些最优秀的低龄学生甚至婴儿。 许多最优秀,最忠诚的战士被单独从部队里抽掉了出来,而后他们的名字就被上级偷偷加进了阵亡名单。紧接着是整个共和国最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他们被陆续调往京城,行踪不明,再后来,各行各业的拔尖的人才也一个个在莫名其妙的调令中消失,最后,是部分综合评价最高的低龄儿童,开始慢慢地消失在了班级和学校中。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在极其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过对于这一切,仍然待在遗迹里的叶凡是不清楚的。此时距他进入远古文明遗迹已经快三天了,这么长的时间,如果再不能出去的话,他带进来的特制食物都很快就要耗完了。
叶凡不是不想出去,相反,在那天到了地底空间之后,感觉没办法继续接近飞船并且已经可以交差的他,很快就和其余的同伴做了信息交流,找到了一条相对安全的出路。之后的一切也很顺利,只不过最后当叶凡已经快要抵达出口之时,不知道怎么回事,整个遗迹发生了剧烈的震动,然后,相关的通道和出入口位置就全部变化了。 “该死的,这他么是橡皮泥吗?还能这样随意拼装改动位置的?”面对出入口和通道的变化,叶凡一开始还只是惊叹于远古文明的先进,但很快发现迷路的他就忍不住暗骂了起来,位置改变之后的遗迹变得非常错综复杂,至少他所在的这一片区域是这样的,不但各种岔路,死路到处都是,连原先多多少少存在的标示牌都不见了。 如果仅仅是路不好走,那倒也罢了,最麻烦的问题是叶凡他现在还是孤身一人!其实说到底这也怪他自己,毕竟底下空间在遗迹的最下方,能走到那里再返回的队伍,一般都是在遗迹中探索的最久的队伍,而叶凡出于对飞船的兴趣,偏偏还是这些人中最后才回去的那几个,换句话说,变故发生时,遗迹里像叶凡这样还活着的探索队员估计也没几个了。 “怎么会碰到这样的倒霉事呢。”叶凡不清楚这个遗迹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过他知道自己现在能做的只有努力地去寻找出路。有些疲倦地感叹了一句,他揉了揉脸振奋了一下精神,随后沿着一条指向原先遗迹入口方向的道路继续前行。 这是一条相对比较狭窄的道路,也正因为如此,叶凡在走了几百米后很罕见地一直就没有碰到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