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六章 军功改革
扶余的贵族们遭到一次惨痛的经历,虽然他们向往繁华富饶的长安,他们很想去,但是被强行抓去,这些人都比较痛苦了。因为他们清楚,一离开就别想在回来了。即便回来,自己也不可能象以前一样那样威风了,这是注定的,扶余国变成了扶余郡,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他们是扶余旧有势力的代表,没有了他们,这扶余国就真成扶余郡了。奴隶贫民不会考虑这些政治问题,他们只关心跟着谁有饭吃。他们这些贵族才是扶余国的基石,可嬴啸强行抽离了他们。 长安,是个好地方,帝国广阔疆域的心脏。可将他们放在长安,那么不要几年,他们就会自己迷失在汉文明的魅力之下。忘记他们是扶余人,完全的融入帝国。扶余将消失无踪,除了一小部分人能记得扶余,扶余将成为尘埃。 可是眼下反叛?他们没有这个能耐,太史慈的大军就在扶余城中,想送死吗?除非你离开这里,到那广阔的草原之上去,那样才可以。可是在草原上就真的有可能吗?那一小部分人的下场是注定了的,大部分人还是顺服了,他们准备着家当,去长安,活在一个繁华精彩的地方总是好的。 现在嬴啸却在和田丰,陈琳议论这个九品中正制。这个是对于官员的改革方案,也是嬴啸早年听老爹说起过的事。可是这个事他老爹也是语之不详,现在嬴啸才和他们讨论了起来。只是按照嬴啸想法来的九品中正制却和历史上的九品中正制完全不一样了………… 历史上的九品中正制,是为了拉拢士族门阀,稳固统治。而现在嬴啸却是着力打压门阀,使得门阀失去政治特权,这九品中正制也变的面目全非了。 现在嬴啸的选官制度已经非常先进了。从他老爹开始,就着力进行教育。而现在大秦帝国的教育经费也是国库支出的第二强,各地学宫的兴建,就使得大量地寒门人才得以选拔,虽然做不到全民教育的程度。但是比以前却好的多了。 以往汉朝的的官员基本都是出门阀的,并不单单是因为门阀势力强大,把持着相当地政权。寒门百姓子弟无法获得适当的教育也是一个重大原因,没有足够的教育,何谈才华,毕竟天生奇才那是很少数的人。 而嬴啸的学宫。却是一副有教无类的样子。他们收取着低廉的费用却在少学宫之中教授大量百姓寒门的子弟。优秀者选入太学宫,而在太学宫中能脱颖而出者才能得到郎官的份。在得到郎官地份之后,才有可能被朝廷授予官职。当然嬴啸作为皇帝,他还有征辟的权力,但是这样征辟的事却已经很少了。几乎所有地地方官员都是学宫出,即便是投降的人,嬴啸也会将他们踢到学宫,走个过场,而后才能上任。学宫出的人。往往会带有一个忠诚于帝王的教育。这个是时代局限,木有办法的事………… “你们说说,这个九品制度作为官员的头衔可好?” 田丰是何等的心思灵动。一听到这个问题,当即说到:“陛下,您这也是为恢复大秦的军功授爵制度做准备吧。” “恩。不错。你看出来了。朕正有此意。” “这九品制度。便是文官们地爵位吧。可是这样不妥当。” “噢。孔璋。你说说看。”在有人地地方。嬴啸要保持帝王地威严。却不在称呼陈琳为师兄了。 “军功授爵。可以依照军功给予爵位地提升。但文官却不可如此。文官是看政绩地。是辅助陛下治理子民地。他们地品级早已经分好了。有古法可寻。贸然改变。结果难料。文官们不是武夫。他们更看重名声。所以这个九品制度应该和官衔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和个人结合在一起。” “这有什么麻烦吗?现在九成九地官员都是学宫出。孔璋你出面。难道会有问题?” “这个倒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文官不同于武人。士兵地军功进爵。即便在军中地职位变动。可他们地军功爵却不会变动。文官却不好如此。应该随着官位地变动。同时进行品地变动。” “那不是区别待遇了?不好,不好。” “陛下,这九品制其实没有必要。”田丰考虑了一下也说话了。 “说说你的意见。” “既然陛下已经决定恢复军功授爵制度。那么这些文官也可以一体对待。” “文官又不上战场打仗。如何来的军功?” “呵呵,这政绩也是军功。没有稳定的地方支持。军队的粮草辎重从那里来?难道让战士们饿着肚子,用拳头和牙齿去作战?孔璋兄,你这可就不对了。” 嬴啸想了一下,这田丰说的有道理。自己要将整个大秦变成一架巨大的战争机器,保持不断侵略礀态,让任何外夷不敢冒犯。那么这军功进爵是势在必行,那么这文官也不妨如此办理。 “恩,不错,元皓先生说地有道理。朕是打算恢复军功进爵,但是与前秦地制度略有不同。现在与前秦已经不同,前秦之时,百姓疲惫,生活无着。军功进爵是他们最快捷的生存道路。而现在,我大秦依然中兴。百姓虽然说不上富庶,但是起码已经能吃饱肚子。这也是朕一直在考虑,迟迟不推行军功进爵地原因。” “陛下不必担心。陛下长说,随着时代的变革,制度也要作出响应的变革。那么变革就需要符合时代的特征,好的旧制度不一定就适合现在。” “好了,好了。元皓,你怎么也说起这些,朕可不希望听你拍马。你有什么对策?” “军功授爵制,现在可以变革。诚如陛下所说,现在百姓已经有了生活的希望,为生存而去打仗就不会有以前那么勇猛。所幸陛下现在制度却有一项前所未有的好处。那就是荣誉。” “荣誉,不错,好办法。” 嬴啸大喜,果然是这样,自己一直在军队中培养荣誉,在百姓中培养军人的荣誉。那么现在军功授爵制也可以变革。让士兵们不在为生存而打仗,而是为了荣誉而战。 如此一来,军功授爵制的赏赐可以改变为荣誉与物质双重赏赐。物质是必须的,虽然有军饷,但是谁会嫌钱多了咬手不成?但是光这个,是不够地。还要有最重要的荣誉。 “恩,这样如何?元皓。以军功授爵制为荣誉上下之分。大秦之内,爵位低者需要向爵位高者行礼。即便只是贫民,只要军功爵位够高。就是官员,也要尊重他们,给他们尊敬。” “这…………这…………这…………这于礼不和吧。” “没有什么。只是平时的荣誉而已,公事公办。爵位只是一种荣誉,却没有任何特权。你们都知道的,朕是极力打压特权的。在说,爵位高者往往地位就会高,朕的军功爵可不是那么容易舀地。” “陛下,这个事有一些麻烦,这功劳考核的问题也是很值得注意的。” “不错,这个事是值得注意的。若这功劳考核出了问题。会杀良冒功,还会影响到军队的战力。这个事朕会注意。你们先去拟订一个章程,交给朕。” 等他们走了,嬴啸又召唤来陈宫。说起了这个事。 “公台,朕打算重开军功爵制度,下次大朝会上确定。但是现在你要心中有数,而这个爵位的授予就变成了重中之重。若有缺失,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陛下是要臣制订一详细的律法来?” “不错,就是这样。若是有人有人冒领军功,或者杀良冒功,甚至贿赂考核功劳的人员舞弊。那么从上到下,全部要被处罚,还要是重罚,你明白吗?” “明白,只是这该如何处置,臣还要仔细思量一下。” “呵呵,你知道朕地意思就好了。朕又不是马上就要你的制度。你回去仔细思量。十后给朕一个具体的章程,这个事不是说实施就实施地。半年的时间都不一定够。你也不必太着急。还是秉承严格与公平的原则去编这个,对于考功人员一定要严厉约束。” “遵旨。” 嬴啸这里得偿所愿,正在忙碌着自己的政务。轲比能现在也有点风得意的味道了,虽然没能全部吃下步度根的军队,但是步度根的势力大半已经投靠他了,还有一小部分在观望,一小部分推举了步度根的兄弟扶罗韩与轲比能为敌,只是这点人,根本不在轲比能眼中。 扶罗韩的威望比起步度根差远了,根本无法对轲比能造成威胁。况且轲比能本就实力雄厚,现在又吞下了步度根地大半力量。已经是草原上最大的霸主了,鲜卑三部既有可能为他统奴人的踪迹。” “匈奴人,他们不是迁徙的不见踪影了吗?怎么跑到我这里来了?他们是谁的部署?呼厨泉的还是零散的?” “还在等待消息,所发现的人都不是匈奴人大队,很有可能是一些失散的小部众。” “知道了,在去探查,查清楚了在来报。” 轲比能心中有打起了主意。匈奴人被秦人bī)地迁徙,失去了根基的匈奴人正是他扩大实力的一个好机会。他想统一草原和秦国抗衡,对于战士,越多越好,匈奴人,刚好趁机收服他们。 现在匈奴人可能撞到自己这里了,也好,不用我再去找了。我还要吞掉素利,弥加这些人呢。这些老牌鲜卑大人虽然不足与自己争锋,可是也不是好惹的。 “慕容,现在和素利他们的交涉结果如何?”轲比能问起了。 “大人,没有什么进展,这些老顽固们都不愿意投降。他们也打算扶持扶罗韩,维持原来的三部的礀态。” “这些人,难道不知道秦国这个威胁在。他们还能这么逍遥?一帮子老骨头,短视的豺狗。” “别生气,这些人自持是老牌贵族,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大人您不需要为他们生气。草原之上,武力至上。对于这些人,干脆出兵将他们打服。” “不好,这样伤亡太大了。就算我统一了鲜卑三部也无法对抗秦国。对于秦国,你也清楚他们已经强大到什么程度了。“大人您何必担心,秦国再强大,可汉人只会缩在长城之内。他们能有什么作为?多少年了都是这样。”
看着手下这员猛将,轲比能摇了摇头,这家伙,打仗不含糊。只是有些事他的脑子总是想不过来。现在地秦国还是以前地吗?侵略成,行动如火。以前他们可以随意越过长城劫掠,但是现在呢?在去劫掠。怕是被吃的连骨头都不剩了,除非大举南下。 可大举南下又岂是那么容易地,不统一鲜卑三部,他是没有可能南下的。要不然我这么急着统合鲜卑三部,现在已经不是为侵入中原,而是为了自保了。秦国必然会侵入草原的,秦国皇帝嬴啸不会放着草原这么大一个威胁的。 不过他的话也有道理,在草原上和他们作战?那秦军是必败无疑的,辽阔地草原是他们的家。就是打不过。跑来跑去,拖也拖死秦国人,看他们有什么办法。只要他们敢来,他们必然会饿死渴死在这茫茫草原之上。 不过目前自己最重要的事是统一鲜卑三部,进而统一草原,要不然真的没有办法与秦国抗衡。秦军的实力轲比能很清楚,正面决战,自己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要不然他早就南下劫掠补充自己的实力了。 汉人是强大的。以前便是如此。可以前的汉人没有侵略,而现在却有了。这才是最可怕地事。以往的汉人就是强大,只要自己不去找事,汉人也不会出兵。就算趁机劫掠一下也不是什么问题。 可现在不一样,在嬴啸这个疯子的带领下,汉人变了。礼仪没有了,他们侵略成,四处抢夺着财富,抓人成为奴隶。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地事。想想匈奴人的下场。轲比能本能的觉得危险。 南匈奴投降汉朝几百年了,一直是相安无事。劫掠归劫掠,但是汉朝从没有将他们当回事。可这嬴啸一出现就不一样了,在他的带领下,让所有人草原人不敢南下牧马。不要说劫掠,不被嬴啸打过来他们就很高兴了。 只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中,劫掠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劫掠草原上其他的人,劫掠汉人。可现在最大最富有的人群不能让他们劫掠了,他们很不适应。只是畏惧于大秦的强大,他们也只有暂时隐忍。 草原之上,害怕嬴啸报复地可不止只有轲比能。乌桓大人蹋顿一样是急的不行,更不要说高句丽人了,更是惧怕。乌桓人还好,本来实力就不小,而且自从在长安被打败后,就一直和秦国朝廷保持比较好的关系。蹋顿很识时务,他知道自己无法抗衡秦国,也无法抗衡鲜卑,夹缝中求生存是一件很艰难的事。 而更痛苦的是高句丽人,他们可是刚把秦国得罪了。响应鲜卑人的号召,打算在扶余吃掉秦军,他就可以大举攻入幽州,趁机占据辽东等郡。可惜天不应人意,却被打败了,现在若是秦国兴师问罪,他们可就麻烦了。 高句丽王高恒严现在更是害怕,他虽然派遣使者,上表称臣请罪。但是秦国朝廷对他们不冷不,让他们也摸不清秦朝廷的态度,惴惴不安的等待。扶余国被灭亡了,他高句丽就麻烦了。扶余和幽州辽东郡就对高句丽形成了夹击之势,一旦秦军兴师问罪,他们根本挡不住那虎狼一般的秦军。 现在这侵略成地秦国,让他们战战兢兢,可怜的梦一醒,才发现自己招惹了一个他们根本惹不起的敌人。高恒严现在那个后悔啊,本想着借助鲜卑人,自己能从中渔利呢,结果没想到这鲜卑人白叫草原霸主了,根本就不是秦军的个,自己遭连累了啊。 可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处你?只能不断派人活动,希望秦国不要来找自己麻烦吧。对于草原,汉人从来就不感兴趣,只是这嬴啸可不是个吃亏的主。根据使者的猜测,当然只是猜测,这次怕是要大出血了,一大笔财物是跑不了了。 想想都痛,从来都是他们从汉人那里抢东西,那里有他们送东西的道理?以往和汉人的战争中,只要他们上表称臣,立马就万事大吉了。只是这嬴啸,可也不像以往的汉人皇帝一般那么好面子,他是个疯子,是个战争狂人。 嬴啸这混蛋,他还是汉人吗?汉人地礼仪呢?汉人地天朝上国风范呢?称臣还不简单,不过是一个降表,在加上随意弄点财物糊弄一下就行了。反正汉朝廷会回赐给几十倍的财物以显示他们地富有。 不过这招,对于嬴啸似乎没有什么作用。看到高句丽送去的财物,嬴啸哼了一声就走了,很明显看不上。这下高句丽使者慌了,这也太直接,这位帝王,也太不给他们留面子了吧,以往就是舀几个萝卜,汉人皇帝也会说,欣慰他们有投靠之心,在赐给大量财物。 怎么这位皇帝?却好像根本看不上这些一般?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