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半夏的惊叹!(求收藏、推荐)
凌晨时分,从沪上出发运输队已经开始前往青岛。 同时,青岛第二现场的施工队伍一切就绪,所有人准备完毕。 早上七点一刻,夏女士家。 “妈,快点!” “我再最后检查一遍,看看门窗、水电都关上没。” “我说妈,您就放心吧,都检查八百遍了都!” “再不走,咱们火车都赶不上了。” “来了,来了,真是,你们爷俩催命呢催...” 门口,夏女士背着行李,牵着孩子和老爹一起向房间里催促。 老太太一边应着,一边又试了试院子里的门窗有没有锁紧,厨房里的液化气是不是关上。 直到把房间里的总电源给合上,老太太才终于背上小包跟着出门。 这是夏女士的母亲,慈眉善目的,是一位非常平和淡然的老太太。 只是她略显年迈的脸上难掩一抹苍白,显出并不健康的身体。 夏女士站在门口,望着正一点点走出的母亲,鼻子突然有些发酸。 她想起了自己仍是稚童的时候,母亲还年轻,那时她就站在这门口,亦是雀跃的呼喊催促着母亲,让她快些,快些她带自己出去玩... 时间真是太残酷,只一转眼留给母亲的日子都不多了。 “妈,咱们这回就好好去沪上,去江南好好玩一圈!” “您想去看看那水乡,想一辈子了...” 半搂着母亲,孩子被外公抱着,四人打了辆车直奔车站。 在车上,夏女士悄悄用手机发出了条短信。 夏女士母亲却是不知道,她这边刚走,那边老王、老刘就收到她闺女的消息,火速赶到,并用夏女士留下的钥匙开了她家的门,带着施工队进入了房子。 “全部打包带走,注意标号。” “都小心,谨慎点,不能遗漏分毫!” 老王沉声吩咐道。 一声令下,所有人纷纷戴上手套,把房间里的东西清空,装箱,标号并带回第二现场。 只两个小时,整个房间就完全空了。 跟着,是夏女士母亲离开二十四小时后,她的家里已经整个面目全非。 墙壁被打开,裸露出了内部的砖石; 管线开凿,管路基本铺设完毕; 防水涂料开始铺刷; 吊顶、预制铝合金门框重新安装... 夏母若是在这时回到家中,估计会惊吓的当时就躺倒在地上。 距离青岛千公里外的板万村,所有工程亦开始进行着。 珙桐和半夏头上戴着顶黄色的施工帽,在村子里巡视。 半夏现在的身份是珙桐的助理,手里拿着个笔记本,里边记录了各方面所有联系人的电话... 两人经过一幢正在施工的吊脚楼时,珙桐望见了半夏有些好奇的视线。 顺着视线看去,轻笑了笑,随即张口为她讲解: “板万村的布依族吊脚楼为传统穿斗式木结构,普遍依山就势,分为三层,底层为借山势而形成的的架空空间,多用于养殖家畜。” “第二层为左右对称的结构,中间是堂屋、火堂兼厨房,两侧是卧室。” “第三层结构则多为半开放空间,用来风干和储存粮食。” 说着,珙桐带着半夏向吊脚楼内走去。 他抬头指着一处处构件,向半夏说道。 “村子里的许多吊脚楼因为年代久远,整个房身都已经开始倾斜...” “所以我为这些老宅做的第一步就是将它扶正。” “扶正?” 半夏望着工人们的动作:“像那样吗?” “为什么这样可以?我在西方读书时,从来没见过有这样扶正的,它们的修缮往往都非常困难,花的代价成本都很高。” 在半夏视线所看的地方。 只见到有施工队先拆除了瓦顶,然后通过钢缆锁紧、拖拉,将结构整个恢复横平竖直后,再通过木楔使结构重新紧密咬合。 半夏这一问,是问到了珙桐的心底,挑了挑眉毛略显得意与自豪: “嘿,这就是咱们中国传统建筑的优异性了。” “是老祖宗们的智慧。” “你应该知道,在一些地震时,哪怕是现代新建的建筑倒塌,可一些上百年的老宅却仍然完好。” 珙桐说着,望向屋顶,向工人喊道:“老哥,这整根梁可都得换了。” 见到对方点头示意后,珙桐才又看向半夏。 “这是为什么?” 半夏越发好奇的问道。 “就像这穿斗结构。”珙桐顿了顿,指向房梁的部位:“它是通过穿插榫卯相接,通过木楔进行定位...” “这些使得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可以进行调整,有非常大的灵活性!” “因为一处处小巧木构件、榫卯的穿插配合,使得穿斗式木结构天然对结构变形就有一定的宽容度。” “等房子扶正后,施工队还要对原有木结构中腐烂的部件进行更换,非常方便。”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有些建筑被拆除,却能在千里外重新搭起,就好像积木一样。” 两人从吊脚楼走出,珙桐停下脚步,露出敬意与赞叹对半夏说道: “这里面也是含着了老祖宗的哲学智慧。” “万事万物,咱们都留有一些余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就是这个道理。” 一处处挨个看去,检查去。 半夏望着忙碌的施工现场,又看着身前不远处的珙桐,美眸闪烁着晶莹。 她是学美术的,对老祖宗们建房子的技艺从未了解,但这简单的接触,却被其蕴藏着的文化内涵所吸引。 “那些土墙都开裂了!” 似乎是发现了什么,半夏突然指向一栋吊脚楼,向珙桐提醒道。 “这个是位于房屋外结构,起保护性的夯土墙。”
珙桐看了一眼,向前走近了几步,摸着墙壁说道。 “前段时间我观察了整个村落,发现很多户人家的夯土墙都消减、开裂了。” “我寻找原因..” “后来发现,它们很多后墙直接就跟山体联系,使得排下的雨水、污水轻易就能与墙面进行接触。” “长期下来,墙面自然会遭到腐蚀、开裂...” 半夏也伸出了白嫩的小手,轻轻摸过已经开裂了的墙面,眼睛眨了眨。 紧跟着,她带着灿烂的笑容,看向珙桐,脆声道:“那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没有问能不能,解决没解决,直接问的就是结果。 语气很笃定,带着满足与期待。 姑娘很喜欢见到珙桐这样的模样。 不是神,不高高在上,却有足够的能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真正改善村民们的生活。 “我和左超以及老师傅们讨论了很久。” 珙桐笑着,右手扬起,手心好像握住了什么,跟着用力往下按:“最后决定采取传统工艺重新进行夯造,就像这样。” “可就算这夯土墙重新修缮好了,等日子一久,雨水冲刷,又会开裂。” 半夏问道。 “对,村子自然雨水没有得到组织,时间一长肯定又会这样。” 珙桐把自己总是带着的本子翻开,翻到一页递给了半夏:“我梳理了一下整个山村的水系。” “为每户人家都设计了排水沟,对这些自然雨水进行了梳理与组织。” 半夏细细看着本子上的流线图,发现有一条条在屋后顺应着山势的排水沟出现,它们或是交织,或是穿插,或是聚合,或是分散... 在偏僻的角落,在人群来往的主要流线旁,在聚合与分散间,排水沟竟被做成了小景观,周围安置着几把石凳,石椅.. 恬静而舒适,惬意极了! “利用这沟渠,村落的水道就不在无序,就能从根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半夏觉得惊艳,觉得这样的作品比设计出一座玻璃金字塔还要了不起。 心理叹服,整个芳心渐渐被身旁的青年填满,再也容不下他人分毫... 这个水渠,在江南地区许多古村落应用的最好,是整个生活、生产都离不开的排水体系,是村子的一部分。 珙桐也只是学习了部分罢了。 两人继续走过,不同施工队的工作与进度也是不同。 新建的砖房在进行特殊工艺,进行风貌统一作业。它们砖墙外饰面得到整理,先铺上钢丝网,然后抹上土再加白水泥,黑水泥,以及土壤固化剂... 至于水泥的屋顶,则是用木构青瓦恢复出传统的坡屋顶... 风格迥异的砖房在村子中渐渐不再那么突兀,缓缓融合与这片山村之间。 珙桐与半夏站在山间,望着忙碌的景象。 心里是憧憬,是满足...